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河語言有理有據,懟的裴寂一陣啞口無言,而一旁的李世民和房玄齡等人自然也不會幫腔,都等著看笑話。


    但終究李世民是皇帝,眼看場麵越來越尷尬,裴寂臉色越來越難看,李世民發話了。


    “好了,爭論就此為止吧,關於報紙這件事,國務輔政大臣何在?”


    一旁昏昏欲睡的高士廉猛地一驚,趕緊站出來,“臣在!”


    “辦報交給你,對了,李長河你還要再辛苦一下,雖霍亂來勢洶洶,但辦報也不能落下,個中有關技藝問題還是要從中調節一下,七天時間,給朕做好。”


    “臣遵旨!”兩人同時答道。


    “聖上,還有一件事,那報紙的名字叫什麽?”高士廉詢問道。


    “名字嘛......”沉吟片刻,李世民道:


    “就叫長安日報!”


    隨著這個名字說出,史書載:長安日報誕生,標誌著第一份宣傳性質的報紙出現。


    此時,除了李長河和李世民,誰都不知道報紙的誕生意味著什麽,未來又會發揮怎樣的作用。


    九月的夜來的快,深秋已是涼意習習,但此刻的平康坊和修政坊卻燈火通明!


    因為霍亂原因,這兩個坊在李長河建議下已經封坊,清理工作也在緊張展開。


    首先便是感染者的隔離,然後將病人的嘔吐物和糞便集中掩埋處理,再用白石灰消毒,最後便是衛生宣傳,以防死灰複燃。


    所有工作在李長河的組織下,有條不紊的開展,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幾個急性病重患者死亡,讓長天璽心中湧起一股巨大壓力。


    他焦急萬分,但又沒有好的辦法,這種級別的霍亂,要是放在現代,再眼中也隻是需要幾針就能痊愈,也能快速撲滅,但現在,這個時代,別說藥品了,能保持好營養攝入都不容易。


    最後結果也隻能靠病人自身的免疫力了。


    一夜未休息,李長河在隔離區跑來跑去,一直關注病人的情況。


    第二天太陽升起,有些疲累的李長河看到蒙山的身影,頓時精神起來。


    蒙山的到來,預示著李長河讓他打造的針管做好了。


    檢查一番,雖然做的很粗糙,但是有已經是不易了,沒有浪費時間,立即給太醫署醫師演示如何打點滴。


    張南北和孫思邈早已了解李長河的神奇,但太醫署很多醫師並不清楚,所以看到李長河所言所行,頓時一個個瞪大眼睛。


    而聽到李長河講述人體的靜脈和動脈等醫學知識時,更是張大嘴巴,不敢置信。


    在李長河耐心教習下,這些太醫署的醫師學習速度很快,打點滴的工作推展也很迅速,一切都向著好的方麵發展。


    及至中午,打上點滴的病人氣色逐漸好轉,且在嚴防死守的防疫攻勢下,發現疫病的人也越來越少。


    李長河終於鬆一口氣了,頓感倦意襲來,隨便靠在一麵牆上便睡著了。


    ......


    時間一晃,七天時間就這樣過去了,讓人談之色變的霍亂也在李長河科學防控下逐漸平息,到如今,死亡的病例與曆史記載相比,大大減少,不過屈指可數二十三人。


    但就算是這樣的成果,李長河也沒有過多高興,他知道,若是自己能夠發現更早一些,或許這二十三人也不會失去生命,而這就是身為醫生的使命與責任。


    再說長安城,隨著霍亂這個熱點事件的降溫,必定有下一個熱點事件出現,這幾日坊間百姓都在談論一個叫《長安日報》的新奇玩意。


    走在街道上,總能聽到不少人談論著報紙的事。


    這七日,雖然李長河主要負責霍亂事情,但報紙事情也沒有拉下,在他的助力指導下,活字印刷和廉價的竹紙被提前發明,並開始了初步推廣,


    其效用讓不少工匠驚訝,不僅大大改進了效率,成本更是難以想象的低廉。


    也是為了讓報紙快速普及,李長河也是做了不少工作。


    為了讓報紙更加豐富多彩,李長河親自定版麵,當然主版內容是國家之事。


    但副版就比較多元了,有廣告類,可登展商家和貨物訊息,方便宣傳。


    有生活類,可刊登一些不同地方的物價。


    有新聞類,刊登的是長安城發生的的事。


    有文學類,可刊登詩詞歌賦。


    還有故事類。


    這其中,還伴隨有一個插曲。


    第一批報紙售賣效果很差,雖然李長河也進行了先期宣傳,但購買者還是甚少,且這報紙是按月收費,每月五文錢。


    這五文錢看著不多,但對大唐現在大部分人來說,還是一筆不小開支,這五文錢可購快兩鬥米了。


    於是李長河想了一夜,終於想出辦法,那就是刊登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


    新穎的題材,有趣的曆史故事,吸引了不少人,也讓報紙知名度逐漸打開,買的人是越來越多。


    最重要一點就是報紙的功效也逐漸顯露出來,國家政策等可以快速直達長安城各處。


    這不,近幾日肉眼可見,長安環境好了起來,原因就是報紙的宣傳,讓人們意識到了衛生對健康的重要性。


    而且李世民也在報紙刊登詔令,要求長安城百姓勿要亂扔垃圾和隨地大小便,為此成立了糾察隊,專門負責街道巡查。


    當然,堵不如疏,這個時代,糞便可是一種資源,一種良好的肥料。


    本來長安城的掏糞工主要是有官身的人幹,李世民下令放開限製,普及大眾,加之報紙稍微一宣傳,很快頭腦機靈的人就想要進入了掏糞行業。


    但萬萬沒有想到竟然已有人捷足先登了,有一個叫羅會的人已經壟斷了六成的掏糞行當。這怎麽迴事?


    羅會此人聰明異常,本就是個中間商,原來掏糞工是朝廷管理,工作都是有官身的人做,但讀書人哪受得了這事啊,所以羅會抓住機會,主動表示可幫忙,還掏錢分成。


    於是乎,不少負責此事的小吏將掏糞大業交給了他。


    但也因朝廷法度限製,羅會負責的區域也不過是如平康坊這樣的少數富裕區,窮人那邊並未開發,不然,或許就不會有修政坊霍亂的爆發。


    這幾日羅會聽到朝廷廢除官辦掏糞工,民間承接時,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於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脈,聯係關係較好的官家,相互介紹,短短三天時間,便掌握了長安城六成的掏糞市場份額,妥妥的糞工老大。


    當然傳奇不止如此,他更知道利益動人,所以一人富不如一起富,所以他也是趕時髦,還在《長安日報》上刊登消息,要拉眾人入夥,一起分享長安市場,這操作讓李長河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果然,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


    也正是有了類似千千萬萬羅會這樣的人,長安街市的環境才會越來越好。


    當然報紙上刊登的內容不止這些,隱隱透出一些其他信息,讓不少精明的商人心中穩定。


    那就是便橋之盟。


    在這場突厥圍城危機中,李世民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單人退敵,這是何等的英武,這自然在報紙上大書特書,再加上透漏出些許的李世民為百姓受傷的消息,於是一個偉大的、愛民如子的形象豎立起來了。


    風評的扭轉,也讓兩個多月前的玄武門之變風向也發生逆轉,不少百姓認為這其中有陰謀,對李世民的惡感少了很多。


    畢竟對他們來說,誰當皇帝都可以,隻要他們的生活不受影響。


    報紙還有一重作用,那就是對民族自信心和脾性的影響塑造,如今長安城內百姓對突厥的惡感比天還高,比海還深,每個人都迸發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每個人無不想著一雪前恥。


    而此時的李長河在做什麽呢?


    他此刻正行走在塵土飛揚的修政坊,他要去見見那個越州王李天保,跟在他身後的三個人分別是安氏姐弟和鐵完山。


    唐朝在華夏中華曆史上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輝煌的時代,但如今的初唐之景並不那麽美好,一路走來,李長河看到更多的是乞討的人。


    攔住一個乞討者問詢片刻,李長河得知一個消息,那就是這些人都是災民,都是家裏糧食減產逃荒來的。


    李長河猛然想起了一件事,顧不得前往李天保家,直接道:“你們三人先迴,我有事先走一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404守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404守夜人並收藏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