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卦六爻講述了茶聖陸羽著《茶經》,推動茶文化發展的傳奇故事。


    中國是茶的故鄉。


    《茶經》雲: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在中國,發於神農而興於唐朝,盛於宋代而普及於明清,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曆史。


    中國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


    中國茶文化有所謂茶道、禪茶、茶詩、茶畫和茶學等等,無不折射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光輝。


    早在漢朝 ,茶葉已成為佛教坐禪的飲品,到隋朝時,飲茶已普及。而將飲茶升華為茶文化,使其雅俗皆宜至“不可一日無茶”者,是茶聖陸羽。


    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人。他那不知名的父母對他的期許也許很高,於是“浚恆,貞兇,無攸利。”因為生來相貌醜陋,他剛剛出生就被遺棄在竟陵西湖之濱,幸好被當地龍蓋寺住持智積禪師撿到並收養在寺中。


    因為從小失去父母,他最開始並沒有名字。但他“悔亡”,並不感到遺憾,以《易經》占卜得漸卦: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於是自定姓為陸,名羽,字鴻漸。


    陸羽在古佛青燈下長大,卻不願落發為僧。十二歲時便進入戲班學戲。因其貌不揚,略有口吃,卻又幽默詼諧,竟成當地有名的醜角。


    但在當時,戲子為下九流的行業,地位卑賤。竟陵太守李齊物欣賞陸羽的才華,為免他“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不願他因演醜角而耽誤前程,便推薦到隱居於天門山的鄒夫子門下學習。公元752年,大詩人崔國輔被貶為竟陵司馬,與陸羽相識並成為知交好友。


    安史之亂爆發後,陸羽隨難民離開故鄉,遍曆長江中下遊和淮河流域各地考察茶事,積累了豐富的鑒水經驗,著《水品》一篇。然而“田無禽”,該文今已失傳。所幸同代文人張又新在《煎茶水記》中,詳細地列出陸羽品評過的江河井泉及雪水共二十品水單。


    品茶需好水,陸羽將適合煎茶的水分為二十等,其中以江西廬山康王穀水簾水為第一,江蘇無錫惠山寺石泉水為第二,湖北蘄州蘭溪石下水名列第三。


    遊曆天下數年,陸羽來到升州(今江蘇南京)寄居於棲霞寺,“恆其德,貞”,專心研究茶事。兩年後,陸羽來到苕溪(今浙江湖州)隱居,閉門著述《茶經》。


    《茶經》是中國最早、最全和最完整的綜合型茶學著作。凡三卷十章七千餘字,闡明了飲茶的源流和製茶的工具,教導人們製作高品質茶葉並設定了飲茶的器具和煮茶方式。該書十章目次依次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分別概述茶的主要產地及土壤、氣候等生長環境和茶的性能、功用、加工製作茶葉的工具、茶的製作過程、煮茶飲茶器皿、煮茶的技藝、飲茶的方法及品鑒、飲茶的曆史、茶產地等等。


    從此以後,茶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飲品和文化意象。


    陸羽之前,茶是一種可用的藥草。炎帝神農氏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個荼,就是茶,味苦澀,有解毒的作用。


    傳統中醫學中,藥茶一直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神農食經》中提到:“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誌。”意思是說,堅持喝茶能讓人精神飽滿,心情愉快。


    神醫華佗認為,濃茶有清醒大腦,提高思維力的作用。陶弘景則認為苦茶能輕身換骨,並提出可以天冬等藥物代茶飲用。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列舉多類茶藥方。到了清朝,茶療之風更是大盛。


    陸羽卻將茶從藥物屬性中解脫出來,賦予其絕妙飲品身份和文化內涵。


    他與吳興抒山妙喜寺僧皎然是忘年之交,兩人相交四十餘載,情誼深厚。僧皎然長年隱居湖州妙喜寺,與當時諸多高僧名士、權貴名流交好。陸羽曾在妙喜寺內居住多年,跟著僧皎然開拓了視野,並因此得到湖州刺史顏真卿的器重,被推薦給朝廷。


    唐代宗十分欣賞陸羽的茶藝,一度任命其為太常寺太祝,專職培養宮中茶師。但陸羽深知“振恆,兇。”他不願在當官和寫書之中搖擺不定,不久辭歸苕溪,專心著書。


    因專研茶事,他的茶道水平達到了超凡入聖的程度。


    相傳有一次,湖州刺史李季卿聽說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極佳,於是命令士兵前往取水,並邀請陸羽共飲。士兵在半路上不慎將水潑灑大半,便偷偷裝入岸邊的江水充數。陸羽淺嚐一口,便發現“此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取水的士兵大為歎服。


    陸羽不僅茶學精通,而且文學功底深厚,在世之時更多以文人身份受到推崇。他曾為懷素寫下《僧懷素傳》,這對研究懷素的《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陸羽之後,飲茶漸漸成為雅事,許多文人雅士一邊飲茶,一邊創作茶詩。僅在《全唐詩》中,就有四百餘首茶詩留存至今。


    如《全唐詩》中收錄有陸羽的《六羨歌》:


    不羨黃金磊,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台。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又如詩豪劉禹錫寫茶名句雲: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滿碗花。


    詩人盧仝亦愛茶。他是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齡的孫子,被後世譽為茶仙。盧仝早年隱居少室山茶仙穀茶仙泉畔,以飲茶作詩度日,著有《茶譜》和《七碗茶詩》。其七碗茶詩雲: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他的茶學思想,對中國茶文化和日本茶道產生了深刻影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