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仁快步迎了出去,兩位官員躬身見禮:“下官大同左衛兵備司通事路允明,這位是大同右衛兵備司通事張廣才,我倆受大同都司周同知差遣,前來查看大炮研製情況。”
劉景仁看到兩位官員的綠袍和彪頭補子,心中很是失望,怎麽隻來了兩個8品的小官呢?看來周同知雖然見過自己煉就的鋼材,內心恐怕並不相信它的效能。
劉景仁自嘲的一笑,拉著兩位官員的手向東邊的展示廳走去。
精煉二廠會議室的南麵有一個展示廳,是用來展示最新研製的各種武器的地方。展示廳東西牆壁上開著兩扇大窗戶,窗欞上糊著透光的鎮江白棱紙,顯得整個展區高大亮堂,光線充足。
一進展廳,當麵牆壁上交叉懸掛著五把西班牙鳥銃,下麵斜掛著雁翎刀、樸刀各一把,中間是兩杆平放的馬槊將它們隔開;北牆上懸掛的是戚家軍常用的日本直刀、鏜把、撓鉤,同時牆壁向外伸出一個平台,平台上放著兩把三眼銃;離平台兩步遠的地方,平放著兩架安著車輪的火炮。每一種武器下麵都貼著一篇文字說明。
展示廳是開年以後布置的,看起來很簡陋,一個臨時尋找的講解員,也因為事情倉促沒有來。
劉景仁帶著陸允明和張廣才,走到“將軍”炮跟前,拍一拍火炮的炮口,剛準備說兩句,陸允明摸了一下火炮的內膛,就繞過火炮的車輪,跑到西牆上盯著牆上的火銃目不轉睛的看,劉景仁趕緊跟過去,說:“這是仿造的最新式西班牙鳥銃,改進了擊發裝置,去掉火繩,用一種特製的點火藥擊發,裝藥時間可以縮短到半分鍾。”他從牆上取下火銃,演示擊發裝置,“這種鳥銃的銃管經過特殊工藝製造的,能連續激發200發不爆鏜。”張陸二人露出不相信的神情。
“下官能裝藥試驗嗎?”張廣才問。
“能。我正打算請周同知派人進行鳥銃疲勞試驗,它需要使用方跟進檢查。”路允明聽著劉景仁的話一臉迷惘,他有些聽不明白“特殊工藝”、“疲勞試驗”“使用方”這些新書語,周同知說劉經曆說話帶著“西洋腔”,理解起來比較費勁兒,看來是真的。
“使用方是指我們嗎?”張廣才問。
“嗯。”
“那疲勞試驗呢?”陸允明說。
“疲勞試驗就是說:在這一批鳥銃中由使用方隨意挑選出一枝,裝上藥一直打到爆銃,看能射擊多少次。”劉景仁解釋道。
“那特殊工藝是不是指非同一般的方法?”路允明問。
“特殊工藝的關鍵在於不便公開的工藝。”劉景仁說。
“原來這種方法人家不想讓咱知道。”張廣才對路允明說。
看完了鳥銃又看三眼銃,看完了三眼銃,又看日本直刀、馬槊和雁翎刀。
最後張廣才和陸允明迴到“將軍”炮跟前,開始認真的看說明書,拿出尺子仔細的丈量、記錄各項數據。
陸允明撫摸炮身和炮膛就像撫摸一個不著寸縷的女人,良久才問:“火炮重多少斤?”
“1200多斤。”
“不知連續開炮多少次。”
“這得讓實驗數據說話。”劉景仁說。
“試驗數據是······?”張廣才問道。
“你倆代表使用方隨便挑一架火炮,我們是建造方,咱們雙方到試驗場用實彈發射,一直射到爆鏜為止,然後再統計炮管發射的次數,這就是可信的炮管的疲勞實驗數據。”劉景仁解釋道。
“要不咱們試試?”陸允明說。
“行!”劉景仁說。
杜允明隨意拿了一把鳥銃,張廣才到門外叫來自己帶的邊軍,將火炮慢慢推出去。
在精煉廠南麵的河灘上,一個總旗的邊軍頂盔冠甲,圍出一個3千米大小的“將軍炮”試驗場。
“將軍炮”坐北向南,固定炮身的4個鐵撐已經壓到地麵上,幾個沙袋壓在車輪和鐵撐上。鳥銃的試驗放在箭道上,劉景仁剛剛將箭道西邊的箭靶換成了銃靶,張廣才再將銃靶外邊披一層皮甲,然後把它放到80步外的地方。
最先試驗的是鳥銃,劉景仁讓陳老實給射手送上一盒紙包彈和一條燃火藥,試射的是邊軍的老銃手,那個試銃手看著手裏的拿出來的紙包彈和燃火藥發了愣,這該怎麽用呀?他舉起紙包彈和燃火藥向陸允明示意。
陸允明趕忙跑過來問,張廣才也走上前來察看。
劉景仁拿出一枚紙包彈,放進銃口,用通條通實,把燃火藥片壓在火門上,交給銃手,“紙包彈內的火藥鐵砂已經定量包好,銃手直接裝填即可,這樣可以節省兩分鍾的時間。”劉景仁解釋道。
張廣才仔細看了看點火藥,“這是火藥製成的嗎?”
“不是,這是特殊工藝製成的,可以予防刮風下雨,也不會啞火。”劉景仁說。
“買鳥銃時是不是還要買這種點火藥?”陸允明插了一句。
“這個你們決定,不過沒有點火藥,我們不能保證擊發率。”劉景仁說。
火銃響了,張廣才飛快的跑過去察看,皮甲上有無數砂礫一樣的小洞,揭開皮甲,槍靶上是許多焦黑的深坑,陸允明跟過來,看到槍靶上的坑洞,和張廣才交換了一個滿意的眼色。
“八十步可破甲。”張廣才記錄到一個小本子上,這種損傷程度已經超過了當今的大多數鳥銃。
“繼續試銃。”陸允明和張廣才都來了精神。
“ 呯、呯、呯”單調的試銃聲連續不斷的響起,10槍了,銃管還是青黑的顏色,一點發紅的跡象都沒有。25槍了,銃管發燙,內口有一點微紅。
250槍了。5個槍手換了10輪,鳥銃也隻是銃管發燙、內口微紅而已。
“算了,算了,不試了。”路允明張廣才滿臉興奮。
接著是火炮的試射,耿長青和林可圖指揮著一群工人抬來5個大箱子,打開箱子裏邊是油紙包好的一排排的紙包彈,一個小箱子裏放著小孩拳頭大的點火藥,火炮照樣是擊發裝置,無需點火繩,點火時炮手一拉擊發的引繩即可。
“火炮用激發裝置,主要是防雨、防風,增加激發的速度,當然安全性也要高的多。”劉景仁說。
“ 轟”的一聲,實心彈打到小河南邊的灘地裏,跳了兩下,安靜下來。
一個邊軍拿著長繩飛快地測量炮距,“912步。”報靶的聲音遠遠傳了過來。
“比普通的大將軍炮還要遠100多步。”陸允明有些興奮,臉上像喝了酒一樣,一片通紅。
連試三發,最遠到923步,張廣才記錄到小本子上麵。
接著是疲勞試驗,“轟、轟、轟”巨大的轟鳴聲連續不斷的傳來,河岸邊上看熱鬧的村民越來越多,巨大的鉛彈在小河南岸扔了一地。
連續發射25發的時候,大將軍炮的內口微微有些紅色,張廣才和陸允明嘀咕了一會兒,叫來一位邊軍把寫好的信貼上三根雞毛,吩咐他要馬上送到指揮使麵前。
劉景仁看到兩位官員的綠袍和彪頭補子,心中很是失望,怎麽隻來了兩個8品的小官呢?看來周同知雖然見過自己煉就的鋼材,內心恐怕並不相信它的效能。
劉景仁自嘲的一笑,拉著兩位官員的手向東邊的展示廳走去。
精煉二廠會議室的南麵有一個展示廳,是用來展示最新研製的各種武器的地方。展示廳東西牆壁上開著兩扇大窗戶,窗欞上糊著透光的鎮江白棱紙,顯得整個展區高大亮堂,光線充足。
一進展廳,當麵牆壁上交叉懸掛著五把西班牙鳥銃,下麵斜掛著雁翎刀、樸刀各一把,中間是兩杆平放的馬槊將它們隔開;北牆上懸掛的是戚家軍常用的日本直刀、鏜把、撓鉤,同時牆壁向外伸出一個平台,平台上放著兩把三眼銃;離平台兩步遠的地方,平放著兩架安著車輪的火炮。每一種武器下麵都貼著一篇文字說明。
展示廳是開年以後布置的,看起來很簡陋,一個臨時尋找的講解員,也因為事情倉促沒有來。
劉景仁帶著陸允明和張廣才,走到“將軍”炮跟前,拍一拍火炮的炮口,剛準備說兩句,陸允明摸了一下火炮的內膛,就繞過火炮的車輪,跑到西牆上盯著牆上的火銃目不轉睛的看,劉景仁趕緊跟過去,說:“這是仿造的最新式西班牙鳥銃,改進了擊發裝置,去掉火繩,用一種特製的點火藥擊發,裝藥時間可以縮短到半分鍾。”他從牆上取下火銃,演示擊發裝置,“這種鳥銃的銃管經過特殊工藝製造的,能連續激發200發不爆鏜。”張陸二人露出不相信的神情。
“下官能裝藥試驗嗎?”張廣才問。
“能。我正打算請周同知派人進行鳥銃疲勞試驗,它需要使用方跟進檢查。”路允明聽著劉景仁的話一臉迷惘,他有些聽不明白“特殊工藝”、“疲勞試驗”“使用方”這些新書語,周同知說劉經曆說話帶著“西洋腔”,理解起來比較費勁兒,看來是真的。
“使用方是指我們嗎?”張廣才問。
“嗯。”
“那疲勞試驗呢?”陸允明說。
“疲勞試驗就是說:在這一批鳥銃中由使用方隨意挑選出一枝,裝上藥一直打到爆銃,看能射擊多少次。”劉景仁解釋道。
“那特殊工藝是不是指非同一般的方法?”路允明問。
“特殊工藝的關鍵在於不便公開的工藝。”劉景仁說。
“原來這種方法人家不想讓咱知道。”張廣才對路允明說。
看完了鳥銃又看三眼銃,看完了三眼銃,又看日本直刀、馬槊和雁翎刀。
最後張廣才和陸允明迴到“將軍”炮跟前,開始認真的看說明書,拿出尺子仔細的丈量、記錄各項數據。
陸允明撫摸炮身和炮膛就像撫摸一個不著寸縷的女人,良久才問:“火炮重多少斤?”
“1200多斤。”
“不知連續開炮多少次。”
“這得讓實驗數據說話。”劉景仁說。
“試驗數據是······?”張廣才問道。
“你倆代表使用方隨便挑一架火炮,我們是建造方,咱們雙方到試驗場用實彈發射,一直射到爆鏜為止,然後再統計炮管發射的次數,這就是可信的炮管的疲勞實驗數據。”劉景仁解釋道。
“要不咱們試試?”陸允明說。
“行!”劉景仁說。
杜允明隨意拿了一把鳥銃,張廣才到門外叫來自己帶的邊軍,將火炮慢慢推出去。
在精煉廠南麵的河灘上,一個總旗的邊軍頂盔冠甲,圍出一個3千米大小的“將軍炮”試驗場。
“將軍炮”坐北向南,固定炮身的4個鐵撐已經壓到地麵上,幾個沙袋壓在車輪和鐵撐上。鳥銃的試驗放在箭道上,劉景仁剛剛將箭道西邊的箭靶換成了銃靶,張廣才再將銃靶外邊披一層皮甲,然後把它放到80步外的地方。
最先試驗的是鳥銃,劉景仁讓陳老實給射手送上一盒紙包彈和一條燃火藥,試射的是邊軍的老銃手,那個試銃手看著手裏的拿出來的紙包彈和燃火藥發了愣,這該怎麽用呀?他舉起紙包彈和燃火藥向陸允明示意。
陸允明趕忙跑過來問,張廣才也走上前來察看。
劉景仁拿出一枚紙包彈,放進銃口,用通條通實,把燃火藥片壓在火門上,交給銃手,“紙包彈內的火藥鐵砂已經定量包好,銃手直接裝填即可,這樣可以節省兩分鍾的時間。”劉景仁解釋道。
張廣才仔細看了看點火藥,“這是火藥製成的嗎?”
“不是,這是特殊工藝製成的,可以予防刮風下雨,也不會啞火。”劉景仁說。
“買鳥銃時是不是還要買這種點火藥?”陸允明插了一句。
“這個你們決定,不過沒有點火藥,我們不能保證擊發率。”劉景仁說。
火銃響了,張廣才飛快的跑過去察看,皮甲上有無數砂礫一樣的小洞,揭開皮甲,槍靶上是許多焦黑的深坑,陸允明跟過來,看到槍靶上的坑洞,和張廣才交換了一個滿意的眼色。
“八十步可破甲。”張廣才記錄到一個小本子上,這種損傷程度已經超過了當今的大多數鳥銃。
“繼續試銃。”陸允明和張廣才都來了精神。
“ 呯、呯、呯”單調的試銃聲連續不斷的響起,10槍了,銃管還是青黑的顏色,一點發紅的跡象都沒有。25槍了,銃管發燙,內口有一點微紅。
250槍了。5個槍手換了10輪,鳥銃也隻是銃管發燙、內口微紅而已。
“算了,算了,不試了。”路允明張廣才滿臉興奮。
接著是火炮的試射,耿長青和林可圖指揮著一群工人抬來5個大箱子,打開箱子裏邊是油紙包好的一排排的紙包彈,一個小箱子裏放著小孩拳頭大的點火藥,火炮照樣是擊發裝置,無需點火繩,點火時炮手一拉擊發的引繩即可。
“火炮用激發裝置,主要是防雨、防風,增加激發的速度,當然安全性也要高的多。”劉景仁說。
“ 轟”的一聲,實心彈打到小河南邊的灘地裏,跳了兩下,安靜下來。
一個邊軍拿著長繩飛快地測量炮距,“912步。”報靶的聲音遠遠傳了過來。
“比普通的大將軍炮還要遠100多步。”陸允明有些興奮,臉上像喝了酒一樣,一片通紅。
連試三發,最遠到923步,張廣才記錄到小本子上麵。
接著是疲勞試驗,“轟、轟、轟”巨大的轟鳴聲連續不斷的傳來,河岸邊上看熱鬧的村民越來越多,巨大的鉛彈在小河南岸扔了一地。
連續發射25發的時候,大將軍炮的內口微微有些紅色,張廣才和陸允明嘀咕了一會兒,叫來一位邊軍把寫好的信貼上三根雞毛,吩咐他要馬上送到指揮使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