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是倭國使臣,從態度上來講也還不錯,這次來的叫蘇我真平,是倭國的大納言(相當於大唐尚書省的門下侍郎)。


    倭國早期頗有今天棒子國的風氣,隋文帝時期,使者來京言倭國是‘以天為兄,以日為弟’。


    隋文帝一聽不爽了,就是一個蠻夷之邦,搞得比自己還囂張,所以就告訴使臣勒令他們修改此說法。


    到了煬帝時期,當時的日本推古天皇寫信給煬帝言:‘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


    煬帝當時心中全是征高句麗之事,所以便向鴻臚卿喝斥道:“蠻夷書有無禮者,勿複以聞。”


    意思就是,這個倭國太不像話了,以後這樣的書信就不要拿給自己看了。


    蘇我真平是蘇我部人,目前的倭國正處於飛鳥時期,初時有兩部獨大,蘇我氏和物部氏,不過幾十年前,兩氏大戰,物部氏徹底消失,


    現在倭國的王叫廄戶,是一個有抱負的,正在試圖建立一個以天皇為權力中心的封建王朝。


    “臣奉吾國聖德王之令,朝見天可汗。”


    接著又是禮物清單,相較新羅,倭國的禮單就很粗暴,隻有美女十名。


    沒辦法,倭國本就是資源匱乏,再加上文明的起始比新羅和百濟還要遲,雖然有大量的銀礦,但他們的冶煉技術根本沒辦法開發,在他們看來,能拿得出手的隻有美女了。


    大朝會上,自然不會提出此行的目的或要求,不然不答應大家麵子上都不好看。


    最後是高句麗的使節,來的人叫莫靖,是他們國家的古鄒大加。


    同樣以天可汗稱李二,敬獻的禮物也以特產為主,如高麗參之類。


    三方的使節退下之後,李二令四方館好生照看,隨即又宣布以李厥為正使,李世績和王玄策為副使,接待這三方來客。


    朝會結束,李二讓李厥留下。


    “李世績有勇有謀,此次為副使有些折才,這些勳貴,你先生李靖身子羸弱,恐再不能以大任托之,張亮私心過大,倚之過重必生禍亂,


    劉鴻基之流富貴蝕骨,已無拓功之心,程知節雖外粗心細,但可謀一域,不足謀一國,衝鋒陷陣尚有餘勇,運籌帷幄欠佳。


    朕觀之,將之中,惟李世績與薛萬徹二人矣,你於他們無恩,便有親近機會需把握。”


    “孫兒知曉。”李厥鄭重一禮,不過很快就咧嘴笑道:“皇爺爺之宏威,加於寰宇,您隻要保重身體就行了。”


    李二淡淡一笑,伸手在他頭上輕撫道:“人固有一死,朕不怕死,但朕怕這江山易姓,煙塵再起。去吧,不可在英公麵前張狂。”


    “孫兒省得。”


    李厥出了殿,心中卻想著李二所說之事。


    自己才五歲啊,不行,一定要想辦法讓李二長壽才行,隻有李二長壽了,自己才可安生的多過些休閑日子。


    他爭儲位,是為了自己能活下去,或者說能活得更自在些,人生不受他人控製,可不是再給自己套一層枷鎖,雖然遲早會有那麽一天,他還是希望來得更晚些。


    得抽個空,到孫神醫那裏仔細了解一下皇爺爺的身體狀況,針對性的讓他養生。


    李世績和王玄策在殿外等他,見他出來便道:“大王,午時宴請三邦使臣,便在四方館之中。”


    “哦,那走吧。”


    四方館的眾人在門外迎接三人,三人入內直奔宴會的廳堂,三國的使節躬身在兩邊,李厥坐到主位開口道:“眾位坐吧。”


    三國使節見是一個孩子,麵上都帶著一絲不愉,高句麗使節當即道:“請問,正使的身份是?”


    他當然知曉,隻是見是孩子心中不爽,刻意問的。


    李厥淡然一笑道:“我且問你,此來是受大莫離支之令,還是高麗王之令?”


    大莫離支便是淵蓋蘇文,當然現在大唐稱為泉蓋蘇文,因為要避諱李淵的字。


    泉蓋蘇文此前,殺了當時的高麗王高武,立高藏為王,自封大莫離支,相當於大唐的宰相,實則已經掌控高句麗大小事務,架空高麗王,所以李厥才會有此一問。


    莫靖答道:“自是受我王之令。”


    “想來使臣是遵奉你王的。”


    莫靖麵現怒色道:“我是王之臣,自然遵奉王命。”


    見兩人言戰,眾人皆是愕然,四方館眾人頗為擔心,沒想到這高句麗使臣如此傲慢,初來就針對秦王。


    人家莫靖能出使,必然嘴皮子厲害,眾人很擔心秦王年幼吃了虧。


    倒是李世績和王玄策麵帶笑容,頗為自在,兩人看明白了李厥的套路,自從莫靖迴答第一個問題,就已經掉入了秦王的陷阱之中。


    李世績輕撫胡須,心中暗讚,別看就短短的幾句話,內裏的機辯和學問不小。


    高句麗當先開口發問,隻要秦王迴答,不管怎麽迴都落了聲勢,然秦王不答反問,這一問便又將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李厥聽對方言是奉王命,當即輕哦一聲便道:


    “想來使臣是大大的忠臣,隻是本王聽聞,去歲你們國王高武,被泉蓋蘇文所殺,還自封為大莫離支,


    使臣居然自言忠王,當時為何不與泉蓋蘇文以命相搏?


    哦,想來當時使臣並不在你們的京城平壤吧,想是後來使臣肯定已和泉蓋蘇文大戰過,隻是本王甚為好奇,


    你們的大莫離支沒有死,而使臣今日也來了大唐,這是為何?


    難道使臣見了你們大莫離支身背五把刀,懼怕了不成?”


    莫靖麵上漲紅,一時之間語塞。


    四方館相伴之人聞此,個個麵上浮現笑意,秦王說得對啊,既然忠君,就該和弑君的泉蓋蘇文勢不兩立才對。


    新羅的使節很不厚道的大笑起來,對著李厥躬身道:“王上所言,臣下居然未想到,看來高句麗皆是一群亂臣賊子。”


    “好膽,新羅王是怕我高句麗的刀鋒不利否?”


    莫靖不敢威脅李厥,不代表他不敢威脅新羅。


    “高句麗皆是亂賊,占我兩城,殺我百姓,此仇必報。”


    “好了,各位來者是客,我大唐自當以賓款待,若是在我大唐喊打喊殺,想來諸位也擔不起這後果。”李世績淡淡的說了一句。


    雙方見此,隻得相互對視一眼,恨恨閉嘴。


    倒是一旁的蘇我真平一直麵帶笑意,看得津津有味。


    ……


    ps:有個事解釋一下,因為我看到不少讀者在說。


    關於李世績,到底是該叫李績還是李世績。


    李世績原名叫徐世績,字懋功,所以也有叫徐懋功的,加入李唐有功,被李淵賜姓李,所以改名叫李世績。


    避帝王名字之諱,是在帝王死後而不是生前,所以李二死之前,他還是叫李世績的,李二駕崩之後,他為了避諱,才更名為李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腦洞山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腦洞山峰並收藏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