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對策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 作者:腦洞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朝會終於結束,大家可謂是各懷心思。
李泰走出立政殿就上了自己的馬車,一路迴府。
包括群臣和皇子,李泰是唯一一個可以將馬車駛入內宮,甚至是殿前的。
不得不說,李二是真喜歡這個兒子,因為知曉他胖,怕他太累,所以特許的。
迴到王府,李泰第一時間叫來了言先生,將今日朝堂之上的事提了一嘴。
“大王,您說皇嫡孫提議畫功臣像?”
李泰微微一怔,隨即一甩袍袖道:“本王在問你我那九弟封十六州之事。”
言先生又是好一番沉默才道:“大王,在下看來,皇嫡孫這番作為,才是大王真正的勁敵。”
“為何如此說?”李泰對言先生還頗為倚重,耐著性子問道。
“大王,人性如此,操持一生無非名利二字,而眼前就有一個青史留名的機會,你想隻要有點資格的會不會爭取?”
李泰麵上猶豫不定,他並不是看不清這些,但他一直忽略李厥的原因則是,
若說現在的李厥受寵,相較之前的他還差得遠呢!
“先生,立孫之事在本王看來可能性不大,本王覺得現在最大的對手還是九弟。”
言先生歎了口氣,還是爭取道:“大王,還是兩邊都要準備一番。”
這次李泰倒沒有反對,問計道:“如何?”
言先生心中有一個想法,那就是陛下在玩平衡,明著提拔李治,實則是為了保護李厥,
但這隻是他的猜測,他是個聰明人,自然不會明說。
“大王,發動臣子再提立儲的事,要給陛下於壓力。”
“這是為何,會不會弄巧成拙?”
言先生搖搖頭道:“大王,您入主東宮最好的機會便是前太子剛廢之時,拖了這許久,再拖難說會生變故。”
李泰點頭,這一點他是認可的。
“其二,晉王的名聲之前不顯,但也給群臣留了個純孝的印象,若是這印象再加強,恐到時百官反複。”
李泰雙眼一眯,這是要自己出手敗壞九弟的名聲?
片刻他淡淡一笑,這個法子就太多了,就看力度如何?
是要了對方的命,還隻是讓對方名聲受損。
自己父皇當時攻訐隱太子李建成與內宮有染,還有漢武帝誅太子一事。
有了方向,他信心倍增,又覺得言先生所說有些前後矛盾:
“如要針對本王九弟,那是不是暫停勸父皇立儲?”
這話也沒錯,現在如果真勸了,李二一激動立了李治咋辦?
到時李治隻要不是造反,李二或許都不會再廢了,畢竟已經廢了一個,再廢的話,他這個皇帝就成為笑話了,
就算為了自己的臉麵,李治做點出格的事,李二也會忍下來。
“大王,百官勸得越緊,陛下就越不會立的,而且,還可以運作一番,讓他們的奏折誇讚一下晉王。”
李泰當即就明白了,這是讓父皇誤解,這次勸立儲之事,乃是九弟推動的,
他微一躬身,對著言先生道:“先生於我,如留侯於漢高祖,房喬於父皇矣。”
言先生可沒有因被戴高帽而高興,避開身形再道:“對於晉王,可用之法很多,但對皇嫡孫則難矣。”
“為何?”
“皇嫡孫才五歲啊。”
李泰也皺起了眉,是啊,五歲的孩子懂什麽,如果方法不對,以父皇的精明,一眼便能看出來。
兩人正在商議,劉洎求見。
言先生突然有一種感覺,這貨又是來壞事的,歎了口氣道:“大王,在下告退。”
李泰擺擺手道:“同為本王之倚助,就不用避嫌了。”
片刻,劉洎來了,還沒坐下就急切問道:“大王,今日陛下舉止反常,大王可想好如何應對?”
“晉王之事我已有計較,倒是對我那侄兒還沒有好辦法。”
劉洎愣了愣道:“大王,秦國公在臣看來不足為慮,晉王才是大患。”
恰在此時,有人稟報道:“大王,趙公就在剛剛去了晉王府邸。”
劉洎一聽麵上更顯急色:“大王,看來您舅父這是要旗幟鮮明的支持晉王了,您舅父在陛下麵前言語頗重,這下是真麻煩了。”
李泰也有些慌,他和舅父一直就親近不起來,原因自然是,之前長孫無忌一直是堅定的太子黨。
現在太子倒了,他倒是想修複關係,但長孫無忌還是對他不親不遠的。
他麵上漸漸又浮現起冷意來,袍袖中的雙手也握成了拳頭。
一旁的言先生則在沉思,這個時候為什麽長孫無忌要旗幟鮮明的站在李治一邊?
如果他要堅持李治,肯定會在陛下麵前提及,但私下裏必然會疏遠,讓陛下認為他隻是持公發言。
若不是,那麽他會支持誰?這次去晉王府,又是什麽意思?
“大王,您現在該去晉王府。”劉洎能想到的隻有這個辦法了。
李泰明白何意,當即讓人準備一番,前往晉王府邸。
……
長孫無忌來之前,根本沒有通知李治,可謂打得他措手不及,隻得硬著頭皮上門外迎接。
“外甥見過舅父。”
長孫無忌的目光落在李治的穿著上,眉頭立刻皺了起來。
李治小心髒撲通撲通的跳,他可是見過這位舅父訓斥大哥的,大哥已是太子,但舅父還是訓得毫不留情麵。
他現在身上穿的,乃是李厥那小子夏日三件套,背心、褲衩再加腳上的木屐,還別說真涼快,最主要的是不捂襠啊。
試問那個小少年,會不在乎二弟的成長。
“晉王這一身?”
“舅父,這是皇嫡孫所創,獻給父皇日常所穿,用來避暑,外甥前日進宮,見父皇穿著舒適,就找我那侄兒討了兩套。
剛剛急著來迎舅父不及更衣,請舅父寬恕。”
甩鍋,必須得甩,先甩給父皇,再甩給侄兒,這種小事李治幹得毫無壓力。
長孫無忌上手摸了摸背心問道:“當真涼快?”
李治趕忙讓人將另一套拿來,雙手呈上道:“舅父不嫌,就在這裏更一下試試。”
長孫無忌還真就到了側廳更衣,片刻發出爽朗的笑聲道:“果真如此。”
他本是武將轉到文官體係,並不是真正的酸儒,對於新事物接受能力還是很強的。
“不知舅父來此有何事,有吩咐遣個人知會一聲便可。”
“就是來看看,你最近在忙甚?”
“皇嫡孫所製雪花糖,需要大量的石蜜,外甥正在聯絡屬官,一是收甘蔗,二是關於擴大種植,也讓百姓多一個進項。”
“為民謀利,善。”
長孫無忌誇完,又好奇問道:“前些時日厥兒也給老夫送了兩斤,雪花糖真是石蜜所製?”
李治哪還不明白舅父的意思,當即迴道:“隻是知曉石蜜為主料,至於如何製作,除了父皇,我那侄兒不讓他人觀看。”
……
ps:甘蔗不是南方獨有哈,北方也有不少種植的,而且在唐時,因中樞遠離南方,所以所用的石蜜,反而多是北方甘蔗提煉。
李泰走出立政殿就上了自己的馬車,一路迴府。
包括群臣和皇子,李泰是唯一一個可以將馬車駛入內宮,甚至是殿前的。
不得不說,李二是真喜歡這個兒子,因為知曉他胖,怕他太累,所以特許的。
迴到王府,李泰第一時間叫來了言先生,將今日朝堂之上的事提了一嘴。
“大王,您說皇嫡孫提議畫功臣像?”
李泰微微一怔,隨即一甩袍袖道:“本王在問你我那九弟封十六州之事。”
言先生又是好一番沉默才道:“大王,在下看來,皇嫡孫這番作為,才是大王真正的勁敵。”
“為何如此說?”李泰對言先生還頗為倚重,耐著性子問道。
“大王,人性如此,操持一生無非名利二字,而眼前就有一個青史留名的機會,你想隻要有點資格的會不會爭取?”
李泰麵上猶豫不定,他並不是看不清這些,但他一直忽略李厥的原因則是,
若說現在的李厥受寵,相較之前的他還差得遠呢!
“先生,立孫之事在本王看來可能性不大,本王覺得現在最大的對手還是九弟。”
言先生歎了口氣,還是爭取道:“大王,還是兩邊都要準備一番。”
這次李泰倒沒有反對,問計道:“如何?”
言先生心中有一個想法,那就是陛下在玩平衡,明著提拔李治,實則是為了保護李厥,
但這隻是他的猜測,他是個聰明人,自然不會明說。
“大王,發動臣子再提立儲的事,要給陛下於壓力。”
“這是為何,會不會弄巧成拙?”
言先生搖搖頭道:“大王,您入主東宮最好的機會便是前太子剛廢之時,拖了這許久,再拖難說會生變故。”
李泰點頭,這一點他是認可的。
“其二,晉王的名聲之前不顯,但也給群臣留了個純孝的印象,若是這印象再加強,恐到時百官反複。”
李泰雙眼一眯,這是要自己出手敗壞九弟的名聲?
片刻他淡淡一笑,這個法子就太多了,就看力度如何?
是要了對方的命,還隻是讓對方名聲受損。
自己父皇當時攻訐隱太子李建成與內宮有染,還有漢武帝誅太子一事。
有了方向,他信心倍增,又覺得言先生所說有些前後矛盾:
“如要針對本王九弟,那是不是暫停勸父皇立儲?”
這話也沒錯,現在如果真勸了,李二一激動立了李治咋辦?
到時李治隻要不是造反,李二或許都不會再廢了,畢竟已經廢了一個,再廢的話,他這個皇帝就成為笑話了,
就算為了自己的臉麵,李治做點出格的事,李二也會忍下來。
“大王,百官勸得越緊,陛下就越不會立的,而且,還可以運作一番,讓他們的奏折誇讚一下晉王。”
李泰當即就明白了,這是讓父皇誤解,這次勸立儲之事,乃是九弟推動的,
他微一躬身,對著言先生道:“先生於我,如留侯於漢高祖,房喬於父皇矣。”
言先生可沒有因被戴高帽而高興,避開身形再道:“對於晉王,可用之法很多,但對皇嫡孫則難矣。”
“為何?”
“皇嫡孫才五歲啊。”
李泰也皺起了眉,是啊,五歲的孩子懂什麽,如果方法不對,以父皇的精明,一眼便能看出來。
兩人正在商議,劉洎求見。
言先生突然有一種感覺,這貨又是來壞事的,歎了口氣道:“大王,在下告退。”
李泰擺擺手道:“同為本王之倚助,就不用避嫌了。”
片刻,劉洎來了,還沒坐下就急切問道:“大王,今日陛下舉止反常,大王可想好如何應對?”
“晉王之事我已有計較,倒是對我那侄兒還沒有好辦法。”
劉洎愣了愣道:“大王,秦國公在臣看來不足為慮,晉王才是大患。”
恰在此時,有人稟報道:“大王,趙公就在剛剛去了晉王府邸。”
劉洎一聽麵上更顯急色:“大王,看來您舅父這是要旗幟鮮明的支持晉王了,您舅父在陛下麵前言語頗重,這下是真麻煩了。”
李泰也有些慌,他和舅父一直就親近不起來,原因自然是,之前長孫無忌一直是堅定的太子黨。
現在太子倒了,他倒是想修複關係,但長孫無忌還是對他不親不遠的。
他麵上漸漸又浮現起冷意來,袍袖中的雙手也握成了拳頭。
一旁的言先生則在沉思,這個時候為什麽長孫無忌要旗幟鮮明的站在李治一邊?
如果他要堅持李治,肯定會在陛下麵前提及,但私下裏必然會疏遠,讓陛下認為他隻是持公發言。
若不是,那麽他會支持誰?這次去晉王府,又是什麽意思?
“大王,您現在該去晉王府。”劉洎能想到的隻有這個辦法了。
李泰明白何意,當即讓人準備一番,前往晉王府邸。
……
長孫無忌來之前,根本沒有通知李治,可謂打得他措手不及,隻得硬著頭皮上門外迎接。
“外甥見過舅父。”
長孫無忌的目光落在李治的穿著上,眉頭立刻皺了起來。
李治小心髒撲通撲通的跳,他可是見過這位舅父訓斥大哥的,大哥已是太子,但舅父還是訓得毫不留情麵。
他現在身上穿的,乃是李厥那小子夏日三件套,背心、褲衩再加腳上的木屐,還別說真涼快,最主要的是不捂襠啊。
試問那個小少年,會不在乎二弟的成長。
“晉王這一身?”
“舅父,這是皇嫡孫所創,獻給父皇日常所穿,用來避暑,外甥前日進宮,見父皇穿著舒適,就找我那侄兒討了兩套。
剛剛急著來迎舅父不及更衣,請舅父寬恕。”
甩鍋,必須得甩,先甩給父皇,再甩給侄兒,這種小事李治幹得毫無壓力。
長孫無忌上手摸了摸背心問道:“當真涼快?”
李治趕忙讓人將另一套拿來,雙手呈上道:“舅父不嫌,就在這裏更一下試試。”
長孫無忌還真就到了側廳更衣,片刻發出爽朗的笑聲道:“果真如此。”
他本是武將轉到文官體係,並不是真正的酸儒,對於新事物接受能力還是很強的。
“不知舅父來此有何事,有吩咐遣個人知會一聲便可。”
“就是來看看,你最近在忙甚?”
“皇嫡孫所製雪花糖,需要大量的石蜜,外甥正在聯絡屬官,一是收甘蔗,二是關於擴大種植,也讓百姓多一個進項。”
“為民謀利,善。”
長孫無忌誇完,又好奇問道:“前些時日厥兒也給老夫送了兩斤,雪花糖真是石蜜所製?”
李治哪還不明白舅父的意思,當即迴道:“隻是知曉石蜜為主料,至於如何製作,除了父皇,我那侄兒不讓他人觀看。”
……
ps:甘蔗不是南方獨有哈,北方也有不少種植的,而且在唐時,因中樞遠離南方,所以所用的石蜜,反而多是北方甘蔗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