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裏,四個小朋友圍著屋前整好的菜地,端著浸泡好的菜種子一顆一顆嵌進土壤裏,因為手不夠長,隻在菜地的四周播種,楊小麥迴家看到的景象是,一個個撅著屁股趴在地邊緣。
“你們在幹嘛呢?捉螞蟻嗎?”不是存心逗他們,趴在光禿禿的地上,捏著小手指上上下下,樣子很是滑稽。
“大哥,我們在種菜。”楊真真舉著黑乎乎的小手得意的說。
“這些種子開始發芽了,二哥四哥很辛苦,迴到家天都黑了,我們想幫點忙。”這個家的體力活都是他們倆做,所以他們才會說幫忙,張子坤腦子靈活,眼睛也能看見事,和幾個人商量後就一起幹了。
放下背簍,接過裝種子的竹碗,抖落一些在手上,然後五指散開一拋,種子就灑在地裏。“播種是這樣子的,你們去洗幹淨手,小紅好像不見了。”
這種事沒具體做過,卻不少見,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總是在菜地裏轉悠,灑完種子澆透水,一天澆兩次每天見著嫩芽長大。
“小紅吃飽了自己會迴家,我跟它說了不要走遠,六哥好厲害還能坐到它背上去。”寶兒說話順暢多了,許是跟小紅練習的。
李晉不怎麽說話,被小弟誇了就多說幾句。“小紅很聰明的,我們的話都能聽懂,我說想騎在它背上一起去那片草地,就真的趴下讓我騎上去,馬背上很滑溜,上坡時候就摔下來了。”
“沒有摔傷就好,以後給它配副馬鞍,我們每個人都得學會騎馬,然後一起闖天下。”幾個人都樂開了花,不知道是為學騎馬還是闖天下。
既然都想做事就給他們分配一點。“五弟六弟你倆把這兩疊宣紙對折裁開整平,紙裁好了用這個鞋錐子,在邊緣位置戳幾個小洞就完事。三弟把零到九排成一行寫好。小妹小弟和我一起摘菜做飯。”
楊晨旭寫好數字,楊小麥在下麵標上阿拉伯數字讓他練習寫,筆畫不多歪歪扭扭的要寫得好看也不容易,尤其是用毛筆。
午飯做的簡單,切一段五花肉熬出點油加大白菜翻炒,然後再加入浸泡好的粉條,稍稍燉煮就好了,鮮香撲鼻豬肉燉粉條太好吃了。
下午要發工錢沒有時間午休,先算出各家的數字,再把銅板準備好寫上名字,到時候直接交給他們就可以,這樣比較節約時間。楊小麥的鋼筆字寫得還不錯,來到這個朝代繁體字好像都認識,隻是用毛筆寫沒試過,還是到灶膛找一塊黑柴吧。
李泉水家夫妻倆房租加兩個孩子一百二十文一天,三天就是三百六十文;趙猛子家五人一天一百一十文,三天是三百三十文;王驢頭家三人一天六十文,三天一百八十文;徐老漢家一百五十文一天,三天四百五十文,這麽多人三天才一兩多銀子真是劃算。
楊晨旭還在練習寫數字,看見楊小麥拿炭頭順暢的寫出一串串,兩眼瞪的發直。“大哥,這些數字是什麽意思,現在教我認好不好?”
“這些數字你不是在練習嗎?個十百千萬------這些數字你應該知道吧?”楊晨旭點點頭,這些數字在算盤上他一眼就能念出來。
“比如:這個兩位數11念十一、三位數111念一百一十一、1111念一千一百一十一-------”邊寫邊教,聽的人連連點頭。
“把這些東西牢牢記住,明天教你九九口訣,算數就不用算盤了。”學會這個口訣,心算速度提升很快,簡單的加減乘除看一眼就能出答案。
“九九口訣是什麽,現在就教吧,我會好好學的。”不用算盤也能算數真是太好了,家裏沒有算盤,正擔心自己這個賬房先生做不了。
楊小麥覺得這些最基礎的算術很容易,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能學會,先讓他背出來明天再解釋內容。“準備好紙筆我說你記。”
楊晨旭快速鋪紙沾墨,楊小麥手裏用針線裝訂賬本嘴裏念道:“一一得一;另起一行,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下一行,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再下行,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一十二,四四一十六------”口述完九九八十一,兩個賬本也裝訂完成。
“這個口訣要背的滾瓜爛熟,明天上午我要檢查。”張子坤和李晉看著階梯般排列的口訣也很好奇,那就一起捎上。“你們兩個也要背,以後算數又快又準。”
作坊邊的竹林蔭處,女人們手裏搓著草繩嘴裏話著家常,男人們一手拿著兩竹竿粉條倒在竹墊上,來來迴迴穿梭在太陽下,待粉條稍稍降溫後開始稱重捆紮,男人們收完粉條又開始運送入庫。
白府的馬車申時末拖走了一千五百斤,這個數字比預計來的早,結過三十兩銀子進賬,好像沒有太多的感慨,許是這些天數銅板累著了,一張二十兩的銀票,十個銀果子一目了然。
楊小麥找徐老漢商量,以後十天發一次工錢,時間定在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今天剛好是六月初五。
“舅老爺,那些竹墊多少錢一塊,今天一起把錢付了;很多事情我想不到,需要就作主添置,你身邊放二百文錢備用,用完了告訴我再給。”說著遞出兩串銅板。
“李泉水有空就會編些竹器賣,這幾塊墊子是他準備拿去鎮上賣的,四張墊子就給一百文吧,咱不虧欠別人的。”平時這樣的竹席墊也是賣二十五文一張,徐老漢為人做事都很硬氣,很對楊小麥的脾氣。
“咳咳,我們幾家都沒種水稻,今天去河東村買了兩擔稻草搓草繩,花了二十文錢,就從這備用的裏麵出吧。”備用金可以處理一些零星的小費用,作為作坊的管事有點小小的財權,幹勁兒倍增。
泰安縣的水田很少,水稻全身都是寶,大米是最好的糧食,有錢人家才吃的起,穀糠碾碎可以喂豬,稻草的作用也挺大,絕大多數農家都是土坯草屋,蓋屋頂需要稻草,冬天寒冷,買不起棉絮的窮苦人家,把稻草鋪在床上當墊被,還能搓成各種粗細的繩索,因此,稻草的市場也很好。
作坊用具收拾完,徐老漢通知各家留一個人領工錢,楊小麥念一個名字遞出一串準備好的銅板,並告訴數字讓他們核對,結果他們接過工錢連連道謝後就走了,李泉水家的除了工錢和院子租金,另外又付了一百文竹墊錢,太感激的話不怎麽會說,隻是憨憨的點頭傻笑真有意思。
作坊運作穩定沒啥問題,楊小麥就不用整天在那,開工三天銀子花的不算多,可涉及到的事項人員較多,得趕緊把賬冊建起來,時間長了記不清楚。
準備一本資金賬冊一本是成品賬冊,這兩本賬冊的格式費了她太多腦細胞,資金單位不好用小數點,隻有用兩個計量單位,千位數以上用兩,百位數以下用文。
作坊收入一百六十兩,按時間順序登入資金賬冊,前期支出繁雜些,穩定後主要就是薯麵工錢場地租金;成品賬冊由兩部分合成,一部分反映薯麵用量及庫存數量,另一部分反映粉條的日產量銷售及庫存;
暫時隻能想到這麽多,邊做邊完善吧,登記完幾天的收支,楊小麥大大的舒了口氣,拿出裝銀子的布包,之前是裝米用的。“你們一起把這些碎銀數一下,看能不能和我的賬冊對上。”
嘩啦啦倒出全部銀兩,隻有一個大銀錠,其他都是一兩的碎銀銅板,楊晨旭再次複核報數。“一個十兩銀錠,十七兩碎銀,四千一百五十六個銅板。”
和賬冊不對呀,複查一遍,總收入一百六兩,自己身上有七十兩銀票,支出了四十六兩加二百七十五文,應該餘下二十三兩七百二十五文。沒錯呀,把賬冊上餘額提出來,剩下的八兩加四百三十一文,這些是以前的家底,相差三兩多,可能是這些天的花銷,記不起來就算了,從現在開始堅持每天記賬。
楊小麥把八兩多銀子裝進小荷包,自言自語的解釋。“這是家裏的銀子,以前用了多少我沒計數,就剩下這麽多,用完了再從作坊支,以後每個月都會固定支出家用錢。”
兩本賬冊和著家用銀兩交到楊晨旭手裏。“現在你就是賬房先生了,每天的進出都會報給你,我買了家裏的東西要記得給銀子哦。”
楊晨旭捧著賬冊不好意思說:“大哥,我會認認真真學著做。”幾個小的也爭著要幫忙做事,隻好把菜園子澆水拔草之類的雜事交給他們。
“你們在幹嘛呢?捉螞蟻嗎?”不是存心逗他們,趴在光禿禿的地上,捏著小手指上上下下,樣子很是滑稽。
“大哥,我們在種菜。”楊真真舉著黑乎乎的小手得意的說。
“這些種子開始發芽了,二哥四哥很辛苦,迴到家天都黑了,我們想幫點忙。”這個家的體力活都是他們倆做,所以他們才會說幫忙,張子坤腦子靈活,眼睛也能看見事,和幾個人商量後就一起幹了。
放下背簍,接過裝種子的竹碗,抖落一些在手上,然後五指散開一拋,種子就灑在地裏。“播種是這樣子的,你們去洗幹淨手,小紅好像不見了。”
這種事沒具體做過,卻不少見,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總是在菜地裏轉悠,灑完種子澆透水,一天澆兩次每天見著嫩芽長大。
“小紅吃飽了自己會迴家,我跟它說了不要走遠,六哥好厲害還能坐到它背上去。”寶兒說話順暢多了,許是跟小紅練習的。
李晉不怎麽說話,被小弟誇了就多說幾句。“小紅很聰明的,我們的話都能聽懂,我說想騎在它背上一起去那片草地,就真的趴下讓我騎上去,馬背上很滑溜,上坡時候就摔下來了。”
“沒有摔傷就好,以後給它配副馬鞍,我們每個人都得學會騎馬,然後一起闖天下。”幾個人都樂開了花,不知道是為學騎馬還是闖天下。
既然都想做事就給他們分配一點。“五弟六弟你倆把這兩疊宣紙對折裁開整平,紙裁好了用這個鞋錐子,在邊緣位置戳幾個小洞就完事。三弟把零到九排成一行寫好。小妹小弟和我一起摘菜做飯。”
楊晨旭寫好數字,楊小麥在下麵標上阿拉伯數字讓他練習寫,筆畫不多歪歪扭扭的要寫得好看也不容易,尤其是用毛筆。
午飯做的簡單,切一段五花肉熬出點油加大白菜翻炒,然後再加入浸泡好的粉條,稍稍燉煮就好了,鮮香撲鼻豬肉燉粉條太好吃了。
下午要發工錢沒有時間午休,先算出各家的數字,再把銅板準備好寫上名字,到時候直接交給他們就可以,這樣比較節約時間。楊小麥的鋼筆字寫得還不錯,來到這個朝代繁體字好像都認識,隻是用毛筆寫沒試過,還是到灶膛找一塊黑柴吧。
李泉水家夫妻倆房租加兩個孩子一百二十文一天,三天就是三百六十文;趙猛子家五人一天一百一十文,三天是三百三十文;王驢頭家三人一天六十文,三天一百八十文;徐老漢家一百五十文一天,三天四百五十文,這麽多人三天才一兩多銀子真是劃算。
楊晨旭還在練習寫數字,看見楊小麥拿炭頭順暢的寫出一串串,兩眼瞪的發直。“大哥,這些數字是什麽意思,現在教我認好不好?”
“這些數字你不是在練習嗎?個十百千萬------這些數字你應該知道吧?”楊晨旭點點頭,這些數字在算盤上他一眼就能念出來。
“比如:這個兩位數11念十一、三位數111念一百一十一、1111念一千一百一十一-------”邊寫邊教,聽的人連連點頭。
“把這些東西牢牢記住,明天教你九九口訣,算數就不用算盤了。”學會這個口訣,心算速度提升很快,簡單的加減乘除看一眼就能出答案。
“九九口訣是什麽,現在就教吧,我會好好學的。”不用算盤也能算數真是太好了,家裏沒有算盤,正擔心自己這個賬房先生做不了。
楊小麥覺得這些最基礎的算術很容易,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能學會,先讓他背出來明天再解釋內容。“準備好紙筆我說你記。”
楊晨旭快速鋪紙沾墨,楊小麥手裏用針線裝訂賬本嘴裏念道:“一一得一;另起一行,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下一行,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再下行,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一十二,四四一十六------”口述完九九八十一,兩個賬本也裝訂完成。
“這個口訣要背的滾瓜爛熟,明天上午我要檢查。”張子坤和李晉看著階梯般排列的口訣也很好奇,那就一起捎上。“你們兩個也要背,以後算數又快又準。”
作坊邊的竹林蔭處,女人們手裏搓著草繩嘴裏話著家常,男人們一手拿著兩竹竿粉條倒在竹墊上,來來迴迴穿梭在太陽下,待粉條稍稍降溫後開始稱重捆紮,男人們收完粉條又開始運送入庫。
白府的馬車申時末拖走了一千五百斤,這個數字比預計來的早,結過三十兩銀子進賬,好像沒有太多的感慨,許是這些天數銅板累著了,一張二十兩的銀票,十個銀果子一目了然。
楊小麥找徐老漢商量,以後十天發一次工錢,時間定在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今天剛好是六月初五。
“舅老爺,那些竹墊多少錢一塊,今天一起把錢付了;很多事情我想不到,需要就作主添置,你身邊放二百文錢備用,用完了告訴我再給。”說著遞出兩串銅板。
“李泉水有空就會編些竹器賣,這幾塊墊子是他準備拿去鎮上賣的,四張墊子就給一百文吧,咱不虧欠別人的。”平時這樣的竹席墊也是賣二十五文一張,徐老漢為人做事都很硬氣,很對楊小麥的脾氣。
“咳咳,我們幾家都沒種水稻,今天去河東村買了兩擔稻草搓草繩,花了二十文錢,就從這備用的裏麵出吧。”備用金可以處理一些零星的小費用,作為作坊的管事有點小小的財權,幹勁兒倍增。
泰安縣的水田很少,水稻全身都是寶,大米是最好的糧食,有錢人家才吃的起,穀糠碾碎可以喂豬,稻草的作用也挺大,絕大多數農家都是土坯草屋,蓋屋頂需要稻草,冬天寒冷,買不起棉絮的窮苦人家,把稻草鋪在床上當墊被,還能搓成各種粗細的繩索,因此,稻草的市場也很好。
作坊用具收拾完,徐老漢通知各家留一個人領工錢,楊小麥念一個名字遞出一串準備好的銅板,並告訴數字讓他們核對,結果他們接過工錢連連道謝後就走了,李泉水家的除了工錢和院子租金,另外又付了一百文竹墊錢,太感激的話不怎麽會說,隻是憨憨的點頭傻笑真有意思。
作坊運作穩定沒啥問題,楊小麥就不用整天在那,開工三天銀子花的不算多,可涉及到的事項人員較多,得趕緊把賬冊建起來,時間長了記不清楚。
準備一本資金賬冊一本是成品賬冊,這兩本賬冊的格式費了她太多腦細胞,資金單位不好用小數點,隻有用兩個計量單位,千位數以上用兩,百位數以下用文。
作坊收入一百六十兩,按時間順序登入資金賬冊,前期支出繁雜些,穩定後主要就是薯麵工錢場地租金;成品賬冊由兩部分合成,一部分反映薯麵用量及庫存數量,另一部分反映粉條的日產量銷售及庫存;
暫時隻能想到這麽多,邊做邊完善吧,登記完幾天的收支,楊小麥大大的舒了口氣,拿出裝銀子的布包,之前是裝米用的。“你們一起把這些碎銀數一下,看能不能和我的賬冊對上。”
嘩啦啦倒出全部銀兩,隻有一個大銀錠,其他都是一兩的碎銀銅板,楊晨旭再次複核報數。“一個十兩銀錠,十七兩碎銀,四千一百五十六個銅板。”
和賬冊不對呀,複查一遍,總收入一百六兩,自己身上有七十兩銀票,支出了四十六兩加二百七十五文,應該餘下二十三兩七百二十五文。沒錯呀,把賬冊上餘額提出來,剩下的八兩加四百三十一文,這些是以前的家底,相差三兩多,可能是這些天的花銷,記不起來就算了,從現在開始堅持每天記賬。
楊小麥把八兩多銀子裝進小荷包,自言自語的解釋。“這是家裏的銀子,以前用了多少我沒計數,就剩下這麽多,用完了再從作坊支,以後每個月都會固定支出家用錢。”
兩本賬冊和著家用銀兩交到楊晨旭手裏。“現在你就是賬房先生了,每天的進出都會報給你,我買了家裏的東西要記得給銀子哦。”
楊晨旭捧著賬冊不好意思說:“大哥,我會認認真真學著做。”幾個小的也爭著要幫忙做事,隻好把菜園子澆水拔草之類的雜事交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