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麵。征兇,居貞吉。


    君子如豹一般迅速改變,小人隻改變麵色。出征兇險,安居堅持吉利。


    君子見賢思齊,推行改革像豹子一樣迅速、果斷。小人則見利忘義,如果有損自己的利益,他隻會表麵上做出改變,實則陽奉陰違。


    當然,這已經很令人滿意了。


    君子洗心,小人革麵。


    君子發自內心的擁護改革,至於小人嘛,隻要表麵上順從就可以了。我們不能要求他改變得更多更徹底,否則他們會變臉。表麵上笑嘻嘻,背後說你是暴君,不體恤民情,不關心民意。


    這麽多小人一起說,你百口莫辯。這叫征兇。


    所以,我們的上一輪改革不妨就此打住,仔細複盤,總結經驗,找出問題,準備進行下一輪革新。停一停,然後繼續堅持改革,這叫居貞吉。


    坐擁天下,進行一係列改革之後,朱元璋隻剩下一件操心事,那就是繼承人問題。這個問題本來不是問題,因為他早有心儀的人選。


    大明第一任皇太子朱標(1355年10月—1392年5月)也許是中國曆史上地位最穩固、最眾望所歸的皇太子。網上流傳著一個段子,說皇太子朱標如果造反,他老爹朱元璋一定歡歡喜喜屏退左右,為朱標製造成功條件。


    這個段子雖然隻是段子,但絲毫不誇張。


    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他從出生開始,就是朱元璋心目中不二的繼承人。


    朱標六歲,就拜名儒宋濂等人為師,接受正統漢學儒家教育。


    朱元璋獲封國公,朱標是公子。


    朱元璋獲封吳王,朱標是世子。


    朱元璋稱帝,朱標就被立為皇太子。


    大儒詹同受命考曆代東宮官製,為太子東宮選拔輔佐團隊。我們來看看太子東宮的豪華陣容,幾乎囊括了明朝所有開國重臣:


    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勝兼右詹事,中書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書左、右丞趙庸、王溥兼副詹事,中書參政楊憲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張興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顧時、孫興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大都督府事吳楨、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禦史大夫鄧愈、湯和兼諭德,禦史中丞劉基、章溢兼讚善大夫,治書侍禦史文原吉、範顯祖兼太子賓客。


    凡是朱元璋的人,全部都是朱標的人。就連朱元璋自己,搞不好也是朱標的人。


    所以,隻要朱元璋外出征戰,便是各留守的文臣武將輔佐太子監國。


    朱標也很爭氣,從小熟讀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也十分疼愛。朱元璋開局一個碗起家,不僅掙得一座江山,還掙了二十六個兒子。朱元璋深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們稍一犯錯,便棍棒伺候。每一次朱元璋掄起大棒,朱標總是為弟弟求情,所以二十五弟弟,每一個都認大哥朱標。


    朱元璋見他年紀漸長,有意讓太子日臨群臣,練習國政,於是令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他諄諄教導朱標治政四個關鍵字:仁、明、勤、斷,學他老子用好這四個字,才能保住天下。


    別看隻有四個字,要求其實相當高,就算朱元璋自己,也不過才學會三個字。那個仁字,大概從來沒有人認為和他有關係。


    但朱標似乎學會了仁,他經常希望實行“寬通平易之政”,結果朱元璋表示很難理解。


    有一次,朱元璋又準備要殺人。朱標勸諫他說陛下殺人過濫,恐傷和氣啊。


    朱元璋聞言,默默丟下一根渾身是刺的棘杖,叫他撿起來。朱標不撿。


    朱元璋於是說:“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這些刺都去掉再交給你,豈不是好?我殺的可都是壞人哦!”


    朱標絲毫不給老朱麵子,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有什麽樣的皇帝,就有什麽樣的臣民。朱元璋大怒,順手抄起椅子就砸過來。於是父子倆,一個追,一個跑,上演宮廷全武行。


    總之,在老朱頭的悉心培養下,朱標就是大明朝下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選。有這麽一個稱心如意的接班人,朱元璋本可高枕無憂,安享晚年。


    隻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就連帝王家也一樣。


    公元1391年,朱元璋有遷都的打算,於是派朱標考察西安和洛陽,為遷都作準備。朱標考察返京後不久患病,次年病逝。


    這一年,朱元璋六十五歲。白發人送黑發人,朱元璋悲痛欲絕,就此擱置遷都事宜。


    老朱家的江山誰來繼承,於是成了一個大問題。


    按照他編撰《祖訓錄》定下的規矩:“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理應由次子秦王朱樉接任大明儲君。


    但這小子不成器,雖然擁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但在封地裏作惡多端、濫殺無辜,被朱元璋斥為“不曉人事,蠢如禽獸”。因為這小子德行不佳,差點被朱元璋提前削藩。


    老三晉王朱棡也不是合適人選。他為人多智而殘暴,曾多次無故對人用車裂之刑。明太祖大為震怒,一度也打算廢了他的王爵。多虧朱標居中調護,他才得以幸免。


    二十六個兒子看起來挺多,但真到了挑選儲君的時候,似乎除了死去的朱標是仁德寬厚的君子外,其餘都是驕奢嗜殺的貨色。


    老朱無奈,隻得問計於群臣。有人進言:“皇長孫四海歸心,皇上無憂矣!”


    太好了,朱元璋等的就是這句話。


    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早夭,次子朱允炆(1377年—?)升格成了嫡長子。他從小聰明好學,極其孝順,深得朱元璋的喜愛。


    於是,朱標去世五個月後,時年十六歲的朱允炆順利晉位皇太孫,成為大明帝國唯一合法繼承人。


    因朱允炆年幼,為幫他穩定皇權,朱元璋更加努力地分封諸王,濫殺功臣,一邊幫皇太孫拔刺,一邊為他樹立屏障。


    但朱允炆年紀雖小,見識卻不一般。他見胡子已經花白的朱元璋大封諸子以藩屏皇室,問出了一個驚天疑問:“虜不靖,諸王禦之;諸王不靖,孰禦之?”外姓外族來侵犯我們,叔叔們可以一致對外,但是如果各位叔叔來欺負我,誰來抵禦他們呢?


    朱元璋瞠目結舌。


    朱元璋迴答不了這個問題,他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所有藩王都是自己的親兒子,哪一個他都舍不得殺。


    朱允炆終於一語成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