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從陶謙那裏迴來之後,卻並未著急起行,他心中有了自己的小九九,先是迴家去見父親陳珪。
陶謙入主徐州之後,征陳登為典農校尉,在家族支持下,做的成績斐然,頗受陶謙信任。
這就是重用世家子的好處,也是名士厲害的原因。
征用一人,其背後有無數看不見的人在幫忙運作。
陳珪更是辭去官職,在家全力幫助兒子。
“兒有一事難以決斷,請父親指點。”
“哦?何事?”
“陶恭祖自覺命不久矣,陶商陶應難以成事,故命孩兒前往長安,麵見天子,請另立刺史。”
陳珪對此倒是不太在乎,陳家此時在徐州已經根深蒂固,不論誰來擔任刺史,都需要用陳登。
“董卓已死,天子重掌朝堂,正該如此,我兒為何不決?”
“父親忘了青州張致了嗎?此人圖謀徐州已久,現在更是打著要討伐笮融的名頭,想要借道徐州。”
“借道徐州?恐怕是假途伐虢之計吧?陶恭祖應了?”
陳登搖頭道:“倒是沒應,但也沒有拒絕,以我觀之,陶恭祖現在是不打算管了。”
“我兒打算如何應對?”
“張致在青州經營數年,手下精兵強將,不論是陶恭祖還是朝廷另派刺史,恐怕都難以抵擋。”
知子莫若父,陳珪頓時明白他的意圖,麵露微笑道:“我兒是打算驅狼吞虎?”
“不錯,我打算去兗州見曹操,假意投奔,讓曹操帶兵前來接收徐州,隻是此舉未免不忠,故難以決斷。”
為什麽是見曹操而不是見袁術呢?因為陳瑀現在在袁術手下。
世家內部也不是那麽團結,陳家真正的大人物是陳珪的伯父陳球,官至太尉,位列三公,陳家的家主之位便落在了陳球的兒子陳瑀身上。
現在陳瑀,看似位高權重,實則根本沒有受到重用,反倒是陳登,權勢不小,有望爭來家主的位子。
天子之位是傳嫡長子,世家可不是,誰能給家族帶來更大的利益,家族就支持誰。
畢竟陳瑀更先投靠的袁術,如果陳登此時見袁術,弄不好會給陳瑀做了嫁衣。
陳珪也是老狐狸,自然明白兒子所想點頭道:“曹操亦是大漢封的鎮東將軍,有何不忠?一個曹操恐怕難以製衡張致,吾兒膽子可以再大一點。”
陳登瞪大眼睛道:“袁紹?這是否有些不妥?”
“沒什麽不妥,若讓張致入主徐州,你我死無葬身之地。”
父子二人定計,讓陳登的弟弟陳應去見曹操,陳登自己則去河北,麵見袁紹。
陳應來到兗州見到曹操。
“陶恭祖病重,欲卸任徐州牧之職,青州張致狼子野心,懇請將軍救徐州於水火。”
真是打瞌睡有人送枕頭,曹操正愁地盤太小呢,手上隻有四個半郡,根本養不起大規模的軍團。
尤其是董卓被殺後,徐榮帶領數千西涼鐵騎來投,人吃馬嚼,騎兵的消耗可比步兵多多了。
得了陳應的消息,曹操聚集手下文武官員,讓陳應把徐州的局勢又說了一遍。
郭嘉聞言站起身來,一把把陳應提了起來:“哼,雕蟲小技,瞞得了別人,可滿不了我,是不是張致和陶謙勾結,在徐州布下陷阱,讓你來引我等上鉤?”
之前陶謙可是和張致一起討伐過曹操的,現在陶謙手下忽然來說要把徐州獻給曹操,郭嘉這些人不可能一下子就信了。
陳應叫屈道:“絕對沒有,張致以太平道的名義討伐笮融,我兄等人都看出這是假途滅虢之計,奈何陶謙病重,自知不久於人世,毫無抵抗之心,我兄不甘,才會來請曹將軍。”
諸人一直盯著他的表情,不似作偽,這才放下心來,也都明白陳家為何會這麽做。
陳家是徐州最大的地主,肯定不想張致去把他家的田地都給分了。
戲誌才又問道:“既如此,為何你兄不來見我主。”
看陳應支支吾吾,一拍桌子道:“說。”
“我兄覺得憑曹將軍一人之力,恐無力對付張致,故北上去麵見袁將軍了。”
曹操聞言臉色微微一變,他和袁紹結盟不假,但不代表沒有自己的小九九。
袁紹被張致和呂布聯手壓製下,雖然戰勝了公孫瓚,地盤不但沒漲,反而在壓縮,同樣需要擴張。
戲誌才卻微笑道:“可是勸說袁公趁機取渤海?”
“正是。”
郭嘉和戲誌才一起拱手向曹操道:“有陳家相助,徐州已入主公手中。”
曹操樂的嘴巴都咧到耳朵根了,還是裝模作樣道:“青州張致,不容小覷啊。”
負責情報的戲誌才道:“剛剛得到消息,張致帶領三千道兵,並未去見陶謙,穿過東海郡,已經抵達下邳。”
張致南下,大張旗鼓,並未隱藏行跡,曹操在徐州的探子很容易就能查到。
“確定隻有三千?”
戲誌才明白他的意思,趁張致身邊兵少一舉解決掉。
“張致身邊精兵確實隻有三千,不過青州林家在徐州經營數年,手下肯定藏了幾千人,泰山南城有八千騎兵,隨時可以南下支援。”
曹操點頭道:“想要徐州,必須要解決他們。”
徐榮請戰道:“某降主公,寸功未立,這八千騎兵,交給我吧。”
早就等他這句話了,曹操大喜道:“好,那就辛苦徐將軍了。至於張致和他手下的數千精兵,就交給我來對付。”
“主公且慢。”
曹操迴頭一看,說話的是荀攸。
“公達為何阻我?”
荀攸看出曹操有些不悅,但還是拱手道:“陶恭祖雖病危,但畢竟還在呢,我等貿然出兵,致使徐州轉投張致,不可不防。”
曹操一聽,冷靜下來。
郭嘉擺手道:“無妨,何時出兵都無差別了。張致如今已經在徐州了,就算等陶謙死後再出兵,以他的手段,也能掌握徐州一部分力量。”
說著看了陳應一眼,接著說道:“所以陳家的應對最佳,結連袁紹,雙線開戰,讓張致首尾難顧。”
陶謙入主徐州之後,征陳登為典農校尉,在家族支持下,做的成績斐然,頗受陶謙信任。
這就是重用世家子的好處,也是名士厲害的原因。
征用一人,其背後有無數看不見的人在幫忙運作。
陳珪更是辭去官職,在家全力幫助兒子。
“兒有一事難以決斷,請父親指點。”
“哦?何事?”
“陶恭祖自覺命不久矣,陶商陶應難以成事,故命孩兒前往長安,麵見天子,請另立刺史。”
陳珪對此倒是不太在乎,陳家此時在徐州已經根深蒂固,不論誰來擔任刺史,都需要用陳登。
“董卓已死,天子重掌朝堂,正該如此,我兒為何不決?”
“父親忘了青州張致了嗎?此人圖謀徐州已久,現在更是打著要討伐笮融的名頭,想要借道徐州。”
“借道徐州?恐怕是假途伐虢之計吧?陶恭祖應了?”
陳登搖頭道:“倒是沒應,但也沒有拒絕,以我觀之,陶恭祖現在是不打算管了。”
“我兒打算如何應對?”
“張致在青州經營數年,手下精兵強將,不論是陶恭祖還是朝廷另派刺史,恐怕都難以抵擋。”
知子莫若父,陳珪頓時明白他的意圖,麵露微笑道:“我兒是打算驅狼吞虎?”
“不錯,我打算去兗州見曹操,假意投奔,讓曹操帶兵前來接收徐州,隻是此舉未免不忠,故難以決斷。”
為什麽是見曹操而不是見袁術呢?因為陳瑀現在在袁術手下。
世家內部也不是那麽團結,陳家真正的大人物是陳珪的伯父陳球,官至太尉,位列三公,陳家的家主之位便落在了陳球的兒子陳瑀身上。
現在陳瑀,看似位高權重,實則根本沒有受到重用,反倒是陳登,權勢不小,有望爭來家主的位子。
天子之位是傳嫡長子,世家可不是,誰能給家族帶來更大的利益,家族就支持誰。
畢竟陳瑀更先投靠的袁術,如果陳登此時見袁術,弄不好會給陳瑀做了嫁衣。
陳珪也是老狐狸,自然明白兒子所想點頭道:“曹操亦是大漢封的鎮東將軍,有何不忠?一個曹操恐怕難以製衡張致,吾兒膽子可以再大一點。”
陳登瞪大眼睛道:“袁紹?這是否有些不妥?”
“沒什麽不妥,若讓張致入主徐州,你我死無葬身之地。”
父子二人定計,讓陳登的弟弟陳應去見曹操,陳登自己則去河北,麵見袁紹。
陳應來到兗州見到曹操。
“陶恭祖病重,欲卸任徐州牧之職,青州張致狼子野心,懇請將軍救徐州於水火。”
真是打瞌睡有人送枕頭,曹操正愁地盤太小呢,手上隻有四個半郡,根本養不起大規模的軍團。
尤其是董卓被殺後,徐榮帶領數千西涼鐵騎來投,人吃馬嚼,騎兵的消耗可比步兵多多了。
得了陳應的消息,曹操聚集手下文武官員,讓陳應把徐州的局勢又說了一遍。
郭嘉聞言站起身來,一把把陳應提了起來:“哼,雕蟲小技,瞞得了別人,可滿不了我,是不是張致和陶謙勾結,在徐州布下陷阱,讓你來引我等上鉤?”
之前陶謙可是和張致一起討伐過曹操的,現在陶謙手下忽然來說要把徐州獻給曹操,郭嘉這些人不可能一下子就信了。
陳應叫屈道:“絕對沒有,張致以太平道的名義討伐笮融,我兄等人都看出這是假途滅虢之計,奈何陶謙病重,自知不久於人世,毫無抵抗之心,我兄不甘,才會來請曹將軍。”
諸人一直盯著他的表情,不似作偽,這才放下心來,也都明白陳家為何會這麽做。
陳家是徐州最大的地主,肯定不想張致去把他家的田地都給分了。
戲誌才又問道:“既如此,為何你兄不來見我主。”
看陳應支支吾吾,一拍桌子道:“說。”
“我兄覺得憑曹將軍一人之力,恐無力對付張致,故北上去麵見袁將軍了。”
曹操聞言臉色微微一變,他和袁紹結盟不假,但不代表沒有自己的小九九。
袁紹被張致和呂布聯手壓製下,雖然戰勝了公孫瓚,地盤不但沒漲,反而在壓縮,同樣需要擴張。
戲誌才卻微笑道:“可是勸說袁公趁機取渤海?”
“正是。”
郭嘉和戲誌才一起拱手向曹操道:“有陳家相助,徐州已入主公手中。”
曹操樂的嘴巴都咧到耳朵根了,還是裝模作樣道:“青州張致,不容小覷啊。”
負責情報的戲誌才道:“剛剛得到消息,張致帶領三千道兵,並未去見陶謙,穿過東海郡,已經抵達下邳。”
張致南下,大張旗鼓,並未隱藏行跡,曹操在徐州的探子很容易就能查到。
“確定隻有三千?”
戲誌才明白他的意思,趁張致身邊兵少一舉解決掉。
“張致身邊精兵確實隻有三千,不過青州林家在徐州經營數年,手下肯定藏了幾千人,泰山南城有八千騎兵,隨時可以南下支援。”
曹操點頭道:“想要徐州,必須要解決他們。”
徐榮請戰道:“某降主公,寸功未立,這八千騎兵,交給我吧。”
早就等他這句話了,曹操大喜道:“好,那就辛苦徐將軍了。至於張致和他手下的數千精兵,就交給我來對付。”
“主公且慢。”
曹操迴頭一看,說話的是荀攸。
“公達為何阻我?”
荀攸看出曹操有些不悅,但還是拱手道:“陶恭祖雖病危,但畢竟還在呢,我等貿然出兵,致使徐州轉投張致,不可不防。”
曹操一聽,冷靜下來。
郭嘉擺手道:“無妨,何時出兵都無差別了。張致如今已經在徐州了,就算等陶謙死後再出兵,以他的手段,也能掌握徐州一部分力量。”
說著看了陳應一眼,接著說道:“所以陳家的應對最佳,結連袁紹,雙線開戰,讓張致首尾難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