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無號,終有兇。
無需唿號,最終會有兇險。
當嶽家軍從鄂州(今湖北武昌)渡江北上時,嶽飛臨江起誓:“飛不擒賊帥,複舊境,不涉此江!”
嶽家軍一路橫推,迅速收複襄陽六郡。嶽飛的兒子嶽雲年僅十六歲,卻手持兩杆數十斤重的鐵錐槍,有萬夫不當之勇,他勇猛先登,功冠三軍。嶽飛因功官拜清遠軍節度使、荊湖北路荊、襄、潭州製置使,其時年不過三十二歲,成為有宋一代最年輕的持節大將。
收複襄陽六郡後,嶽飛奉詔屯軍鄂州。他全力整頓防務,鼓勵農耕生產,使襄漢地區重新成為連結川陝,北圖中原的戰略要地。
公元1135年,朝廷將全國軍隊改稱為行營護軍,嶽飛部為行營後護軍。
翌年,嶽飛由荊湖北路、京西南路招討使升為宣撫副使,移鎮為武勝、定國軍節度使。就在他緊鑼密鼓圖謀北進之時,嶽母姚氏病逝。嶽飛傷痛之餘,眼疾複發,他奏報朝廷自請解職,為母守喪,並與長子嶽雲扶母靈柩至廬山安葬。
但朝廷用人之際,連番下旨奪情。嶽飛揮淚重歸軍營,嶽家軍兵分兩路由湖北殺入河南、陝西兩地,連續收複失地。
捷報陸續傳來,宋高宗的態度卻耐人尋味。他表示嶽家軍的勝利有誇大其詞的成分,應該細細分辨清楚。嶽家軍因孤軍深入,糧草難以接濟,不得不班師鄂州。
這一年,秦檜已歸宋五年之久,為宋金議和立下了汗馬功勞,漸漸贏得宋高宗的信任,官拜觀文殿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行宮留守,參與尚書省、樞密院議事。
秦檜受寵,意味著嶽飛與宋高宗的短暫蜜月期結束。
與此同時,金國經過多年野蠻生長後,內部出現危機。金太宗駕崩,金廷內部權力重組,局勢動蕩不安。金廷主動向宋提出和談,這次的和談條件看起來極有誠意:歸還黃河以南宋朝失地,放還高宗生母韋氏,歸還已死的宋徽宗梓宮。
公元1138年,秦檜升任右相,全權負責與金議和。
所謂中興四大名將,實際不過韓世忠、嶽飛兩人而已,其餘兩人不過是用來湊數的。張俊見風使舵,力主和議,劉光世則態度隱晦不明,隻有韓世忠、嶽飛堅決反對和議。嶽飛奉勸宋高宗“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韓世忠也接連上書反對和談。
然而無濟於事。
金國議和使者態度傲慢,不稱宋朝而稱江南,不提“議和”而說“詔諭”,甚至要求宋高宗跪迎金帝詔書。
這分明是把南宋完全置於藩屬地位,消息傳開,朝野上下民意沸騰。但是宋高宗一意孤行,將所有反對派統統或罷官,或貶謫。秦檜得以獨攬相權。
當年底,秦檜以大宋宰相身份代表宋廷跪迎金使,奉表稱臣,接受金國賜予的河南之地,並每年向金國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和議就此達成。
這一年,嶽飛屯兵鄂州卻無力北伐,反對議和卻無能為力,內心極度苦悶,於某個深秋月夜寫下了《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迴千裏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蒼山鬆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鳴叫,驚醒我收複千裏故土的夢想。夜已三更,我起身獨自繞著台階踽踽行走。家人已沉睡,窗簾外月光朦朧。
為國征戰多年,如今頭發已蒼白,山上的鬆竹也已老了,阻斷了我的歸程。打算彈一曲瑤琴傾訴心事,可是知音太少,就算彈斷琴弦,又有什麽人來聽呢?
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後,宋高宗居然大赦天下以慶賀議和成功,同時加賞朝廷群臣。嶽飛獲封開府儀同三司,但他拒而不受,表明自己誓要“唾手燕雲,複仇報國”。宋高宗為之下詔,命嶽飛不得到河南招納義軍。嶽飛於是接連上書請求解除軍職,宋高宗與秦檜不允所請。
這是值得稱道的文人氣節和武將風骨,但他的過激言行無疑加深了與宋高宗之間的裂縫。
公元1139年秋,金國內亂,金兀術發動政變殺死金國主和派,第二年撕毀和約,親率十萬大軍自河南直取兩淮,又命西路軍進攻陝西。黃河以南的宋朝國土再次淪陷,金軍很快兵臨順昌(今安徽阜陽)。
這就是一個石頭、剪刀、布的遊戲。布吃定了石頭,石頭吃定了剪刀,而剪刀能搞定布。
宋高宗被迫分別進封韓世忠、張俊、嶽飛為太保、少師、少保,命他們以宣撫使兼河南河北招討使禦敵。同時詔命嶽家軍火速支援順昌,並允許嶽飛順勢舉兵北伐,收複失地。
嶽飛隨即揮師北上,先後收複潁昌府(今河南許昌)、陳州、鄭州和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並聯絡北方民間抗金武裝,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裏對金兀術盤踞的東京形成六麵合圍之勢,隨後上書朝廷請求軍事支援。
與此同時,韓世忠部收複海州(今江蘇東海縣),張俊接連收複宿州(今安徽宿州)和亳州(今安徽亳州),形勢一片大好。
但是宋高宗不僅未派遣援軍支援嶽飛,反而詔令韓世忠、張俊所部撤軍。
金兀術欺嶽飛兵馬不足,以重裝騎兵鐵浮屠為主力正麵強攻,左右翼輔之機動善射的拐子馬,試圖剿滅嶽家軍。但嶽雲率八千餘背嵬軍,手持麻紮刀、提刀、大斧等重兵器,劈砍馬足破了鐵浮屠威力。嶽家軍將士與金軍白刃相接,浴血奮戰,直殺得金兵屍橫滿野,最終潰逃。
不日,嶽家軍大將楊再興率三百騎兵,在臨潁縣(今河南漯河臨潁縣)南的小商橋遭遇金兀術十二萬大軍。三百人全部英勇戰死,留下殺敵二千多人的驚人戰績。楊再興中箭無數而死,據說金軍焚燒他的屍體泄憤時,竟得到兩升多的箭鏃。
金兀術不甘失敗,再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打潁昌。嶽雲率八百背嵬騎兵正麵攻擊,另以步兵分左右兩翼包抄,這一仗嶽家軍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最終大敗金軍,斬敵五千餘,繳獲戰馬三千餘匹。
捷報傳來,嶽飛大喜,奮然對部屬說道:“直抵黃龍府(今吉林農安),與諸君痛飲爾!”
嶽飛是數百年一遇的軍事天才,但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幾乎滿朝文武都知道宋高宗不思進取的根本原因,除了嶽飛。
有些事情隻能悄咪咪地去做,而不必大聲喊出來昭告天下,比如說直搗黃龍、迎迴二聖這件事。
宋徽宗已經死了,但宋欽宗還在北方苦寒之地苟活。所以當嶽飛喊出直搗黃龍的口號時,他的結局便隻能是屈死風波亭。
無需唿號,最終會有兇險。
當嶽家軍從鄂州(今湖北武昌)渡江北上時,嶽飛臨江起誓:“飛不擒賊帥,複舊境,不涉此江!”
嶽家軍一路橫推,迅速收複襄陽六郡。嶽飛的兒子嶽雲年僅十六歲,卻手持兩杆數十斤重的鐵錐槍,有萬夫不當之勇,他勇猛先登,功冠三軍。嶽飛因功官拜清遠軍節度使、荊湖北路荊、襄、潭州製置使,其時年不過三十二歲,成為有宋一代最年輕的持節大將。
收複襄陽六郡後,嶽飛奉詔屯軍鄂州。他全力整頓防務,鼓勵農耕生產,使襄漢地區重新成為連結川陝,北圖中原的戰略要地。
公元1135年,朝廷將全國軍隊改稱為行營護軍,嶽飛部為行營後護軍。
翌年,嶽飛由荊湖北路、京西南路招討使升為宣撫副使,移鎮為武勝、定國軍節度使。就在他緊鑼密鼓圖謀北進之時,嶽母姚氏病逝。嶽飛傷痛之餘,眼疾複發,他奏報朝廷自請解職,為母守喪,並與長子嶽雲扶母靈柩至廬山安葬。
但朝廷用人之際,連番下旨奪情。嶽飛揮淚重歸軍營,嶽家軍兵分兩路由湖北殺入河南、陝西兩地,連續收複失地。
捷報陸續傳來,宋高宗的態度卻耐人尋味。他表示嶽家軍的勝利有誇大其詞的成分,應該細細分辨清楚。嶽家軍因孤軍深入,糧草難以接濟,不得不班師鄂州。
這一年,秦檜已歸宋五年之久,為宋金議和立下了汗馬功勞,漸漸贏得宋高宗的信任,官拜觀文殿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行宮留守,參與尚書省、樞密院議事。
秦檜受寵,意味著嶽飛與宋高宗的短暫蜜月期結束。
與此同時,金國經過多年野蠻生長後,內部出現危機。金太宗駕崩,金廷內部權力重組,局勢動蕩不安。金廷主動向宋提出和談,這次的和談條件看起來極有誠意:歸還黃河以南宋朝失地,放還高宗生母韋氏,歸還已死的宋徽宗梓宮。
公元1138年,秦檜升任右相,全權負責與金議和。
所謂中興四大名將,實際不過韓世忠、嶽飛兩人而已,其餘兩人不過是用來湊數的。張俊見風使舵,力主和議,劉光世則態度隱晦不明,隻有韓世忠、嶽飛堅決反對和議。嶽飛奉勸宋高宗“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韓世忠也接連上書反對和談。
然而無濟於事。
金國議和使者態度傲慢,不稱宋朝而稱江南,不提“議和”而說“詔諭”,甚至要求宋高宗跪迎金帝詔書。
這分明是把南宋完全置於藩屬地位,消息傳開,朝野上下民意沸騰。但是宋高宗一意孤行,將所有反對派統統或罷官,或貶謫。秦檜得以獨攬相權。
當年底,秦檜以大宋宰相身份代表宋廷跪迎金使,奉表稱臣,接受金國賜予的河南之地,並每年向金國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和議就此達成。
這一年,嶽飛屯兵鄂州卻無力北伐,反對議和卻無能為力,內心極度苦悶,於某個深秋月夜寫下了《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迴千裏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蒼山鬆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鳴叫,驚醒我收複千裏故土的夢想。夜已三更,我起身獨自繞著台階踽踽行走。家人已沉睡,窗簾外月光朦朧。
為國征戰多年,如今頭發已蒼白,山上的鬆竹也已老了,阻斷了我的歸程。打算彈一曲瑤琴傾訴心事,可是知音太少,就算彈斷琴弦,又有什麽人來聽呢?
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後,宋高宗居然大赦天下以慶賀議和成功,同時加賞朝廷群臣。嶽飛獲封開府儀同三司,但他拒而不受,表明自己誓要“唾手燕雲,複仇報國”。宋高宗為之下詔,命嶽飛不得到河南招納義軍。嶽飛於是接連上書請求解除軍職,宋高宗與秦檜不允所請。
這是值得稱道的文人氣節和武將風骨,但他的過激言行無疑加深了與宋高宗之間的裂縫。
公元1139年秋,金國內亂,金兀術發動政變殺死金國主和派,第二年撕毀和約,親率十萬大軍自河南直取兩淮,又命西路軍進攻陝西。黃河以南的宋朝國土再次淪陷,金軍很快兵臨順昌(今安徽阜陽)。
這就是一個石頭、剪刀、布的遊戲。布吃定了石頭,石頭吃定了剪刀,而剪刀能搞定布。
宋高宗被迫分別進封韓世忠、張俊、嶽飛為太保、少師、少保,命他們以宣撫使兼河南河北招討使禦敵。同時詔命嶽家軍火速支援順昌,並允許嶽飛順勢舉兵北伐,收複失地。
嶽飛隨即揮師北上,先後收複潁昌府(今河南許昌)、陳州、鄭州和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並聯絡北方民間抗金武裝,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裏對金兀術盤踞的東京形成六麵合圍之勢,隨後上書朝廷請求軍事支援。
與此同時,韓世忠部收複海州(今江蘇東海縣),張俊接連收複宿州(今安徽宿州)和亳州(今安徽亳州),形勢一片大好。
但是宋高宗不僅未派遣援軍支援嶽飛,反而詔令韓世忠、張俊所部撤軍。
金兀術欺嶽飛兵馬不足,以重裝騎兵鐵浮屠為主力正麵強攻,左右翼輔之機動善射的拐子馬,試圖剿滅嶽家軍。但嶽雲率八千餘背嵬軍,手持麻紮刀、提刀、大斧等重兵器,劈砍馬足破了鐵浮屠威力。嶽家軍將士與金軍白刃相接,浴血奮戰,直殺得金兵屍橫滿野,最終潰逃。
不日,嶽家軍大將楊再興率三百騎兵,在臨潁縣(今河南漯河臨潁縣)南的小商橋遭遇金兀術十二萬大軍。三百人全部英勇戰死,留下殺敵二千多人的驚人戰績。楊再興中箭無數而死,據說金軍焚燒他的屍體泄憤時,竟得到兩升多的箭鏃。
金兀術不甘失敗,再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打潁昌。嶽雲率八百背嵬騎兵正麵攻擊,另以步兵分左右兩翼包抄,這一仗嶽家軍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最終大敗金軍,斬敵五千餘,繳獲戰馬三千餘匹。
捷報傳來,嶽飛大喜,奮然對部屬說道:“直抵黃龍府(今吉林農安),與諸君痛飲爾!”
嶽飛是數百年一遇的軍事天才,但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幾乎滿朝文武都知道宋高宗不思進取的根本原因,除了嶽飛。
有些事情隻能悄咪咪地去做,而不必大聲喊出來昭告天下,比如說直搗黃龍、迎迴二聖這件事。
宋徽宗已經死了,但宋欽宗還在北方苦寒之地苟活。所以當嶽飛喊出直搗黃龍的口號時,他的結局便隻能是屈死風波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