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
背負財物且乘坐大車,招來強盜,堅持下去遺憾。
拿著大筆錢財招搖過市,怎麽可能不招來強盜?就算短時間裏安然無事,但如果一直如此張揚下去,遲早要出事。所以說,我們無論取得多大成就,低調一些總沒錯。
我們的宋真宗和寇準犯了同樣的毛病。
宋真宗之外,澶州之戰的首功毫無疑問歸於寇準。宋真宗是他力排眾議請上戰場的,戰爭也是他主導指揮的。因此,寇準頗以澶淵之功而自得。
他的性格一向驕傲且自負。相傳他還隻是八歲孩童的時候,就作了一首極有氣魄的五絕《詠華山》:
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迴首白雲低。
除了頭頂的青天白日,再沒有可以和他一般高的事物。難怪他的先生忍不住感歎:這孩子怎麽可能不成為宰相呢?
平心而論,寇準絕對有資格眼高於頂,因為他是真正的少年天才,年方十九歲便高中進士。科舉戰績之驕人,也隻有唐初那幾個變態天才如王勃等差可比肩。
才高本招嫉,更何況他還目空一切呢?資政殿大學士王欽若非常嫉妒他。
有一次,王欽若逮住機會向宋真宗提問:陛下為何不以澶淵之盟為恥,反而認為寇準對國家有功呢?
宋真宗大為驚訝,表示願聞其詳。
王欽若表示,澶淵之舉其實隻是城下之盟,陛下以萬乘之尊與遼國結下此盟,這不是恥辱是什麽?
宋真宗非常不高興。
以上隻是王欽若的鋪墊,以下才是他要說的重點。他給宋真宗打了一個比喻:賭徒即將輸光光時,會傾其所有搏一把試圖翻本,這叫孤注一擲。而寇準鼓動宋真宗禦駕親征,就是一次極其危險的孤注一擲。
這句話,簡直說到宋真宗的心坎裏去了。從此,他漸漸疏遠了寇準。
第二年,寇準被降為刑部尚書、陝州知州。此後他曆經仕途沉浮而秉性不改,最終被貶為雷州(今廣東雷州)司戶參軍,從此再也沒能迴到汴京。
宋真宗也越來越飄了。
在大多數人看來,他主導的澶淵之盟多少有些不盡人意。由於幽雲十六州未能收複,宋朝不能完全視為大一統王朝。其北疆失去萬裏長城的守護,中原地區北部在契丹人眼中相當於一馬平川,隨時可以南下飲馬黃河。
但如果我們縱觀整個大宋朝的外戰史,這其實算是一場極為難得的漂亮仗。
而且,以澶淵之盟換來的邊境和平,客觀上促成了宋朝的穩定發展。宋真宗在位二十五年,北宋統治日益穩固,社會經濟日益繁榮,堪堪將宋王朝推向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史稱鹹平之治。
盡管北宋的疆域、人口和資源都比不上唐朝,但宋朝的經濟之繁榮,財政之富足,大大超過唐朝。
據統計,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宋朝的年收入是唐朝鼎盛的七倍,即使遇到天災,年收入仍有唐太宗時期的三倍之多。公元1021年,宋真宗逝世前一年,宋朝的財政收入達到驚人的1.5億。國家經濟總量占世界的八成左右,堪稱富甲天下。與經濟發展相匹配,當時的年度鑄錢量高達五百萬貫。
國勢強盛、富庶繁榮的大宋,再現唐漢盛世的萬國來朝。
當時來到宋朝交流的國家數量和外國人數都已超過唐朝。從歐洲、非洲、西域、阿拉伯和朝鮮、日本等國遠道而來的駐華使臣、武士、僧侶、教徒、商賈和留學生等各色人種隨處可見,使宋都汴京成為當時全球最繁華最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他們和漢人一樣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入朝為官。
而宋朝官員和商人也隨商船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他們的足跡遍布印度洋,直抵非洲的索馬裏。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人口的增長,公元1003年,北宋人口接近六百九十萬戶。其中,汴京的常住人口達到一百五十萬人。從張擇端的傳世畫作《清明上河圖》中,我們依稀可見當年汴京盛況。
鹹平之治,在軍事、 政治和經濟上開創了新局麵,使宋朝成為中國經濟規模最大的朝代,中國封建王朝生活水準最高的朝代。但因宋初以黃老之學治國,強調清靜無為,因循持重,力求循祖宗成法而不思更革,使社會風氣日益頹廢。而宋真宗後期癡迷道教,致力於東封西祀而勞民傷財。
公元1006年2月,寇準剛剛被罷相,王欽若就建議宋真宗封禪,並稱他已說服新任宰相王旦。
宋真宗於是召來王旦,賜予他一樽酒帶迴家。王旦迴家打開酒樽,發現裏麵裝滿了稀世明珠。皇帝悄悄行賄,作臣子的隻好對封禪一事三緘其口。兩年後,宋真宗改元大中祥符,帶著天書先後封祀天帝於泰山,祭祀地神於社首山(今泰安西南)。他又先後拜祭了孔子和老子,並大修道觀。
天書封祀和修建道觀花錢如流水,其中僅是封禪泰山就耗費銅錢八百餘萬貫,而玉清昭應宮的三座塑像用去黃金一萬兩、白銀五千兩。國庫再多存款,也經不起這樣的花銷。到宋真宗晚年,“內之蓄藏,稍已空盡”,本已充盈的內藏庫被花了個七七八八。
更糟糕的是,朝中隱然形成了兩個派別。一派以大起大落的寇準為首,另一派則以劉皇後、丁謂為首。
劉皇後具有很高的政治才能,宋仁宗年幼登基之時,她臨朝稱製,一度打算仿效前朝女帝故事。她曾試探群臣口風,向百官詢問武則天是一個怎樣的人。朝臣稱其為唐之罪人,差一點斷送了大唐江山。劉皇後聞言,沉默不語。
丁謂聰明絕頂,過目不忘,卻不是什麽好人。宋真宗朝大搞偽造天書、東封西祀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他與王欽若是主要謀劃者,並因此位居宰相。
他本出自寇準門下,一路高升至參知政事,因此對寇準服從到近乎諂媚。有一次,他們倆一起吃飯,寇準的胡子沾了些湯湯水水,丁謂趕緊起身為他擦拭胡須。寇準笑著提醒他:參政是國家大臣,不是替長官擦胡須的。
這就是溜須的典故出處,至於拍馬這個典故,要等到元朝才出現。蒙古族是遊牧民族,非常看重自己的馬,因此在元朝,熟人見麵後往往互相拍著對方的馬屁股,誇馬好以拉近彼此關係。
丁謂又羞又怒,從此變成了寇準的敵人,想方設法排擠陷害他。
但寇準一派也過於急功近利,甚至有些無法無天。
公元1020年,宋真宗病情加重,寇準一派的幾個骨幹分子密謀殺害丁謂,擁立太子趙禎登基。政變失敗後,寇準一派遭到清算。
在重文輕武的宋代,黨爭隻會愈演愈烈。
背負財物且乘坐大車,招來強盜,堅持下去遺憾。
拿著大筆錢財招搖過市,怎麽可能不招來強盜?就算短時間裏安然無事,但如果一直如此張揚下去,遲早要出事。所以說,我們無論取得多大成就,低調一些總沒錯。
我們的宋真宗和寇準犯了同樣的毛病。
宋真宗之外,澶州之戰的首功毫無疑問歸於寇準。宋真宗是他力排眾議請上戰場的,戰爭也是他主導指揮的。因此,寇準頗以澶淵之功而自得。
他的性格一向驕傲且自負。相傳他還隻是八歲孩童的時候,就作了一首極有氣魄的五絕《詠華山》:
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迴首白雲低。
除了頭頂的青天白日,再沒有可以和他一般高的事物。難怪他的先生忍不住感歎:這孩子怎麽可能不成為宰相呢?
平心而論,寇準絕對有資格眼高於頂,因為他是真正的少年天才,年方十九歲便高中進士。科舉戰績之驕人,也隻有唐初那幾個變態天才如王勃等差可比肩。
才高本招嫉,更何況他還目空一切呢?資政殿大學士王欽若非常嫉妒他。
有一次,王欽若逮住機會向宋真宗提問:陛下為何不以澶淵之盟為恥,反而認為寇準對國家有功呢?
宋真宗大為驚訝,表示願聞其詳。
王欽若表示,澶淵之舉其實隻是城下之盟,陛下以萬乘之尊與遼國結下此盟,這不是恥辱是什麽?
宋真宗非常不高興。
以上隻是王欽若的鋪墊,以下才是他要說的重點。他給宋真宗打了一個比喻:賭徒即將輸光光時,會傾其所有搏一把試圖翻本,這叫孤注一擲。而寇準鼓動宋真宗禦駕親征,就是一次極其危險的孤注一擲。
這句話,簡直說到宋真宗的心坎裏去了。從此,他漸漸疏遠了寇準。
第二年,寇準被降為刑部尚書、陝州知州。此後他曆經仕途沉浮而秉性不改,最終被貶為雷州(今廣東雷州)司戶參軍,從此再也沒能迴到汴京。
宋真宗也越來越飄了。
在大多數人看來,他主導的澶淵之盟多少有些不盡人意。由於幽雲十六州未能收複,宋朝不能完全視為大一統王朝。其北疆失去萬裏長城的守護,中原地區北部在契丹人眼中相當於一馬平川,隨時可以南下飲馬黃河。
但如果我們縱觀整個大宋朝的外戰史,這其實算是一場極為難得的漂亮仗。
而且,以澶淵之盟換來的邊境和平,客觀上促成了宋朝的穩定發展。宋真宗在位二十五年,北宋統治日益穩固,社會經濟日益繁榮,堪堪將宋王朝推向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史稱鹹平之治。
盡管北宋的疆域、人口和資源都比不上唐朝,但宋朝的經濟之繁榮,財政之富足,大大超過唐朝。
據統計,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宋朝的年收入是唐朝鼎盛的七倍,即使遇到天災,年收入仍有唐太宗時期的三倍之多。公元1021年,宋真宗逝世前一年,宋朝的財政收入達到驚人的1.5億。國家經濟總量占世界的八成左右,堪稱富甲天下。與經濟發展相匹配,當時的年度鑄錢量高達五百萬貫。
國勢強盛、富庶繁榮的大宋,再現唐漢盛世的萬國來朝。
當時來到宋朝交流的國家數量和外國人數都已超過唐朝。從歐洲、非洲、西域、阿拉伯和朝鮮、日本等國遠道而來的駐華使臣、武士、僧侶、教徒、商賈和留學生等各色人種隨處可見,使宋都汴京成為當時全球最繁華最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他們和漢人一樣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入朝為官。
而宋朝官員和商人也隨商船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他們的足跡遍布印度洋,直抵非洲的索馬裏。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人口的增長,公元1003年,北宋人口接近六百九十萬戶。其中,汴京的常住人口達到一百五十萬人。從張擇端的傳世畫作《清明上河圖》中,我們依稀可見當年汴京盛況。
鹹平之治,在軍事、 政治和經濟上開創了新局麵,使宋朝成為中國經濟規模最大的朝代,中國封建王朝生活水準最高的朝代。但因宋初以黃老之學治國,強調清靜無為,因循持重,力求循祖宗成法而不思更革,使社會風氣日益頹廢。而宋真宗後期癡迷道教,致力於東封西祀而勞民傷財。
公元1006年2月,寇準剛剛被罷相,王欽若就建議宋真宗封禪,並稱他已說服新任宰相王旦。
宋真宗於是召來王旦,賜予他一樽酒帶迴家。王旦迴家打開酒樽,發現裏麵裝滿了稀世明珠。皇帝悄悄行賄,作臣子的隻好對封禪一事三緘其口。兩年後,宋真宗改元大中祥符,帶著天書先後封祀天帝於泰山,祭祀地神於社首山(今泰安西南)。他又先後拜祭了孔子和老子,並大修道觀。
天書封祀和修建道觀花錢如流水,其中僅是封禪泰山就耗費銅錢八百餘萬貫,而玉清昭應宮的三座塑像用去黃金一萬兩、白銀五千兩。國庫再多存款,也經不起這樣的花銷。到宋真宗晚年,“內之蓄藏,稍已空盡”,本已充盈的內藏庫被花了個七七八八。
更糟糕的是,朝中隱然形成了兩個派別。一派以大起大落的寇準為首,另一派則以劉皇後、丁謂為首。
劉皇後具有很高的政治才能,宋仁宗年幼登基之時,她臨朝稱製,一度打算仿效前朝女帝故事。她曾試探群臣口風,向百官詢問武則天是一個怎樣的人。朝臣稱其為唐之罪人,差一點斷送了大唐江山。劉皇後聞言,沉默不語。
丁謂聰明絕頂,過目不忘,卻不是什麽好人。宋真宗朝大搞偽造天書、東封西祀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他與王欽若是主要謀劃者,並因此位居宰相。
他本出自寇準門下,一路高升至參知政事,因此對寇準服從到近乎諂媚。有一次,他們倆一起吃飯,寇準的胡子沾了些湯湯水水,丁謂趕緊起身為他擦拭胡須。寇準笑著提醒他:參政是國家大臣,不是替長官擦胡須的。
這就是溜須的典故出處,至於拍馬這個典故,要等到元朝才出現。蒙古族是遊牧民族,非常看重自己的馬,因此在元朝,熟人見麵後往往互相拍著對方的馬屁股,誇馬好以拉近彼此關係。
丁謂又羞又怒,從此變成了寇準的敵人,想方設法排擠陷害他。
但寇準一派也過於急功近利,甚至有些無法無天。
公元1020年,宋真宗病情加重,寇準一派的幾個骨幹分子密謀殺害丁謂,擁立太子趙禎登基。政變失敗後,寇準一派遭到清算。
在重文輕武的宋代,黨爭隻會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