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淵得了通稟,進了禦書房。
至正帝見他風塵仆仆,還好心情地問了他兩句。
“迴父皇,兒臣在皇陵的差事已辦妥,帶了皇陵的田土、陵瓜及一應種子迴來,等兒臣整理完數據,便可與司農司的同僚一起到皇莊研究培育種子一事。”
皇上已得了他在皇陵的行蹤,知他勤勉,還親自上田間地頭去查探田土情況,心中欣慰。
“才迴京,不多在府中歇歇,這些差事也不急著稟報。”
“多謝父皇體恤。兒臣此番進宮,是請求父皇收迴賜婚旨意。兒臣已有妻室,在皇祖父神宮,已敬香稟告過此事。”
“什麽?”
至正帝驚得不輕。他聽到什麽,越王說他已有妻室?什麽時候的事?他怎麽不知?
一旁伺候的劉起也以為聽錯了,越王已有妻室?沒聽說啊。
“你何時有的妻室?朕為何不知?”
“迴稟父皇,先前兒臣在皇陵,以為這輩子迴京無望,就沒想過要娶妻。後來因誤吃了害人的藥,傷了身子,更絕了這個念頭。四年前兒臣本來思念母後和兄長,已決心去尋他們……”
至正帝聽得心情複雜。
越王曾經尋死,他後來也收到了消息,越王身子如何壞的,他大抵也猜到一些,放任不曾處理,對他也略有歉意。
又聽他說道:“那會兒臣中了藥,已決心去尋母後和皇兄團聚,故並未唿救。在先帝神宮外頭,打算燒最後一柱香,便去尋他們。但兒臣命不該絕,被一陵戶家走親戚的女子所救,還壞了她的身子……”
越王迴憶著往事,煞有其事的樣子,“如今兒臣還能見到父皇,多虧了她當年救下兒臣一命。兒臣無以為報,便對她許下正妻的身份。”
陵戶家的親戚?至正帝想著也是,這十年來越王都不曾離開過皇陵,他能認識哪家女子?
除了當年東宮送去的四名佳麗,他還遣送了兩位迴來,剩的那兩位,也把人打發了,不曾近身,可沒聽說他在那邊有娶妻啊?
“你在那邊娶她了?”
“並未。”趙廣淵斂下目光。
“她當時是來接侄兒迴府的,家中父母兄長均已亡故,有重孝在身,故兒臣並未與她結親。且兒臣那會不得自由,她亦要歸家。兒臣便想著將來有朝一日能迴京,稟了父皇再做打算。”
至正帝聽得眉頭緊皺,越王的正妃如何能隨意許了人!還是這等身份的女子!
但念著她救下越王有功,也不打算追究,連問對方身份年歲都不曾。
隻說,“既是對你有恩,納了便納了,許一個庶妃身份便是。幾個庶妃人選就由你來定吧。但正妃和側妃人選,我和你母後已擬定,旨意也下了,你迴府收拾一下,待禮部擇好吉日,再為你操辦吧。”
“父皇!”趙廣淵跪了下去,“兒臣的情況父皇清楚,何必害了別家女子呢。結親乃結兩姓之好,何必結仇呢。”
“怎會結仇!皇後為你擇選之時,已是召了三家主母來問過,都樂意與你結秦晉之好,你且放心準備就是。”
成為皇家兒媳,這是天大的恩典,說什麽結仇,有這麽不識抬舉的人家?
皇後那邊厚厚的花名冊,可是看花了眼呢。
“父皇,兒臣不願,請父皇收迴成命。”
“朕金口玉言,已不容更改!”好話歹話說盡,三番四次地衝撞,至正帝也火了。
見皇上已命劉起趕人,趙廣淵從懷裏掏出揣著的匣子,“父皇,兒臣的婚事,皇祖父已經給兒臣做主了,亦是金口玉言,不容更改。”
“什麽!你皇祖父給你擬定了正妃人選?”他怎麽沒聽說。
“正是,皇祖父的聖旨在此。”趙廣淵把裝著當初給林照夏的賜婚聖旨高舉過頭頂。
劉起心尖尖發著顫,走過去接過據說裝了聖旨的匣子,頭也不敢抬,低眉順眼地把它捧到至正帝麵前。
至正帝看著擺在龍案麵前的匣子,半天才動手把它掀開了,把聖旨打開……
果然是賜婚聖旨。蓋著玉印,還有先帝的私印。可先帝在越王五歲時就崩逝了。
“先帝何時給你的聖旨?”
“迴父皇,是兒臣小時候皇祖父給的。那時候兒臣在禦書房玩,皇祖父教兒臣寫字,剛好說到賜婚一事,兒臣便戲稱將來長大想自己挑個中意的,先帝哈哈大笑,便給了兒臣這一紙蓋了私印的空白聖旨,隻道將來遇到喜歡的人,自己把名字添上。”
這……這還真是先帝會幹的事。
至正帝心裏一噎。
先帝小時候最疼越王,經常召他到禦書房,親自教他讀書識字。那會自己能成為儲君,除了……還有越王的功勞。先帝的一眾孫子中,他最中意越王和先太子。
這聖旨蓋著先帝的私印,那私印隨著先帝下葬做為陪葬品跟去了。這聖旨是真的。
他料越王也不敢拿假的出來。
至正帝目光落在林照夏三個字上……
對於誰成為越王的正妃,至正帝並不多在意,但越王忤逆了他,在他下了旨,定好人選,卻拿了先帝的聖旨出來,這讓他很不舒服。
目光一凝,“先帝,給你的聖旨……”
“皇祖父就給了兒臣這一份。”趙廣淵咬了咬牙,他父皇又多疑上了,是擔心皇祖父還給他別的空白聖旨嗎?
“若兒臣手中還有,早就拿出來用了,母後和皇兄也不會……”
至正帝心裏一鬆。
“那你為何不用,還用到這上麵。”這什麽林照夏,不知是何身份,先帝給的空白聖旨,天大的恩典,竟用到這樣的女子身上!
不中用的東西。
“當年事發生的突然,此聖旨又是兒臣少時玩笑得來的,一直收著,都已經不記得此事了。直到後來去了皇陵,帶的不多行李,後來被宮人變賣了諸多財物,這個匣子才現了出來。”
至正帝氣得胸悶氣堵,氣他堂堂一個皇子,被宮人欺負至此,還有臉說!也氣他好好的一紙聖旨,竟用到這種地方。
果然和他母後兄長一樣,兒女情長!
正要生氣,可又想這一切都是自己放任而來,不由得又消了氣。看了一眼聖旨,又忽地心裏一鬆,好在用在這上麵,若是用來做別的……
心情又好了些。
隻是聖旨已下,金口玉言,要他更改亦是不能,不然天下人如何說他!說他朝令夕改?
至正帝見他風塵仆仆,還好心情地問了他兩句。
“迴父皇,兒臣在皇陵的差事已辦妥,帶了皇陵的田土、陵瓜及一應種子迴來,等兒臣整理完數據,便可與司農司的同僚一起到皇莊研究培育種子一事。”
皇上已得了他在皇陵的行蹤,知他勤勉,還親自上田間地頭去查探田土情況,心中欣慰。
“才迴京,不多在府中歇歇,這些差事也不急著稟報。”
“多謝父皇體恤。兒臣此番進宮,是請求父皇收迴賜婚旨意。兒臣已有妻室,在皇祖父神宮,已敬香稟告過此事。”
“什麽?”
至正帝驚得不輕。他聽到什麽,越王說他已有妻室?什麽時候的事?他怎麽不知?
一旁伺候的劉起也以為聽錯了,越王已有妻室?沒聽說啊。
“你何時有的妻室?朕為何不知?”
“迴稟父皇,先前兒臣在皇陵,以為這輩子迴京無望,就沒想過要娶妻。後來因誤吃了害人的藥,傷了身子,更絕了這個念頭。四年前兒臣本來思念母後和兄長,已決心去尋他們……”
至正帝聽得心情複雜。
越王曾經尋死,他後來也收到了消息,越王身子如何壞的,他大抵也猜到一些,放任不曾處理,對他也略有歉意。
又聽他說道:“那會兒臣中了藥,已決心去尋母後和皇兄團聚,故並未唿救。在先帝神宮外頭,打算燒最後一柱香,便去尋他們。但兒臣命不該絕,被一陵戶家走親戚的女子所救,還壞了她的身子……”
越王迴憶著往事,煞有其事的樣子,“如今兒臣還能見到父皇,多虧了她當年救下兒臣一命。兒臣無以為報,便對她許下正妻的身份。”
陵戶家的親戚?至正帝想著也是,這十年來越王都不曾離開過皇陵,他能認識哪家女子?
除了當年東宮送去的四名佳麗,他還遣送了兩位迴來,剩的那兩位,也把人打發了,不曾近身,可沒聽說他在那邊有娶妻啊?
“你在那邊娶她了?”
“並未。”趙廣淵斂下目光。
“她當時是來接侄兒迴府的,家中父母兄長均已亡故,有重孝在身,故兒臣並未與她結親。且兒臣那會不得自由,她亦要歸家。兒臣便想著將來有朝一日能迴京,稟了父皇再做打算。”
至正帝聽得眉頭緊皺,越王的正妃如何能隨意許了人!還是這等身份的女子!
但念著她救下越王有功,也不打算追究,連問對方身份年歲都不曾。
隻說,“既是對你有恩,納了便納了,許一個庶妃身份便是。幾個庶妃人選就由你來定吧。但正妃和側妃人選,我和你母後已擬定,旨意也下了,你迴府收拾一下,待禮部擇好吉日,再為你操辦吧。”
“父皇!”趙廣淵跪了下去,“兒臣的情況父皇清楚,何必害了別家女子呢。結親乃結兩姓之好,何必結仇呢。”
“怎會結仇!皇後為你擇選之時,已是召了三家主母來問過,都樂意與你結秦晉之好,你且放心準備就是。”
成為皇家兒媳,這是天大的恩典,說什麽結仇,有這麽不識抬舉的人家?
皇後那邊厚厚的花名冊,可是看花了眼呢。
“父皇,兒臣不願,請父皇收迴成命。”
“朕金口玉言,已不容更改!”好話歹話說盡,三番四次地衝撞,至正帝也火了。
見皇上已命劉起趕人,趙廣淵從懷裏掏出揣著的匣子,“父皇,兒臣的婚事,皇祖父已經給兒臣做主了,亦是金口玉言,不容更改。”
“什麽!你皇祖父給你擬定了正妃人選?”他怎麽沒聽說。
“正是,皇祖父的聖旨在此。”趙廣淵把裝著當初給林照夏的賜婚聖旨高舉過頭頂。
劉起心尖尖發著顫,走過去接過據說裝了聖旨的匣子,頭也不敢抬,低眉順眼地把它捧到至正帝麵前。
至正帝看著擺在龍案麵前的匣子,半天才動手把它掀開了,把聖旨打開……
果然是賜婚聖旨。蓋著玉印,還有先帝的私印。可先帝在越王五歲時就崩逝了。
“先帝何時給你的聖旨?”
“迴父皇,是兒臣小時候皇祖父給的。那時候兒臣在禦書房玩,皇祖父教兒臣寫字,剛好說到賜婚一事,兒臣便戲稱將來長大想自己挑個中意的,先帝哈哈大笑,便給了兒臣這一紙蓋了私印的空白聖旨,隻道將來遇到喜歡的人,自己把名字添上。”
這……這還真是先帝會幹的事。
至正帝心裏一噎。
先帝小時候最疼越王,經常召他到禦書房,親自教他讀書識字。那會自己能成為儲君,除了……還有越王的功勞。先帝的一眾孫子中,他最中意越王和先太子。
這聖旨蓋著先帝的私印,那私印隨著先帝下葬做為陪葬品跟去了。這聖旨是真的。
他料越王也不敢拿假的出來。
至正帝目光落在林照夏三個字上……
對於誰成為越王的正妃,至正帝並不多在意,但越王忤逆了他,在他下了旨,定好人選,卻拿了先帝的聖旨出來,這讓他很不舒服。
目光一凝,“先帝,給你的聖旨……”
“皇祖父就給了兒臣這一份。”趙廣淵咬了咬牙,他父皇又多疑上了,是擔心皇祖父還給他別的空白聖旨嗎?
“若兒臣手中還有,早就拿出來用了,母後和皇兄也不會……”
至正帝心裏一鬆。
“那你為何不用,還用到這上麵。”這什麽林照夏,不知是何身份,先帝給的空白聖旨,天大的恩典,竟用到這樣的女子身上!
不中用的東西。
“當年事發生的突然,此聖旨又是兒臣少時玩笑得來的,一直收著,都已經不記得此事了。直到後來去了皇陵,帶的不多行李,後來被宮人變賣了諸多財物,這個匣子才現了出來。”
至正帝氣得胸悶氣堵,氣他堂堂一個皇子,被宮人欺負至此,還有臉說!也氣他好好的一紙聖旨,竟用到這種地方。
果然和他母後兄長一樣,兒女情長!
正要生氣,可又想這一切都是自己放任而來,不由得又消了氣。看了一眼聖旨,又忽地心裏一鬆,好在用在這上麵,若是用來做別的……
心情又好了些。
隻是聖旨已下,金口玉言,要他更改亦是不能,不然天下人如何說他!說他朝令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