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十五年,成湯將國都由商丘遷至亳(今河南偃師)。他在這裏營建新都,招兵買馬,囤積糧草,積蓄力量準備改朝換代。“湯修德,諸侯皆歸商。”成湯勤政薄斂,體恤民情,贏得了四方擁護。待兵強馬壯、民心歸附之後,成湯從亳起兵,率軍於鳴條山之戰滅夏,隨即在亳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二個奴隸製王朝殷朝,又稱商朝或殷商。《尚書·召誥》則稱之為大邦殷。
殷商的王位繼承製度,前期還留有母係氏族的印記,主要是兄終弟及,後期才改為父死子繼。成湯建商後,在位十三年便去世,廟號太祖。外丙繼位,三年後去世,他的弟弟仲壬繼位。仲壬在位四年後去世,太丁的兒子太甲繼位,由開國元老伊尹執政。太甲在位十二年後去世,廟號太宗,其子沃丁繼位,伊尹繼續為相。公元前1541年,沃丁在位二十九年後去世,其弟太庚繼位。
太庚在位二十五年後去世,其子小甲繼位。小甲在位十七年後去世,其弟雍己繼位。雍己在位期間昏庸無能、荒廢政事,商朝開始衰落。各諸侯的勢力卻日趨增長,很多諸侯開始不來朝貢了。
雍己在位十二年後去世,其弟太戊繼位。太戊啟用伊尹之子伊陟(zhi)為相,任用巫鹹輔政。在伊陟和巫鹹的輔佐下,商朝再次興盛,諸侯紛紛來朝,史稱太戊中興。太戊在位七十五年,他是商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王,憑中興之功得廟號中宗。
太戊的兒子中丁繼位後,將都城從亳遷到了囂(今河南鄭州)。中丁在位十三年後去世,其弟外壬擊敗其他兄弟奪得王位,首開“誰拳頭大誰即位”的先河,造成長達百餘年的九世之亂。商朝再次衰落,諸侯又不來朝貢了。
外壬在位十五年後去世,其弟河亶甲繼位。麵對內憂外患的局麵,河亶甲被迫北上遷都於相(今河南安陽),並連年出兵征伐以轉移國內矛盾。河亶甲在位九年後去世,其子祖乙繼位。因相地處黃河下遊,水患頻仍,祖乙遷都至耿(今山西河津)。結果第二年耿因水患被毀,王都遷到了庇。
九世之亂期間,商朝頻繁遷都,國勢繼續衰落,直到盤庚繼承王位。盤庚即位的時候,國都在黃河以北的奄(今山東曲阜)。公元前1300年前後,盤庚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史稱盤庚遷殷。他推行政令,百姓安寧,商朝再度振興。從盤庚到康丁,殷商王朝在殷建都時間長達二百七十三年。安陽是中國曆史上可以確定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盤庚死後,其弟小辛繼立,殷商再度衰敗。小辛死後,傳位其弟小乙。小乙死後,其子武丁即位。武丁在位五十多年,締造了殷商王朝最鼎盛時期。武丁大力拓展王朝版圖,促進中原地區與周邊部族的經濟、文化交流,使殷商成為西起甘肅,東至海濱,北及大漠,南逾江漢的泱泱大國,史稱武丁中興。武丁死後廟號為高宗,史稱殷高宗。
武丁時期留存至今的文化遺存非常豐富,其中包括宮殿、墓葬、作坊等大型建築遺址。我們從這些遺存中發現,代表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青銅業有了突破性進展:銅、鉛、錫三元合金已經出現,分鑄技術已被廣泛運用。當時青銅器生產數量劇增,且出現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聯甗(yan)這樣的重器。這表明中國青銅時代在武丁時期已很繁榮。此外,武丁時期在紡織、醫學、交通、天文等領域也都取得了相當成就。
武丁開創的太平盛世,為殷商晚期社會發展乃至西周文明打下了堅實基礎。但他死後,這種盛世沒能延續下去。國內矛盾越來越尖銳,諸侯紛紛起兵反叛。麵對這種局麵,殷商最後一位國王帝辛,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殷紂王試圖力挽狂瀾。他連年征戰,極大消耗了國力,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也給周留下了可乘之機。
中國奴隸社會三個朝代,夏朝原屬西羌,殷商源於東夷,周人則來自於戎狄,它先後成為夏商兩朝西北部的屬國。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起兵攻打殷商,牧野一戰血流浮杵,紂王敗逃鹿台後自焚而死。國祚綿延五百五十餘年的殷商王朝至此滅亡。
周朝建立後,周武王分封諸侯。他將紂王的兒子武庚就地封於殷,統治殷商遺民,以奉其宗祀,又派自己的親兄弟管叔和蔡叔協助治理。殷商王族箕子不願臣服,帶著一部分殷商後裔北上建立朝鮮國,史稱箕氏朝鮮。直到西漢初期,箕氏朝鮮才被燕王盧綰部將衛滿所滅。
武庚就地封殷,也許是因為周武王積德行仁,無意趕盡殺絕,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周武王隻是推翻了殷紂王的統治,大多數原有諸侯國卻並未被周朝占領。這些諸侯都在觀望,並沒有立刻承認周朝是新的宗主國。另外,殷都及王畿的殷商王族勢力還很強大,周朝的大本營豐岐則距離太遠,鞭長莫及,如果草率痛下殺手,容易激起新變。
周武王本待徐徐圖之,怎料世事如棋,瞬息萬變。兩年後,周武王駕崩,周成王幼年即位,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居攝政事。很快,國內傳出“周公將不利於孺子”的篡位謠言,武庚被管蔡二人攛掇著起兵伐周,三年後兵敗被殺。
周公平亂之後,全力封邦建國以拱衛周王室安全。他將殷都及畿輔之地封給了周文王的兒子康叔,建國號衛。將殷紂王庶兄微子啟與部分未卷入叛亂的殷商遺民封於殷朝舊都商丘一帶,建國號宋,以奉殷祀。又先後將薑太公封於齊,周公長子伯禽封於魯,文王庶長子召公封於燕,用以取代殷朝原有的諸侯國。周朝武、成兩世共封建七十多個新國,其中與周王族同姓的有五十多國,再加上新歸服的舊有國族,林林總總有一百三十多個諸侯國。
周朝因此被認為是一個完全施行封建製度的世襲王朝,而這也是東周末年春秋戰國亂世的曆史根由。
殷商的王位繼承製度,前期還留有母係氏族的印記,主要是兄終弟及,後期才改為父死子繼。成湯建商後,在位十三年便去世,廟號太祖。外丙繼位,三年後去世,他的弟弟仲壬繼位。仲壬在位四年後去世,太丁的兒子太甲繼位,由開國元老伊尹執政。太甲在位十二年後去世,廟號太宗,其子沃丁繼位,伊尹繼續為相。公元前1541年,沃丁在位二十九年後去世,其弟太庚繼位。
太庚在位二十五年後去世,其子小甲繼位。小甲在位十七年後去世,其弟雍己繼位。雍己在位期間昏庸無能、荒廢政事,商朝開始衰落。各諸侯的勢力卻日趨增長,很多諸侯開始不來朝貢了。
雍己在位十二年後去世,其弟太戊繼位。太戊啟用伊尹之子伊陟(zhi)為相,任用巫鹹輔政。在伊陟和巫鹹的輔佐下,商朝再次興盛,諸侯紛紛來朝,史稱太戊中興。太戊在位七十五年,他是商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王,憑中興之功得廟號中宗。
太戊的兒子中丁繼位後,將都城從亳遷到了囂(今河南鄭州)。中丁在位十三年後去世,其弟外壬擊敗其他兄弟奪得王位,首開“誰拳頭大誰即位”的先河,造成長達百餘年的九世之亂。商朝再次衰落,諸侯又不來朝貢了。
外壬在位十五年後去世,其弟河亶甲繼位。麵對內憂外患的局麵,河亶甲被迫北上遷都於相(今河南安陽),並連年出兵征伐以轉移國內矛盾。河亶甲在位九年後去世,其子祖乙繼位。因相地處黃河下遊,水患頻仍,祖乙遷都至耿(今山西河津)。結果第二年耿因水患被毀,王都遷到了庇。
九世之亂期間,商朝頻繁遷都,國勢繼續衰落,直到盤庚繼承王位。盤庚即位的時候,國都在黃河以北的奄(今山東曲阜)。公元前1300年前後,盤庚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史稱盤庚遷殷。他推行政令,百姓安寧,商朝再度振興。從盤庚到康丁,殷商王朝在殷建都時間長達二百七十三年。安陽是中國曆史上可以確定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盤庚死後,其弟小辛繼立,殷商再度衰敗。小辛死後,傳位其弟小乙。小乙死後,其子武丁即位。武丁在位五十多年,締造了殷商王朝最鼎盛時期。武丁大力拓展王朝版圖,促進中原地區與周邊部族的經濟、文化交流,使殷商成為西起甘肅,東至海濱,北及大漠,南逾江漢的泱泱大國,史稱武丁中興。武丁死後廟號為高宗,史稱殷高宗。
武丁時期留存至今的文化遺存非常豐富,其中包括宮殿、墓葬、作坊等大型建築遺址。我們從這些遺存中發現,代表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青銅業有了突破性進展:銅、鉛、錫三元合金已經出現,分鑄技術已被廣泛運用。當時青銅器生產數量劇增,且出現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聯甗(yan)這樣的重器。這表明中國青銅時代在武丁時期已很繁榮。此外,武丁時期在紡織、醫學、交通、天文等領域也都取得了相當成就。
武丁開創的太平盛世,為殷商晚期社會發展乃至西周文明打下了堅實基礎。但他死後,這種盛世沒能延續下去。國內矛盾越來越尖銳,諸侯紛紛起兵反叛。麵對這種局麵,殷商最後一位國王帝辛,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殷紂王試圖力挽狂瀾。他連年征戰,極大消耗了國力,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也給周留下了可乘之機。
中國奴隸社會三個朝代,夏朝原屬西羌,殷商源於東夷,周人則來自於戎狄,它先後成為夏商兩朝西北部的屬國。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起兵攻打殷商,牧野一戰血流浮杵,紂王敗逃鹿台後自焚而死。國祚綿延五百五十餘年的殷商王朝至此滅亡。
周朝建立後,周武王分封諸侯。他將紂王的兒子武庚就地封於殷,統治殷商遺民,以奉其宗祀,又派自己的親兄弟管叔和蔡叔協助治理。殷商王族箕子不願臣服,帶著一部分殷商後裔北上建立朝鮮國,史稱箕氏朝鮮。直到西漢初期,箕氏朝鮮才被燕王盧綰部將衛滿所滅。
武庚就地封殷,也許是因為周武王積德行仁,無意趕盡殺絕,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周武王隻是推翻了殷紂王的統治,大多數原有諸侯國卻並未被周朝占領。這些諸侯都在觀望,並沒有立刻承認周朝是新的宗主國。另外,殷都及王畿的殷商王族勢力還很強大,周朝的大本營豐岐則距離太遠,鞭長莫及,如果草率痛下殺手,容易激起新變。
周武王本待徐徐圖之,怎料世事如棋,瞬息萬變。兩年後,周武王駕崩,周成王幼年即位,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居攝政事。很快,國內傳出“周公將不利於孺子”的篡位謠言,武庚被管蔡二人攛掇著起兵伐周,三年後兵敗被殺。
周公平亂之後,全力封邦建國以拱衛周王室安全。他將殷都及畿輔之地封給了周文王的兒子康叔,建國號衛。將殷紂王庶兄微子啟與部分未卷入叛亂的殷商遺民封於殷朝舊都商丘一帶,建國號宋,以奉殷祀。又先後將薑太公封於齊,周公長子伯禽封於魯,文王庶長子召公封於燕,用以取代殷朝原有的諸侯國。周朝武、成兩世共封建七十多個新國,其中與周王族同姓的有五十多國,再加上新歸服的舊有國族,林林總總有一百三十多個諸侯國。
周朝因此被認為是一個完全施行封建製度的世襲王朝,而這也是東周末年春秋戰國亂世的曆史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