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卦六爻也講述了明太祖朱元璋改革吏治、鼓勵生產、重文興教,締造洪武之治的曆史故事。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古代六畜,牛、馬、豬、羊、狗、雞,以牛皮革最為堅固紮實。牛皮革之中,黃牛皮的強度和韌性又遠遠超過水牛皮。在沒有鐵質刀具的遠古時代,用石器和青銅器弄斷黃牛的皮革,頗要花費一番功夫。


    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湧現出許多著名的鑄劍大師,比如歐冶子、幹將等等。他們鍛造出龍淵、太阿、幹將、莫邪等據說可以斷金切玉、吹毛立斷的絕世名劍。


    為什麽春秋戰國時期,出鑄劍大師和絕世名劍呢?


    這不僅因為在當時佩劍是身份的象征。春秋戰國時期,人們腰佩一把寶劍出門,其裝的程度遠超現在背名包、戴名表。如果腰間佩的是龍泉寶劍,那麽恭喜你,比現在開一輛布加迪威航和勞斯萊斯幻影還要拉風。


    更重要的是,以當時的冶煉水平,頂尖的鑄劍大師能鍛造鐵劍了。相傳中國曆史上第一柄鐵劍,便是歐冶子鑄造的龍淵劍。鐵劍在硬度和強度上處於斷代式領先,有很大概率在對砍中直接斬斷青銅劍。所以,在青銅劍流行的年代,一把好的鐵劍極容易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劍。


    現在我們知道在春秋戰國以前,黃牛之革被認為是非常難切斷、弄破的東西。因此,易經中多次用黃牛之革來形容堅固耐用。


    有改革派創新,就必有保守派守舊。


    保守派像用黃牛之革牢牢綁定一樣,來穩定和鞏固舊有的東西,不讓它們發生變化。


    改革之艱難,可想而知。幸好,無論黃牛之革如何堅韌難斷,隻要我們有恆心,有耐心,有方法,有工具,遲早可以把它割斷。


    鞏用黃牛之革,意思是非常艱難,但是很有希望。


    我們看易經啊,很有趣,它從來不會把話說死。這一定不行,那肯定不能做,易經不會這麽講。


    對於比較難的事,它會告訴我們:有悔,吝,厲等等。最難最難的,它也隻說五個字:不利涉大川。


    如果沒船,又不會遊泳,還碰上大風大浪,涉大川豈不是跟找死差不多?但就算難到“不利涉大川”的地步,易經仍然給我們留了一線生機。


    生機在哪裏?在自救。


    無論處境多麽險惡,隻要我們自己不放棄,總有機會絕處逢生。


    津門大俠霍元甲遭人陷害跌落河裏。他不會遊泳,如果驚慌失措瞎撲騰,他死定了。但他憋著一口氣,抱著一塊石頭,踩著水底淤泥走上了岸。


    所以在很多武俠小說裏麵,主角隻要跌落懸崖,往往就會得到一本武林秘籍,從此實現人生大逆襲。


    限製明朝發展的第一張黃牛之革,是複國之心不死的北元。


    朱元璋初建明朝時,元朝尚據有漠南、漠北、關中、東北和雲南等地區,其中王保保駐守關中地區的甘肅定西,元朝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則鎮守雲南。


    在多次招撫元朝統治者未果後,明太祖接連發動了十三次北伐戰爭。


    其中第一次北伐,迫使元朝逃到漠北,在和林重建汗庭。


    北元王廷改年號為宣光,立誌如周宣王、漢光武帝那樣中興元朝。王保保被拜為都總兵、河南王、中書右丞相,謀求以武力恢複中原。


    朱元璋顯然不會給他們機會,很快發動第二次北伐戰爭。明朝三路大軍齊伐嶺北,隻有馮勝的西路軍獲勝,將王保保趕出甘肅,收複關中地區。


    因北元大軍南侵邊境,明朝以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湯和、傅友德為左右副將軍,發動第三次北伐。大軍渡過臚朐河(今中蒙邊境克魯倫河),大勝後班師。


    公元1387年正月,以馮勝為征虜大將軍,傅友德、藍玉為左右副將軍,二十萬明軍北征,大勝之,得軍民二十四萬餘人,羊馬輜重無數,一舉收複東北地區。北元從此與高麗斷絕邦交關係。


    第二年,明軍再次北征,在捕魚兒海(今中蒙邊境貝爾湖)俘虜北元王族一百餘人、貴族三千餘人,繳獲北元寶璽和金銀印章等重要物資。捕魚海大捷之後,阿裏不哥的後裔在瓦剌部落的幫助下,弑殺北元大汗,自立為汗,從此不再設立漢文年號和廟號。


    北元陷入分裂,多數蒙古部落宣布獨立,逐漸形成韃靼和瓦剌兩部,彼此攻伐不休。?元朝至此徹底成為曆史雲煙。


    許多北元貴族向明朝投誠。朱元璋采取懷柔政策,將他們安置在大寧都司(今內蒙古寧城西)。不料這些舊朝勳貴難以接受身份地位的改變,很快再次背叛明朝。


    朱元璋於是將徐達及八個兒子分封在邊塞稱王。其中在東北分封四位塞王鎮守遼東一帶,又在西北寧夏、巴彥淖爾、和林格爾及太原等地分封五位塞王守禦河套之地。


    公元1392年,因為蒙古部落不斷騷擾邊境,明軍第十一次遠征塞北,一路追殺到徹徹兒山(今內蒙古寧城縣境內)以北。從此十餘年內,蒙古人不敢再進犯明朝北疆。


    但明朝邊患仍未徹底斷絕。蒙古人與他們的恩怨情仇還將繼續。


    收複漠南、關中和東北地區後,明太祖朱元璋減少了北伐力度,轉而將視線投向西南方向的雲南。


    那裏不僅有占據昆明的故元梁王,還有控製大理一帶的大理段氏。


    朱元璋一如既往先禮後兵,在多次遣使招撫未果後,公元1381年,以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左右副將軍,起兵三十萬征討雲南。


    明軍在雲南曲靖東北的白石江上渡江奇襲,大敗守軍,俘虜兩萬餘人。


    曲靖失守,雲南門戶洞開,明軍兵分兩路直取昆明。元朝梁王自縊而死。


    翌年初,明軍收複大理,段氏歸降。


    雲南平定以後,朱元璋下詔命傅友德及藍玉班師,留下義子沐英鎮守雲南,鞏固邊防,發展經濟,並傳播中原文化。


    沐英的本姓至今成謎。有一次,朱元璋想知道他的本姓。但無論朱元璋怎麽追問,朱英隻是迴答:“我就是您的孩子啊。”


    朱元璋無奈,隻好說道:“你是我的養子,如果不讓你恢複本姓,也不能讓你隨我姓朱了。既然你深念養沐之恩,我就賜你姓沐吧。”


    從沐英開始,沐氏子孫世代鎮守雲南二百六十餘年,始終確保西南邊境無憂,直至明朝滅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