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係小子,失丈夫。


    抓住了年少的,大人卻跑掉了。


    漢明帝堅持以文興邦,他一麵引入佛教文化,一邊大力提倡儒家文化,致力於豐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為鼓勵學習儒學,漢明帝曾親臨太學講經。據說當時盛況空前:群儒雲集,前來聽講的人數“蓋億萬計”,把太學擠得水泄不通。太學因此聲名遠揚,就連漠北的匈奴單於也心向往之,把自己的孩子們送到洛陽來讀書學習,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批留學生。


    為了弘揚儒家忠孝文化,漢明帝帶頭尊師重教。大儒桓榮以前是太子太傅,現在是帝王師。漢明帝視師如父,他到桓榮家中時,讓老師坐著,自己如當年一樣行弟子禮,恭恭敬敬聆聽教誨。桓榮生病時,漢明帝步行前往探望,執手傷心垂淚。桓榮病故後,漢明帝身穿孝服,親自為老師送葬。


    在漢明帝的言傳身教之下,就連負責保衛他人身安全的禁衛軍,也能人人背誦《孝經》。


    漢明帝不僅大力推行儒學的精神內核,同樣非常重視儒學的儀式規製。


    秦始皇棄儒崇法,廢除了從周朝沿襲下來的那一套冕服製度。漢武帝雖然獨尊儒術,但也沒在服裝章製上做文章。漢明帝卻恢複了冕旒製度,他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穿戴冕旒的皇帝。所謂冕旒,就是冠冕之下垂旒(liu),旒由珠玉串聯而成。這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服製,始於黃帝時代,堯舜時代就已比較完善了。


    公元59年,漢明帝詔令有司參考《周官》《禮記》等古籍,精心建立了一套用於天子王侯百官的車服製度。其中關於旒這部分就很有講究:天子懸十二旒,白玉為珠;三公諸侯為七旒,青玉為珠;卿大夫為五旒,黑玉為珠。


    通過重新製定冕旒製度,漢明帝讓漢服成為中國禮儀之邦、衣冠上國的具體美學體現。時至今日,漢服依然展示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仍然為許多時尚男女所喜愛。


    漢明帝引入佛學、弘揚儒學、恢複漢服,對後世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但在當時,卻有一個人逆其道而行之,提出無神論的觀點,這個人就是王充。


    王充(公元27年—公元97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今浙江紹興)人。他少年時代的老師是大儒班彪,但他卻是漢代道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他和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幾乎同時代,但他卻是堅定的無神論者。


    就在舉國上下迷信讖緯之學和鬼神之說時,他卻構建出無神論思想體係,旨在打破老百姓的不切實際的妄想。


    就在統治者以君權神授理論鞏固皇權時,他把矛頭直指董仲舒的神化儒學,指出皇帝是人,龍是動物,人跟動物不可能雜交生出皇族。


    這樣一個人,不可能被朝廷重用。


    王充早年也曾做過郡功曹等一類小官,但很快就不被上司見容而遭貶黜。他幹脆辭官迴家,專心創作。漢章帝曾公車征召他入朝,對不起,沒空。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兩千年以後,那些惡意針對他的官吏們早已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王充卻因為一本不畏天、不畏上、不畏權威的思想巨著《論衡》而名垂千古。


    《論衡》凡八十五篇,二十餘萬字,該書論述社會曆史發展,分析萬物異同,解釋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甚至涉及到宇宙運轉、傳染病起源、農業蟲害起源等科學問題,此處不做詳細介紹,隻講三點:


    一、王充以道家自然無為思想為立論,以天為最高存在,以氣為核心要義,構建了宏大的宇宙生成模式,直擊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


    二、王充指出曆史是發展進步的,他反對儒家的是古非今,認為今勝於古。


    三、王充認為沒有所謂的靈魂和鬼神。肉體的存在是精神存在的前提,人死如火滅,人死了骨肉化為灰土,精神也隨著消亡。王充指出世上根本沒有鬼神: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鬼神的產生,不過是人生病導致精神錯亂,或者由於思念鬱結所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