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賁其須。


    修飾自己的胡須。


    曹操駐軍荊州後,給孫權下了一封戰書。戰書極富文采,它是這麽寫的:近者奉辭伐罪,旌揮難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意思是我曹操奉天子之命討伐罪逆,旌旗指向南方,劉琮就投降了。如今我統率八十萬水軍,邀請將軍在吳地會獵。


    麵對曹操號稱的八十萬大軍,江東集團的大臣之中幾乎沒有人主戰,除了周瑜和魯肅。但有這兩個人就夠了,更何況還有一個諸葛亮坐著小船來到江東,不停地煽風點火?


    孫權收到曹操戰書的時候,周瑜正駐軍番陽(今江西省鄱陽縣)。當江東群臣紛紛主降之時,隻有魯肅一言不發。但他不是沒有主見的人,隻是眼下獨自一人孤掌難鳴,不如噤聲。


    魯肅(公元172年—公元217年)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省定遠縣)人。他出身江東巨富之家,自小就氣度不凡,豪爽好施,深得人心。他和周瑜是從小玩到大的發小,在周瑜的推薦下,他投奔孫權並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構想。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大同小異,而在時間上要早差不多七年。


    魯肅趁孫權起身上廁所時追出去,奉勸孫權宜戰不宜降,不如召迴周瑜早定大計。周瑜迴來後,為孫權分析了當前局勢和勝敗關鍵,具體論證過程不作詳細敘述,得到的結論是:宜討漢賊,東吳必勝。


    漢賊兩個字很重要。把曹操稱為漢賊,就舉正了旗子,維護了東吳對抗曹魏的正義性。


    周瑜立下軍令狀,請孫權抓住時機,命他率精兵三萬進駐夏口,誓死擊破曹操。


    孫權這才下定決心,當著文武群臣的麵,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誰再敢主張投降,就像這個桌子一樣!


    周瑜和程普分為左、右都督,各自領兵一萬人,與劉備組成聯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今湖北鹹寧赤壁市),船靠長江南岸,與曹軍隔江對峙。而曹操大軍在駐紮長江北岸烏林(今湖北荊州洪湖市)一帶。


    赤壁之戰一觸即發。


    孫劉聯軍士氣如虹,而曹軍的狀態卻並不太好。


    曹軍從北方來到南方,因水土不服而染上瘟疫,北方水軍多不識水性,亟待與新編入的荊州水軍操練、磨合。曹操做了一個自以為很聰明的部署,他考慮到北方將士不習慣坐船,於是下令將所有戰船密密層層首尾連接起來。


    這樣做的好處是,人和馬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這樣做的壞處是不利水戰,更大的壞處是,曹操沒意識到上述這個壞處。


    而最大的壞處是,雖然曹操沒意識到,卻被周瑜發現了。於是就有了火燒赤壁。


    以水軍著稱的東吳,卻屢屢用火攻取勝,完美印證了中國傳統的陰陽之道。


    周瑜打黃蓋的戲碼並沒有真實上演過,但火攻之計確實是黃蓋獻上的。他對曹操的船艦悉數首尾相連,建議周瑜“可燒而走也”。


    諸葛亮借東風的戲碼也是虛構的。其時,東南風正急,萬事俱備。周瑜命令黃蓋率十餘艘蒙衝鬥艦,船上裝滿柴火,在柴火上淋滿火油,偽稱要投降曹操,向北岸而順風急進,到離曹軍船舶不遠處,所有船全部點火,火借風勢,烈火濃煙遮天蔽日燒毀曹軍大量戰船後,一路蔓延到曹軍在陸地上的營寨。頃刻間,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


    這一仗打得揚眉吐氣,既加強了江東集團的凝聚力,也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


    周瑜經此一戰揚名天下。周瑜既是征戰沙場的儒將,也是極具魏晉風度的名士。他相貌英俊氣質好,時稱“雅量高致”,而且精通音律,達到了大師水準。即使醉後聽曲,他也能聽出樂曲中細微的跑調,然後就會扭過頭,去看那位演奏出錯的人,這就叫曲有誤,周郎顧。相傳彈奏者多為女子,她們往往故意彈錯曲調,贏得周郎一顧再顧,直至顧盼生輝。


    但東吳政權最大的名士,還得是孫權。


    名士有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喜歡賣弄口才鬥機鋒,文雅一點叫掉書袋,通俗一點叫鬥嘴。


    孫權很喜歡和人鬥機鋒。侍中鄭泉為人耿直敢言,經常搞得孫權也下不來台。於是在一次宴席上,孫權借著酒勁說要治他的罪。鄭泉趕緊起身朝門外走,一邊走一邊不停迴頭看孫權。孫權笑著把他喊迴來,問:“你不是不怕我嗎,怎麽還總是迴頭看我呢?”鄭泉拱手答道:“臣知道主公一向愛護臣下,肯定不會有性命之憂。隻是我被主公的英姿打動,總是忍不住想多看幾眼。”


    名士氣質是會被感染的。


    有一次,東吳大將朱桓領兵出征,孫權為他送行。朱桓端起酒杯說:“上天授予主公聖人的容貌,如今臣就要離您遠去了,要是能摸一摸您的胡須,死而無憾了。”孫權靠在案幾上,把腦袋伸過來。朱桓摸著孫權的胡須,感歎說:“我今天總算是捋到虎須了!”


    類似孫權、周瑜、鄭泉、朱桓這樣的作派,在當時並不鮮見,在以後更會成為時尚。這種時尚有一個很響亮很動聽的名字,叫作魏晉風度。


    既稱魏晉風度,這種時尚風氣在曹魏政權必然更加盛行。曹操既是英雄,也是名士。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用來形容曹操,簡直太貼切了。但在長江戰線上,真名士曹操隻能是孫權的注腳。


    公元213年,曹操進軍濡須口。濡須口是古巢湖的出水口,位置大約在今安徽省巢湖市東南的銀屏鎮境內。他和孫權打了一仗,輸了,然後堅守不出。


    孫權於是親自乘船,從濡須口大搖大擺經過曹營水寨。曹操看著陣仗,知道一定是孫權親自來了,於是下令萬箭齊發。眾多箭矢射在孫權的船上,導致重量失衡,船向一邊傾斜過來。孫權不慌不忙下令船隻就地掉頭,使“箭均船平”,然後船上演奏這歡樂的曲子,大搖大擺迴去了。


    這就是孫權借箭的故事,是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原型。


    曹操遠遠看見孫權,脫口讚歎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孫權迴營後,給曹操寫了一封信,隻有八個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信下又附著一張小紙條,也隻有八個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喟然歎道:孫權是不會騙我的,隨即撤軍返迴許都。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這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的名句。


    他還寫過一闋詞,詞末如此說: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