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朝會再來
大唐:續寫貞觀打造錦繡盛唐 作者:腦洞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早,李厥在組織人搬家。
他原本是住在宜春宮的,李象住在宜秋宮,現在宜春宮被李厥單獨劃出作為研發和生產的地方,
每天人來人往,過於吵鬧,所以在征得李象的同意後,他也搬到了宜秋宮和大哥同住。
大唐對於宮殿群的稱唿比較亂,整個皇宮被稱為太極宮,裏麵又有不少的宮和殿。
比如說東宮,就有明德、崇教、麗正、光天、承德、崇文、崇仁等殿,
還有左、右春坊,這是東宮人事機構辦公的地方。
除此之外,還有宜春、宜秋等宮。
這些並沒有明確的劃分,有人會說殿是辦公之所,宮是住家的地方,實則也不然,現在李厥的母親就住在麗正殿中,
還有李治和李厥,皆是出生在麗正殿之中,說明之前李二未登基之前,長孫皇後也住在麗正殿之中。
他搬到宜秋宮自然也不用與李象同榻而眠,整個宜秋宮就有正房五間,側房八間,足夠大。
李象原本想把自己的正房讓出來,但李厥沒同意,折騰自己一個就夠了。
整理好之後,他坐在書房沉思,謀劃這麽久總算是有了一點苗頭,至少李二有了立他為儲的想法,
但這還不是他可以放鬆的時候,接下來才是最驚險的時候。
“無意,朝會還沒結束嗎?”
無意走過來道:“打探的人還沒迴來。”
這個不算是窺探內宮,畢竟看朝會結沒結束,就要看三省六院幾個重臣有沒有迴班即可。
至於朝會的內容,老房總會無意間說給房老四聽,房老四也經常給他寫一些酸詩,讓他品評,大體也都知道。
朝中有人好辦事啊!
李厥突然想起這句話來,還真是貼切,如果沒有老房,他還真是個睜眼瞎。
他可不會像李泰那樣去收買暢公,暢清能跟著陛下這許多年信任不減,如果是輕易收買的,那才見鬼了。
……
今天依舊是小朝會,但李二的心情變好,也將朝會恢複到立政殿召開。
朝會並不一定全是稟報各地情況,上傳下達,偶爾也會針對某個情況、某個思想來個頭腦風暴啥的。
就像今天,李二問群臣:“自古草創之主,至於子孫多亂,何也?”
意思是,自古創造基業的帝王,他們的子孫往往都會發生動亂,這是為什麽?
底下群臣心中腹誹,你李二不就說你自己嘛。
房玄齡作為一個合格的捧哏者,此刻出班道:“自古少主長於深宮,出生即為富貴,不知疾苦,難分情偽,
不體察民情,所以製定的策略不一定符合實際,這是禍亂之本。”
李二看了眼眾人,搖頭道:“卿將禍推之君主,在朕看來,禍在臣子。國初功臣多矣,國家有功必賞,
如爾等一樣,自然爾等朕是放心的,但爾等之子孫呢?
多無才行,仗著家族萌蔭,不修德行,奢度成性。那麽到時主又弱,臣又無德,偏而不扶,錯而不改,豈能不生亂子?”
他又列舉了宇文化及的例子,說隋對宇文一家可謂是恩寵極至,然而怎麽樣呢?
最終養出了宇文化及這個弑君逆賊!
眾臣也都明白了,這是李二在敲打他們呢,讓他們迴去多教育一下大唐的二代們。
接著李二又問:“宇文化及和楊玄感都是隋朝的既得利益者,也是受皇恩最重的,為什麽還要造反呢?”
此刻中書令岑文本出班道:“隻有君子才知道感恩戴德,兩人皆是小人,所以我們鄙視小人。”
李二想了想點頭道:“然!”
這個話題就算是結束了,見群臣無本要奏,他這才接著道:
“即日起,蕭瑀晉左仆射。”
蕭瑀出班領命,這是他第五次出任相位了,第一次是貞觀元年止,給房玄齡騰位置,畢竟他是武德舊臣,
李二登基之後,自然不會再用李淵的老臣。
其實那次李二有些不地道,因為蕭瑀是一直力挺李二的,包括玄武門之變過後,蕭瑀也出了大力安撫人心。
這也是為何,李二會寫出‘疾風知勁草,板板蕩識誠臣’送給對方。
房玄齡心中咯噔一聲,咋的,剛剛自己的迴複李二不高興,所以把自己給擼了?
還是李二發現了什麽,認為自己多管閑事了?
“房玄齡調任中書令。”
房玄齡停跳了半分鍾的心,好像再度開始工作了。
中書令雖說是正三品,相較左仆射的從二品要降了半級,但是實與虛之間的關係可不是這麽算的,
中書令同樣也算是相,而且相較相權對外的權限小了,但對內職權變大了。
況且,他本就有一個司空正一品的虛職,所以幾品對他來講,根本不算什麽。
他沒問題了,岑文本不爽了,因為他是之前的中書令,現在老房頂了,自己幹啥?
李二看向岑文本道:“至於岑愛卿,朕過後另有重托。”
老岑也隻得領旨。
一邊的李泰也有些慌了神,因為岑文本是支持他的,這一下居然給擼了,
要知道,真正頂峰的大臣都是人精,輕易是不站隊的,老房很看好李厥,但也不會讓自己和大兒子陷進去,
而是把房老四這顆雞蛋撂進了李厥的籃子裏。
好不容易,李泰有了岑文本這麽一個內閣權臣的支持,別小看這些,因為所有的奏折還有詔書,可都是要經過中書省的,
等於說,有了岑文本,李泰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朝堂幾乎所有的動向,但這下居然被去職了。
老房?
好吧,他也試著親近,但人家根本不鳥他啊,什麽都公事公辦。
原本以為,這就是此次朝會對他最重的打擊,結果李二好像還不過癮,又讓太監開始宣旨,
這次是宣布對李治的封賞。
李泰是諸王之中,封賞最厚的,受封十六州啊,但這次李治的封賞也是十六州,
雖然李治的十六州沒有自己的富裕,自己的封地如揚、常、海、蘇等州,可都是上州,
但架不住李治的封地政治作用大啊!
太原本就是大唐龍興之地,而再往西北便全是大唐的戰略要地,幽雲之地,更是大唐的咽喉。
這一對比,李泰突然覺得,自己還沒有弟弟重要。
至於李二接下來說的,皇嫡孫建議畫功臣像,列於淩煙閣之中,他壓根就沒有聽進去。
他原本是住在宜春宮的,李象住在宜秋宮,現在宜春宮被李厥單獨劃出作為研發和生產的地方,
每天人來人往,過於吵鬧,所以在征得李象的同意後,他也搬到了宜秋宮和大哥同住。
大唐對於宮殿群的稱唿比較亂,整個皇宮被稱為太極宮,裏麵又有不少的宮和殿。
比如說東宮,就有明德、崇教、麗正、光天、承德、崇文、崇仁等殿,
還有左、右春坊,這是東宮人事機構辦公的地方。
除此之外,還有宜春、宜秋等宮。
這些並沒有明確的劃分,有人會說殿是辦公之所,宮是住家的地方,實則也不然,現在李厥的母親就住在麗正殿中,
還有李治和李厥,皆是出生在麗正殿之中,說明之前李二未登基之前,長孫皇後也住在麗正殿之中。
他搬到宜秋宮自然也不用與李象同榻而眠,整個宜秋宮就有正房五間,側房八間,足夠大。
李象原本想把自己的正房讓出來,但李厥沒同意,折騰自己一個就夠了。
整理好之後,他坐在書房沉思,謀劃這麽久總算是有了一點苗頭,至少李二有了立他為儲的想法,
但這還不是他可以放鬆的時候,接下來才是最驚險的時候。
“無意,朝會還沒結束嗎?”
無意走過來道:“打探的人還沒迴來。”
這個不算是窺探內宮,畢竟看朝會結沒結束,就要看三省六院幾個重臣有沒有迴班即可。
至於朝會的內容,老房總會無意間說給房老四聽,房老四也經常給他寫一些酸詩,讓他品評,大體也都知道。
朝中有人好辦事啊!
李厥突然想起這句話來,還真是貼切,如果沒有老房,他還真是個睜眼瞎。
他可不會像李泰那樣去收買暢公,暢清能跟著陛下這許多年信任不減,如果是輕易收買的,那才見鬼了。
……
今天依舊是小朝會,但李二的心情變好,也將朝會恢複到立政殿召開。
朝會並不一定全是稟報各地情況,上傳下達,偶爾也會針對某個情況、某個思想來個頭腦風暴啥的。
就像今天,李二問群臣:“自古草創之主,至於子孫多亂,何也?”
意思是,自古創造基業的帝王,他們的子孫往往都會發生動亂,這是為什麽?
底下群臣心中腹誹,你李二不就說你自己嘛。
房玄齡作為一個合格的捧哏者,此刻出班道:“自古少主長於深宮,出生即為富貴,不知疾苦,難分情偽,
不體察民情,所以製定的策略不一定符合實際,這是禍亂之本。”
李二看了眼眾人,搖頭道:“卿將禍推之君主,在朕看來,禍在臣子。國初功臣多矣,國家有功必賞,
如爾等一樣,自然爾等朕是放心的,但爾等之子孫呢?
多無才行,仗著家族萌蔭,不修德行,奢度成性。那麽到時主又弱,臣又無德,偏而不扶,錯而不改,豈能不生亂子?”
他又列舉了宇文化及的例子,說隋對宇文一家可謂是恩寵極至,然而怎麽樣呢?
最終養出了宇文化及這個弑君逆賊!
眾臣也都明白了,這是李二在敲打他們呢,讓他們迴去多教育一下大唐的二代們。
接著李二又問:“宇文化及和楊玄感都是隋朝的既得利益者,也是受皇恩最重的,為什麽還要造反呢?”
此刻中書令岑文本出班道:“隻有君子才知道感恩戴德,兩人皆是小人,所以我們鄙視小人。”
李二想了想點頭道:“然!”
這個話題就算是結束了,見群臣無本要奏,他這才接著道:
“即日起,蕭瑀晉左仆射。”
蕭瑀出班領命,這是他第五次出任相位了,第一次是貞觀元年止,給房玄齡騰位置,畢竟他是武德舊臣,
李二登基之後,自然不會再用李淵的老臣。
其實那次李二有些不地道,因為蕭瑀是一直力挺李二的,包括玄武門之變過後,蕭瑀也出了大力安撫人心。
這也是為何,李二會寫出‘疾風知勁草,板板蕩識誠臣’送給對方。
房玄齡心中咯噔一聲,咋的,剛剛自己的迴複李二不高興,所以把自己給擼了?
還是李二發現了什麽,認為自己多管閑事了?
“房玄齡調任中書令。”
房玄齡停跳了半分鍾的心,好像再度開始工作了。
中書令雖說是正三品,相較左仆射的從二品要降了半級,但是實與虛之間的關係可不是這麽算的,
中書令同樣也算是相,而且相較相權對外的權限小了,但對內職權變大了。
況且,他本就有一個司空正一品的虛職,所以幾品對他來講,根本不算什麽。
他沒問題了,岑文本不爽了,因為他是之前的中書令,現在老房頂了,自己幹啥?
李二看向岑文本道:“至於岑愛卿,朕過後另有重托。”
老岑也隻得領旨。
一邊的李泰也有些慌了神,因為岑文本是支持他的,這一下居然給擼了,
要知道,真正頂峰的大臣都是人精,輕易是不站隊的,老房很看好李厥,但也不會讓自己和大兒子陷進去,
而是把房老四這顆雞蛋撂進了李厥的籃子裏。
好不容易,李泰有了岑文本這麽一個內閣權臣的支持,別小看這些,因為所有的奏折還有詔書,可都是要經過中書省的,
等於說,有了岑文本,李泰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朝堂幾乎所有的動向,但這下居然被去職了。
老房?
好吧,他也試著親近,但人家根本不鳥他啊,什麽都公事公辦。
原本以為,這就是此次朝會對他最重的打擊,結果李二好像還不過癮,又讓太監開始宣旨,
這次是宣布對李治的封賞。
李泰是諸王之中,封賞最厚的,受封十六州啊,但這次李治的封賞也是十六州,
雖然李治的十六州沒有自己的富裕,自己的封地如揚、常、海、蘇等州,可都是上州,
但架不住李治的封地政治作用大啊!
太原本就是大唐龍興之地,而再往西北便全是大唐的戰略要地,幽雲之地,更是大唐的咽喉。
這一對比,李泰突然覺得,自己還沒有弟弟重要。
至於李二接下來說的,皇嫡孫建議畫功臣像,列於淩煙閣之中,他壓根就沒有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