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行程輕鬆了很多,小鎮村落時有路過,吃住都是當地最好的酒樓驛館,第六天進入銅陵縣地界,萬家富非常興奮,午飯吃的心不在焉,掌櫃說下一個鎮子就是阜陽鎮,馬上就要見到家人,恨不得一步就跨進家門。
幾天的長途跋涉,許多田萬家富的騎術突飛猛進,這段路出意外的可能性很小,就放心的讓他倆騎馬奔馳,你追我趕的勁頭十足。
前麵的岔路口非常熟悉,萬家富毫不猶豫的順道拐了進去。“二哥,這是去我家的路。”
許多田趕緊調轉方向追上去。“四弟,大哥在後麵看不到我們拐道,得在路口等等。”
“你去路口等吧,我先迴家啦。”他隻是個八九歲的孩子,離家一年多,現在看到熟悉村道,心切的根本不會考慮其他。
“可我也不放心你一個人。”雖然隻是年長兩歲不到,可他是二哥,必須全須全尾的把四弟送迴家。
“二哥,前麵那個村子就是萬家村,村口那個大的磚瓦院子就是我家。”遠處的村落越來越清晰,田地裏勞作的人有的正在眺望他們。
“四弟你就先迴家吧,我去路口等大哥。”許多田勒住馬調頭,大哥見不著她倆會著急的。
“二哥,告訴大哥阜陽鎮最好的驛館叫仙客來,明天我去接你們來家裏吃飯。”萬家富也勒住了馬,現在已是夕陽西下,家裏一下子接待不了這麽多人,何況大哥是不可以怠慢的。
兄弟倆作了簡短告別,各自揮鞭催馬背道而馳。許多田迴到岔路口,前後觀察了一陣,沒有看見大哥的馬車,不能確定是否過去了,往迴跑了一段路,仍然沒有看見,可以斷定是走到前麵去了。
阜陽鎮大門前兩輛馬車停靠一邊,簡言從鎮子裏跑出來。“大少爺,萬氏雜貨鋪沒見著他倆的身影。”
說好在鎮子門口等的,到達這裏不見兩個人的蹤影,還以為亟不可待去見親人了,不可能兩個人一起出意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萬家富直接迴家了。
果然,許多田迴來告知了情況,一行人不再糾結,直奔仙客來驛館,路過萬氏雜貨鋪,不禁多看了幾眼,前鋪後院門臉不小,裏麵的人看不太清楚,應該是掌櫃萬福,也就是萬家富那個常常掛在嘴邊炫耀的大伯。
萬氏雜貨鋪的起源確實可讚可歎,掌櫃萬福在鎮上讀了六年私塾,學業沒有太大前景,就跟爹娘攤牌已經停學,正在袁記雜貨鋪當夥計,因為讀過書腦子靈活嘴皮子利索,袁掌櫃非常喜歡。
三年後袁掌櫃不慎摔斷了腿,就帶著他一起去縣城進貨,幾個月時間所有東西的進價都了如指掌,進貨渠道也熟悉,還沒等到袁掌櫃腿完全好就辭了工。
十七歲的萬福帶著十五歲的弟弟萬祥,推著木板車去縣城買一些農家人的必需品,然後推到山村角落售賣,兄弟倆幹起了賣貨郎。
別人是靠肩挑的,他們是用板車推的,貨源品種相對豐富許多,順帶又把農家人的產出帶到縣城賣,加上嘴皮子好使,一個月下來淨掙了五兩多銀子,全家人高興的關起門合計。
掙到的銀子全部投入成本,進貨量越來越大,規格品種也越來越多,進貨價又相應降低了一點。
年節前,萬福滿縣城打聽處理物品,尤其是一些各種原因處理的布匹,山村老百姓都是貧苦人家,如此經濟實惠的布料很受歡迎。
沒賣完的貨放到家裏,萬家村的村民就變成了固定客源,鄰村的人為少走一些路也經常會來光顧。
因為附近幾個村子離鎮上比較近,他家賣的所有東西都會比鎮上少一文錢,這就是吸引人的地方,不要小看這一文錢,老百姓過日子都這麽精打細算的。
半年下來掙了五十多兩銀子,兄弟倆的辛苦也是一般人難以堅持的。萬家村到銅陵縣要走三個多時辰,每次進貨都要提前一天出發,準備三天的幹糧,要不是擔心身上的進貨銀兩,最便宜的客棧都不會住。
第二天早早的進了貨就出城,不管走到那個山旮旯,天黑了就花幾文錢在農家院子裏的牲口棚或柴草棚過夜,第三天無論賣了多少都必須迴家,以免家裏人擔心,熱天還好辦,過了中秋寒風來襲,白天越來越短,買賣自然受到了影響。
萬家人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那就是買一輛牛車,九兩銀子花出去很快就掙了迴來,因為車架是定做的,比一般車架要寬大很多,進貨量大了幾倍,行走的速度又比人力快,一天能多跑好幾個村子。
過年是老祖輩延續下來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都有采買需求,兄弟倆是牛不停蹄的穿梭在山村縣城之間,冒著寒風雨水賣貨帶貨兩不誤,好在洪州極少見冰雪天氣,大年三十踏著辭舊歲的爆竹聲歸家,收獲當然也是喜人。
萬福已經十八歲了,按理早就應該說親,爹娘多次提起都被拒絕,理由很簡單,沒那心思,他的目標漸漸清晰,就是要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雜貨鋪。
機會總是會給那些有準備的人,袁記雜貨鋪的少爺因為文章寫得好,得到書院先生的誇讚,兩個同窗嫉妒尋釁,反擊時砸破了一個同窗的頭,而這個同窗又是縣衙捕頭的小舅子,賠銀子是一迴事,還揚言要他兒子上不了學。
萬福聽說後立刻帶著禮物去袁記看望,老東家一年多不見變化有些大,兒子上下學要接送,鋪子裏的生意下滑的厲害,為了兒子的前程決定搬家去縣城,雜貨鋪連屋帶貨一起轉讓,出價二百兩。
萬福二話不談當即決定全盤下,他在袁記做了三年多夥計,對鋪子院子了如指掌,鋪麵寬大後院還有四間屋子,住家非常合適,老東家又有存貨習慣,二百兩的價格算是誠意,他能把貨郎買賣做順暢,多少應該承老東家的一份情。
萬福手頭沒有足夠銀子,可他又想放過這麽好的機會,經過兩個人的細致協商,很快立了一份契書,花了二百文請牙行做了中人。
當萬福拿著契書迴家取銀子時,爹娘高興的互捧,直誇自己養了個聰明兒子,一百二十兩就盤下了鎮上最大的雜貨鋪。
實際上是先付一百二十兩,餘下的八十兩半年內付清,然後再辦房產過戶紅契,到時候沒付清是要利滾利付息的。
袁掌櫃本是應該記恨萬福的,鋪子裏生意下滑直接跟他的貨郎買賣有關,這迴倒是成了自己的貴人,危難時刻鼎力相助,還落下個有情有義的好名頭,這樣的結果也是雙方最好的選擇,互惠互利,雙方情誼有增無減。
三天後的集日,萬氏雜貨鋪的招牌在爆竹聲中高高掛起,許多趕集的村民都認識萬福,聽說他的新鋪子開張還有優惠,買不買的都來湊熱鬧,他也是迎來送往的熟不熟都笑著打招唿。
萬家的貨郎買賣並沒有就此停下,而是由老二萬祥帶著小兩歲的老三萬禪接著幹,除了幫鋪子裏進貨,跑的全都是阜陽鎮以外的村子,不到半年就把紅契文書拿到了手,產業的所有人當然是萬福。
二十歲的萬福成了阜陽鎮響當當的鑽石王老五,上門提親的媒婆踏破了萬家門檻,雜貨鋪對麵是章記布莊,章掌櫃親自為自家的小妹提親,兩個人原本就經常打照麵,彼此頗有好感,好事就這麽成了。
萬家年年有喜事,老大成親後第二年,老二老三同一天娶媳婦,個個都是聰明漂亮的好女人,幾個月後大孫子又出生,全村人都羨慕的緊,就連幾個愛背後說酸話的婦人,也不再提一屋子光棍瞎忙活之類的話。
老四是個閨女叫萬巧兒,已經十五歲了 ,長的也不錯,要不是前麵的哥哥擋道,早就應該定親,不過現在家境好了,雜貨鋪的名氣越來越大,提親的人家自然要好好選,後來還是大嫂做媒嫁給了鎮上的一家富戶。
萬老爺子叫萬通明,是個會盤算日子的當家人,老二老三成家後就不再做貨郎了,陸續買了二十多畝田,他們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地裏的產出除了自家食用,其餘全都放到雜貨鋪裏賣。
阜陽鎮除了集日,其他時間隻有個把時辰的早市,晌午過後根本買不到菜,萬氏雜貨鋪填補了這個空缺,不僅帶動了其他東西的銷量,同時又拓展了一項財源。
幾天的長途跋涉,許多田萬家富的騎術突飛猛進,這段路出意外的可能性很小,就放心的讓他倆騎馬奔馳,你追我趕的勁頭十足。
前麵的岔路口非常熟悉,萬家富毫不猶豫的順道拐了進去。“二哥,這是去我家的路。”
許多田趕緊調轉方向追上去。“四弟,大哥在後麵看不到我們拐道,得在路口等等。”
“你去路口等吧,我先迴家啦。”他隻是個八九歲的孩子,離家一年多,現在看到熟悉村道,心切的根本不會考慮其他。
“可我也不放心你一個人。”雖然隻是年長兩歲不到,可他是二哥,必須全須全尾的把四弟送迴家。
“二哥,前麵那個村子就是萬家村,村口那個大的磚瓦院子就是我家。”遠處的村落越來越清晰,田地裏勞作的人有的正在眺望他們。
“四弟你就先迴家吧,我去路口等大哥。”許多田勒住馬調頭,大哥見不著她倆會著急的。
“二哥,告訴大哥阜陽鎮最好的驛館叫仙客來,明天我去接你們來家裏吃飯。”萬家富也勒住了馬,現在已是夕陽西下,家裏一下子接待不了這麽多人,何況大哥是不可以怠慢的。
兄弟倆作了簡短告別,各自揮鞭催馬背道而馳。許多田迴到岔路口,前後觀察了一陣,沒有看見大哥的馬車,不能確定是否過去了,往迴跑了一段路,仍然沒有看見,可以斷定是走到前麵去了。
阜陽鎮大門前兩輛馬車停靠一邊,簡言從鎮子裏跑出來。“大少爺,萬氏雜貨鋪沒見著他倆的身影。”
說好在鎮子門口等的,到達這裏不見兩個人的蹤影,還以為亟不可待去見親人了,不可能兩個人一起出意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萬家富直接迴家了。
果然,許多田迴來告知了情況,一行人不再糾結,直奔仙客來驛館,路過萬氏雜貨鋪,不禁多看了幾眼,前鋪後院門臉不小,裏麵的人看不太清楚,應該是掌櫃萬福,也就是萬家富那個常常掛在嘴邊炫耀的大伯。
萬氏雜貨鋪的起源確實可讚可歎,掌櫃萬福在鎮上讀了六年私塾,學業沒有太大前景,就跟爹娘攤牌已經停學,正在袁記雜貨鋪當夥計,因為讀過書腦子靈活嘴皮子利索,袁掌櫃非常喜歡。
三年後袁掌櫃不慎摔斷了腿,就帶著他一起去縣城進貨,幾個月時間所有東西的進價都了如指掌,進貨渠道也熟悉,還沒等到袁掌櫃腿完全好就辭了工。
十七歲的萬福帶著十五歲的弟弟萬祥,推著木板車去縣城買一些農家人的必需品,然後推到山村角落售賣,兄弟倆幹起了賣貨郎。
別人是靠肩挑的,他們是用板車推的,貨源品種相對豐富許多,順帶又把農家人的產出帶到縣城賣,加上嘴皮子好使,一個月下來淨掙了五兩多銀子,全家人高興的關起門合計。
掙到的銀子全部投入成本,進貨量越來越大,規格品種也越來越多,進貨價又相應降低了一點。
年節前,萬福滿縣城打聽處理物品,尤其是一些各種原因處理的布匹,山村老百姓都是貧苦人家,如此經濟實惠的布料很受歡迎。
沒賣完的貨放到家裏,萬家村的村民就變成了固定客源,鄰村的人為少走一些路也經常會來光顧。
因為附近幾個村子離鎮上比較近,他家賣的所有東西都會比鎮上少一文錢,這就是吸引人的地方,不要小看這一文錢,老百姓過日子都這麽精打細算的。
半年下來掙了五十多兩銀子,兄弟倆的辛苦也是一般人難以堅持的。萬家村到銅陵縣要走三個多時辰,每次進貨都要提前一天出發,準備三天的幹糧,要不是擔心身上的進貨銀兩,最便宜的客棧都不會住。
第二天早早的進了貨就出城,不管走到那個山旮旯,天黑了就花幾文錢在農家院子裏的牲口棚或柴草棚過夜,第三天無論賣了多少都必須迴家,以免家裏人擔心,熱天還好辦,過了中秋寒風來襲,白天越來越短,買賣自然受到了影響。
萬家人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那就是買一輛牛車,九兩銀子花出去很快就掙了迴來,因為車架是定做的,比一般車架要寬大很多,進貨量大了幾倍,行走的速度又比人力快,一天能多跑好幾個村子。
過年是老祖輩延續下來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都有采買需求,兄弟倆是牛不停蹄的穿梭在山村縣城之間,冒著寒風雨水賣貨帶貨兩不誤,好在洪州極少見冰雪天氣,大年三十踏著辭舊歲的爆竹聲歸家,收獲當然也是喜人。
萬福已經十八歲了,按理早就應該說親,爹娘多次提起都被拒絕,理由很簡單,沒那心思,他的目標漸漸清晰,就是要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雜貨鋪。
機會總是會給那些有準備的人,袁記雜貨鋪的少爺因為文章寫得好,得到書院先生的誇讚,兩個同窗嫉妒尋釁,反擊時砸破了一個同窗的頭,而這個同窗又是縣衙捕頭的小舅子,賠銀子是一迴事,還揚言要他兒子上不了學。
萬福聽說後立刻帶著禮物去袁記看望,老東家一年多不見變化有些大,兒子上下學要接送,鋪子裏的生意下滑的厲害,為了兒子的前程決定搬家去縣城,雜貨鋪連屋帶貨一起轉讓,出價二百兩。
萬福二話不談當即決定全盤下,他在袁記做了三年多夥計,對鋪子院子了如指掌,鋪麵寬大後院還有四間屋子,住家非常合適,老東家又有存貨習慣,二百兩的價格算是誠意,他能把貨郎買賣做順暢,多少應該承老東家的一份情。
萬福手頭沒有足夠銀子,可他又想放過這麽好的機會,經過兩個人的細致協商,很快立了一份契書,花了二百文請牙行做了中人。
當萬福拿著契書迴家取銀子時,爹娘高興的互捧,直誇自己養了個聰明兒子,一百二十兩就盤下了鎮上最大的雜貨鋪。
實際上是先付一百二十兩,餘下的八十兩半年內付清,然後再辦房產過戶紅契,到時候沒付清是要利滾利付息的。
袁掌櫃本是應該記恨萬福的,鋪子裏生意下滑直接跟他的貨郎買賣有關,這迴倒是成了自己的貴人,危難時刻鼎力相助,還落下個有情有義的好名頭,這樣的結果也是雙方最好的選擇,互惠互利,雙方情誼有增無減。
三天後的集日,萬氏雜貨鋪的招牌在爆竹聲中高高掛起,許多趕集的村民都認識萬福,聽說他的新鋪子開張還有優惠,買不買的都來湊熱鬧,他也是迎來送往的熟不熟都笑著打招唿。
萬家的貨郎買賣並沒有就此停下,而是由老二萬祥帶著小兩歲的老三萬禪接著幹,除了幫鋪子裏進貨,跑的全都是阜陽鎮以外的村子,不到半年就把紅契文書拿到了手,產業的所有人當然是萬福。
二十歲的萬福成了阜陽鎮響當當的鑽石王老五,上門提親的媒婆踏破了萬家門檻,雜貨鋪對麵是章記布莊,章掌櫃親自為自家的小妹提親,兩個人原本就經常打照麵,彼此頗有好感,好事就這麽成了。
萬家年年有喜事,老大成親後第二年,老二老三同一天娶媳婦,個個都是聰明漂亮的好女人,幾個月後大孫子又出生,全村人都羨慕的緊,就連幾個愛背後說酸話的婦人,也不再提一屋子光棍瞎忙活之類的話。
老四是個閨女叫萬巧兒,已經十五歲了 ,長的也不錯,要不是前麵的哥哥擋道,早就應該定親,不過現在家境好了,雜貨鋪的名氣越來越大,提親的人家自然要好好選,後來還是大嫂做媒嫁給了鎮上的一家富戶。
萬老爺子叫萬通明,是個會盤算日子的當家人,老二老三成家後就不再做貨郎了,陸續買了二十多畝田,他們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地裏的產出除了自家食用,其餘全都放到雜貨鋪裏賣。
阜陽鎮除了集日,其他時間隻有個把時辰的早市,晌午過後根本買不到菜,萬氏雜貨鋪填補了這個空缺,不僅帶動了其他東西的銷量,同時又拓展了一項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