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至臨,無咎。
親自來了,沒有災難。
漢桓帝劉誌(公元132年-公元168年)活了三十六歲,做了二十三年皇帝。其中有五年是梁太後臨朝,有九年是梁冀專權。直到公元159年,漢桓帝與五個宦官密謀誅殺梁冀後,才算真正親政。但這家夥好色而昏庸,後宮佳麗多達五六千人。他忙著飲酒作樂,無心朝政,這給了五位宦官掌權的機會。
五位宦官因功大,被封為五侯,朝政大權開始由外戚集團轉落宦官集團,貴族、士大夫們不滿宦官把持朝政,進而引發了慘烈的黨錮之禍,為東漢滅亡埋下了伏筆。
漢桓帝年間的東漢一地雞毛,幸運的是亂世出名臣。他們前赴後繼,拱衛正統,這才護住劉氏一脈尚存,暫無災殃。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陳蕃。
陳蕃(卒於公元168年),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他的一生,是鬥爭的一生,與外戚鬥,與宦官鬥,犯顏直諫,不避生死,但他居然活了七十多歲,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撐著漢室亂而不亡。
陳蕃從小就心懷遠大誌向。十五歲時,他父親的好朋友薛勤來家裏作客,看到他的臥室雜亂肮髒,便好奇地問他:小夥子,為什麽不把屋子打掃幹淨迎接客人呢?陳蕃迴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他的目標是掃除天下禍亂,無暇顧及區區一室。薛勤甚奇之,於是勸誡他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連一間屋子都打掃不好,又怎麽能夠治理天下呢?
這是一個著名的典故,其中蘊涵著小與大,細節與成敗的深刻辯證關係。
《道德經》雲: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強調細節決定成敗,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從容易和細微之處著手。老子一口氣引用三個案例來證明這個道理: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但古又有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過於在意細枝末節,容易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最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事物的兩麵都沒毛病,都有道理。這告訴我們,要辯證的看待各類問題,學習研究古籍經典也一樣。
比如《易經》,卦爻辭極簡單極質樸,言約而意豐。如果讀而不得其法,不僅枯燥乏味,而且不知所雲。我們在研究學習它的時候,不妨用拿來主義,借用賦、比、興的手法,以卦爻辭的基本義為依據,去鋪陳、去類比、去聯想,像寫命題作文一樣,事情就變得有趣多了。
比如臨卦的爻辭,鹹臨、甘臨、至臨、知臨、敦臨,這是什麽意思,怎麽就吉、無咎了呢?我們拿本爻的至臨來舉例子。
至,是什麽意思?至是抵達,是極和最的意思。《莊子》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至人是指道家超凡脫俗的長壽之人。至臨於是有了三種意思:親身而至光臨現場,最好的來了,至人來了。
我們發現,無論用哪一種意思,結果都是無咎的。
陳蕃是當時最好的士大夫,最忠直的名臣,以為政清廉、剛正不阿、求賢若渴著稱於世。他的言行是士大夫爭相學習模仿的典範。
東漢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徐稚,字孺子,兼通今文經學,天文曆算,時人稱為南州高士。陳蕃上任豫章太守時,當地官吏希望他先去府衙視事。陳蕃卻說:“周武王表彰功臣,忙得顧不上休息,我尊敬賢人,先去拜訪他有什麽不可以呢! 他禮請徐孺子擔任功曹未果後,陳蕃打破了從不接待賓客的慣例,在郡衙專門安了一張床榻,平時高高吊起來,隻有徐稺來了才給他使用。
有天下第一駢文之稱的《滕王閣序》引用了這個故事,說: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他生也英雄,死也壯烈。
公元168年,漢桓帝崩。因他膝下無子,漢章帝劉炟的玄孫劉宏即位為漢靈帝。竇太後臨朝聽政,陳蕃為太傅,錄尚書事。士族集團與宦官集團再次爆發激烈衝突。宦官曹節帶人劫持了漢靈帝與竇太後,誅殺了大將軍竇武。陳蕃聞訊後,率學士八十人拚死抵抗,被害,享年七十餘歲。
親自來了,沒有災難。
漢桓帝劉誌(公元132年-公元168年)活了三十六歲,做了二十三年皇帝。其中有五年是梁太後臨朝,有九年是梁冀專權。直到公元159年,漢桓帝與五個宦官密謀誅殺梁冀後,才算真正親政。但這家夥好色而昏庸,後宮佳麗多達五六千人。他忙著飲酒作樂,無心朝政,這給了五位宦官掌權的機會。
五位宦官因功大,被封為五侯,朝政大權開始由外戚集團轉落宦官集團,貴族、士大夫們不滿宦官把持朝政,進而引發了慘烈的黨錮之禍,為東漢滅亡埋下了伏筆。
漢桓帝年間的東漢一地雞毛,幸運的是亂世出名臣。他們前赴後繼,拱衛正統,這才護住劉氏一脈尚存,暫無災殃。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陳蕃。
陳蕃(卒於公元168年),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他的一生,是鬥爭的一生,與外戚鬥,與宦官鬥,犯顏直諫,不避生死,但他居然活了七十多歲,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撐著漢室亂而不亡。
陳蕃從小就心懷遠大誌向。十五歲時,他父親的好朋友薛勤來家裏作客,看到他的臥室雜亂肮髒,便好奇地問他:小夥子,為什麽不把屋子打掃幹淨迎接客人呢?陳蕃迴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他的目標是掃除天下禍亂,無暇顧及區區一室。薛勤甚奇之,於是勸誡他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連一間屋子都打掃不好,又怎麽能夠治理天下呢?
這是一個著名的典故,其中蘊涵著小與大,細節與成敗的深刻辯證關係。
《道德經》雲: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強調細節決定成敗,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從容易和細微之處著手。老子一口氣引用三個案例來證明這個道理: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但古又有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過於在意細枝末節,容易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最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事物的兩麵都沒毛病,都有道理。這告訴我們,要辯證的看待各類問題,學習研究古籍經典也一樣。
比如《易經》,卦爻辭極簡單極質樸,言約而意豐。如果讀而不得其法,不僅枯燥乏味,而且不知所雲。我們在研究學習它的時候,不妨用拿來主義,借用賦、比、興的手法,以卦爻辭的基本義為依據,去鋪陳、去類比、去聯想,像寫命題作文一樣,事情就變得有趣多了。
比如臨卦的爻辭,鹹臨、甘臨、至臨、知臨、敦臨,這是什麽意思,怎麽就吉、無咎了呢?我們拿本爻的至臨來舉例子。
至,是什麽意思?至是抵達,是極和最的意思。《莊子》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至人是指道家超凡脫俗的長壽之人。至臨於是有了三種意思:親身而至光臨現場,最好的來了,至人來了。
我們發現,無論用哪一種意思,結果都是無咎的。
陳蕃是當時最好的士大夫,最忠直的名臣,以為政清廉、剛正不阿、求賢若渴著稱於世。他的言行是士大夫爭相學習模仿的典範。
東漢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徐稚,字孺子,兼通今文經學,天文曆算,時人稱為南州高士。陳蕃上任豫章太守時,當地官吏希望他先去府衙視事。陳蕃卻說:“周武王表彰功臣,忙得顧不上休息,我尊敬賢人,先去拜訪他有什麽不可以呢! 他禮請徐孺子擔任功曹未果後,陳蕃打破了從不接待賓客的慣例,在郡衙專門安了一張床榻,平時高高吊起來,隻有徐稺來了才給他使用。
有天下第一駢文之稱的《滕王閣序》引用了這個故事,說: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他生也英雄,死也壯烈。
公元168年,漢桓帝崩。因他膝下無子,漢章帝劉炟的玄孫劉宏即位為漢靈帝。竇太後臨朝聽政,陳蕃為太傅,錄尚書事。士族集團與宦官集團再次爆發激烈衝突。宦官曹節帶人劫持了漢靈帝與竇太後,誅殺了大將軍竇武。陳蕃聞訊後,率學士八十人拚死抵抗,被害,享年七十餘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