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戰役大獲全勝,打得赤炎梵古元氣大傷,也不知要多少年才能緩過來。
梵古互市的提議上報給了慕容懷瑾,朝臣們吵來吵去吵不出結果,慕容懷瑾還是和太傅研討許久才拍板,同意了梵古的請求。
大批官員晝夜兼程來到西南,他們奉聖上之命前來管理新的國土,並負責互市的具體事宜。
淩亮處理好邊疆瑣事,迴了京城。
慶功宴上,眾臣爭先恐後向他敬酒,慕容懷瑾更是對他激賞不已。
淩亮並不居功,深深一揖,將小皇帝的功勞娓娓道來。
籌集軍費,供應糧草,這些後勤保障工作也不是那麽好做的。
慕容懷瑾把酒杯放到麵前案桌上,從上麵走下,親自將躬身施禮的忠王扶起。
二人又說了些感人肺腑的話語,慕容懷瑾似是動容似是感歎地迴到了座位上。
宴會繼續。
但大臣們的心卻不再平靜,哪怕接下來就是大家最關注的對眾將士論功行賞的環節,也鮮有人能聚精會神。
攝政王崔子興是大安第二位異姓王。
第一位異姓王是廢太子爺爺的左膀右臂,死得很慘。
對外的交代是賜毒酒自盡,但宮中傳出的說法是五馬分屍。
他們不好奇那位風光一生為何會以這樣的結局收場,他們隻是非常清楚地認知到一個事實:誰做了異姓王,誰就會不得善終。
崔子興既是異姓王,又是攝政王,今晚之前,他們一直以為崔子興假意扶持七皇子,最後還是會按耐不住,把七皇子拉下寶座,自己登基為王。
亂臣賊子就喜歡玩這麽一套,好洗清他們的名不正言不順。
但如今看來,事情好像和他們所想有出入啊。
為大安開疆拓土還能對陛下這樣尊敬,崔子興的神色他們觀察過了,做不得假,難道,他是真心實意輔佐陛下的?
可是,他不可能不知道他那個前輩的事跡,崔子興這種人會不從中吸取教訓?
想不明白,唉……
這不過是個無關緊要的小插曲。
盡管大臣們對淩亮的看法有些改觀,但也不妨礙他們在皇帝身邊煽風點火,再對皇帝試探著提出的改革措施瘋狂挑刺。
慕容懷瑾不爽這些人已經很久了,可他暗中培養的年輕臣子還在底下曆練,需要暫時忍一忍他們。
他始終無法理解,老家夥們為什麽對他的每一個想法都要大加批判,好似不批判就不足以顯示出他們的能耐。
這夥人辦事效率也不高,一遇上緊急情況,就推三阻四,踢皮球一樣把難辦的部分踢給別人。
慕容懷瑾端坐高位,看著他們偽善的嘴臉,很想把他們全部拉出去斬了。
這一次也不例外。
慕容懷瑾剛表露出想在南方修建大型泄洪工事的想法,下方的臣子就開始拚命反駁。
“陛下,不可,萬萬不可!此舉勞民傷財,戰事已導致國庫虧空,哪裏有銀兩支撐南方水利啊!”
這話純屬胡言亂語。
對外征戰的確耗費了國庫錢財,但還不到虧空的地步,後來兩個部落的賠款也把空缺補上了,甚至還有了盈餘。
“陛下,南方的洪災年年都有,臣等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經驗,無需投入太多費用在此處。泄洪工事是無底洞,即使耗盡人力物力,也不一定會出好結果,老臣懇請陛下三思!”
無底洞。
嗬。
所以呢?
所以朕還是升鬥小民的時候,你們就是用這樣的理由推諉責任的!
所以朕和父母,和鎮上的民眾在洪水中苦苦掙紮時,你們雲淡風輕地搖頭,對我們的苦難視而不見!
可惡,可惡,可惡至極!
慕容懷瑾雙眼泛紅,正要什麽都不管,和臣子們正麵硬剛,一人倒提寶劍,緩步走進了朝堂。
百官紛紛側目,默契地閉上了嘴。
居然是攝政王。
攝政王近些日子不是在家休息嗎,怎麽又來上朝了?怪哉。
他們哪知攝政王就是陛下搬來的救兵。
慕容懷瑾昨日去崔府登門拜訪,把自己對南方水患的想法告訴了淩亮,淩亮仔細問過他後續的大致安排後,就答應了他明日會去幫他說服老頑固們。
但慕容懷瑾真沒想到是這麽個“說服”法。
“本王一來,大家怎麽都不出聲了?”
淩亮左顧右盼,明知故問道:“可是本王突然到來,嚇到了你們?唉,這倒是我的錯了。”
他笑眯眯的四下環顧一圈,“朝會呢,大家暢所欲言啊,不要顧忌本王。”
“哈,哈哈……”一位朝臣用寬大的袖子不住擦拭額頭冷汗。
“忠王真會說笑,嗬嗬……”
另一位朝臣幹巴巴地擠出個笑容。
“忠王此刻不是應該在府上嗎,怎麽會想起來上朝?何況陛下也沒有命人傳召……”
有位大臣仗著與崔學士有點交情,鼓足勇氣問道。
雖然崔學士半年前就因為某些特殊原因上書乞骸骨了。
“哦,這個啊,”淩亮望他一眼,抻了抻衣袖,漫不經心道,“聽聞陛下有心要做大事,本王甚是歡喜,又擔憂陛下年幼,不知輕重緩急,索性來這朝堂之上,特地聽一聽諸位同僚的見解。”
得,原來是替皇帝撐腰來了。
擔心是假,威脅他們點頭才是真吧。
朝臣麵色幾變,但還是憋住性子,待在原地一語不發。
淩亮懶得管他們,自顧自道:“南方洪災著實厲害,黎民百姓深受其苦,馬上就要進入秋季枯水期,泄洪工事刻不容緩。本王想即刻遣人去查看情況,大家沒意見吧?”
“這,這,這可如何使得?”
朝臣們戰戰兢兢又七嘴八舌地把反駁皇帝的理由照搬給了淩亮。
淩亮抬起問心劍,輕拂了下寒光閃爍的劍鋒,“那些都不是問題。”
“緩解南方水患乃至於徹底解決掉它,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本王認為諸位同僚應予以大力支持,而不是對著本王抱怨有心無力。”
“修建工事的銀兩本該在國庫裏出的,但若叫本王再聽到反對的話語,你們就做好自掏腰包的準備吧。”
“本王的意思,夠清楚了嗎?”
朝臣們盯著垂下的三尺青鋒,忙不迭笑著點頭表態。
他們其實很想反抗,大聲斥罵麵前人無恥,但這位的劍下不知有多少亡魂,砍他們腦袋跟玩似的,直覺告訴他們最好不要閑著沒事招惹對方。
忠王還透露出了讓他們掏錢的意圖,這怎麽行?一想到白花花的銀子會離開他們,他們就心如刀絞。
看朝臣們都不再說話,持默認的態度,淩亮暗自冷哼一聲,真是應了周姓文學大師的那句話——
“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裏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在大臣們自己的錢兜子麵臨危機,切身利益受到傷害時,隻要要求不是離譜到沒邊,他們同意也就同意了。
事情莫名其妙就通過了,慕容懷瑾不禁對忠王的威勢有了新的認識。
梵古互市的提議上報給了慕容懷瑾,朝臣們吵來吵去吵不出結果,慕容懷瑾還是和太傅研討許久才拍板,同意了梵古的請求。
大批官員晝夜兼程來到西南,他們奉聖上之命前來管理新的國土,並負責互市的具體事宜。
淩亮處理好邊疆瑣事,迴了京城。
慶功宴上,眾臣爭先恐後向他敬酒,慕容懷瑾更是對他激賞不已。
淩亮並不居功,深深一揖,將小皇帝的功勞娓娓道來。
籌集軍費,供應糧草,這些後勤保障工作也不是那麽好做的。
慕容懷瑾把酒杯放到麵前案桌上,從上麵走下,親自將躬身施禮的忠王扶起。
二人又說了些感人肺腑的話語,慕容懷瑾似是動容似是感歎地迴到了座位上。
宴會繼續。
但大臣們的心卻不再平靜,哪怕接下來就是大家最關注的對眾將士論功行賞的環節,也鮮有人能聚精會神。
攝政王崔子興是大安第二位異姓王。
第一位異姓王是廢太子爺爺的左膀右臂,死得很慘。
對外的交代是賜毒酒自盡,但宮中傳出的說法是五馬分屍。
他們不好奇那位風光一生為何會以這樣的結局收場,他們隻是非常清楚地認知到一個事實:誰做了異姓王,誰就會不得善終。
崔子興既是異姓王,又是攝政王,今晚之前,他們一直以為崔子興假意扶持七皇子,最後還是會按耐不住,把七皇子拉下寶座,自己登基為王。
亂臣賊子就喜歡玩這麽一套,好洗清他們的名不正言不順。
但如今看來,事情好像和他們所想有出入啊。
為大安開疆拓土還能對陛下這樣尊敬,崔子興的神色他們觀察過了,做不得假,難道,他是真心實意輔佐陛下的?
可是,他不可能不知道他那個前輩的事跡,崔子興這種人會不從中吸取教訓?
想不明白,唉……
這不過是個無關緊要的小插曲。
盡管大臣們對淩亮的看法有些改觀,但也不妨礙他們在皇帝身邊煽風點火,再對皇帝試探著提出的改革措施瘋狂挑刺。
慕容懷瑾不爽這些人已經很久了,可他暗中培養的年輕臣子還在底下曆練,需要暫時忍一忍他們。
他始終無法理解,老家夥們為什麽對他的每一個想法都要大加批判,好似不批判就不足以顯示出他們的能耐。
這夥人辦事效率也不高,一遇上緊急情況,就推三阻四,踢皮球一樣把難辦的部分踢給別人。
慕容懷瑾端坐高位,看著他們偽善的嘴臉,很想把他們全部拉出去斬了。
這一次也不例外。
慕容懷瑾剛表露出想在南方修建大型泄洪工事的想法,下方的臣子就開始拚命反駁。
“陛下,不可,萬萬不可!此舉勞民傷財,戰事已導致國庫虧空,哪裏有銀兩支撐南方水利啊!”
這話純屬胡言亂語。
對外征戰的確耗費了國庫錢財,但還不到虧空的地步,後來兩個部落的賠款也把空缺補上了,甚至還有了盈餘。
“陛下,南方的洪災年年都有,臣等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經驗,無需投入太多費用在此處。泄洪工事是無底洞,即使耗盡人力物力,也不一定會出好結果,老臣懇請陛下三思!”
無底洞。
嗬。
所以呢?
所以朕還是升鬥小民的時候,你們就是用這樣的理由推諉責任的!
所以朕和父母,和鎮上的民眾在洪水中苦苦掙紮時,你們雲淡風輕地搖頭,對我們的苦難視而不見!
可惡,可惡,可惡至極!
慕容懷瑾雙眼泛紅,正要什麽都不管,和臣子們正麵硬剛,一人倒提寶劍,緩步走進了朝堂。
百官紛紛側目,默契地閉上了嘴。
居然是攝政王。
攝政王近些日子不是在家休息嗎,怎麽又來上朝了?怪哉。
他們哪知攝政王就是陛下搬來的救兵。
慕容懷瑾昨日去崔府登門拜訪,把自己對南方水患的想法告訴了淩亮,淩亮仔細問過他後續的大致安排後,就答應了他明日會去幫他說服老頑固們。
但慕容懷瑾真沒想到是這麽個“說服”法。
“本王一來,大家怎麽都不出聲了?”
淩亮左顧右盼,明知故問道:“可是本王突然到來,嚇到了你們?唉,這倒是我的錯了。”
他笑眯眯的四下環顧一圈,“朝會呢,大家暢所欲言啊,不要顧忌本王。”
“哈,哈哈……”一位朝臣用寬大的袖子不住擦拭額頭冷汗。
“忠王真會說笑,嗬嗬……”
另一位朝臣幹巴巴地擠出個笑容。
“忠王此刻不是應該在府上嗎,怎麽會想起來上朝?何況陛下也沒有命人傳召……”
有位大臣仗著與崔學士有點交情,鼓足勇氣問道。
雖然崔學士半年前就因為某些特殊原因上書乞骸骨了。
“哦,這個啊,”淩亮望他一眼,抻了抻衣袖,漫不經心道,“聽聞陛下有心要做大事,本王甚是歡喜,又擔憂陛下年幼,不知輕重緩急,索性來這朝堂之上,特地聽一聽諸位同僚的見解。”
得,原來是替皇帝撐腰來了。
擔心是假,威脅他們點頭才是真吧。
朝臣麵色幾變,但還是憋住性子,待在原地一語不發。
淩亮懶得管他們,自顧自道:“南方洪災著實厲害,黎民百姓深受其苦,馬上就要進入秋季枯水期,泄洪工事刻不容緩。本王想即刻遣人去查看情況,大家沒意見吧?”
“這,這,這可如何使得?”
朝臣們戰戰兢兢又七嘴八舌地把反駁皇帝的理由照搬給了淩亮。
淩亮抬起問心劍,輕拂了下寒光閃爍的劍鋒,“那些都不是問題。”
“緩解南方水患乃至於徹底解決掉它,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本王認為諸位同僚應予以大力支持,而不是對著本王抱怨有心無力。”
“修建工事的銀兩本該在國庫裏出的,但若叫本王再聽到反對的話語,你們就做好自掏腰包的準備吧。”
“本王的意思,夠清楚了嗎?”
朝臣們盯著垂下的三尺青鋒,忙不迭笑著點頭表態。
他們其實很想反抗,大聲斥罵麵前人無恥,但這位的劍下不知有多少亡魂,砍他們腦袋跟玩似的,直覺告訴他們最好不要閑著沒事招惹對方。
忠王還透露出了讓他們掏錢的意圖,這怎麽行?一想到白花花的銀子會離開他們,他們就心如刀絞。
看朝臣們都不再說話,持默認的態度,淩亮暗自冷哼一聲,真是應了周姓文學大師的那句話——
“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裏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在大臣們自己的錢兜子麵臨危機,切身利益受到傷害時,隻要要求不是離譜到沒邊,他們同意也就同意了。
事情莫名其妙就通過了,慕容懷瑾不禁對忠王的威勢有了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