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霸道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 作者:腦洞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便是用膳,大家都知下午才是重頭戲,所以便沒有多飲酒。
飯後,四方館安排了地方,讓李厥休息。
三邦就算心急,也隻能等著。
半個時辰之後,李厥睡醒,先是叫來李世績和王玄策。
“我想著先看看倭國的來意。”
兩人自然沒有意見,便召見了倭使。
蘇我真平剛進來便道:“日出之國國使真平,參見日沒之國秦王。”
李厥淡淡一笑道:“我漢家文化,言日出為大利,為希望為朝氣,你自稱日出之國,想來便是大利之地。”
扭頭對李世績道:“英公,你為我大唐名將,不知要去日出之地,需幾船幾人?”
李世績也極會捧哏,當即道:“戰船百艘,萬餘人便可為。”
李厥瞟了一眼蘇我真平,對方有些鬱悶,不就一個稱唿嘛,有必要威肋自己,不過他也不慫:“我王聖德,生而能言,及壯有聖智,一聞十人訴,以勿失能辯。
大興其國,國之恆盛不遠,今奉大唐為上國,供俸有禮,大唐又為何刀兵相見呢?”
李厥三人對視一眼,皆哈哈大笑起來。
王玄策都想捂臉,在李厥麵前誇某某某是神童,不管是誰,隻能說明腦子肯定不好使。
“你言你國日出,我大唐日落,此為大不敬,你可知曉?”李世績笑罷,語氣轉冷斥問道。
蘇我真平想了想道:“國在東方,此言並無不妥。”
李厥笑了笑,語氣一正:“我大唐千萬百姓皆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爾現在所言,便是不尊我大唐教化,你且迴去吧,再過幾年,本王便親提萬軍,看看你們日出之國何樣,聖德王是不是真如其名。”
蘇我真平這下坐不住了,這正事還沒談呢,因為一個稱謂,自己就要被攆了,迴去該如何交待。
心思電轉之下道:“我聖德王亦知,大唐宅茲中國,教化四方,授命於天,故稱今上為天可汗。”
這算是給自己找台階了,說大唐為世界的中心,大唐的陛下居於此統治四方,我們倭國自然也在內,所以稱陛下為天可汗。
李厥見他認慫,便直問:“使節此來大唐,有何事?”
“聖德王言,新羅違義,吞我任那之島,此來一是求上國為我等做主,其二則是,聖德王心慕上邦繁華久矣,請上邦賜下文明,容我等小國之民,共沐天朝之恩。”
李厥沒有再吭聲,李世績迴了一句:“此事容我等與新羅談過再說。”
倭國走後,王玄策言:“英公,蘇我真平之意,是想和我們夾擊新羅?”
“便是留有此伏筆,他也知曉,我大唐必會再東征,解決掉高句麗之後,便是新羅、百濟,這是預言,並非他此行的真正目的。
真正的目的,或還是想習得我大唐文明,畢竟自隋開始,倭國遣使一批又一批,且不少人駐留在此,並沒有與使團一起迴去。”
兩人所談,李厥一直沉默,看似是在細聽,實則他在思考。
倭國他必然是要滅的,但滅國不是目的,目的是統治和教化,如果從長遠考慮,現在授予他們一些教化,也不算是壞事。
當然,此事還要再慎思。
“大王,接下來是高句麗還是新羅?”
李世績的話,將李厥喚醒,他想了片刻道:“兩國之事偏聽則暗,便讓兩人一起進來吧。”
待兩國使節進來,相互見禮之後,李厥這才開口問及:“知你兩國此來皆為一事,且說說吧。”
崔哲令搶先道:“高句麗無故挑釁邊疆,侵我兩城,還請上國為我等做主。”
莫靖輕哼一聲反駁:“昔隋人寇我國邊關,新羅稱釁侵我土五百裏,他們不歸還,那我王便提軍來取。大唐貴為天國,自當稟公而斷。”
“之前所討之地,本就為我新羅故土,隻是爾等行不義事擅自取去。”
“荒謬。若是按你之言,新羅、百濟皆歸我土,你們隻是蠻占而已。”
李厥看著兩人,麵上微笑。
李世績冷哼一聲,打斷兩人的爭吵:“既往之事,焉可追論!”
莫靖不爽了,這一句話可是偏心偏到姥姥家去了,當即不忿道:“既如此,高句麗收迴二城,此是正義也,新羅不可贅言。”
“爾侵我國土就在今日,如何等同。”崔哲令再度反駁。
李厥撓了撓頭,真想讓兩人出去打一場,誰贏了聽誰的,可真要這麽幹,那他肯定就在青史留名了,最糊塗的斷事王爺。
“行了,都別吵。遼東諸地本為中國郡縣,我大唐尚且不言,你高句麗如何敢吞並?”
李厥的一句話,讓雙方都不爽了,不過崔哲令可不敢頂撞隻得沉默不語,
倒是莫靖直接攤牌道:“保家守土皆眾之責,我王聖明,大莫離支英勇,高句麗近千萬之眾,披甲之士亦有百萬,隋舉全國之力不可撼動。
如今,為消大唐之慮,我主奉唐主為天可汗。我奉我主之命來呈情,為何如此待我?”
談判桌上,誇張點很正常,現在高句麗的人口約在四百萬人左右,常備軍最多五十萬。
李世績見這貨亮肌肉,頓時不爽了:“煬帝少謀急性,豈可與我陛下相論,高句麗雖城高,怕也攔不住我大唐之兵。
就依使節所言,談判到此為止,本公這就請陛下旨意,親去平壤城會一會高藏王。”
莫靖針鋒相對道:“大唐國主乃天下共主,是為天可汗,我高句麗遵崇供俸,並無怠慢之心,英國公難道要做曆史罪人,
興惡兵,置兩國百姓於水火嗎?
既如此,我高句麗雖弱,但衛國土,必會眾誌成城。有道言,仁者無敵。那時,大唐之諾必不行於諸國。”
李厥突然笑了,好嘛,自己進攻你就是無仁無義,你進攻新羅就是收複故土,還真別說,這莫靖的口才是真不錯。
他站起身,邁步來到了莫靖的麵前道:
“貴國昔王高武,受我大唐封賞,添為榮留王。奉大唐作為上邦,今聞有小人者泉蓋蘇文,弑王殺駕,獨霸朝綱。
新位寶藏王隻是一傀儡爾,我上邦如何能容此事發生。
今受莫使者相邀,出兵高句麗,誅殺泉蓋蘇文,幫爾等清君側,如何?”
莫靖被氣得麵色漲紅,聲音不由得提高:“我未曾相邀,還有,我王睿智,知大莫離支英明神武,所以才會放權於他。”
“哦,莫靖啊,這話你自己信嗎?別說了,我看這就樣吧,不日我大唐軍隊便會進駐平壤,抓了泉蓋蘇文,交由你們的王發落。”
……
ps:任那是大概是現在韓國的慶尚南道,倭國對朝鮮半島的殖民算是比較早的。
飯後,四方館安排了地方,讓李厥休息。
三邦就算心急,也隻能等著。
半個時辰之後,李厥睡醒,先是叫來李世績和王玄策。
“我想著先看看倭國的來意。”
兩人自然沒有意見,便召見了倭使。
蘇我真平剛進來便道:“日出之國國使真平,參見日沒之國秦王。”
李厥淡淡一笑道:“我漢家文化,言日出為大利,為希望為朝氣,你自稱日出之國,想來便是大利之地。”
扭頭對李世績道:“英公,你為我大唐名將,不知要去日出之地,需幾船幾人?”
李世績也極會捧哏,當即道:“戰船百艘,萬餘人便可為。”
李厥瞟了一眼蘇我真平,對方有些鬱悶,不就一個稱唿嘛,有必要威肋自己,不過他也不慫:“我王聖德,生而能言,及壯有聖智,一聞十人訴,以勿失能辯。
大興其國,國之恆盛不遠,今奉大唐為上國,供俸有禮,大唐又為何刀兵相見呢?”
李厥三人對視一眼,皆哈哈大笑起來。
王玄策都想捂臉,在李厥麵前誇某某某是神童,不管是誰,隻能說明腦子肯定不好使。
“你言你國日出,我大唐日落,此為大不敬,你可知曉?”李世績笑罷,語氣轉冷斥問道。
蘇我真平想了想道:“國在東方,此言並無不妥。”
李厥笑了笑,語氣一正:“我大唐千萬百姓皆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爾現在所言,便是不尊我大唐教化,你且迴去吧,再過幾年,本王便親提萬軍,看看你們日出之國何樣,聖德王是不是真如其名。”
蘇我真平這下坐不住了,這正事還沒談呢,因為一個稱謂,自己就要被攆了,迴去該如何交待。
心思電轉之下道:“我聖德王亦知,大唐宅茲中國,教化四方,授命於天,故稱今上為天可汗。”
這算是給自己找台階了,說大唐為世界的中心,大唐的陛下居於此統治四方,我們倭國自然也在內,所以稱陛下為天可汗。
李厥見他認慫,便直問:“使節此來大唐,有何事?”
“聖德王言,新羅違義,吞我任那之島,此來一是求上國為我等做主,其二則是,聖德王心慕上邦繁華久矣,請上邦賜下文明,容我等小國之民,共沐天朝之恩。”
李厥沒有再吭聲,李世績迴了一句:“此事容我等與新羅談過再說。”
倭國走後,王玄策言:“英公,蘇我真平之意,是想和我們夾擊新羅?”
“便是留有此伏筆,他也知曉,我大唐必會再東征,解決掉高句麗之後,便是新羅、百濟,這是預言,並非他此行的真正目的。
真正的目的,或還是想習得我大唐文明,畢竟自隋開始,倭國遣使一批又一批,且不少人駐留在此,並沒有與使團一起迴去。”
兩人所談,李厥一直沉默,看似是在細聽,實則他在思考。
倭國他必然是要滅的,但滅國不是目的,目的是統治和教化,如果從長遠考慮,現在授予他們一些教化,也不算是壞事。
當然,此事還要再慎思。
“大王,接下來是高句麗還是新羅?”
李世績的話,將李厥喚醒,他想了片刻道:“兩國之事偏聽則暗,便讓兩人一起進來吧。”
待兩國使節進來,相互見禮之後,李厥這才開口問及:“知你兩國此來皆為一事,且說說吧。”
崔哲令搶先道:“高句麗無故挑釁邊疆,侵我兩城,還請上國為我等做主。”
莫靖輕哼一聲反駁:“昔隋人寇我國邊關,新羅稱釁侵我土五百裏,他們不歸還,那我王便提軍來取。大唐貴為天國,自當稟公而斷。”
“之前所討之地,本就為我新羅故土,隻是爾等行不義事擅自取去。”
“荒謬。若是按你之言,新羅、百濟皆歸我土,你們隻是蠻占而已。”
李厥看著兩人,麵上微笑。
李世績冷哼一聲,打斷兩人的爭吵:“既往之事,焉可追論!”
莫靖不爽了,這一句話可是偏心偏到姥姥家去了,當即不忿道:“既如此,高句麗收迴二城,此是正義也,新羅不可贅言。”
“爾侵我國土就在今日,如何等同。”崔哲令再度反駁。
李厥撓了撓頭,真想讓兩人出去打一場,誰贏了聽誰的,可真要這麽幹,那他肯定就在青史留名了,最糊塗的斷事王爺。
“行了,都別吵。遼東諸地本為中國郡縣,我大唐尚且不言,你高句麗如何敢吞並?”
李厥的一句話,讓雙方都不爽了,不過崔哲令可不敢頂撞隻得沉默不語,
倒是莫靖直接攤牌道:“保家守土皆眾之責,我王聖明,大莫離支英勇,高句麗近千萬之眾,披甲之士亦有百萬,隋舉全國之力不可撼動。
如今,為消大唐之慮,我主奉唐主為天可汗。我奉我主之命來呈情,為何如此待我?”
談判桌上,誇張點很正常,現在高句麗的人口約在四百萬人左右,常備軍最多五十萬。
李世績見這貨亮肌肉,頓時不爽了:“煬帝少謀急性,豈可與我陛下相論,高句麗雖城高,怕也攔不住我大唐之兵。
就依使節所言,談判到此為止,本公這就請陛下旨意,親去平壤城會一會高藏王。”
莫靖針鋒相對道:“大唐國主乃天下共主,是為天可汗,我高句麗遵崇供俸,並無怠慢之心,英國公難道要做曆史罪人,
興惡兵,置兩國百姓於水火嗎?
既如此,我高句麗雖弱,但衛國土,必會眾誌成城。有道言,仁者無敵。那時,大唐之諾必不行於諸國。”
李厥突然笑了,好嘛,自己進攻你就是無仁無義,你進攻新羅就是收複故土,還真別說,這莫靖的口才是真不錯。
他站起身,邁步來到了莫靖的麵前道:
“貴國昔王高武,受我大唐封賞,添為榮留王。奉大唐作為上邦,今聞有小人者泉蓋蘇文,弑王殺駕,獨霸朝綱。
新位寶藏王隻是一傀儡爾,我上邦如何能容此事發生。
今受莫使者相邀,出兵高句麗,誅殺泉蓋蘇文,幫爾等清君側,如何?”
莫靖被氣得麵色漲紅,聲音不由得提高:“我未曾相邀,還有,我王睿智,知大莫離支英明神武,所以才會放權於他。”
“哦,莫靖啊,這話你自己信嗎?別說了,我看這就樣吧,不日我大唐軍隊便會進駐平壤,抓了泉蓋蘇文,交由你們的王發落。”
……
ps:任那是大概是現在韓國的慶尚南道,倭國對朝鮮半島的殖民算是比較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