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
廚房有魚,沒有災難,不利於宴請賓客。
廚房裏有魚,便不會挨餓。但是有魚而無肉,生活僅供自保,如果用來招待客人遠遠不夠。
宋高宗以為偏居江南便可小富即安,但過了這麽多年忍氣吞聲、擔驚受怕的日子,不到四十歲頭發就已白了一大半。
而且民族英雄嶽飛已冤死,大將韓世忠已隱退,宋高宗自毀長城以後更無心力招待金國的來犯之敵,他隻能越發倚重秦檜以維持苟安局麵。
公元1142年9月,秦檜由少保、左相兼樞密使、冀國公,進封為太師、魏國公,位極人臣。他一麵結黨營私,鞏固權勢,一麵繼續迫害主戰派官員,將張浚、趙鼎、胡銓等人悉數貶到海南島。
金國此時處於變革與動亂時期,暫時無力南顧。宋金雙方出現了難得的和平時期。
金熙宗自幼受漢文化熏陶,登基後重用漢人,推動漢製改革,建立以尚書省為中心的三省製。公元1150年,海陵王完顏亮弑殺金熙宗,登基稱帝。他將首都遷至燕京,定名中都,並且開始準備南征。
南宋朝廷也不太平,與金廷打打殺殺不同,宋廷主要是吵吵鬧鬧。
秦檜病死後,主戰派官員紛紛上書彈劾秦檜,唿籲起用張浚力圖北伐。為平息洶洶輿情,宋高宗下詔宣布他才是議和的決策者,秦檜隻是具體執行人。他甚至以宋真宗簽訂澶淵之盟的故事來維護和議的合法性。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宋高宗好容易才壓製住朝內的主戰聲音,金國人卻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最先發現金國異動的是南宋正旦使孫道夫。
正旦使是個比較討喜的官職。
無論契丹人還是女真人,都非常仰慕漢文化。在宋朝,他們經過多年的漢化後,也和漢人一樣過春節。春節,又稱正旦節,所謂正旦使,就是?宋、?遼、?金三國之間相互向皇帝和皇後祝賀正旦的使者。?他們的主要工作除了遞交國書、進獻節日賀禮以外,順便還可以刺探刺探國情軍情。
孫道夫是一位不錯的官員,他在四川擔任地方主政長官時,洞察民情,發展生產,被當地老百姓尊稱為“水晶燈籠”,稱讚他是為百姓驅除黑暗的明燈。
完顏亮篡位後,孫道夫一度奉命出使金國慶祝正旦節。麵對金人的傲慢無禮,孫道夫不卑不亢,應對得體,維護了國家尊嚴。迴國後,他向宋高宗報告:金人必將背盟南侵,希望朝廷早做準備。
宋高宗不以為然,追問道:“待之甚厚,彼以何名為兵端?”
孫道夫反問道:金國興兵還需要理由嗎?
當時執掌朝政的還是主和派,他們懷疑孫道夫有意借此引戰,於是將他貶出朝廷。
第二年,正旦副使黃中迴國後,報告金國正在修築開封,有南侵之意。宋高宗仍然半信半疑。
但隨著金國將南侵的風聲越來越緊,宋高宗越來越感到不安。
公元1161年正月,起居舍人虞允文出使金國祝賀正旦歸來,再次報告金國即將南侵。宋高宗這才擢升主戰派陳康伯為左相,以參知政事朱倬為右相,開始積極備戰。
同年五月,金使來到宋廷,向宋高宗通報宋欽宗去世的消息,要求以長江為界重新劃分雙方國界。
大戰一觸即發。
這一年九月,完顏亮統兵六十萬,分東路、西路、中路和海路四路南下。其中西路由鳳翔進攻大散關,伺機入川;中路自蔡州(今河南汝南)進攻荊州;海路則自海道直取臨安。他自己親率東路二十萬大軍,進軍壽春(今安徽鳳台),進逼臨安。
宋軍見招拆招,也分東、中、西、海四路迎敵,分別以劉錡、成閔、吳璘、李寶為統帥。
完顏亮親自統兵的東路軍勢如破竹,攻陷揚州後兵臨長江。消息傳到臨安,宋高宗大驚失色,再次打算“浮海避敵”。
左相陳康伯堅決反對不戰而逃,為堅定皇帝的抗戰決心,他甚至將家人全部從江西遷入臨安城。
但宋高宗早被金軍嚇破了膽,不過數日又擬詔稱“如敵未退,散百官”。陳康伯出離憤怒,當即燒毀詔書並覲見高宗,質問他百官如果真的散去,陛下成為孤家寡人,該怎麽辦?
宋高宗無言以對,最終采納陳康伯的建議,打算禦駕親征。
就在宋高宗惶惶不可終日之時,金國發生內亂。完顏亮的堂弟完顏雍趁朝中空虛,登基稱帝,是為金世宗。消息傳到前線,其他三路金軍兵無鬥誌,而完顏亮決定先攻陷南宋後,再迴軍北上征討完顏雍。
完顏亮與虞允文各自率軍展開了激烈的長江攻防戰。
虞允文(1110年12月-1174年7月)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後人。他隻是一介文臣,指揮這次對金戰爭完全是機緣巧合。
當時,完顏亮選擇從采石磯(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渡過長江。這個位置,幾乎是整個宋軍防守最薄弱的地方。
因為這裏的守軍,竟然沒有主將。
此前的主將因抗金無能而被罷官,現任主將還沒來得及走馬上任。這個空窗期,被完顏亮敏銳地抓住了。
但當完顏亮兵臨采石磯時,中書舍人虞允文正在這裏犒師。
他見形勢危急,立刻召集宋軍將士作戰前動員。他說:“你們想逃嗎?金軍如果成功渡江,你們能逃到哪裏去?如今憑借長江天險,我們才有機會死裏求生,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現在就是各位報效國家的時刻了!”
宋軍早就吃夠金人的苦了,誰不想轟轟烈烈與金軍大戰一場呢?虞允文一席話,迅速鼓舞了將士們的鬥誌。
於是,與近乎自己十倍的十五萬金軍決戰於采石磯,結果大敗金軍,贏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在虞允文的指揮下,一萬八千多名宋軍沿江布陣以待,前來助威的當地老百姓連綿十幾裏不絕。
大江波濤滾滾,幾百艘大船乘載十五萬金軍破浪而來。虞允文趁金兵陸續登岸,列陣未穩之時,命步兵衝殺陷陣,同時命江中的宋軍戰船衝殺金軍戰艦,將金軍船隊攔腰斬斷。
虞允文使用疑兵之計,命一支部隊帶著戰旗和軍鼓,到山後搖旗呐喊,擂鼓助威。金兵聽到南岸鼓聲震天,山後無數旌旗搖動,以為宋軍大部隊來援,無心再戰而紛紛潰逃。
這一戰,金軍傷亡慘重,戰船幾乎被全部燒毀,史稱采石磯大捷。
完顏亮不甘心失敗,退兵揚州後試圖從瓜洲渡江。他下達了一條激起兵變的嚴酷軍令:如果三日之內不能渡江,便將隨軍大臣盡數處斬。
翌日淩晨,他被金軍將士合謀縊殺。
廚房有魚,沒有災難,不利於宴請賓客。
廚房裏有魚,便不會挨餓。但是有魚而無肉,生活僅供自保,如果用來招待客人遠遠不夠。
宋高宗以為偏居江南便可小富即安,但過了這麽多年忍氣吞聲、擔驚受怕的日子,不到四十歲頭發就已白了一大半。
而且民族英雄嶽飛已冤死,大將韓世忠已隱退,宋高宗自毀長城以後更無心力招待金國的來犯之敵,他隻能越發倚重秦檜以維持苟安局麵。
公元1142年9月,秦檜由少保、左相兼樞密使、冀國公,進封為太師、魏國公,位極人臣。他一麵結黨營私,鞏固權勢,一麵繼續迫害主戰派官員,將張浚、趙鼎、胡銓等人悉數貶到海南島。
金國此時處於變革與動亂時期,暫時無力南顧。宋金雙方出現了難得的和平時期。
金熙宗自幼受漢文化熏陶,登基後重用漢人,推動漢製改革,建立以尚書省為中心的三省製。公元1150年,海陵王完顏亮弑殺金熙宗,登基稱帝。他將首都遷至燕京,定名中都,並且開始準備南征。
南宋朝廷也不太平,與金廷打打殺殺不同,宋廷主要是吵吵鬧鬧。
秦檜病死後,主戰派官員紛紛上書彈劾秦檜,唿籲起用張浚力圖北伐。為平息洶洶輿情,宋高宗下詔宣布他才是議和的決策者,秦檜隻是具體執行人。他甚至以宋真宗簽訂澶淵之盟的故事來維護和議的合法性。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宋高宗好容易才壓製住朝內的主戰聲音,金國人卻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最先發現金國異動的是南宋正旦使孫道夫。
正旦使是個比較討喜的官職。
無論契丹人還是女真人,都非常仰慕漢文化。在宋朝,他們經過多年的漢化後,也和漢人一樣過春節。春節,又稱正旦節,所謂正旦使,就是?宋、?遼、?金三國之間相互向皇帝和皇後祝賀正旦的使者。?他們的主要工作除了遞交國書、進獻節日賀禮以外,順便還可以刺探刺探國情軍情。
孫道夫是一位不錯的官員,他在四川擔任地方主政長官時,洞察民情,發展生產,被當地老百姓尊稱為“水晶燈籠”,稱讚他是為百姓驅除黑暗的明燈。
完顏亮篡位後,孫道夫一度奉命出使金國慶祝正旦節。麵對金人的傲慢無禮,孫道夫不卑不亢,應對得體,維護了國家尊嚴。迴國後,他向宋高宗報告:金人必將背盟南侵,希望朝廷早做準備。
宋高宗不以為然,追問道:“待之甚厚,彼以何名為兵端?”
孫道夫反問道:金國興兵還需要理由嗎?
當時執掌朝政的還是主和派,他們懷疑孫道夫有意借此引戰,於是將他貶出朝廷。
第二年,正旦副使黃中迴國後,報告金國正在修築開封,有南侵之意。宋高宗仍然半信半疑。
但隨著金國將南侵的風聲越來越緊,宋高宗越來越感到不安。
公元1161年正月,起居舍人虞允文出使金國祝賀正旦歸來,再次報告金國即將南侵。宋高宗這才擢升主戰派陳康伯為左相,以參知政事朱倬為右相,開始積極備戰。
同年五月,金使來到宋廷,向宋高宗通報宋欽宗去世的消息,要求以長江為界重新劃分雙方國界。
大戰一觸即發。
這一年九月,完顏亮統兵六十萬,分東路、西路、中路和海路四路南下。其中西路由鳳翔進攻大散關,伺機入川;中路自蔡州(今河南汝南)進攻荊州;海路則自海道直取臨安。他自己親率東路二十萬大軍,進軍壽春(今安徽鳳台),進逼臨安。
宋軍見招拆招,也分東、中、西、海四路迎敵,分別以劉錡、成閔、吳璘、李寶為統帥。
完顏亮親自統兵的東路軍勢如破竹,攻陷揚州後兵臨長江。消息傳到臨安,宋高宗大驚失色,再次打算“浮海避敵”。
左相陳康伯堅決反對不戰而逃,為堅定皇帝的抗戰決心,他甚至將家人全部從江西遷入臨安城。
但宋高宗早被金軍嚇破了膽,不過數日又擬詔稱“如敵未退,散百官”。陳康伯出離憤怒,當即燒毀詔書並覲見高宗,質問他百官如果真的散去,陛下成為孤家寡人,該怎麽辦?
宋高宗無言以對,最終采納陳康伯的建議,打算禦駕親征。
就在宋高宗惶惶不可終日之時,金國發生內亂。完顏亮的堂弟完顏雍趁朝中空虛,登基稱帝,是為金世宗。消息傳到前線,其他三路金軍兵無鬥誌,而完顏亮決定先攻陷南宋後,再迴軍北上征討完顏雍。
完顏亮與虞允文各自率軍展開了激烈的長江攻防戰。
虞允文(1110年12月-1174年7月)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後人。他隻是一介文臣,指揮這次對金戰爭完全是機緣巧合。
當時,完顏亮選擇從采石磯(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渡過長江。這個位置,幾乎是整個宋軍防守最薄弱的地方。
因為這裏的守軍,竟然沒有主將。
此前的主將因抗金無能而被罷官,現任主將還沒來得及走馬上任。這個空窗期,被完顏亮敏銳地抓住了。
但當完顏亮兵臨采石磯時,中書舍人虞允文正在這裏犒師。
他見形勢危急,立刻召集宋軍將士作戰前動員。他說:“你們想逃嗎?金軍如果成功渡江,你們能逃到哪裏去?如今憑借長江天險,我們才有機會死裏求生,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現在就是各位報效國家的時刻了!”
宋軍早就吃夠金人的苦了,誰不想轟轟烈烈與金軍大戰一場呢?虞允文一席話,迅速鼓舞了將士們的鬥誌。
於是,與近乎自己十倍的十五萬金軍決戰於采石磯,結果大敗金軍,贏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在虞允文的指揮下,一萬八千多名宋軍沿江布陣以待,前來助威的當地老百姓連綿十幾裏不絕。
大江波濤滾滾,幾百艘大船乘載十五萬金軍破浪而來。虞允文趁金兵陸續登岸,列陣未穩之時,命步兵衝殺陷陣,同時命江中的宋軍戰船衝殺金軍戰艦,將金軍船隊攔腰斬斷。
虞允文使用疑兵之計,命一支部隊帶著戰旗和軍鼓,到山後搖旗呐喊,擂鼓助威。金兵聽到南岸鼓聲震天,山後無數旌旗搖動,以為宋軍大部隊來援,無心再戰而紛紛潰逃。
這一戰,金軍傷亡慘重,戰船幾乎被全部燒毀,史稱采石磯大捷。
完顏亮不甘心失敗,退兵揚州後試圖從瓜洲渡江。他下達了一條激起兵變的嚴酷軍令:如果三日之內不能渡江,便將隨軍大臣盡數處斬。
翌日淩晨,他被金軍將士合謀縊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