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不耕獲,不菑佘,則利用攸往。
不耕種而有收獲,不開荒而可種地,則利於前進。
這一爻有兩個生僻字,有必要稍作解釋。
菑,若作名詞解,是指剛剛耕種一年左右的荒田,若作動詞解,則是開荒、耕種。
佘,本指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福建省、浙江省境內。在這裏,佘是指連續耕種三年以上的熟田。
無論多麽肥沃的土地,都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育才能更適合種植。所以,相同的一塊田地,熟田的農作物產量遠非荒田所能比。
不耕種而有收獲,不開荒而得到熟田,這是典型的不勞而獲。西漢開國元勳蕭何的第二十四世孫蕭道成,就做了一次不勞而獲者。
隨著劉宋內鬥越發激烈,蕭道成逐漸掌握了軍政大權。
公元477年,蕭道成殺宋後廢帝劉昱,擁立劉準繼位為宋順帝。蕭道成獲封齊王。
兩年後,宋順帝禪位,蕭道成登基,建立南齊,是為齊高帝。
他無需征戰,幾乎兵不血刃,便篡劉宋而獲帝位。其時的江南政權,經過孫吳、東晉、劉宋三朝的開墾和培育,已經變得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文化興盛。齊高帝無需勞神費力開墾,便可安坐朝堂治國。
他本有希望建立不世功業,隻可惜他和劉裕一樣,稱帝三年而亡。政權交到了其子齊武帝蕭賾(ze)手中。
齊武帝是個不錯的好皇帝,執政期間勸課農桑,減免賦役,不興兵征伐,與民休養生息。他在位十餘年中,百姓無雞鳴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聲舞節,袨服華妝,桃花綠水之間,秋月春風之下,蓋以百數,史稱永明之治。
這描寫,妥妥的江南美景。
南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極其重要時期,由陶淵明開創的田園詩派和由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派,賦予了詩歌新的主題內容,新的價值觀念和新的審美趣味。而南齊永明年間出現的新體詩“永明體”,標誌著中國格律詩的開端,為唐詩的盛大氣象奠定了基礎。
永明體的特點是嚴格遵守四聲八病,注重詞藻、對偶與聲律,情調輕豔,風格柔靡。永明體的代表人物是沈約和謝眺。
所謂四聲,就是大家經常聽說但未必熟悉的平、上、入、去四種聲調。我們現在的拚音四聲調,一般稱為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可以基本對應理解。
所謂八病,則是沈約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的特點,研究出格律詩應避免的八種弊病,包括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
至於八病究竟是什麽意思,抱歉,沒研究過,也不打算研究。
總而言之,四聲八病是永明體產生的基礎,要求詩歌創作“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這麽做的好處是,詩人開始自覺掌握和運用聲律,有利於提升詩歌的藝術美和形式美。這麽做的壞處是,對形式要求過於繁瑣,在客觀上增強了詩歌創作的困難,削弱了詩歌內容的重要性。
如果說沈約是永明體的倡導者,在理論上推動和引導了時代風氣的形成。那麽謝朓則是永明體的實踐者和集大成者。
謝朓(464年—499年),字玄暉,陳郡陽夏縣(今河南省太康縣)人,與謝靈運並稱“大小謝”。他們同出身於高門望族陳郡謝氏,卻不是同一時代之人。
謝朓以詩名著稱,在世時已被譽為當世最出色的詩人,沈約稱讚他為“二百年來無此詩。”和大謝一樣,謝朓長於山水詩創作,詩風清逸流麗、工細自然,對唐代律絕產生了重要影響。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但劉宋、南齊兩朝,對後世貢獻最大的,不是永明體,也不是詩人謝朓和沈約,而是偉大而低調的祖衝之。
祖衝之(429年-500年)生於劉宋,死於南齊,祖籍範陽郡遒縣(今河北保定淶水縣),中國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發明家。
祖衝之家學淵源。他的爺爺祖昌是劉宋朝大匠卿,負責管理土木工程建造,他的父親祖朔之同樣學識淵博,經常被邀請參加皇室的典禮宴會。祖衝之自小就對自然科學、文學特別是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劉宋孝武帝時期,祖衝之加入華林學省從事科技研究工作,後入總明觀任教授。總明觀,是當時的最高科研機構,相當於現在的中國科學院,內設文、史、儒、道、陰陽五門學科。在這裏,祖衝之接觸了更多關於天文、曆法、術算方麵的藏書。
公元462年宋孝武帝大明年間,祖衝之編成《大明曆》,在何承天《元嘉曆》的基礎上,修正了日月方位、冬至、夏至等差訛,區分了迴歸年和恆星年,並將歲差引進曆法。
什麽是歲差?
簡而言之,地球運行的速度不是均勻不變的。每年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與上一年的冬至點比,總有一個微小的時間差,這就叫歲差。這個數據,據現代天文學計算大約每年相差50.2秒,每七十一年零八個月向後偏移一度。
早在西漢年間,我國的天文學家就觀測出了冬至點後移的現象,但並沒有明確歲差這個概念。祖衝之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計算出歲差大約每四十五年十一個月後退一度。
以當時的科學觀測條件,祖衝之竟然能計算出如此微小的時間差,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他居然還順便改革了閏法。
古代曆法通常將十九年稱為一章,每章含七個閏年。也就是說,每十九年中有七年是十三個月。祖衝經過精確推算,提出每391年144個閏月的新閏法。根據他的推算,一個迴歸年為365.日,和今天通用的推算值僅相差46秒。
真是讓人歎為觀止。直到七百多年後的南宋《統天曆》,才出現了更加精確的數據。但《大明曆》的成就還不止於此。祖衝之首次提出了“交點月”的計算數據。
所謂交點月,是指月亮相繼兩次通過黃道、白道同一交點的時間,祖衝之給出的數據是27.2123日,與如今的數值隻相差不到1秒。通過交點月,我們可以精確地推算出日食和月食發生的時間。
祖衝之最傑出的數學成就,是將圓周率推演到小數點後7位。這個看似簡單的數字,領先歐洲1000年之久,成為中國數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圓周率的應用極其廣泛,在天文、物理、曆法等一應涉及到圓的問題,都需要使用到圓周率。所以,如何正確地推演圓周率,一直是世界數學史的一個重要課題。
祖衝之給出的圓周率真值是:在3.和3.之間,一般使用3.為計算值。這個數字被稱為祖衝之圓周率,簡稱“祖率”。
我們在中小學時,一般隻需使用小數點後2位的圓周率:3.14。
關於數學,相傳祖衝之還寫過《綴術》五卷,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據《隋書》評論“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故廢而不理。”這本書極其深奧,以至於無人能看懂,終至失傳。
除了天文、數學方麵的偉大成就,祖衝之還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
他發明了用銅製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和一天能行駛百裏的千裏船,堪稱鬼斧神工。
他發明了水碓磨,用一個連機碓帶動幾個石杵和石磨,利用水力推動來舂米、磨粉、加工糧食。目前我國南方地區,還有農村在使用這種工具。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1964年,紫金山天文台將當年發現的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為1888的小行星命名為祖衝之星。三年後,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祖衝之環形山。
我們仰望星空,可以看到祖衝之,看到張衡,看到劉徽,看到許許多多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命名的星星。
它們的存在告訴我們,中國科學技術曾經領先世界很多年。
前人的智慧,前人的努力,為我們帶來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我們開辟了廣闊的科學天地。現在,我們站在先輩的肩膀上,收獲和使用著他們留下的科學果實,進一步開發未知的科學世界。
隻要我們繼續奮勇向前,就絕不會落後於人。
不耕種而有收獲,不開荒而可種地,則利於前進。
這一爻有兩個生僻字,有必要稍作解釋。
菑,若作名詞解,是指剛剛耕種一年左右的荒田,若作動詞解,則是開荒、耕種。
佘,本指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福建省、浙江省境內。在這裏,佘是指連續耕種三年以上的熟田。
無論多麽肥沃的土地,都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育才能更適合種植。所以,相同的一塊田地,熟田的農作物產量遠非荒田所能比。
不耕種而有收獲,不開荒而得到熟田,這是典型的不勞而獲。西漢開國元勳蕭何的第二十四世孫蕭道成,就做了一次不勞而獲者。
隨著劉宋內鬥越發激烈,蕭道成逐漸掌握了軍政大權。
公元477年,蕭道成殺宋後廢帝劉昱,擁立劉準繼位為宋順帝。蕭道成獲封齊王。
兩年後,宋順帝禪位,蕭道成登基,建立南齊,是為齊高帝。
他無需征戰,幾乎兵不血刃,便篡劉宋而獲帝位。其時的江南政權,經過孫吳、東晉、劉宋三朝的開墾和培育,已經變得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文化興盛。齊高帝無需勞神費力開墾,便可安坐朝堂治國。
他本有希望建立不世功業,隻可惜他和劉裕一樣,稱帝三年而亡。政權交到了其子齊武帝蕭賾(ze)手中。
齊武帝是個不錯的好皇帝,執政期間勸課農桑,減免賦役,不興兵征伐,與民休養生息。他在位十餘年中,百姓無雞鳴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聲舞節,袨服華妝,桃花綠水之間,秋月春風之下,蓋以百數,史稱永明之治。
這描寫,妥妥的江南美景。
南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極其重要時期,由陶淵明開創的田園詩派和由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派,賦予了詩歌新的主題內容,新的價值觀念和新的審美趣味。而南齊永明年間出現的新體詩“永明體”,標誌著中國格律詩的開端,為唐詩的盛大氣象奠定了基礎。
永明體的特點是嚴格遵守四聲八病,注重詞藻、對偶與聲律,情調輕豔,風格柔靡。永明體的代表人物是沈約和謝眺。
所謂四聲,就是大家經常聽說但未必熟悉的平、上、入、去四種聲調。我們現在的拚音四聲調,一般稱為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可以基本對應理解。
所謂八病,則是沈約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的特點,研究出格律詩應避免的八種弊病,包括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
至於八病究竟是什麽意思,抱歉,沒研究過,也不打算研究。
總而言之,四聲八病是永明體產生的基礎,要求詩歌創作“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這麽做的好處是,詩人開始自覺掌握和運用聲律,有利於提升詩歌的藝術美和形式美。這麽做的壞處是,對形式要求過於繁瑣,在客觀上增強了詩歌創作的困難,削弱了詩歌內容的重要性。
如果說沈約是永明體的倡導者,在理論上推動和引導了時代風氣的形成。那麽謝朓則是永明體的實踐者和集大成者。
謝朓(464年—499年),字玄暉,陳郡陽夏縣(今河南省太康縣)人,與謝靈運並稱“大小謝”。他們同出身於高門望族陳郡謝氏,卻不是同一時代之人。
謝朓以詩名著稱,在世時已被譽為當世最出色的詩人,沈約稱讚他為“二百年來無此詩。”和大謝一樣,謝朓長於山水詩創作,詩風清逸流麗、工細自然,對唐代律絕產生了重要影響。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但劉宋、南齊兩朝,對後世貢獻最大的,不是永明體,也不是詩人謝朓和沈約,而是偉大而低調的祖衝之。
祖衝之(429年-500年)生於劉宋,死於南齊,祖籍範陽郡遒縣(今河北保定淶水縣),中國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發明家。
祖衝之家學淵源。他的爺爺祖昌是劉宋朝大匠卿,負責管理土木工程建造,他的父親祖朔之同樣學識淵博,經常被邀請參加皇室的典禮宴會。祖衝之自小就對自然科學、文學特別是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劉宋孝武帝時期,祖衝之加入華林學省從事科技研究工作,後入總明觀任教授。總明觀,是當時的最高科研機構,相當於現在的中國科學院,內設文、史、儒、道、陰陽五門學科。在這裏,祖衝之接觸了更多關於天文、曆法、術算方麵的藏書。
公元462年宋孝武帝大明年間,祖衝之編成《大明曆》,在何承天《元嘉曆》的基礎上,修正了日月方位、冬至、夏至等差訛,區分了迴歸年和恆星年,並將歲差引進曆法。
什麽是歲差?
簡而言之,地球運行的速度不是均勻不變的。每年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與上一年的冬至點比,總有一個微小的時間差,這就叫歲差。這個數據,據現代天文學計算大約每年相差50.2秒,每七十一年零八個月向後偏移一度。
早在西漢年間,我國的天文學家就觀測出了冬至點後移的現象,但並沒有明確歲差這個概念。祖衝之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計算出歲差大約每四十五年十一個月後退一度。
以當時的科學觀測條件,祖衝之竟然能計算出如此微小的時間差,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他居然還順便改革了閏法。
古代曆法通常將十九年稱為一章,每章含七個閏年。也就是說,每十九年中有七年是十三個月。祖衝經過精確推算,提出每391年144個閏月的新閏法。根據他的推算,一個迴歸年為365.日,和今天通用的推算值僅相差46秒。
真是讓人歎為觀止。直到七百多年後的南宋《統天曆》,才出現了更加精確的數據。但《大明曆》的成就還不止於此。祖衝之首次提出了“交點月”的計算數據。
所謂交點月,是指月亮相繼兩次通過黃道、白道同一交點的時間,祖衝之給出的數據是27.2123日,與如今的數值隻相差不到1秒。通過交點月,我們可以精確地推算出日食和月食發生的時間。
祖衝之最傑出的數學成就,是將圓周率推演到小數點後7位。這個看似簡單的數字,領先歐洲1000年之久,成為中國數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圓周率的應用極其廣泛,在天文、物理、曆法等一應涉及到圓的問題,都需要使用到圓周率。所以,如何正確地推演圓周率,一直是世界數學史的一個重要課題。
祖衝之給出的圓周率真值是:在3.和3.之間,一般使用3.為計算值。這個數字被稱為祖衝之圓周率,簡稱“祖率”。
我們在中小學時,一般隻需使用小數點後2位的圓周率:3.14。
關於數學,相傳祖衝之還寫過《綴術》五卷,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據《隋書》評論“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故廢而不理。”這本書極其深奧,以至於無人能看懂,終至失傳。
除了天文、數學方麵的偉大成就,祖衝之還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
他發明了用銅製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和一天能行駛百裏的千裏船,堪稱鬼斧神工。
他發明了水碓磨,用一個連機碓帶動幾個石杵和石磨,利用水力推動來舂米、磨粉、加工糧食。目前我國南方地區,還有農村在使用這種工具。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1964年,紫金山天文台將當年發現的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為1888的小行星命名為祖衝之星。三年後,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祖衝之環形山。
我們仰望星空,可以看到祖衝之,看到張衡,看到劉徽,看到許許多多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命名的星星。
它們的存在告訴我們,中國科學技術曾經領先世界很多年。
前人的智慧,前人的努力,為我們帶來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我們開辟了廣闊的科學天地。現在,我們站在先輩的肩膀上,收獲和使用著他們留下的科學果實,進一步開發未知的科學世界。
隻要我們繼續奮勇向前,就絕不會落後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