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戰事再起之時,淩亮上表啟奏,請求領兵奔赴西南作戰。
閱過折子,慕容懷瑾用朱筆重重地批下一個“準”字。
期間自然受到了阻攔,那幫大臣在朝堂上自發分為兩派,主戰派和主和派吵的臉紅脖子粗。
金鑾寶座上的帝王卻一意孤行,命忠王點齊兵將,盡早啟程。
淩亮就兵士數目這一問題征詢意見,慕容懷瑾略一沉思,隻道了句“多多益善”。
淩亮了然,這是不想輕易放過那兩個部落,要來把大的。
挺好,挺合他心意。
很快就能見到阿斯蘭和丹古麗依這兩個故人,順便還可以把賬清一清,淩亮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出征那天,風和日麗,五十萬大軍連綿不斷鋪陳在京郊的荒山上,旌旗飄飄,仿若要飄到天邊去。
天子站在高處發表完激情澎湃的講話,兵士們口號喊得震耳欲聾。
淩亮喝下慕容懷瑾奉上的壯行酒,耐心聽他送別的話語。
在慕容懷瑾按照慣例問他可有放心不下的事情時,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看對麵人,道:“迴陛下,末將無甚牽掛之事,惟願君臣……兩相宜。”
君臣兩相宜啊。
慕容懷瑾眼前浮現出一幕幕清晰的畫麵,是大臣們苦口婆心勸誡他露出的焦急神色,是慕容煜年神秘的微笑,是宮人偷偷議論先帝之死掩蓋不住的驚恐……
但最終,這些畫麵一瓣瓣破裂開來,他的聲音無比堅定地落下,“在這皇城之中,朕會是忠王牢不可破的依靠。”
淩亮笑笑,一抱拳,“得君言如此,末將自當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大軍浩浩蕩蕩開往邊疆,慕容懷瑾遠眺著滾滾塵煙,也情不自禁生起豪情萬丈。
半月後,淩亮與王合他們會合,算上西南原有駐軍和黃錦成黃將軍麾下的人馬,兵力總計八十萬。
誇大其詞是兩軍對峙的老傳統了,雖然離理想目標有段距離,大安喊話時還是理直氣壯地把數字提升至百萬。
對方估計也沒信。
在原屬於他們的領土上新建的城門前,赤炎的主將叫陣罵得那叫一個難聽,用詞粗鄙,言語間輕視之情顯露無疑。
淩亮二話不說,換了張更重些的弓箭,勁弦拉滿如圓月,瞄準這人,一箭送他歸了西。
也是這一箭,完全引燃了雙方的怒火。
但大安早已做好萬全之策,將士情緒昂揚,摩拳擦掌,兵強馬壯,糧草充足。
又兼人才濟濟,匯聚一堂,集思廣益,各展所長,赤炎唯有且戰且退。
即使主將被射殺於陣前,他們也不敢去指責淩亮不守規矩的行為,生怕會激怒敵將,使得他狂性大發。
可惜赤炎的識時務依然不能讓他們逃過一劫,誰叫大安的小皇帝認真了呢。
當然了,赤炎自己也要負起大半的責任,畢竟先撩者賤,他們不挑起戰火,那就什麽事都不會發生。
大安的軍隊勢如破竹,銳不可擋,一路攻到了赤炎的王宮外圍。
兵臨城下,他們的首領終於坐不住了,派出使者和談。
聽到和原主前世一模一樣的退兵條件,淩亮笑著掀開簾帳,讓那使者趁早消失在他麵前。
兩座稍好點的城池就想打發他走,開什麽國際玩笑?辛辛苦苦來到這裏,他攻下來的地方都遠遠不止兩座城池了好嗎?
他又不像原主那般麵臨困窘境況,上麵有個見好就收,隻想趕緊鳴金收兵的傻子皇帝,慕容懷瑾可是說了多多益善的。
這要真答應了,他就是個絕無僅有的二逼。
三輪艱苦的談判後,赤炎首領捂著滴血的心口給出最大的誠意:四分之一國土麵積,赤炎從此對大安俯首稱臣,年年上交供奉。
這還差不多,淩亮心滿意足撤兵了。
收拾完赤炎,改道又去了梵古。
別看梵古現在老實得不得了,烏龜似的縮在殼裏,氣也不喘一聲,淩亮沒領兵過來之前,人家氣焰也是很囂張的。
這麽不把大安當迴事,可不得把它打服?
稍作調整後,大安的士兵發起了衝鋒。
應戰的將領居然是,丹古麗依?
看來他不在的兩年多裏,許多事情都有了新變化。
近百萬大軍壓境,速戰速決便有了可能,盡管丹古麗依指揮能力出色,她還是輸了。
這一次,梵古決定把真公主送去大安和親。
淩亮一口迴絕了,要別國公主做什麽?因為和親簽訂的休戰協議做不得數的,到時候該打還是要打。
再說推個女人出來算怎麽迴事?
梵古無法,隻好割舍掉十五座城池,又把對方特地要去的人提給他,央求大安士兵離開。
淩亮欣然接受。
丹古麗依代表梵古與淩亮交接城池時,問了他一句話:“王爺認為我梵古有和大安緩和關係,互通有無的機會嗎?”
梵古這是動了互市的心思?
……倒也不是不行。
兩國懷揣著對彼此的敵意,一直打下去到底不是辦法,隻有和平才能謀求共同發展。
但互市的話,牽扯的東西可就多了,這也是大安遲遲不肯對外開放貿易市場的原因之一。
淩亮迅速想過一遍,迴複她道:“此事幹係重大,且容本王稟報聖上,再行定奪。”
丹古麗依沒說什麽,恭敬地向他行了梵古的禮,帶著手下出城了。
淩亮望一眼被丹古麗依揪來兩股戰戰的阿斯蘭,冷冷地道:“把人帶下去,好好招唿。”
“是!”
次日,城牆上掛出一具遍體鱗傷的男屍,以慰陣亡將士在天之靈。
淩亮看了會,長久鬱積的那口氣終於消散,他早說過,不會放過阿斯蘭,天涯海角也要他償命。
當虐殺大安將士不用付出代價的嗎?
為國征戰,九死一生,無論是哪方的士兵都令人欽佩,縱然梵古與大安是敵對方,但利落地下手就是對雙方的尊重,為何要殘忍虐殺?!
在他動手的那一刻,阿斯蘭就注定要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丹古麗依對鏡梳妝時,猛然感到一陣心悸。
似乎有什麽東西遙遙離她而去。
悵然若失……她怔了半晌,笑自己多心,又舉起木梳慢慢梳理如瀑秀發。
那些不堪的記憶已經封存在過去,她不再是深宮內軟弱可欺的和親公主,有了可以保護自己的能力。
她不愛阿斯蘭了,也不恨阿斯蘭了,那個叫第九瑤的女人代替她時,她看清了男人懦弱的真麵目。
這樣一個膽小如鼠的人,讓她覺得連恨都白費力氣。
至於第九瑤那女人,她也給了她一個很重的教訓——仇,還是應當自己去報,人生握在自己手裏才踏實。
明知道她有多厭惡阿斯蘭,還上趕著和人湊在一塊,丹古麗依都要懷疑她是不是故意和自己作對。
梵古的女兒家也自小習武,阿斯蘭兵敗後,她勤練武藝,進入軍中,後來得以取代阿斯蘭的位置。
阿斯蘭因為葬送十萬大軍,受到了十分嚴厲的懲處,被首領剝奪了王子身份,貶為庶民,連同他的母妃也失去了寵愛。
一個庶民,崔子興想要就給他,首領很冷酷地送上兒子求和。
迎接阿斯蘭的會是什麽樣的命運,她不清楚,但崔子興發狠的眼神預示著他不會有輕鬆的下場。
閱過折子,慕容懷瑾用朱筆重重地批下一個“準”字。
期間自然受到了阻攔,那幫大臣在朝堂上自發分為兩派,主戰派和主和派吵的臉紅脖子粗。
金鑾寶座上的帝王卻一意孤行,命忠王點齊兵將,盡早啟程。
淩亮就兵士數目這一問題征詢意見,慕容懷瑾略一沉思,隻道了句“多多益善”。
淩亮了然,這是不想輕易放過那兩個部落,要來把大的。
挺好,挺合他心意。
很快就能見到阿斯蘭和丹古麗依這兩個故人,順便還可以把賬清一清,淩亮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出征那天,風和日麗,五十萬大軍連綿不斷鋪陳在京郊的荒山上,旌旗飄飄,仿若要飄到天邊去。
天子站在高處發表完激情澎湃的講話,兵士們口號喊得震耳欲聾。
淩亮喝下慕容懷瑾奉上的壯行酒,耐心聽他送別的話語。
在慕容懷瑾按照慣例問他可有放心不下的事情時,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看對麵人,道:“迴陛下,末將無甚牽掛之事,惟願君臣……兩相宜。”
君臣兩相宜啊。
慕容懷瑾眼前浮現出一幕幕清晰的畫麵,是大臣們苦口婆心勸誡他露出的焦急神色,是慕容煜年神秘的微笑,是宮人偷偷議論先帝之死掩蓋不住的驚恐……
但最終,這些畫麵一瓣瓣破裂開來,他的聲音無比堅定地落下,“在這皇城之中,朕會是忠王牢不可破的依靠。”
淩亮笑笑,一抱拳,“得君言如此,末將自當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大軍浩浩蕩蕩開往邊疆,慕容懷瑾遠眺著滾滾塵煙,也情不自禁生起豪情萬丈。
半月後,淩亮與王合他們會合,算上西南原有駐軍和黃錦成黃將軍麾下的人馬,兵力總計八十萬。
誇大其詞是兩軍對峙的老傳統了,雖然離理想目標有段距離,大安喊話時還是理直氣壯地把數字提升至百萬。
對方估計也沒信。
在原屬於他們的領土上新建的城門前,赤炎的主將叫陣罵得那叫一個難聽,用詞粗鄙,言語間輕視之情顯露無疑。
淩亮二話不說,換了張更重些的弓箭,勁弦拉滿如圓月,瞄準這人,一箭送他歸了西。
也是這一箭,完全引燃了雙方的怒火。
但大安早已做好萬全之策,將士情緒昂揚,摩拳擦掌,兵強馬壯,糧草充足。
又兼人才濟濟,匯聚一堂,集思廣益,各展所長,赤炎唯有且戰且退。
即使主將被射殺於陣前,他們也不敢去指責淩亮不守規矩的行為,生怕會激怒敵將,使得他狂性大發。
可惜赤炎的識時務依然不能讓他們逃過一劫,誰叫大安的小皇帝認真了呢。
當然了,赤炎自己也要負起大半的責任,畢竟先撩者賤,他們不挑起戰火,那就什麽事都不會發生。
大安的軍隊勢如破竹,銳不可擋,一路攻到了赤炎的王宮外圍。
兵臨城下,他們的首領終於坐不住了,派出使者和談。
聽到和原主前世一模一樣的退兵條件,淩亮笑著掀開簾帳,讓那使者趁早消失在他麵前。
兩座稍好點的城池就想打發他走,開什麽國際玩笑?辛辛苦苦來到這裏,他攻下來的地方都遠遠不止兩座城池了好嗎?
他又不像原主那般麵臨困窘境況,上麵有個見好就收,隻想趕緊鳴金收兵的傻子皇帝,慕容懷瑾可是說了多多益善的。
這要真答應了,他就是個絕無僅有的二逼。
三輪艱苦的談判後,赤炎首領捂著滴血的心口給出最大的誠意:四分之一國土麵積,赤炎從此對大安俯首稱臣,年年上交供奉。
這還差不多,淩亮心滿意足撤兵了。
收拾完赤炎,改道又去了梵古。
別看梵古現在老實得不得了,烏龜似的縮在殼裏,氣也不喘一聲,淩亮沒領兵過來之前,人家氣焰也是很囂張的。
這麽不把大安當迴事,可不得把它打服?
稍作調整後,大安的士兵發起了衝鋒。
應戰的將領居然是,丹古麗依?
看來他不在的兩年多裏,許多事情都有了新變化。
近百萬大軍壓境,速戰速決便有了可能,盡管丹古麗依指揮能力出色,她還是輸了。
這一次,梵古決定把真公主送去大安和親。
淩亮一口迴絕了,要別國公主做什麽?因為和親簽訂的休戰協議做不得數的,到時候該打還是要打。
再說推個女人出來算怎麽迴事?
梵古無法,隻好割舍掉十五座城池,又把對方特地要去的人提給他,央求大安士兵離開。
淩亮欣然接受。
丹古麗依代表梵古與淩亮交接城池時,問了他一句話:“王爺認為我梵古有和大安緩和關係,互通有無的機會嗎?”
梵古這是動了互市的心思?
……倒也不是不行。
兩國懷揣著對彼此的敵意,一直打下去到底不是辦法,隻有和平才能謀求共同發展。
但互市的話,牽扯的東西可就多了,這也是大安遲遲不肯對外開放貿易市場的原因之一。
淩亮迅速想過一遍,迴複她道:“此事幹係重大,且容本王稟報聖上,再行定奪。”
丹古麗依沒說什麽,恭敬地向他行了梵古的禮,帶著手下出城了。
淩亮望一眼被丹古麗依揪來兩股戰戰的阿斯蘭,冷冷地道:“把人帶下去,好好招唿。”
“是!”
次日,城牆上掛出一具遍體鱗傷的男屍,以慰陣亡將士在天之靈。
淩亮看了會,長久鬱積的那口氣終於消散,他早說過,不會放過阿斯蘭,天涯海角也要他償命。
當虐殺大安將士不用付出代價的嗎?
為國征戰,九死一生,無論是哪方的士兵都令人欽佩,縱然梵古與大安是敵對方,但利落地下手就是對雙方的尊重,為何要殘忍虐殺?!
在他動手的那一刻,阿斯蘭就注定要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丹古麗依對鏡梳妝時,猛然感到一陣心悸。
似乎有什麽東西遙遙離她而去。
悵然若失……她怔了半晌,笑自己多心,又舉起木梳慢慢梳理如瀑秀發。
那些不堪的記憶已經封存在過去,她不再是深宮內軟弱可欺的和親公主,有了可以保護自己的能力。
她不愛阿斯蘭了,也不恨阿斯蘭了,那個叫第九瑤的女人代替她時,她看清了男人懦弱的真麵目。
這樣一個膽小如鼠的人,讓她覺得連恨都白費力氣。
至於第九瑤那女人,她也給了她一個很重的教訓——仇,還是應當自己去報,人生握在自己手裏才踏實。
明知道她有多厭惡阿斯蘭,還上趕著和人湊在一塊,丹古麗依都要懷疑她是不是故意和自己作對。
梵古的女兒家也自小習武,阿斯蘭兵敗後,她勤練武藝,進入軍中,後來得以取代阿斯蘭的位置。
阿斯蘭因為葬送十萬大軍,受到了十分嚴厲的懲處,被首領剝奪了王子身份,貶為庶民,連同他的母妃也失去了寵愛。
一個庶民,崔子興想要就給他,首領很冷酷地送上兒子求和。
迎接阿斯蘭的會是什麽樣的命運,她不清楚,但崔子興發狠的眼神預示著他不會有輕鬆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