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箕子的前途不明,利於堅持。
箕子,是殷紂王帝辛的叔叔,與微子、比幹並稱為“殷末三仁”。身處商周政權交替的大動蕩時代,因紂王無道,箕子其道不得行,其誌不得申,無奈選擇避世隱居。
殷商六百年江山斷送之後,他不願屈節委身周朝,率部分殷商遺民遠走朝鮮半島,建立了箕子朝鮮。他們在這裏開荒建屋,養蠶織布,傳播文化,順便把圍棋藝術帶到了朝鮮半島。
周武王知悉後,遣使邀請箕子迴鄉探望。重歸故國,但見殷商故都斷壁殘垣,荒草叢生,箕子亡國之痛如割,於是長歌當哭作《麥秀歌》: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麥子吐穗,豎起尖尖的麥芒,枝葉蒼翠,茁壯生長。紂王你這可惡的渾小子啊,為什麽不好好聽我的勸?
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詩。寥寥十幾字淒愴悲惋,說盡亡國之痛。故都殷民聽見之後,盡皆痛哭失聲。
作為亡國之人,箕子堅持做到了什麽?
九個字:正蒙難,法授聖,化及民。
所謂正蒙難,乃指隱居時仍心憂天下。所謂法授聖,指周武王滅商後曾向箕子請教治國之道,箕子為天下生民計,傳之以著名的洪範九疇。所謂化及民,指箕子在朝鮮建立了君子國度。
作為唐代中興之君,在朝廷積弊難除的情況下,唐宣宗也堅持做到了明法、納諫、好學、勤儉和愛民。
他在唐武宗的基礎上繼續整頓吏治。如果說唐武宗整飭的是入仕之途,嚴格控製科考取仕和門蔭入仕的數量,那麽唐宣宗整治的則是防止高官過濫,嚴格控製朝廷高官的人數。
唐朝官員以品級授服色,自唐高宗之後形成定製。其中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綠,九品服深青,編製外小吏及庶人服黃。
這裏強調一下,小吏和庶人的服裝不能使用赤黃色,因為這是皇帝龍袍的專用色。
服紫緋者即為高官。唐宣宗對授此等官服有原則:不到規定時間不授,沒有政績不授,因此往往大半年都授不出一件。
此外,他對刺史的任免也極為慎重。刺史為地方最高行政長官,他們的作為直接關係民心向背。因此刺史上任之前,必須到京都麵聖,接受唐宣宗的親自考察。
唐宣宗善於納諫,在有唐一代被認為僅次於唐太宗。
巧合的是,唐太宗有魏徵,唐宣宗則有魏徵的五世孫魏謨。
魏謨於唐文宗年間進士及第。唐文宗得知他是魏徵後人,對他格外看重。魏謨也漸漸展現出先祖直言極諫的風采,頗令唐文宗振奮。
唐宣宗登基後,認為魏謨有先祖風範,將其拜為宰相。而兵部侍郎蔣伸也因直言進諫,被唐宣宗拜相。
唐宣宗平時極為平易近人,即使宮中那些身份低微的雜役,他隻要見過一麵,也能記住其相貌、姓名及工作崗位。
這是一種極高明的政治智慧。
更難得的是,這些人如果生病,唐宣宗會安排禦醫為他們診治,有時甚至會親自來探視病情。
這等作派,很大可能與他早年經曆有關,但也未嚐不是一種刻意的政治作秀。因為與平日的寬仁慈愛不同,在某些時刻他表現出來的殘忍刻薄,堪稱恐怖。因此,有人認為他並無君王仁心:“精於聽斷,而以察為明,無複仁恩之意。”
滑稽優人祝漢貞言語詼諧幽默,能為唐宣宗說話解悶,因此深得寵信。一日他無意間褒貶了時事,唐宣宗立刻變臉,斥責他幹預朝政,從此疏遠了他。不久,借其子貪贓事發,杖死其子,將其流放。
唐宣宗對祝漢貞的處罰雖重,畢竟有理可依。但他另一次辣手摧花,則可見其冷酷無情。
相傳,有位絕色美女曾被唐宣宗收入後宮並大為寵幸。但是他很快意識到長此以往會重現唐玄宗故事,便準備殺了這名女子。
有人不忍心,建議放她出宮即可。
唐宣宗的迴答是不行。因為如果放她迴去,他還是會忍不住想她。
這是什麽強盜邏輯?
這名女子終於被賜死。長得太漂亮,成了她的原罪。
唐宣宗厲行節儉,對自己嚴格要求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同時對子女的要求也嚴苛到令人心驚膽戰。
他的長女萬壽公主下嫁之事,他要管。按慣例公主出嫁乘坐的馬車要用銀箔裝飾,唐宣宗認為太過奢靡,將其改為銅飾。
這當然沒毛病。但萬壽公主出嫁以後,他還要管。
有一次,萬壽公主的小叔子得了病,唐宣宗遣使前去探望。使者迴朝後,唐宣宗問他:公主在不在啊?
使者如實迴答說:公主在慈恩寺看戲呢。
唐宣宗聞言大怒,命人召迴公主怒斥道:“你小叔子生病,你不僅不去看望,反而還去看戲,成何體統?”萬壽公主嚇壞了,趕緊低頭認錯,表示絕不再犯。
相比次女永福公主,萬壽公主的遭遇還算好的。
永福公主的準駙馬名叫於琮。他是戶部侍郎於敖的兒子,才華橫溢,曾參加科舉考試高中進士,永福公主對如此夫婿表示非常滿意。
然而出嫁之前,永福公主在一次與父皇同桌吃飯時,耍小性子折斷了手中筷子。唐宣宗大怒,認為她這樣的性格不適合嫁到士大夫家做媳婦。於是下旨,改將四女兒廣德公主嫁給了於琮。
好好的夫婿就這樣沒了。於琮後來官拜宰相,在黃巢之亂時不屈遇害,廣德公主亦隨之自縊身死。
唐宣宗一向尊重士大夫。他自己也酷愛讀書,每次退朝後便手不釋卷,往往直到夜半蠟燭燃盡方罷,因此被戲稱為老儒生。
唐宣宗平生以不能參加科舉為憾,為此曾在宮內自書“鄉貢進士李某”聊以自慰。他接見官員時,經常會詢問是否高中進士。如果得到肯定答複,他就高興不已,否則會連連歎息表示惋惜。
唐宣宗還經常微服出宮,與一眾舉子交往,一旦發現文采出眾者,就將其姓名告訴本屆科舉考官,助其進士及第。
唐宣宗曾下詔出放萬餘名宮女,並準許這些宮女出嫁。但附加了一個奇葩的規定,不許她們嫁給那些沒有考中進士的舉子。
箕子的前途不明,利於堅持。
箕子,是殷紂王帝辛的叔叔,與微子、比幹並稱為“殷末三仁”。身處商周政權交替的大動蕩時代,因紂王無道,箕子其道不得行,其誌不得申,無奈選擇避世隱居。
殷商六百年江山斷送之後,他不願屈節委身周朝,率部分殷商遺民遠走朝鮮半島,建立了箕子朝鮮。他們在這裏開荒建屋,養蠶織布,傳播文化,順便把圍棋藝術帶到了朝鮮半島。
周武王知悉後,遣使邀請箕子迴鄉探望。重歸故國,但見殷商故都斷壁殘垣,荒草叢生,箕子亡國之痛如割,於是長歌當哭作《麥秀歌》: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麥子吐穗,豎起尖尖的麥芒,枝葉蒼翠,茁壯生長。紂王你這可惡的渾小子啊,為什麽不好好聽我的勸?
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詩。寥寥十幾字淒愴悲惋,說盡亡國之痛。故都殷民聽見之後,盡皆痛哭失聲。
作為亡國之人,箕子堅持做到了什麽?
九個字:正蒙難,法授聖,化及民。
所謂正蒙難,乃指隱居時仍心憂天下。所謂法授聖,指周武王滅商後曾向箕子請教治國之道,箕子為天下生民計,傳之以著名的洪範九疇。所謂化及民,指箕子在朝鮮建立了君子國度。
作為唐代中興之君,在朝廷積弊難除的情況下,唐宣宗也堅持做到了明法、納諫、好學、勤儉和愛民。
他在唐武宗的基礎上繼續整頓吏治。如果說唐武宗整飭的是入仕之途,嚴格控製科考取仕和門蔭入仕的數量,那麽唐宣宗整治的則是防止高官過濫,嚴格控製朝廷高官的人數。
唐朝官員以品級授服色,自唐高宗之後形成定製。其中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綠,九品服深青,編製外小吏及庶人服黃。
這裏強調一下,小吏和庶人的服裝不能使用赤黃色,因為這是皇帝龍袍的專用色。
服紫緋者即為高官。唐宣宗對授此等官服有原則:不到規定時間不授,沒有政績不授,因此往往大半年都授不出一件。
此外,他對刺史的任免也極為慎重。刺史為地方最高行政長官,他們的作為直接關係民心向背。因此刺史上任之前,必須到京都麵聖,接受唐宣宗的親自考察。
唐宣宗善於納諫,在有唐一代被認為僅次於唐太宗。
巧合的是,唐太宗有魏徵,唐宣宗則有魏徵的五世孫魏謨。
魏謨於唐文宗年間進士及第。唐文宗得知他是魏徵後人,對他格外看重。魏謨也漸漸展現出先祖直言極諫的風采,頗令唐文宗振奮。
唐宣宗登基後,認為魏謨有先祖風範,將其拜為宰相。而兵部侍郎蔣伸也因直言進諫,被唐宣宗拜相。
唐宣宗平時極為平易近人,即使宮中那些身份低微的雜役,他隻要見過一麵,也能記住其相貌、姓名及工作崗位。
這是一種極高明的政治智慧。
更難得的是,這些人如果生病,唐宣宗會安排禦醫為他們診治,有時甚至會親自來探視病情。
這等作派,很大可能與他早年經曆有關,但也未嚐不是一種刻意的政治作秀。因為與平日的寬仁慈愛不同,在某些時刻他表現出來的殘忍刻薄,堪稱恐怖。因此,有人認為他並無君王仁心:“精於聽斷,而以察為明,無複仁恩之意。”
滑稽優人祝漢貞言語詼諧幽默,能為唐宣宗說話解悶,因此深得寵信。一日他無意間褒貶了時事,唐宣宗立刻變臉,斥責他幹預朝政,從此疏遠了他。不久,借其子貪贓事發,杖死其子,將其流放。
唐宣宗對祝漢貞的處罰雖重,畢竟有理可依。但他另一次辣手摧花,則可見其冷酷無情。
相傳,有位絕色美女曾被唐宣宗收入後宮並大為寵幸。但是他很快意識到長此以往會重現唐玄宗故事,便準備殺了這名女子。
有人不忍心,建議放她出宮即可。
唐宣宗的迴答是不行。因為如果放她迴去,他還是會忍不住想她。
這是什麽強盜邏輯?
這名女子終於被賜死。長得太漂亮,成了她的原罪。
唐宣宗厲行節儉,對自己嚴格要求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同時對子女的要求也嚴苛到令人心驚膽戰。
他的長女萬壽公主下嫁之事,他要管。按慣例公主出嫁乘坐的馬車要用銀箔裝飾,唐宣宗認為太過奢靡,將其改為銅飾。
這當然沒毛病。但萬壽公主出嫁以後,他還要管。
有一次,萬壽公主的小叔子得了病,唐宣宗遣使前去探望。使者迴朝後,唐宣宗問他:公主在不在啊?
使者如實迴答說:公主在慈恩寺看戲呢。
唐宣宗聞言大怒,命人召迴公主怒斥道:“你小叔子生病,你不僅不去看望,反而還去看戲,成何體統?”萬壽公主嚇壞了,趕緊低頭認錯,表示絕不再犯。
相比次女永福公主,萬壽公主的遭遇還算好的。
永福公主的準駙馬名叫於琮。他是戶部侍郎於敖的兒子,才華橫溢,曾參加科舉考試高中進士,永福公主對如此夫婿表示非常滿意。
然而出嫁之前,永福公主在一次與父皇同桌吃飯時,耍小性子折斷了手中筷子。唐宣宗大怒,認為她這樣的性格不適合嫁到士大夫家做媳婦。於是下旨,改將四女兒廣德公主嫁給了於琮。
好好的夫婿就這樣沒了。於琮後來官拜宰相,在黃巢之亂時不屈遇害,廣德公主亦隨之自縊身死。
唐宣宗一向尊重士大夫。他自己也酷愛讀書,每次退朝後便手不釋卷,往往直到夜半蠟燭燃盡方罷,因此被戲稱為老儒生。
唐宣宗平生以不能參加科舉為憾,為此曾在宮內自書“鄉貢進士李某”聊以自慰。他接見官員時,經常會詢問是否高中進士。如果得到肯定答複,他就高興不已,否則會連連歎息表示惋惜。
唐宣宗還經常微服出宮,與一眾舉子交往,一旦發現文采出眾者,就將其姓名告訴本屆科舉考官,助其進士及第。
唐宣宗曾下詔出放萬餘名宮女,並準許這些宮女出嫁。但附加了一個奇葩的規定,不許她們嫁給那些沒有考中進士的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