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長安城中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 作者:腦洞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韋仁壽沒有收兵,讓陌刀營整裝之後送李厥去添州,無論如何,不能讓李厥在自己的地盤上出事。
送到添州,那就該添州守軍煩惱了,也不關自己啥事。
他知曉李厥的計劃,知曉趙孝祖正在攻打矩州,此時有便宜不占更待何時,所以便帶著軍隊打算攻打望江。
在他看來,望江一個縣城,即使他隻有一千餘人也是手拿把掐,事實也確實如此。
他的大軍開到望江城下,才發動一輪進攻,對方居然就高舉白旗投降了,他便在望江城中打算休整兩日,順便等等矩州的消息,如果趙孝祖不順利,他看要不要自己增援。
結果第二日上午,他等來了曹城所帶的一百餘騎。
對方告訴他,趙孝祖已經拿下矩州城,韋仁壽不禁腹誹,便宜都讓狗日的趙孝祖給占了,
結果下一刻他就不鬱悶了,因為曹城將謝法成的屍體還有幾十個俘虜的親兵交給了他。
原來曹城一直在矩州城待到中午,羅允生被俘,矩州城再無隱患,他便找趙孝祖借了三百騎,往添州方向,接著護衛李厥。
結果出城沒一會兒,便撞到了百騎,砍瓜切菜拿下,發現居然是迴城的謝法成,不過此刻的謝法成已經進氣少出氣多了。
便帶著他們一路往南,來到了望江城,把人交給韋仁壽後,他也能輕裝上路了。
……
李厥在第三日,便到了戎州都督府界內,讓陌刀營迴去,他則在當晚進了唐縣之中。
相較武龍,唐縣就顯得破敗很多,好不容易找了一家客棧,全包下也住不下他們這許多人。
好在是夏日,大家可以在大堂之中打地鋪。
晚上,洗漱一番的李厥,開始給李二寫信,已經好幾天沒有寫了,再不寫估計李二下封信就該勒令他迴長安了。
‘皇爺爺,孫兒已入羈糜之地,自矩州南下。
矩州城北與謝法成之子衝突,謝法成在得知孫兒身份後非但不懼皇家之威嚴,當即起兵造反,幸得郎州都督韋仁壽、瀘州都督趙孝祖之助,攻下矩州。
此事有蹊蹺,孫兒覺得為世家布局的可能性較大…’
寫到這裏,李厥落筆沉吟了片刻,他在猶豫是不是把李泰給加進去。
半晌後,他再度落筆:‘孫兒時懷感恩之心,我李氏天命所歸繼得大統,李氏子孫受萬民恩養得其所亦懷戚戚之心,
孫兒聽聞,父親曾有斬四叔之心,當時不思,年歲漸長常暗自神傷。
去歲上林署見農戶一家,父耕田,子彷徨,跪求父讓己代之,長子扶犁,幼弟代牛拖之,父授於旁,家雖貧情分真摯,天家尊貴,為何難享血脈之親?
四叔有向儲之心孫兒知曉,但此位乃由皇爺爺親定,何來相讓一說!
世家之心向歹,或會離間挑撥天家之情,四叔聽不進孫兒之勸,還望皇爺爺將此信讓四叔過目,血脈之情難道敵不過三兩句誅言。’
寫完這些,他又重新鋪了一張紙,落筆寫道:
‘這次矩州之戰,孫兒初始的想法是…,韋仁壽養有陌刀手四百,孫兒初見陌刀之威,歎大唐軍威之盛,賜名震山郎,求皇爺爺從內庫撥銀恩養為國壯士。
孫兒初經戰陣,稚嫩無措,再求皇爺爺迴信,點評此戰孫兒錯處。’
再度寫完,裝於信封之中,交由無意封漆,令人送迴長安。
翌日接著趕路,到了添州城休整一日半,便得通知,曹城等人已到了城外。
接下來數日,他一路往來,終於在八月初,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大海,順著海岸線一路向東,中旬到了恩州(廣東陽江附近),在此休整了三日。
……
長安城中,李二正在開朝會。
朝會一開始,剛從洛陽迴來的來濟便出了班。
洛陽刺史賈敦頤調任太子賓客後,來濟便一直暫理洛陽州府事,一月前新的洛陽刺史到位,他辦了交接便趕迴了長安。
新的洛陽刺史人選說出來也蠻有意思,叫賈敦實,乃是賈敦頤血親的弟弟。
兩兄弟可不是世家子,其父也隻是隋時一郡的司功參軍,正七品下的官職,隻能說兩人都能成為正三品大員,是靠他們自己能力混上來的。
在這個仕族林立,科舉尚不健全的初唐,可算是難上加難。
說迴朝堂,李二則問有無事奏,來濟便出班道:
“陛下千秋功德,便是秦皇漢武也不可比肩,昔秦皇統天下祭於泰山,告知天父地母,漢武北勝匈奴,五登泰山相祭。
今大唐得繼天統,陛下功超聖人,數戰皆勝,萬邦來朝共奉天可汗,如此功績當告知天地,陛下為天子,不祭天地不孝矣。”
來濟是真的會說話,這一番話不僅說到了李二的心坎上,還將祭祀泰山的意義給變了,不是去歌功頌德,而是向天地匯報業績,是孝順天地的表現。
這樣群臣不會反駁,畢竟李二是要去祭祀父母,你們不願意,難道是要讓陛下蓋上不孝之名啊。
數個老臣看著來濟,皆是一臉的不善,他們希望的是不折騰,李二安心在長安待著,這樣對所有人都好。
李二一聽,果然大喜,正想問問群臣的意見,李義府出班道:“陛下,臣認為不可。”
眾老臣一聽麵上頓時浮現讚賞之意。
李義府原本是不需要上朝的,但李厥不在長安,東宮總要有人上朝,所以李二便欽點了李義府隨朝,等於說李義府在朝堂上的發言,是可以代表李厥的意思。
所以,老臣欣慰的是,皇太孫還是能拎得清的。
李二麵上笑容一收,本有些不喜,但看到是李義府他還是耐下性子問道:“愛卿是何意,直言便可。”
“陛下是天子,祭祀天父地母自是應當,但天下萬民皆是陛下之子民,陛下出行勞師動眾,子民為奉孝心定付全力,
那時,陛下全了孝意,百姓則難以為繼矣。”
其實李義府也慌的一匹,他不想反對啊,但是李厥來信提到過此事,讓他如何如何,所以他不得不出班,
話雖說得頭頭是道,但背後白毛汗都起來了,很怕李二直接大怒,將他給拖下去。
那幫群臣倒是老懷大暢,之前不識這李義府,沒成想也是個一心為民的忠貞之士,你李二為了全孝道就要封禪,到時必定會讓過境百姓民不聊生,
而那些百姓可是李二的子民,所以你不能為了全父母孝道,不管孩子的死活,看看這話說得多漂亮。
送到添州,那就該添州守軍煩惱了,也不關自己啥事。
他知曉李厥的計劃,知曉趙孝祖正在攻打矩州,此時有便宜不占更待何時,所以便帶著軍隊打算攻打望江。
在他看來,望江一個縣城,即使他隻有一千餘人也是手拿把掐,事實也確實如此。
他的大軍開到望江城下,才發動一輪進攻,對方居然就高舉白旗投降了,他便在望江城中打算休整兩日,順便等等矩州的消息,如果趙孝祖不順利,他看要不要自己增援。
結果第二日上午,他等來了曹城所帶的一百餘騎。
對方告訴他,趙孝祖已經拿下矩州城,韋仁壽不禁腹誹,便宜都讓狗日的趙孝祖給占了,
結果下一刻他就不鬱悶了,因為曹城將謝法成的屍體還有幾十個俘虜的親兵交給了他。
原來曹城一直在矩州城待到中午,羅允生被俘,矩州城再無隱患,他便找趙孝祖借了三百騎,往添州方向,接著護衛李厥。
結果出城沒一會兒,便撞到了百騎,砍瓜切菜拿下,發現居然是迴城的謝法成,不過此刻的謝法成已經進氣少出氣多了。
便帶著他們一路往南,來到了望江城,把人交給韋仁壽後,他也能輕裝上路了。
……
李厥在第三日,便到了戎州都督府界內,讓陌刀營迴去,他則在當晚進了唐縣之中。
相較武龍,唐縣就顯得破敗很多,好不容易找了一家客棧,全包下也住不下他們這許多人。
好在是夏日,大家可以在大堂之中打地鋪。
晚上,洗漱一番的李厥,開始給李二寫信,已經好幾天沒有寫了,再不寫估計李二下封信就該勒令他迴長安了。
‘皇爺爺,孫兒已入羈糜之地,自矩州南下。
矩州城北與謝法成之子衝突,謝法成在得知孫兒身份後非但不懼皇家之威嚴,當即起兵造反,幸得郎州都督韋仁壽、瀘州都督趙孝祖之助,攻下矩州。
此事有蹊蹺,孫兒覺得為世家布局的可能性較大…’
寫到這裏,李厥落筆沉吟了片刻,他在猶豫是不是把李泰給加進去。
半晌後,他再度落筆:‘孫兒時懷感恩之心,我李氏天命所歸繼得大統,李氏子孫受萬民恩養得其所亦懷戚戚之心,
孫兒聽聞,父親曾有斬四叔之心,當時不思,年歲漸長常暗自神傷。
去歲上林署見農戶一家,父耕田,子彷徨,跪求父讓己代之,長子扶犁,幼弟代牛拖之,父授於旁,家雖貧情分真摯,天家尊貴,為何難享血脈之親?
四叔有向儲之心孫兒知曉,但此位乃由皇爺爺親定,何來相讓一說!
世家之心向歹,或會離間挑撥天家之情,四叔聽不進孫兒之勸,還望皇爺爺將此信讓四叔過目,血脈之情難道敵不過三兩句誅言。’
寫完這些,他又重新鋪了一張紙,落筆寫道:
‘這次矩州之戰,孫兒初始的想法是…,韋仁壽養有陌刀手四百,孫兒初見陌刀之威,歎大唐軍威之盛,賜名震山郎,求皇爺爺從內庫撥銀恩養為國壯士。
孫兒初經戰陣,稚嫩無措,再求皇爺爺迴信,點評此戰孫兒錯處。’
再度寫完,裝於信封之中,交由無意封漆,令人送迴長安。
翌日接著趕路,到了添州城休整一日半,便得通知,曹城等人已到了城外。
接下來數日,他一路往來,終於在八月初,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大海,順著海岸線一路向東,中旬到了恩州(廣東陽江附近),在此休整了三日。
……
長安城中,李二正在開朝會。
朝會一開始,剛從洛陽迴來的來濟便出了班。
洛陽刺史賈敦頤調任太子賓客後,來濟便一直暫理洛陽州府事,一月前新的洛陽刺史到位,他辦了交接便趕迴了長安。
新的洛陽刺史人選說出來也蠻有意思,叫賈敦實,乃是賈敦頤血親的弟弟。
兩兄弟可不是世家子,其父也隻是隋時一郡的司功參軍,正七品下的官職,隻能說兩人都能成為正三品大員,是靠他們自己能力混上來的。
在這個仕族林立,科舉尚不健全的初唐,可算是難上加難。
說迴朝堂,李二則問有無事奏,來濟便出班道:
“陛下千秋功德,便是秦皇漢武也不可比肩,昔秦皇統天下祭於泰山,告知天父地母,漢武北勝匈奴,五登泰山相祭。
今大唐得繼天統,陛下功超聖人,數戰皆勝,萬邦來朝共奉天可汗,如此功績當告知天地,陛下為天子,不祭天地不孝矣。”
來濟是真的會說話,這一番話不僅說到了李二的心坎上,還將祭祀泰山的意義給變了,不是去歌功頌德,而是向天地匯報業績,是孝順天地的表現。
這樣群臣不會反駁,畢竟李二是要去祭祀父母,你們不願意,難道是要讓陛下蓋上不孝之名啊。
數個老臣看著來濟,皆是一臉的不善,他們希望的是不折騰,李二安心在長安待著,這樣對所有人都好。
李二一聽,果然大喜,正想問問群臣的意見,李義府出班道:“陛下,臣認為不可。”
眾老臣一聽麵上頓時浮現讚賞之意。
李義府原本是不需要上朝的,但李厥不在長安,東宮總要有人上朝,所以李二便欽點了李義府隨朝,等於說李義府在朝堂上的發言,是可以代表李厥的意思。
所以,老臣欣慰的是,皇太孫還是能拎得清的。
李二麵上笑容一收,本有些不喜,但看到是李義府他還是耐下性子問道:“愛卿是何意,直言便可。”
“陛下是天子,祭祀天父地母自是應當,但天下萬民皆是陛下之子民,陛下出行勞師動眾,子民為奉孝心定付全力,
那時,陛下全了孝意,百姓則難以為繼矣。”
其實李義府也慌的一匹,他不想反對啊,但是李厥來信提到過此事,讓他如何如何,所以他不得不出班,
話雖說得頭頭是道,但背後白毛汗都起來了,很怕李二直接大怒,將他給拖下去。
那幫群臣倒是老懷大暢,之前不識這李義府,沒成想也是個一心為民的忠貞之士,你李二為了全孝道就要封禪,到時必定會讓過境百姓民不聊生,
而那些百姓可是李二的子民,所以你不能為了全父母孝道,不管孩子的死活,看看這話說得多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