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嶺南馮氏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 作者:腦洞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厥打算在嶺南之地待兩個月,之所以這麽長時間,他自然想著發展南方。
煙瘴之地?
開玩笑,那是原始森林太多,一旦大開發,需要大量的木頭,那些山肯定會快速的變成頹子。
至於說破壞生態?
沒關係,等真正大興之後,再慢慢講生態的問題,前一世那幫西方國家就是這麽幹的,過早工業革命之後,然後指責發展中國家不注重環保,一堆歪理。
沿海城市能發展,第一個原因便是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便捷的交通、低廉的運輸成本,讓沿海城市嚐到了發展的第一波紅利。
大唐現在的沿海城市之所以發展有限,自然因為對這個世界探知的還不夠多。
李厥要發展這塊,為他以後殖民其他版塊做準備。
現在他所處的地方叫恩州(恩平、陽江區域),來到此地他自然要去參拜一下耿國公馮盎之墓。
清早,李厥換了一襲黑色長袍,挑選好祭品,便來到了東山之地的墓地。
當然,這裏也隻是馮盎老將軍接受供饗、享用血食之地,真正的墓地在何處,李厥也不知曉,來此,隻是聊表一下心意,對這位耿國公的崇敬之意。
三亭五道十階,繞過之後,便是一個大殿,殿前寫著:大唐左驍衛大將軍、耿國公馮盎府君之墓。
非是正日,所以祭祀的人並不多,李厥進去擺上供品,點燃祭香,行三禮之後,便算完成。
邊上有一素果店,來此祭祀之人,都可免費取用,李厥倒是沒有去拿,走到一亭中寬坐。
武媚從馬車上捧出一些本地點心,又取出一個茶壺,給眾人各倒了一杯茶。
閑話聊著,便聊到了馮盎的生平,現在著書成本很高,所以人物傳記之類宮中甲庫比較全麵些,而外人知曉也多為道聽途說,
馮盎生平之事,幾個伴讀,包括薛禮他們隻聞其人,了解的其實不多。
“馮公在隋時就履曆軍功,官升左武衛大將軍,隋滅亡之後,馮公返迴嶺南,大敗林士弘,經略嶺南二十州。
當時有人勸其效仿漢趙陀,割踞稱王,但馮公卻言,馮家居留百越之地五代,州郡長官皆我一姓,金銀玉帛有之,兒孫繁盛亦有之,人間富貴盡享,
常恐才不配位,所以如履薄冰,又如何敢稱王呢?”
大家聽得興起,恰在此時有一中年人和一年輕人走過來,被薛禮和裴行儉攔下。
“某聞有人在言耿國公舊事,聽得有趣,便走了過來,並無他心。”中年人對著眾人微抱拳道。
李厥看著來人,一身文士打扮,但行動舉止又帶著武人的特征,一嘴的官話非常標準,這在嶺南之地極為難得,
便站起迴了一禮,笑道:“相遇是緣,若是不棄請同飲一杯清茶。”
說罷揮了揮手,讓薛禮放人進來,又叫武媚添了兩個杯子,給兩人各倒了一杯,中年人再度抱拳施禮道:“多謝賜茶,剛好口渴,不知這位小先生如何清楚耿國公之事?”
“道聽途說,想著非是惡言,便與幾個結伴之友閑話。”
“哦?不知小先生還聽說了什麽?”
李厥看向薛禮笑道:“仁貴,你的箭術很好,你可知馮公的箭術也是舉世無雙?”
薛禮並不知曉,但李厥如此說,讓他來了興趣。
“貞觀五年,羅竇各洞的僚民造反,陛下令馮公出兵平定,當時僚民占踞各險要之地易守難攻。
馮公見此,讓手下捧來自己的箭囊,對身邊人道:‘某一次射盡此箭,勝負便已清楚’,果然,唿吸間七箭射出,射殺七人,僚民見此驚慌之下隻得奔逃,最終被馮公平定。”
薛禮聽此,心向往之,七箭定叛民,思之就讓人神往,不經意又扭頭看了一眼遠處的墓,隻恨生不逢時,不能與馮公切磋一下。
“小先生當真是博學,聽口音非百越之人,不成想對馮公之事如此清楚。”
中年人再度施禮,倒是一邊的年輕人輕切一聲,表現的有些他不屑。
李厥笑了笑,起身道;“我等還有事,告辭。”
中年人一直看著他們離開,轉過一個道口都沒有收迴目光。
“阿耶,為何要對此那個孩子如些禮遇?”年輕人在身後有些不愉道。
“人家宣揚你阿公之績,難道不該禮遇嗎?”
年輕人輕哼一聲,反正他就是覺得自己阿耶剛剛太放低了姿態,在這嶺南,馮家根本不用。
馮智戴看著兒子淡然一笑道:“那你說說,剛剛那個孩子怎麽樣?”
“無非就是拾人牙慧,嚼一嚼舌根罷了。”
“走吧,迴府更衣。”
“更衣做什麽?”
“更衣去見禮。”
“見誰?”
馮智戴有些無語的看著自己兒子,看著挺機靈的,怎麽就這麽愚笨呢。
而李厥迴程的途中,狄仁傑也說出了自己的猜想,認為之前兩人並非普通的文士。
李厥也感覺得出,他們身上有那種官味,這玩意他見得多,一舉一動很輕易的就能看得出來。
“不管他們,我們隻是普通的遊子罷了。”
迴到客棧已近午時,剛好吃午飯,打算吃完再往東南走一走,他們所住的地方離海邊還有六七十裏,總要到海邊,嚐嚐真正的海鮮,看看現今的碼頭是何樣?
飯未吃完,便見幾人簇擁著一個身著紫袍官報的人走了進來,就是之前那個中年人。
“下官恩州刺史馮智戴參見皇太孫。”
煙瘴之地?
開玩笑,那是原始森林太多,一旦大開發,需要大量的木頭,那些山肯定會快速的變成頹子。
至於說破壞生態?
沒關係,等真正大興之後,再慢慢講生態的問題,前一世那幫西方國家就是這麽幹的,過早工業革命之後,然後指責發展中國家不注重環保,一堆歪理。
沿海城市能發展,第一個原因便是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便捷的交通、低廉的運輸成本,讓沿海城市嚐到了發展的第一波紅利。
大唐現在的沿海城市之所以發展有限,自然因為對這個世界探知的還不夠多。
李厥要發展這塊,為他以後殖民其他版塊做準備。
現在他所處的地方叫恩州(恩平、陽江區域),來到此地他自然要去參拜一下耿國公馮盎之墓。
清早,李厥換了一襲黑色長袍,挑選好祭品,便來到了東山之地的墓地。
當然,這裏也隻是馮盎老將軍接受供饗、享用血食之地,真正的墓地在何處,李厥也不知曉,來此,隻是聊表一下心意,對這位耿國公的崇敬之意。
三亭五道十階,繞過之後,便是一個大殿,殿前寫著:大唐左驍衛大將軍、耿國公馮盎府君之墓。
非是正日,所以祭祀的人並不多,李厥進去擺上供品,點燃祭香,行三禮之後,便算完成。
邊上有一素果店,來此祭祀之人,都可免費取用,李厥倒是沒有去拿,走到一亭中寬坐。
武媚從馬車上捧出一些本地點心,又取出一個茶壺,給眾人各倒了一杯茶。
閑話聊著,便聊到了馮盎的生平,現在著書成本很高,所以人物傳記之類宮中甲庫比較全麵些,而外人知曉也多為道聽途說,
馮盎生平之事,幾個伴讀,包括薛禮他們隻聞其人,了解的其實不多。
“馮公在隋時就履曆軍功,官升左武衛大將軍,隋滅亡之後,馮公返迴嶺南,大敗林士弘,經略嶺南二十州。
當時有人勸其效仿漢趙陀,割踞稱王,但馮公卻言,馮家居留百越之地五代,州郡長官皆我一姓,金銀玉帛有之,兒孫繁盛亦有之,人間富貴盡享,
常恐才不配位,所以如履薄冰,又如何敢稱王呢?”
大家聽得興起,恰在此時有一中年人和一年輕人走過來,被薛禮和裴行儉攔下。
“某聞有人在言耿國公舊事,聽得有趣,便走了過來,並無他心。”中年人對著眾人微抱拳道。
李厥看著來人,一身文士打扮,但行動舉止又帶著武人的特征,一嘴的官話非常標準,這在嶺南之地極為難得,
便站起迴了一禮,笑道:“相遇是緣,若是不棄請同飲一杯清茶。”
說罷揮了揮手,讓薛禮放人進來,又叫武媚添了兩個杯子,給兩人各倒了一杯,中年人再度抱拳施禮道:“多謝賜茶,剛好口渴,不知這位小先生如何清楚耿國公之事?”
“道聽途說,想著非是惡言,便與幾個結伴之友閑話。”
“哦?不知小先生還聽說了什麽?”
李厥看向薛禮笑道:“仁貴,你的箭術很好,你可知馮公的箭術也是舉世無雙?”
薛禮並不知曉,但李厥如此說,讓他來了興趣。
“貞觀五年,羅竇各洞的僚民造反,陛下令馮公出兵平定,當時僚民占踞各險要之地易守難攻。
馮公見此,讓手下捧來自己的箭囊,對身邊人道:‘某一次射盡此箭,勝負便已清楚’,果然,唿吸間七箭射出,射殺七人,僚民見此驚慌之下隻得奔逃,最終被馮公平定。”
薛禮聽此,心向往之,七箭定叛民,思之就讓人神往,不經意又扭頭看了一眼遠處的墓,隻恨生不逢時,不能與馮公切磋一下。
“小先生當真是博學,聽口音非百越之人,不成想對馮公之事如此清楚。”
中年人再度施禮,倒是一邊的年輕人輕切一聲,表現的有些他不屑。
李厥笑了笑,起身道;“我等還有事,告辭。”
中年人一直看著他們離開,轉過一個道口都沒有收迴目光。
“阿耶,為何要對此那個孩子如些禮遇?”年輕人在身後有些不愉道。
“人家宣揚你阿公之績,難道不該禮遇嗎?”
年輕人輕哼一聲,反正他就是覺得自己阿耶剛剛太放低了姿態,在這嶺南,馮家根本不用。
馮智戴看著兒子淡然一笑道:“那你說說,剛剛那個孩子怎麽樣?”
“無非就是拾人牙慧,嚼一嚼舌根罷了。”
“走吧,迴府更衣。”
“更衣做什麽?”
“更衣去見禮。”
“見誰?”
馮智戴有些無語的看著自己兒子,看著挺機靈的,怎麽就這麽愚笨呢。
而李厥迴程的途中,狄仁傑也說出了自己的猜想,認為之前兩人並非普通的文士。
李厥也感覺得出,他們身上有那種官味,這玩意他見得多,一舉一動很輕易的就能看得出來。
“不管他們,我們隻是普通的遊子罷了。”
迴到客棧已近午時,剛好吃午飯,打算吃完再往東南走一走,他們所住的地方離海邊還有六七十裏,總要到海邊,嚐嚐真正的海鮮,看看現今的碼頭是何樣?
飯未吃完,便見幾人簇擁著一個身著紫袍官報的人走了進來,就是之前那個中年人。
“下官恩州刺史馮智戴參見皇太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