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有誠信仁愛之心,不用問非常吉利。我的美德一定會得到迴報。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很難看清楚馬植究竟是怎麽想的。
他是個地地道道的漢人,卻出生在遼國,而且是家世顯赫的遼國貴族。他官至遼國光祿卿,是名列中樞的高級官僚。但當童貫出使遼國時,他趁暗夜密會童貫,提出了聯金抗遼收複燕雲十六州的計劃。
他這麽做的原因,也許因為遼國朝政腐敗令他極度失望;也許因為他始終記得自己的漢人身份,始終夢想迴歸故土。
他的行為忠奸難辨,但道德標準本不太高的童貫卻如獲至寶,毫不猶豫地將這位遼國高官帶迴了宋朝。
馬植向宋徽宗闡述了自己的戰略構想,其中的關鍵是爭取女真人的支持。
女真族,別稱女直,源自三千多年前的肅慎族。漢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唐時期稱黑水靺鞨,現在稱為滿族。他們主要生活在不鹹山(今長白山)一帶,活動範圍東至日本海,西近嫩江,南達牡丹江上遊,北至黑龍江中下遊地區,世代以畜牧、狩獵為業。從遙遠的舜禹時代開始,女真就已開始向中原民族朝貢。
遼國末期,契丹人對女真族的壓榨越來越厲害。女真人的特產如人參、貂皮、名馬、蜜蠟等需要進貢給遼國。遼朝東北部的官吏還經常以低價強行購買女真人的商品。他們的作為在女真人心裏埋下了刻骨的仇恨。所以馬植建議宋朝通過海路與女真人交好,相約共同遼國,則大事可成。
宋徽宗聞言大喜,賜馬植國姓趙,名趙良嗣,派他渡海結交女真人。
公元1113年,女真人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領導東北各族共同反遼。女真人以驍勇善戰著稱,號稱“女真兵若滿萬則不可敵”,契丹人在女真鐵蹄之下節節敗退。兩年後,完顏阿骨打稱帝建國,國號大金,然後以遼國五京為戰略目標,展開了滅遼之戰。
就在金國勢如破竹之時,宋朝頻頻送來秋波。
馬植自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山東掖縣)經渤海七度赴金談判。公元1120年,雙方達成約定,金取遼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宋取遼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南),遼國滅亡後,金國將燕雲十六州之地歸還宋朝,而宋朝將以前付給遼國的歲幣轉贈於金國,史稱海上之盟。
對於馬植的戰略,宋朝大臣存在不同意見。反對者認為此舉不但破壞了百年兄弟國的盟約,而且存在一定風險。甚至當時的高麗國王也看得明明白白,遣使傳話說遼為兄弟之國,存之可以安邊;金為虎狼之國,不可交也!
馬植卻對宋徽宗信誓旦旦保證遼國必亡,如果讓女真人占得先機,麻煩更大。
雙方各持己見,也各有道理。宋徽宗選擇站在馬植一邊。
從理論上來看,聯金抗遼確實是一個非常棒的驅虎吞狼之計。但其中存在一個致命隱患,那就是馬植低估了女真人的野心,且高估了宋軍的戰鬥力。宋軍連契丹人都打不過,一旦失去遼國作為屏障,他們能抵擋驍勇更勝十倍的金兵侵掠嗎?
機會當然是有的。幽雲十六州一旦迴歸,宋朝重新占據長城之險要,扼幽州之咽喉,女真騎兵若想大舉南下,恐怕不太容易。
不巧的是,盟約簽訂後,宋朝剛剛平定方臘、宋江起義不久,無力即刻出兵伐遼。而金人卻起兵勢如破竹,長驅直入攻破遼國中京大定府。
宋人這才如夢初醒,倉促起兵攻打遼國。這當然也很有道理,否則一旦金國獨自破遼,宋朝有什麽資格坐在談判桌上,和女真人排排坐分果果?
然而宋軍的表現實在太拉胯了。
其時幽雲漢民生活困苦,多思南歸,看到宋軍往往不戰而降。宋軍幾乎兵不血刃殺入燕京城中,此時隻需堅城固守,便可算大獲全勝。但宋軍進城後的表現還不如契丹人,他們在城中肆意燒殺搶掠,大失民心,而且被契丹人殺了一個迴馬槍,將士大敗虧輸,死傷大半。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金兵先後攻克遼中京、西京(今山西大同),隨後再取燕京,覆滅了遼國。
鑒於宋軍的拉胯表現,完顏阿骨打的態度變得分外強硬。他對馬植傲慢地表示中原將士以十萬之眾不戰而潰,燕京為金兵攻取,你們有什麽資格得到它?
真是丟人啊。馬植無言以對,隻得邀請金使迴國再議。再次談判時,金人給出的方案是:金國隻割讓燕京六州二十四縣給宋朝,宋朝除原定五十萬歲幣外,還須補交一百萬貫銅錢作為燕京的代稅錢,否則免談。
宋徽宗表示全部答應,並讓馬植再次使金,要求歸還西京。完顏阿骨打表示沒問題,但宋朝需再向大金支付二十萬兩犒軍費。
結果,金人收了白花花的銀子,卻仍然沒有交出西京。而宋朝接收迴的燕京,已因女真人的劫掠而十室九空,形同廢墟。
宋朝誠實守信地執行了海上之盟,結果雖然不完全盡如人意,但畢竟收迴了幽雲十六州中的部分失地,勉強也算得到了不錯的迴報。宋徽宗顯然也視滅遼獲地為大捷,不僅對王黼、童貫、馬植等人論功行賞,還命人撰寫了《複燕雲碑》以歌功頌德。馬植三度上表辭官,他當年曾灑酒朝天發誓,待收取幽燕之後不求富貴而做一個平民百姓,但宋徽宗統統駁迴不準。
據傳,完顏阿骨打在離開燕京時,曾揚言不日將重迴此地。但實際上,宋徽宗如果以此為契機勵精圖治,富國強兵,同時盡快築造燕京為堅城,未必不能拒女真於國門之外,實現北宋中興而成一代明主。
就在宋、遼、金在北境掀起戰火烽煙之時,少年嶽飛正在河南湯陰刻苦研讀兵書,並拜名師周同學習刀槍騎射。他天生神力,不滿二十歲就能挽三百斤強弓如滿月,左右開弓,箭無虛發,且武藝超群,縣內無敵。
公元1122年,嶽飛參軍征遼。同年其父病故,嶽飛迴鄉為父親守孝。三年後他再次從軍,成為河東路平定軍(山西平定縣)的一名校官。
有誠信仁愛之心,不用問非常吉利。我的美德一定會得到迴報。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很難看清楚馬植究竟是怎麽想的。
他是個地地道道的漢人,卻出生在遼國,而且是家世顯赫的遼國貴族。他官至遼國光祿卿,是名列中樞的高級官僚。但當童貫出使遼國時,他趁暗夜密會童貫,提出了聯金抗遼收複燕雲十六州的計劃。
他這麽做的原因,也許因為遼國朝政腐敗令他極度失望;也許因為他始終記得自己的漢人身份,始終夢想迴歸故土。
他的行為忠奸難辨,但道德標準本不太高的童貫卻如獲至寶,毫不猶豫地將這位遼國高官帶迴了宋朝。
馬植向宋徽宗闡述了自己的戰略構想,其中的關鍵是爭取女真人的支持。
女真族,別稱女直,源自三千多年前的肅慎族。漢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唐時期稱黑水靺鞨,現在稱為滿族。他們主要生活在不鹹山(今長白山)一帶,活動範圍東至日本海,西近嫩江,南達牡丹江上遊,北至黑龍江中下遊地區,世代以畜牧、狩獵為業。從遙遠的舜禹時代開始,女真就已開始向中原民族朝貢。
遼國末期,契丹人對女真族的壓榨越來越厲害。女真人的特產如人參、貂皮、名馬、蜜蠟等需要進貢給遼國。遼朝東北部的官吏還經常以低價強行購買女真人的商品。他們的作為在女真人心裏埋下了刻骨的仇恨。所以馬植建議宋朝通過海路與女真人交好,相約共同遼國,則大事可成。
宋徽宗聞言大喜,賜馬植國姓趙,名趙良嗣,派他渡海結交女真人。
公元1113年,女真人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領導東北各族共同反遼。女真人以驍勇善戰著稱,號稱“女真兵若滿萬則不可敵”,契丹人在女真鐵蹄之下節節敗退。兩年後,完顏阿骨打稱帝建國,國號大金,然後以遼國五京為戰略目標,展開了滅遼之戰。
就在金國勢如破竹之時,宋朝頻頻送來秋波。
馬植自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山東掖縣)經渤海七度赴金談判。公元1120年,雙方達成約定,金取遼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宋取遼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南),遼國滅亡後,金國將燕雲十六州之地歸還宋朝,而宋朝將以前付給遼國的歲幣轉贈於金國,史稱海上之盟。
對於馬植的戰略,宋朝大臣存在不同意見。反對者認為此舉不但破壞了百年兄弟國的盟約,而且存在一定風險。甚至當時的高麗國王也看得明明白白,遣使傳話說遼為兄弟之國,存之可以安邊;金為虎狼之國,不可交也!
馬植卻對宋徽宗信誓旦旦保證遼國必亡,如果讓女真人占得先機,麻煩更大。
雙方各持己見,也各有道理。宋徽宗選擇站在馬植一邊。
從理論上來看,聯金抗遼確實是一個非常棒的驅虎吞狼之計。但其中存在一個致命隱患,那就是馬植低估了女真人的野心,且高估了宋軍的戰鬥力。宋軍連契丹人都打不過,一旦失去遼國作為屏障,他們能抵擋驍勇更勝十倍的金兵侵掠嗎?
機會當然是有的。幽雲十六州一旦迴歸,宋朝重新占據長城之險要,扼幽州之咽喉,女真騎兵若想大舉南下,恐怕不太容易。
不巧的是,盟約簽訂後,宋朝剛剛平定方臘、宋江起義不久,無力即刻出兵伐遼。而金人卻起兵勢如破竹,長驅直入攻破遼國中京大定府。
宋人這才如夢初醒,倉促起兵攻打遼國。這當然也很有道理,否則一旦金國獨自破遼,宋朝有什麽資格坐在談判桌上,和女真人排排坐分果果?
然而宋軍的表現實在太拉胯了。
其時幽雲漢民生活困苦,多思南歸,看到宋軍往往不戰而降。宋軍幾乎兵不血刃殺入燕京城中,此時隻需堅城固守,便可算大獲全勝。但宋軍進城後的表現還不如契丹人,他們在城中肆意燒殺搶掠,大失民心,而且被契丹人殺了一個迴馬槍,將士大敗虧輸,死傷大半。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金兵先後攻克遼中京、西京(今山西大同),隨後再取燕京,覆滅了遼國。
鑒於宋軍的拉胯表現,完顏阿骨打的態度變得分外強硬。他對馬植傲慢地表示中原將士以十萬之眾不戰而潰,燕京為金兵攻取,你們有什麽資格得到它?
真是丟人啊。馬植無言以對,隻得邀請金使迴國再議。再次談判時,金人給出的方案是:金國隻割讓燕京六州二十四縣給宋朝,宋朝除原定五十萬歲幣外,還須補交一百萬貫銅錢作為燕京的代稅錢,否則免談。
宋徽宗表示全部答應,並讓馬植再次使金,要求歸還西京。完顏阿骨打表示沒問題,但宋朝需再向大金支付二十萬兩犒軍費。
結果,金人收了白花花的銀子,卻仍然沒有交出西京。而宋朝接收迴的燕京,已因女真人的劫掠而十室九空,形同廢墟。
宋朝誠實守信地執行了海上之盟,結果雖然不完全盡如人意,但畢竟收迴了幽雲十六州中的部分失地,勉強也算得到了不錯的迴報。宋徽宗顯然也視滅遼獲地為大捷,不僅對王黼、童貫、馬植等人論功行賞,還命人撰寫了《複燕雲碑》以歌功頌德。馬植三度上表辭官,他當年曾灑酒朝天發誓,待收取幽燕之後不求富貴而做一個平民百姓,但宋徽宗統統駁迴不準。
據傳,完顏阿骨打在離開燕京時,曾揚言不日將重迴此地。但實際上,宋徽宗如果以此為契機勵精圖治,富國強兵,同時盡快築造燕京為堅城,未必不能拒女真於國門之外,實現北宋中興而成一代明主。
就在宋、遼、金在北境掀起戰火烽煙之時,少年嶽飛正在河南湯陰刻苦研讀兵書,並拜名師周同學習刀槍騎射。他天生神力,不滿二十歲就能挽三百斤強弓如滿月,左右開弓,箭無虛發,且武藝超群,縣內無敵。
公元1122年,嶽飛參軍征遼。同年其父病故,嶽飛迴鄉為父親守孝。三年後他再次從軍,成為河東路平定軍(山西平定縣)的一名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