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厥的土地,他沒打算有多少的產出,這幾年全部用於試驗田。


    這兩年他也收到了不少新種子,但讓他鬱悶的是,人家穿越必備的土豆、玉米啥的,他還是沒見著,就連辣椒他也沒有見著啊。


    唉,想吃一頓純正的紅湯火鍋,不知還要等到何年何月?


    就像今年,他在試驗拋秧。


    拋秧不僅是省人力,還能縮短秧苗的返青期,提早成熟的時間,還能有一定的增產。


    一畝地不說多,增產一鬥,那百姓就可以多賺好幾文錢呢。


    李二怕他們幾個外行搞不明白,還遣人去將司農寺卿給叫了過來。


    司農卿叫陳自問,是一個五十歲有些幹癟的小老頭。


    給李二見禮之後,他先是蹲下身用手撿起一塊土塊捏碎看了眼,欣慰道:“甚為肥沃。”


    片刻,他又將目光看向田裏正在忙碌的人畜,當看到牛拉著犁毫不費力急奔,司農卿雙眼瞪大,看得極為仔細。


    “這是何犁,為何是彎的?”


    “大卿,這是曲轅犁,這犁最大的便利就是輕便,不僅省人力更省畜力,每日犁地是原先直犁的一倍尚有餘。”李厥給小老頭解釋著。


    對於真正做實事的人,李厥是尊重的。


    早先,李厥要種水稻時,便和他一起探討過,對方也給了他不少的建議,是個踏實做事之人。


    別小看了司農卿,人家可是妥妥的從三品大員。


    陳自問愣了愣,隨即也不管田裏積水,便邁步深一腳淺一腳的來到了一個老農麵前道:“鄉老,給某試試可好?”


    鄉老看向一旁的管事,見管事點頭,他這才勒住牛讓開位置,嘴裏叮囑道:“若是跟不上或控不住記得喚某。”


    鄉老走到田頭,看到不少人正在看著,個個衣著不凡,他撓了撓頭,他隻認識那個年歲最小的,因為早先經常過來,知曉是個貴人。


    他對現在的日子很滿足,原先他就是上林署的農戶,產出與自己無關,官家管著吃喝,雖能勉強解決溫飽,但也算不得好。


    但自從那小貴人來了,便改了,所有種的東西都屬於自己,官家會以市麵上的價格再買走,不僅如此,種子還由官家發放,


    若是試驗新種子,官家也說了,如不成功或產量太低,由官家貼補。


    以前有得吃,但一年下來也見不著兩三個大子,現在雖說是吃自己的,但忙碌一年下來,吃穿不省,至少能存下貫錢以上,這可是一筆大進項。


    正想著要不要給小貴人行禮,卻見被圍在中間的一人向他召手,他便走上前。


    “李二,這是當今陛下,還不行禮。”


    聽到李二這個稱唿,李二自己也是一愣,隨即笑了笑,想來這農人也姓李,家中排行老二。


    李厥也是首次知曉老農叫李二,差點沒忍住笑出聲。


    農人讀書少,很多沒有大名,便就是姓加排行的稱唿,家中婦人稱唿時,會加一個郎字,如大郎、二郎之類。


    “臣參見陛下。”老農趕忙行禮。(唐時,沒有草民一說,百姓見皇帝皆是自稱臣。)


    李二擺手示意李二不要多禮,嗯,這句話沒毛病。


    對於百官,有時候李二或許會擺一下帝王的威嚴,但對於百姓他一直都非常的謙和。


    “日子還有得過嗎?有何為難,便與朕直說就行。”


    老農露出一個由心的笑容道:“好著呢,不瞞陛下,現今的日子臣之前做夢都沒想過。臣現在一天吃三餐,尚有閑錢給家裏孫兒買點零嘴和新衣,這福享的都造孽哦。”


    李二一聽此話,頓時樂得見牙不見眼。


    “好啊,家中有幾子,你也該到了享清福的年紀,為何還在此忙碌,若不是家中子孫不孝?”


    “臣家中尚有三子,雖然混賬沒啥見識,但也算孝順,兩個在開發區裏操勞,老三想辭了差事幫我,被我抽了兩鞭子老實了。


    日子都不會過,那開發區一月貫餘呢,不比在田裏刨食輕快。”


    老農是個健談的,眾人聽他說的有趣,也都齊齊大笑起來。


    “這新犁咋樣?”


    “好著呐,以前臣還要壯實些,但犁個半日就歇了,臣失了力,牛力也跟不上了,犁太重而且掉頭太難,


    現在這犁不僅犁得深,而且很輕便,特別是掉頭可省了老力。”


    說罷又一指麵前的地道:“陛下您看,以前這麽大塊,我可是兩天以上,現在到晚也就差不多了。”


    片刻陳自問哈哈笑著走過來,對著李厥深躬一禮道:“太孫心憂蒼生臣不及矣,還請太孫賜下圖紙與司農寺。”


    “圖紙我已經交給將作監了,此物的推廣還要麻煩大卿。”


    “臣份內之事,何敢言苦。”


    李二含笑看著兩人對話,壓根沒有開口的意思。


    在這裏待了近一個時辰,李二還是仔細觀察了一番新犁的運作,不僅如此,又叫人拉來牛和原先的直犁勞作,與曲轅犁作了對比,


    確定老農說的皆是真話,他這才心滿意足的領著眾人迴了宮。


    “你打算路上帶著那…”


    “手雷。”


    “對,打算帶著那玩意?”


    “皇爺爺,我不會多帶,留個一兩百枚用於防身就行。”


    李二這次沒有再強硬的要求,還是再三叮囑他不要涉險。


    “孫兒走後,您更要保重身體,飲酒有度,早睡早起,肉食少吃…”


    李二這次沒嫌他煩,聽著他在那碎碎念的叮囑著。


    “朕知曉了,你也需記著,出門不比在宮中,遇事要冷靜,在地方上不可張狂,朕知曉朕有些叮囑是多餘的,


    但你要記著,大唐啊,朕幫你看不了多長時間了,一切以自身為重。”


    兩人都自認是頂天立地的漢子,話到此也就結束了,況且李厥就算真要走,也要到二月份,還有幾天時間。


    ……


    褚遂良是個身體立行的,第二日便來到了東宮。


    “褚卿,做人要方正,但在商業一途中,最忌的便是一塵不變,要善於思考。


    孤給你舉個例子,孤說過要把驛站租出去作為商家落腳之地,那能不能作為運輸的中轉站,以此發展出一個物流體係,甚至作為信件來往的分揀站。


    以後的商賈再也不用辛苦雇人帶著貨同行,他們隻要將貨分割給物流,那麽物流便會將貨物運至終點,收取合理的費用。


    這樣商賈不用再請人押鏢,不必要擔心路上的損耗,雙方得利何樂而不為?


    或者,一些長期往來的商賈,都不用至產地,直接通過信件聯係產地,產地發貨便可,等於說商賈不用出城便可匯通天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腦洞山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腦洞山峰並收藏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