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憤怒的馮智戣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 作者:腦洞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廣州的刺史衙門南頭,一間大鋪子開業了,當紅籌揭開的時候,看到招牌上寫著:大唐銀行廣州分行,大家還是不明白這個鋪子是幹啥的。
不過很快坊間就傳開了,別人是販賣貨物的,而銀行就是用來販運錢財的,
還說銀行裏的錢財數不勝數,之所以掛著大唐二字,是因為裏麵有當今陛下的份子。
大家不僅能從裏麵換到最新的錢幣,還能把錢存在裏麵,聽說並不收保管費,甚至能將錢存到裏麵,再到洛陽或長安取出,聽說一貫錢隻收十文的費用。
對於農人來講,這個並沒什麽好議論的,但對於商賈來講,銀行存在的意義不言而喻。
一部分享受過銀行服務的人,還現身說法。
蕭若當即宣布,所有競標的錢財都交由銀行管理,銀行起到擔保作用,若是作坊這邊未能按時供貨,那麽商賈可以從銀行申領出自己的錢財。
若是直接把錢交給作坊,商賈的抵觸情緒可能不少,但經過銀行擔保,雖然大家還是有些擔心,但巨大的利益讓他們覺得可以一試了。
又過了兩日,當第一年的貨款收上來時,馮氏兄弟都震驚了。
合計一百三十二萬貫,其中僅琉璃一項收入就達到了百萬貫,天啊,廣州兩年的賦稅也才這麽多,而這就是李厥隨意搗鼓出的幾個作坊?
前兩天,李厥含笑告訴兩人,賺錢很容易的,兩人當時心中還嗤笑不已,現在發現,或許那個時候,李厥也在心中笑話自己呢。
琉璃作坊有一成的營收給廣州府發展民生,那不代表這一年就有十萬貫了?
十萬貫能解決的問題就太多了。
馮智戣甚至想著,這十萬貫全部用來造大艦,然後出海找無主之地去,但現在有個煩心事,那就是狄仁傑。
想到之前,是自己主動請求李厥派人指導的,他就恨不得給自己兩耳光,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前兩日李厥已經明確說了,狄仁傑會留在廣州,一方麵是城市改造,第二方麵則是去林植桑。
“馮刺史,這是需從銀行貸出的款項,還請您簽個字。”正想著,狄仁傑拿著文書走了進來。
“廣州府現下不需貸款,懷英啊,你是不是搞錯了?”馮智戣對待狄仁傑並沒以往那麽客氣,但也不敢公然翻臉。
狄仁傑麵露驚訝道:“刺史難道忘了,答應殿下重修梅嶺之路,在下還想問刺史,現在廣州府能勻出多少呢?
修橋鋪路,曆年來都會有地方善紳良富捐一部分,刺史打算何時告知他們?”
馮智戣輕哼一聲,“懷英,修路的事好像並非你負責。”
“確實並非卑下負責,隻是昨日我去見殿下,被他好一頓申斥,說五領要道已談近兩月為何還未動工?
卑下也甚為委屈,言此事並非是我負責的,但殿下卻言,刺史日理萬機、公務繁忙,既然把我放到刺史府內,就有責任為刺史分擔,
卑下頓感汗顏,這不連夜把修路的章程給弄好了。”
馮智戣哪還不明白,這是狄仁傑借殿下的身份指責他辦事不力呢,心中隱現怒意,“本官自有章程,修路之事不需懷英憂心了。”
狄仁傑鄭重應下,邊往外走邊道:“那卑下手頭的事差不多了,便去碼頭學習一下市舶司的賬目,
刺史盡管放心,卑下通讀律法,又跟著殿下身後學數六載,一些小伎倆我應該能發現,他們若有錯,我定能找出。”
“慢著。”馮智戣叫住了他,胸口起伏不定,好一會神情萎頓道:“關於修路之事,本官確實有心無力,既然懷英有閑,那就幫一幫本官。”
說罷,將簽好字的貸款文書遞給了狄仁傑。
“為刺史分憂是卑下之責,那卑下就先去忙了。”
見狄仁傑背影消失,馮智戣站在那許久未動,然後直接轉身進了內宅。
“二弟,那個狄仁傑欺人太甚,某要殺了他。”
“大哥是要造反,把整個馮家拖入深淵嗎?”馮智戴語氣平靜,他和大哥其實是同父異母,之前也不甚親近,這次之所以在此待這麽久,還是因為李厥在這裏,
他怕自己的大哥一時腦子糊塗,把馮家全給連累了。
然而近兩個月的接觸,他可以斷定大哥不會做傻事,但他反而更失望了,因為平庸啊。
“我不曾想造反,我就想給那個狄仁傑一點教訓…”
他語帶憤怒的將剛剛的事給說了,“他居然敢威脅我,我馮家世居嶺南,嶺南就是我馮家的,他敢!”
“大哥為何不敢讓狄仁傑去市舶司呢?”
“廢話,市舶司中有一些稅項根本不經查,雖然我行得磊落,但也恐連累他人。”
馮智戴歎了口氣,自己這個大哥還真是天真的可愛。
“大哥,你如何看太孫殿下?”
“唉,李家活該成為天下共主,便是太孫之智,整個馮家便無一人及。”
馮智戴接著問道:“殿下如此精明,在廣州待上兩月,你認為他會不清楚市舶司的貓膩?”
馮智戣大驚,不過片刻麵上又浮現了狐疑,“他若是知曉,為何不來質問我等?”
“一則我們沒有侵吞朝廷賦稅,其二我們沒有威逼大唐子民,不過是多收了蕃商進出的一些稅,用於改善官員的福利罷了,殿下自然可以睜隻眼閉隻眼。
還有他本就在廣州,恐也怕把我們逼得無路可走。”
“你是說他迴到長安便會…”
“不會,若是廣州可以按他的想法發展,他自不會追究這些小事,其實我還看得出,他本想讓一部分利給我們馮家的。
大哥,你太謹慎了,謹慎到殿下心中有了不愉,所以便不提讓利一事。”
“那你認為我該如何做?”馮智戣也明白,自己的智慧和見識都不及弟弟,畢竟弟弟可是在長安待過七載,服侍於今上身邊。
“依愚弟來看,其一讓馮氏子弟全部投入到去林植桑之中,大哥,這是未來馮家的一個大進項,而且賺得正大光明,殿下聽聞隻會欣慰,不會有半分壓製之心。
其二,聯係商賈,說要遠洋,但因殿下在此,你的精力被分散開來,兼且之前台風過多,現在風季已過,正好是遠洋的好時機。
大哥,殿下初來就說遠洋之事,其心甚大,是想著讓我們馮家來做前鋒呢。”
“那我們…”
“大哥,前鋒危險,但功勞也是最大,我這段時間一直在觀瞧殿下,若是於他有利,於大唐有利,他並非是做卸磨殺驢之人。”
不過很快坊間就傳開了,別人是販賣貨物的,而銀行就是用來販運錢財的,
還說銀行裏的錢財數不勝數,之所以掛著大唐二字,是因為裏麵有當今陛下的份子。
大家不僅能從裏麵換到最新的錢幣,還能把錢存在裏麵,聽說並不收保管費,甚至能將錢存到裏麵,再到洛陽或長安取出,聽說一貫錢隻收十文的費用。
對於農人來講,這個並沒什麽好議論的,但對於商賈來講,銀行存在的意義不言而喻。
一部分享受過銀行服務的人,還現身說法。
蕭若當即宣布,所有競標的錢財都交由銀行管理,銀行起到擔保作用,若是作坊這邊未能按時供貨,那麽商賈可以從銀行申領出自己的錢財。
若是直接把錢交給作坊,商賈的抵觸情緒可能不少,但經過銀行擔保,雖然大家還是有些擔心,但巨大的利益讓他們覺得可以一試了。
又過了兩日,當第一年的貨款收上來時,馮氏兄弟都震驚了。
合計一百三十二萬貫,其中僅琉璃一項收入就達到了百萬貫,天啊,廣州兩年的賦稅也才這麽多,而這就是李厥隨意搗鼓出的幾個作坊?
前兩天,李厥含笑告訴兩人,賺錢很容易的,兩人當時心中還嗤笑不已,現在發現,或許那個時候,李厥也在心中笑話自己呢。
琉璃作坊有一成的營收給廣州府發展民生,那不代表這一年就有十萬貫了?
十萬貫能解決的問題就太多了。
馮智戣甚至想著,這十萬貫全部用來造大艦,然後出海找無主之地去,但現在有個煩心事,那就是狄仁傑。
想到之前,是自己主動請求李厥派人指導的,他就恨不得給自己兩耳光,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前兩日李厥已經明確說了,狄仁傑會留在廣州,一方麵是城市改造,第二方麵則是去林植桑。
“馮刺史,這是需從銀行貸出的款項,還請您簽個字。”正想著,狄仁傑拿著文書走了進來。
“廣州府現下不需貸款,懷英啊,你是不是搞錯了?”馮智戣對待狄仁傑並沒以往那麽客氣,但也不敢公然翻臉。
狄仁傑麵露驚訝道:“刺史難道忘了,答應殿下重修梅嶺之路,在下還想問刺史,現在廣州府能勻出多少呢?
修橋鋪路,曆年來都會有地方善紳良富捐一部分,刺史打算何時告知他們?”
馮智戣輕哼一聲,“懷英,修路的事好像並非你負責。”
“確實並非卑下負責,隻是昨日我去見殿下,被他好一頓申斥,說五領要道已談近兩月為何還未動工?
卑下也甚為委屈,言此事並非是我負責的,但殿下卻言,刺史日理萬機、公務繁忙,既然把我放到刺史府內,就有責任為刺史分擔,
卑下頓感汗顏,這不連夜把修路的章程給弄好了。”
馮智戣哪還不明白,這是狄仁傑借殿下的身份指責他辦事不力呢,心中隱現怒意,“本官自有章程,修路之事不需懷英憂心了。”
狄仁傑鄭重應下,邊往外走邊道:“那卑下手頭的事差不多了,便去碼頭學習一下市舶司的賬目,
刺史盡管放心,卑下通讀律法,又跟著殿下身後學數六載,一些小伎倆我應該能發現,他們若有錯,我定能找出。”
“慢著。”馮智戣叫住了他,胸口起伏不定,好一會神情萎頓道:“關於修路之事,本官確實有心無力,既然懷英有閑,那就幫一幫本官。”
說罷,將簽好字的貸款文書遞給了狄仁傑。
“為刺史分憂是卑下之責,那卑下就先去忙了。”
見狄仁傑背影消失,馮智戣站在那許久未動,然後直接轉身進了內宅。
“二弟,那個狄仁傑欺人太甚,某要殺了他。”
“大哥是要造反,把整個馮家拖入深淵嗎?”馮智戴語氣平靜,他和大哥其實是同父異母,之前也不甚親近,這次之所以在此待這麽久,還是因為李厥在這裏,
他怕自己的大哥一時腦子糊塗,把馮家全給連累了。
然而近兩個月的接觸,他可以斷定大哥不會做傻事,但他反而更失望了,因為平庸啊。
“我不曾想造反,我就想給那個狄仁傑一點教訓…”
他語帶憤怒的將剛剛的事給說了,“他居然敢威脅我,我馮家世居嶺南,嶺南就是我馮家的,他敢!”
“大哥為何不敢讓狄仁傑去市舶司呢?”
“廢話,市舶司中有一些稅項根本不經查,雖然我行得磊落,但也恐連累他人。”
馮智戴歎了口氣,自己這個大哥還真是天真的可愛。
“大哥,你如何看太孫殿下?”
“唉,李家活該成為天下共主,便是太孫之智,整個馮家便無一人及。”
馮智戴接著問道:“殿下如此精明,在廣州待上兩月,你認為他會不清楚市舶司的貓膩?”
馮智戣大驚,不過片刻麵上又浮現了狐疑,“他若是知曉,為何不來質問我等?”
“一則我們沒有侵吞朝廷賦稅,其二我們沒有威逼大唐子民,不過是多收了蕃商進出的一些稅,用於改善官員的福利罷了,殿下自然可以睜隻眼閉隻眼。
還有他本就在廣州,恐也怕把我們逼得無路可走。”
“你是說他迴到長安便會…”
“不會,若是廣州可以按他的想法發展,他自不會追究這些小事,其實我還看得出,他本想讓一部分利給我們馮家的。
大哥,你太謹慎了,謹慎到殿下心中有了不愉,所以便不提讓利一事。”
“那你認為我該如何做?”馮智戣也明白,自己的智慧和見識都不及弟弟,畢竟弟弟可是在長安待過七載,服侍於今上身邊。
“依愚弟來看,其一讓馮氏子弟全部投入到去林植桑之中,大哥,這是未來馮家的一個大進項,而且賺得正大光明,殿下聽聞隻會欣慰,不會有半分壓製之心。
其二,聯係商賈,說要遠洋,但因殿下在此,你的精力被分散開來,兼且之前台風過多,現在風季已過,正好是遠洋的好時機。
大哥,殿下初來就說遠洋之事,其心甚大,是想著讓我們馮家來做前鋒呢。”
“那我們…”
“大哥,前鋒危險,但功勞也是最大,我這段時間一直在觀瞧殿下,若是於他有利,於大唐有利,他並非是做卸磨殺驢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