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
玉太脆了,承重、受熱容易斷裂。所以玉質提鉤漂亮,好看,但是不太實用。
但這東西吧,它不能缺少,因為裏麵蘊涵著道德、文化層麵的意義。
比如封建時代設置一些榮譽職位,為功臣、重臣、老臣封王授爵,讓他們功成身退,榮耀清貴。這叫作喝水不忘挖井人,可以帶動全社會敬老、尊賢、感恩的風氣。
現在的企業,經常請一些德高望重的人擔任顧問、獨董。他們不用具體管事,不用打卡上班,隻需把名字錄入公司花名冊,偶爾出席一下公司年會、董事會,那就足夠。
我們做人做事,該實的地方一定要做實,但該有的道德、文化和禮儀,我們也要遵行。
這就好比汽車,傳遞動力的是齒輪。但如果不加潤滑油,跑不了半小時齒輪就幹冒煙,得不償失。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說的話,若九成以上是廢話,他就快樂。如果廢話不足五成,他就沒那麽快樂。
實際上,如果大家有事才說話。那大家坐在一起,九成九的時間是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無話可說。
我們看現在的產業結構,第一產業讓我們活下去,第二產業讓我們活得好,第三產業讓我們活得更快樂、更幸福。哪一個都不能少。
明太祖把開國功臣都給殺光了,永樂年間還有沒有清貴呢?
有,至少明成祖還有二十幾個兄弟被封王,各個都是了不得的權貴。
隻不過在明成祖看來,他的兄弟們不是玉鉉,而是肉刺。當年他因建文帝削藩而起兵靖難,如今他坐上龍椅,照樣要削藩。
有人疑惑,明成祖即位之初,不是恢複諸王爵位並大加封賞了嗎?
這不過是為鞏固政權采取的權宜之計而已。等到皇權穩固,他動起手來比建文帝當年更狠。幸好,他在老朱家二十六兄弟中排行老四,四哥的資曆、威望和權謀,全方位包圍朱允炆這個大侄子。
好歹都是自己的兄弟,明成祖沒有開殺戒。他不過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將邊地塞王遷於內地,防止其據邊自立;第二件是褫奪藩王護衛,防止他們擁兵自重;第三件是廢黜有汙點的藩王為庶人。
一套組合拳下來,兄弟們乖乖就範,隻要不掉腦袋,什麽事都好商量。從這一點看,老朱家的家教相當不錯。
於是,曾經擁有朵顏三衛的寧王朱權的封地由大寧遷往南昌,遼王朱植則由廣寧重鎮(今遼寧省北鎮市)遷到荊州,韓王朱鬆封地由開原(今遼寧鐵嶺開原市)遷到平涼(今甘肅平涼市)。穀王朱橞由宣府(今河北張家口宣化區)遷到長沙,後因蓄意謀反被廢為庶人。齊王朱榑也因蓄養刺客、圖謀不軌被廢為庶人。被削奪護衛的藩王則有代王、岷王、遼王,以及明成祖的同母弟弟周王。
明成祖顯然也給兄弟們留了很多餘地,並沒有把事做絕。但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削藩不徹底,後果很嚴重。
這是後話,此處略過不提。我們講完了明成祖的武功,現在來看看他的文治。
明成祖經常盛讚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而讓四夷來朝,武備強盛而使天下一統。但在中國曆代大一統王朝中,以元朝的文化最為凋敝。
在這一點上,明成祖出色太多。
公元1403年,朱棣決心修一部鴻篇巨著以彰顯國威,於是命翰林侍讀學士解縉率一百多名飽學大儒,廣采天下書籍分類編輯成書,又命姚廣孝等人重新編修,曆時五年而成《永樂大典》。
這是一部部規模空前的大型類書,收集自先秦至明初八千餘種圖書,內容涵蓋經、史、子、集、百家、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等門類,堪稱包羅萬象。該書凡卷冊,其中僅目錄就有16卷之多。全書總計約三億七千萬字,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尤可珍貴的是,據傳所有收入《永樂大典》的圖書,未做任何刪改。
《永樂大典》完成後,明成祖征召無數繕書人對其進行描欄、清抄、繪圖和圈點工作。因為卷帙浩繁、修纂謄抄工作繁重,《永樂大典》沒有付梓印刷,最終隻抄錄完成一部,史稱永樂正本。嘉靖年間,明世宗擔心大典有損,又命人重新抄錄了一本,史稱嘉靖副本。
後因朝代更迭,大典經偷盜、搶掠和焚燒,迄今正本已消失,副本隻剩下四百餘冊。
我們要感謝《永樂大典》,如果沒有它,可能很多古代典籍就此亡佚,我們再也看不到了。
但願永樂正本深埋地下,將來有重見天日的那一天。
除《永樂大典》外,明成祖還組織了多次大型修書活動。如編纂《聖學心法》以闡述治國之道,編纂《文華寶鑒》以教益太子,編纂《四書五經大全》和《性理大全》以正儒學經義。還曾編纂《曆代名臣奏議》,凡350卷,搜羅曆代典製沿革,以明政治得失等等。
明成祖以強大的經濟實力為支撐,修書明史,推動和促進了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他對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發展,也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公元1413年,明成祖下令大修武當,曆時十二年之久,在武當山修建九宮八觀七十二岩廟,還修建三十九座橋梁,十二座亭台,鋪砌全山石道。道觀殿閣與山色風光渾然一體,將武當山打造成為獨一無二的道教世界、真武道場。據說當年武當山最鼎盛時期,擁有道士兩萬之眾。
武當山古建築群中,最著名的當屬武當山金殿。
據史載,武當山金頂全部構件悉數在北京鑄成,再由運河運抵南京,經由長江水運至湖北西北武當山,再由人力馬力駝運上海拔1612米的武當天柱峰頂,現場拚裝而成。
永樂大帝專門針對金殿的航運發布聖旨:“務要小心謹慎,遇天道晴朗、風水順利即行。船上要十分整理清潔,不許做飯。”可見其重視程度。
這是中國現存最大、等級最高的銅鑄鎏金大殿。
玉太脆了,承重、受熱容易斷裂。所以玉質提鉤漂亮,好看,但是不太實用。
但這東西吧,它不能缺少,因為裏麵蘊涵著道德、文化層麵的意義。
比如封建時代設置一些榮譽職位,為功臣、重臣、老臣封王授爵,讓他們功成身退,榮耀清貴。這叫作喝水不忘挖井人,可以帶動全社會敬老、尊賢、感恩的風氣。
現在的企業,經常請一些德高望重的人擔任顧問、獨董。他們不用具體管事,不用打卡上班,隻需把名字錄入公司花名冊,偶爾出席一下公司年會、董事會,那就足夠。
我們做人做事,該實的地方一定要做實,但該有的道德、文化和禮儀,我們也要遵行。
這就好比汽車,傳遞動力的是齒輪。但如果不加潤滑油,跑不了半小時齒輪就幹冒煙,得不償失。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說的話,若九成以上是廢話,他就快樂。如果廢話不足五成,他就沒那麽快樂。
實際上,如果大家有事才說話。那大家坐在一起,九成九的時間是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無話可說。
我們看現在的產業結構,第一產業讓我們活下去,第二產業讓我們活得好,第三產業讓我們活得更快樂、更幸福。哪一個都不能少。
明太祖把開國功臣都給殺光了,永樂年間還有沒有清貴呢?
有,至少明成祖還有二十幾個兄弟被封王,各個都是了不得的權貴。
隻不過在明成祖看來,他的兄弟們不是玉鉉,而是肉刺。當年他因建文帝削藩而起兵靖難,如今他坐上龍椅,照樣要削藩。
有人疑惑,明成祖即位之初,不是恢複諸王爵位並大加封賞了嗎?
這不過是為鞏固政權采取的權宜之計而已。等到皇權穩固,他動起手來比建文帝當年更狠。幸好,他在老朱家二十六兄弟中排行老四,四哥的資曆、威望和權謀,全方位包圍朱允炆這個大侄子。
好歹都是自己的兄弟,明成祖沒有開殺戒。他不過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將邊地塞王遷於內地,防止其據邊自立;第二件是褫奪藩王護衛,防止他們擁兵自重;第三件是廢黜有汙點的藩王為庶人。
一套組合拳下來,兄弟們乖乖就範,隻要不掉腦袋,什麽事都好商量。從這一點看,老朱家的家教相當不錯。
於是,曾經擁有朵顏三衛的寧王朱權的封地由大寧遷往南昌,遼王朱植則由廣寧重鎮(今遼寧省北鎮市)遷到荊州,韓王朱鬆封地由開原(今遼寧鐵嶺開原市)遷到平涼(今甘肅平涼市)。穀王朱橞由宣府(今河北張家口宣化區)遷到長沙,後因蓄意謀反被廢為庶人。齊王朱榑也因蓄養刺客、圖謀不軌被廢為庶人。被削奪護衛的藩王則有代王、岷王、遼王,以及明成祖的同母弟弟周王。
明成祖顯然也給兄弟們留了很多餘地,並沒有把事做絕。但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削藩不徹底,後果很嚴重。
這是後話,此處略過不提。我們講完了明成祖的武功,現在來看看他的文治。
明成祖經常盛讚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而讓四夷來朝,武備強盛而使天下一統。但在中國曆代大一統王朝中,以元朝的文化最為凋敝。
在這一點上,明成祖出色太多。
公元1403年,朱棣決心修一部鴻篇巨著以彰顯國威,於是命翰林侍讀學士解縉率一百多名飽學大儒,廣采天下書籍分類編輯成書,又命姚廣孝等人重新編修,曆時五年而成《永樂大典》。
這是一部部規模空前的大型類書,收集自先秦至明初八千餘種圖書,內容涵蓋經、史、子、集、百家、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等門類,堪稱包羅萬象。該書凡卷冊,其中僅目錄就有16卷之多。全書總計約三億七千萬字,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尤可珍貴的是,據傳所有收入《永樂大典》的圖書,未做任何刪改。
《永樂大典》完成後,明成祖征召無數繕書人對其進行描欄、清抄、繪圖和圈點工作。因為卷帙浩繁、修纂謄抄工作繁重,《永樂大典》沒有付梓印刷,最終隻抄錄完成一部,史稱永樂正本。嘉靖年間,明世宗擔心大典有損,又命人重新抄錄了一本,史稱嘉靖副本。
後因朝代更迭,大典經偷盜、搶掠和焚燒,迄今正本已消失,副本隻剩下四百餘冊。
我們要感謝《永樂大典》,如果沒有它,可能很多古代典籍就此亡佚,我們再也看不到了。
但願永樂正本深埋地下,將來有重見天日的那一天。
除《永樂大典》外,明成祖還組織了多次大型修書活動。如編纂《聖學心法》以闡述治國之道,編纂《文華寶鑒》以教益太子,編纂《四書五經大全》和《性理大全》以正儒學經義。還曾編纂《曆代名臣奏議》,凡350卷,搜羅曆代典製沿革,以明政治得失等等。
明成祖以強大的經濟實力為支撐,修書明史,推動和促進了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他對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發展,也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公元1413年,明成祖下令大修武當,曆時十二年之久,在武當山修建九宮八觀七十二岩廟,還修建三十九座橋梁,十二座亭台,鋪砌全山石道。道觀殿閣與山色風光渾然一體,將武當山打造成為獨一無二的道教世界、真武道場。據說當年武當山最鼎盛時期,擁有道士兩萬之眾。
武當山古建築群中,最著名的當屬武當山金殿。
據史載,武當山金頂全部構件悉數在北京鑄成,再由運河運抵南京,經由長江水運至湖北西北武當山,再由人力馬力駝運上海拔1612米的武當天柱峰頂,現場拚裝而成。
永樂大帝專門針對金殿的航運發布聖旨:“務要小心謹慎,遇天道晴朗、風水順利即行。船上要十分整理清潔,不許做飯。”可見其重視程度。
這是中國現存最大、等級最高的銅鑄鎏金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