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逆反的李泰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 作者:腦洞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進來的李恪,李二麵上浮現了淡淡的笑意,老大出家,老二早夭,這三子到底有了一些皇族宗長的氣度。
見過禮之後,李二便問道:“你侄兒出去遊曆之前可曾告知你?”
“未曾,不過現在不僅孩兒,相信大部分朝臣也應該猜到了。”
李二輕嗯一聲,這次沒有拿信,而是自己說了起來:“月前,你侄兒在矩州差點遭了暗算,你覺得誰的可能性較大一些?”
見李恪麵露擔心,李二又道:“厥兒沒事,說說你的看法就行。”
李恪沉吟片刻才道:“孩兒這幾年鮮少外間有走動,倒也聽說了厥兒在洛陽之事,孩兒想著,興許是自洛陽便有人在關注著,如此世家的可能性倒是大一些。”
“你侄兒說,青雀參與其中,你如何看?”
李恪麵上並沒有過於吃驚,他現在無欲無求,就連朝臣都快忘了他這個吳王,雖不說毫無畏懼,但相信父皇不會牽連到他,如此倒也能說幾句真話,
大不了便是貶至地方或閉門思過罷了。
“父皇,前有大哥和青雀之爭,大哥自是咎由自取,但若及早發現規勸,想來大哥也不會走上歧路。
孩兒知曉,青雀一直有向儲之心,還請父皇極早勸止。
厥兒成為儲君,乃是父皇欽封,朝臣也甚為擁護,且厥兒雖年幼,但知禮多智,心胸寬宏,且其是嫡孫身份,算是傳續有度。
孩兒說句不當聽的話,從現在厥兒的表現來看,甚至是比大哥還要更合適些。”
李二笑著點點頭,這也是他近兩年心中所想。
沒人告訴他,但他也聽到了一些,說李承乾造反是他逼的,他時常反思,但從李厥身上可以看出,還是李承乾智慧不夠,不能很好的處理與親人、先生之間的關係。
“你是個懂事的,以後當每日自醒,做好皇子的表率。”
“孩兒遵命。”
“晚上你大嫂也會過來飲宴,告訴你婦,到時相伴左右,別讓你嫂子受了冷落。”
“孩兒知曉。”
“去吧,唉,把青雀給叫進來。”
李恪退下,走到門外對著老四歎息了一聲才道:“父皇召你。”
李泰這一會的心思早已是七上八下,特別是李治提到了矩州,心中已過了無數遍,這一次應該沒有手尾才對,
就算矩州事敗,父皇應該會想到世家。
就算想到自己,也沒有切實的證據,自己矢口否認便是,唿吸之間暫平情緒,他走進了殿裏。
李二看著他胖胖的身體從遠及近,曾經他看四子身上皆是長處,就連胖胖的身體亦是,這一刻雖然看得有些不順眼,但到底還是難生出惡感來。
見禮之後,李二照例讓人給他賜了坐,這個待遇李治和李恪可都沒有。
“青雀,你今年幾歲了?”
李泰沒想到父皇會問這個,當即迴道:“稟父皇,兒臣三十一歲了。”
“是啊,你大哥三十二歲,你比你大哥小了一歲,朕孫欣兒,今年也有十七歲了。”
李二似乎真是在感慨歲月如梭,語氣也帶著悵然。
“你小時聰穎,與你大哥感情至深,你三叔(李元吉)家有惡犬,嚇唬你二人,承乾擋於你身前,被惡犬撕破了袍子,終是護得你無恙。
你大哥迴來無事,倒是你夜夜驚夢,皇後抱著你睡了旬日才漸漸好了。
貞觀十年,皇後病重,承乾求朕大赦天下,被你母病時駁迴,你慟哭數日幾不能言。
那一年六月,你們沒了母親,朕沒了皇後,伉儷之道,義期同穴,一與之齊,終身不改,朕依你母遺願,以營山為陵。”
說到此處,李二淚目盈盈,李泰已伏地大哭,這倒並非演戲,而是他真的傷心,三個嫡子對文德皇後至親,如今聽李二提及,他也是由感而發。
李二走下階,將李泰扶起按坐於凳上,伸手輕撫他的頭道:“你是朕最喜愛的兒子,現在亦是,但朕不能把皇位交給你。
人可以史為鏡,然治國不同,史書上列朝皆由各自的問題,所以才會有相對應的政策,搬來即用必生禍事。
你好讀書但少機變,傲氣又不懂禮賢於人,諸多方麵,比你侄兒相差甚遠。
你侄兒在矩州差占遇險,朕想你比朕應該還要清楚些,青雀啊,為何要對你侄兒如此呢?”
原本想著矢口否認的李泰,這一刻心緒激蕩,索性也不偽裝了,甚至生出一種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來。
“父皇,玄武門之襲前,您可曾思過為何那樣對大伯和三叔呢?”
他本以為此話出來,父皇會大怒,會重重的責罰他,最後把自己殺了,一了百了,父皇不是不想殺子嗎?
大哥造反不殺,那便殺了自己,看看父皇會不會後悔,往後思之會不會痛苦,想及此,他居然有一種報複後的快意感來。
沒成想李二卻哈哈大笑起來,沒錯,李泰成功激怒了他,但他已決定,寬佑四子今天所有不當之處。
“朕不殺你大伯和三叔,他們便要殺了朕,殺你母,還要殺了你、承乾、雉奴,朕不得不殺,厥兒可未曾對你表現出半分的殺心。”
“現在沒有,未防他日不會。”
李二輕嗤一聲,麵上浮現一絲鄙夷之色:“你也太小看厥兒了。去吧,晚上把欣兒一起帶來,朕想他了。”
李泰行禮,轉身便走了,倒也不甚懼怕,早先他也頂撞過父皇兩迴。
見他離開,李二平靜道:“在永福坊之北新建魏王府,按太極宮一半之地來建,內裏布局也依照太極宮。
今夜過後,千牛衛出動,封鎖魏王府,在新府未建成之前,不準任何人進出,日常用度由宮中撥付,安排得力的人送去。記著,任何人不得對魏王不敬。”
永福坊在長安城的東北角,其之北就已經在長安城外了。
“喏,陛下,您要不要換套衣裳,宴席時間已近,依您的吩咐擺宴鹹池殿。”
“喔,長樂來了嗎?”
“公主來了有半個時辰,臣觀其麵色,紅潤光彩,身體也富態了一些,倒是比未嫁時還要好。”
“你就知曉哄朕高興,你和朕一直在殿裏,何曾知曉外間情況?”
“臣剛剛送吳王出去,恰好看到了公主,她本想來請安,聽臣說您在忙,便折道去了鹹池殿。”
“哈哈哈,康健就好,康健就好啊,走,陪朕一起去看看朕的兒孫們。”
見過禮之後,李二便問道:“你侄兒出去遊曆之前可曾告知你?”
“未曾,不過現在不僅孩兒,相信大部分朝臣也應該猜到了。”
李二輕嗯一聲,這次沒有拿信,而是自己說了起來:“月前,你侄兒在矩州差點遭了暗算,你覺得誰的可能性較大一些?”
見李恪麵露擔心,李二又道:“厥兒沒事,說說你的看法就行。”
李恪沉吟片刻才道:“孩兒這幾年鮮少外間有走動,倒也聽說了厥兒在洛陽之事,孩兒想著,興許是自洛陽便有人在關注著,如此世家的可能性倒是大一些。”
“你侄兒說,青雀參與其中,你如何看?”
李恪麵上並沒有過於吃驚,他現在無欲無求,就連朝臣都快忘了他這個吳王,雖不說毫無畏懼,但相信父皇不會牽連到他,如此倒也能說幾句真話,
大不了便是貶至地方或閉門思過罷了。
“父皇,前有大哥和青雀之爭,大哥自是咎由自取,但若及早發現規勸,想來大哥也不會走上歧路。
孩兒知曉,青雀一直有向儲之心,還請父皇極早勸止。
厥兒成為儲君,乃是父皇欽封,朝臣也甚為擁護,且厥兒雖年幼,但知禮多智,心胸寬宏,且其是嫡孫身份,算是傳續有度。
孩兒說句不當聽的話,從現在厥兒的表現來看,甚至是比大哥還要更合適些。”
李二笑著點點頭,這也是他近兩年心中所想。
沒人告訴他,但他也聽到了一些,說李承乾造反是他逼的,他時常反思,但從李厥身上可以看出,還是李承乾智慧不夠,不能很好的處理與親人、先生之間的關係。
“你是個懂事的,以後當每日自醒,做好皇子的表率。”
“孩兒遵命。”
“晚上你大嫂也會過來飲宴,告訴你婦,到時相伴左右,別讓你嫂子受了冷落。”
“孩兒知曉。”
“去吧,唉,把青雀給叫進來。”
李恪退下,走到門外對著老四歎息了一聲才道:“父皇召你。”
李泰這一會的心思早已是七上八下,特別是李治提到了矩州,心中已過了無數遍,這一次應該沒有手尾才對,
就算矩州事敗,父皇應該會想到世家。
就算想到自己,也沒有切實的證據,自己矢口否認便是,唿吸之間暫平情緒,他走進了殿裏。
李二看著他胖胖的身體從遠及近,曾經他看四子身上皆是長處,就連胖胖的身體亦是,這一刻雖然看得有些不順眼,但到底還是難生出惡感來。
見禮之後,李二照例讓人給他賜了坐,這個待遇李治和李恪可都沒有。
“青雀,你今年幾歲了?”
李泰沒想到父皇會問這個,當即迴道:“稟父皇,兒臣三十一歲了。”
“是啊,你大哥三十二歲,你比你大哥小了一歲,朕孫欣兒,今年也有十七歲了。”
李二似乎真是在感慨歲月如梭,語氣也帶著悵然。
“你小時聰穎,與你大哥感情至深,你三叔(李元吉)家有惡犬,嚇唬你二人,承乾擋於你身前,被惡犬撕破了袍子,終是護得你無恙。
你大哥迴來無事,倒是你夜夜驚夢,皇後抱著你睡了旬日才漸漸好了。
貞觀十年,皇後病重,承乾求朕大赦天下,被你母病時駁迴,你慟哭數日幾不能言。
那一年六月,你們沒了母親,朕沒了皇後,伉儷之道,義期同穴,一與之齊,終身不改,朕依你母遺願,以營山為陵。”
說到此處,李二淚目盈盈,李泰已伏地大哭,這倒並非演戲,而是他真的傷心,三個嫡子對文德皇後至親,如今聽李二提及,他也是由感而發。
李二走下階,將李泰扶起按坐於凳上,伸手輕撫他的頭道:“你是朕最喜愛的兒子,現在亦是,但朕不能把皇位交給你。
人可以史為鏡,然治國不同,史書上列朝皆由各自的問題,所以才會有相對應的政策,搬來即用必生禍事。
你好讀書但少機變,傲氣又不懂禮賢於人,諸多方麵,比你侄兒相差甚遠。
你侄兒在矩州差占遇險,朕想你比朕應該還要清楚些,青雀啊,為何要對你侄兒如此呢?”
原本想著矢口否認的李泰,這一刻心緒激蕩,索性也不偽裝了,甚至生出一種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來。
“父皇,玄武門之襲前,您可曾思過為何那樣對大伯和三叔呢?”
他本以為此話出來,父皇會大怒,會重重的責罰他,最後把自己殺了,一了百了,父皇不是不想殺子嗎?
大哥造反不殺,那便殺了自己,看看父皇會不會後悔,往後思之會不會痛苦,想及此,他居然有一種報複後的快意感來。
沒成想李二卻哈哈大笑起來,沒錯,李泰成功激怒了他,但他已決定,寬佑四子今天所有不當之處。
“朕不殺你大伯和三叔,他們便要殺了朕,殺你母,還要殺了你、承乾、雉奴,朕不得不殺,厥兒可未曾對你表現出半分的殺心。”
“現在沒有,未防他日不會。”
李二輕嗤一聲,麵上浮現一絲鄙夷之色:“你也太小看厥兒了。去吧,晚上把欣兒一起帶來,朕想他了。”
李泰行禮,轉身便走了,倒也不甚懼怕,早先他也頂撞過父皇兩迴。
見他離開,李二平靜道:“在永福坊之北新建魏王府,按太極宮一半之地來建,內裏布局也依照太極宮。
今夜過後,千牛衛出動,封鎖魏王府,在新府未建成之前,不準任何人進出,日常用度由宮中撥付,安排得力的人送去。記著,任何人不得對魏王不敬。”
永福坊在長安城的東北角,其之北就已經在長安城外了。
“喏,陛下,您要不要換套衣裳,宴席時間已近,依您的吩咐擺宴鹹池殿。”
“喔,長樂來了嗎?”
“公主來了有半個時辰,臣觀其麵色,紅潤光彩,身體也富態了一些,倒是比未嫁時還要好。”
“你就知曉哄朕高興,你和朕一直在殿裏,何曾知曉外間情況?”
“臣剛剛送吳王出去,恰好看到了公主,她本想來請安,聽臣說您在忙,便折道去了鹹池殿。”
“哈哈哈,康健就好,康健就好啊,走,陪朕一起去看看朕的兒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