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觀我生,進退。


    觀察自己的一生,謹慎而知進退。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繼位為漢丞相、魏王。同年底,漢獻帝禪位,曹丕登基稱帝,是為魏文帝,定都洛陽。


    換了人間。


    生逢亂世,能好好活著的,能建功立業者,都是善於自我觀察、自我反省,知己知彼知進退的聰明人。


    漢獻帝不想當中興帝,掌天下權嗎?他想。


    所有當他奇貨可居,被各路割據政權搶來搶去時,他咬牙堅持著始終沒有放棄。


    所以當曹操拯救他、供著他且架空他的時候,他也曾忍無可忍地憤怒喊出:“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您要是能夠輔助我,那麽希望您優厚待我,否則的話,請您垂恩拋棄我吧。此話嚇得曹操汗流浹背,從此以後不再覲見漢獻帝。


    但當曹操死後,漢獻帝立刻禪位給曹丕了。因為他知道曹丕不是曹操,曹操曾為漢臣,還能守住基本的底線。但曹丕,真的會殺了他。


    魏文帝曹丕(公元187年—公元226年)是曹操次子,他也不容易。他如其父一樣文武雙全,沉鬱穩重,但他並非魏王太子的第一順位人選。若非大哥曹昂戰死,小弟曹衝早夭,魏王世子之位輪不到他。曹丕自己也公開承認,如果曹衝仍在,他做不上太子。而才華橫溢的曹植也一度更被曹操看重。


    曹丕的地位,是謹小慎微熬出來的,是真情流露哭出來的。相傳有一次曹操領軍出征,曹植寫了一篇文采飛揚的文章為父親送行。曹丕文章寫不過弟弟,急得無計可施。司馬懿告訴他,你不要寫文章,隻管哭就行了。曹丕立刻懂了,他牽著曹操的馬轡,情真意切戀戀不舍的哭,曹操感動了,覺得這孩子純良。


    公元217年曹丕三十而立,正式被立為魏王世子。


    他的成功有內外兩個原因:內因是在司馬懿等人的幫助下,巧用計謀贏得曹操好感。外因是曹植天才放達,行為放任,不知進退,致令曹操不悅。


    曹操更是審時度勢、進退自如的一代人傑。


    史書中的曹操形象,和文學、戲曲中的曹操形象是大相徑庭的,這在我國浩如煙海的曆史人物中,幾乎是獨一份。從唐代開始,曹操幾乎變成了一個反麵角色。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已經成了千古第一奸雄。


    曆史中的曹操,是怎麽樣的呢?


    十個字足以概括: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迴顧自己的一生,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時勢造英雄,因為東漢亂世,曹操應時運而生。英雄亦造時事,因為曹操的存在,東漢末世才沒有變得更亂,才短暫形成三國鼎立的格局而隱然有一統之勢。


    曹操治國受儒法影響頗深。他一邊強調“治定禮為首”,以仁義道德教化民眾,一邊強調以法治國,執法如山以撥亂反正。他唯才是舉,主張突破門第觀念界限,不拘一格選官用人。


    經濟上,他在各州郡設置田官,興辦屯田,短時間內就使治下“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針對當時人口流失,田地荒蕪的情況,曹操大力興修水利,采取有力措施扶植自耕農經濟。多措並舉,有效解決了曹魏政權的糧食問題。


    軍事上,曹操統一北方中國後發動白狼山之戰征服烏桓一族。他將烏桓族內十餘萬戶漢人和烏桓族人遷入中原,促使烏桓族與漢族逐漸融合,有效促進了北部中國的安定團結。


    他不僅是東漢建安年間最強力的政治人物,在文學上也是一代之雄主。由他開創的建安文學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史稱建安風骨,是曆代文人不懈追求的理想藝術境界。他詩文兼擅,尤以四言詩影響極大,他的代表作品有一首《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東臨碣石,立於蕭瑟秋風,遠望滄海水波激蕩,洪波湧起,心中豪氣如大海一樣吞吐日月,孕育群星。筆墨老辣,氣勢沉渾,堪稱一時之文。


    兩千年後,一代偉人毛主席來到曹操登臨觀海之處,遙想當年,豪情勃發,寫下了《浪淘沙·北戴河》,慨歎: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