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府,廳堂內。
司馬懿獨自一人坐在這裏,看似閉目養神,實則腦中運轉飛快。
他早已習慣如此,時時沉思,日日沉思,夜夜也沉思。
這兩日發生在宮中內殿的事情,都在第一時間傳入了司馬懿的耳中。
通過張去的暗中派人傳信,司馬懿此時已經全然知曉了,官家相繼會見張俊和嶽飛的全過程,而且幾乎還是一字不漏的那種轉述。
這張去倒也是個人才呀,就憑借著這樣超強過人的記性,就已然不是一般人了。
如果當初他沒有去當太監能夠好好讀書的話,考個進士什麽的對於他而言應該不是什麽難事兒。
可惜沒有如果,倒不是說他去當太監太過可惜了。
隻是因為這些去太監的人呀,又有幾人不是因為生活所迫才去的呢,但凡是在家裏日子能過得去,就不會有誰會想著去當這個太監。
這日子都過不下去了,還讀什麽書讀,先想辦法吃飽飯才是正事。
而司馬懿也才知道,原來最近來傳信的那個張夠,竟然還是那張去收的幹兒子呀。
待張夠離開後,司馬懿就不由樂了。
樂什麽呢?為什麽樂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宋早在建國之初期,就已經定下了宦官不得收幹兒子或者幹孫子這類的規定。
其目的嘛自然也是一目了然,就是為了防止他們像這樣拉幫結派。
畢竟那種動不動就幾百個幹兒子幹孫子的大宦官,任誰看了也不會放心呀,所以幹脆從一開始就直接明文規定好算了,免得今後又出現這種不必要的隱患,不然到時候又得是一波殺戮。
而身為太監總管的張去他能不知道這個規矩嗎?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這幾乎是所有朝堂之人都知道的規矩,他一個內臣也怎麽可能會不知道呢。
既然知道,又為何還要明知故犯呢?
而且他還早不說晚不說,偏偏在這釋諸將兵權的關鍵時候說,這其中自然也是有著其深意的。
無他,表明心意爾。
從今往後我們便完完全全是一條船上的人了,榮辱與共,共同進退,若有什麽行動或者計劃的話也不要藏著掖著了,再拖延下去可就來不及了。
這對於司馬懿而言,自然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這誌同道合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嘛,隻有人足夠多,力量才能足夠大。
自然人多了這麽管理的問題,司馬懿自然也是有那麽一套辦法的。
想來應該是這兩天因為張俊和嶽飛的關係,讓張去感到了極大的危機感吧,就連這些戰功赫赫威名在外的將帥們都是說撤就撤的,更何況他一個小小的閹人呢。
畢竟張去他的這個位置,在一般情況下也是換得比較勤的,他不急才怪,若是不早做準備的話下一個就到他了。
最後張夠在離開時,司馬懿讓他給張去帶句話迴去,就說‘當下之形勢皆在計劃中,無須憂慮’。
司馬懿深知,人心是需要穩的。
拿什麽來穩呢,自然是對未來美好的期許,使人充滿著希望,如此人心焉能不穩,在這樣的情況下做起事來也能多使三分力不是。
張去心中之所想所慮所期,司馬懿心知肚明,這一句話帶給他足以穩他之心。
這聰明人嘛,無需長篇大論的說個不停。
另外還有嶽飛和張俊那邊兒嘛......
“老爺,樞密院樞密使張俊張樞密求見。”
此時,耳邊突然傳來了管家張保前來匯報的聲音。
司馬懿聞言頓時雙眼一睜,這還真是想什麽來什麽呀。
有道是,說曹.......
司馬懿今日坐在這裏,不就是為了等張俊來嗎,就算準了張俊他會在嶽飛前去麵聖後的第二天過來,果然最後還是一如既往的不出所料呀。
司馬懿隨即點點頭道:“讓張樞密到這裏來吧。”
張保拱手應答:“是,老爺。”
張保離開後,司馬懿再次閉上了雙眼。
毫無疑問,此次張俊前來,肯定是為商量如何對鄂州嶽家軍下手的事情。
但這事情其實也沒什麽好商量的,不過就是為官家出頭罷了。
就像是當初官家要卸劉光世的兵權一樣,卸兵權卸出了問題,卸得人家幾萬人造反歸了偽齊,最後不還是當時時任宰相的張浚背了鍋罷了相嗎。
張浚、張俊,話說這名字可真是很像呢。
所以官家與其說是讓他司馬懿來想辦法解決此問題,還不如說是為了替他為此事背鍋呢。
想辦法最多占到三成,而背鍋則是占了另外七成。
若是嶽家軍也和那劉光世的軍隊一樣鬧出了問題激起了兵變,那他這個宰相自當抗下所有問題和後果,該罷相就罷相,該發配就發配,出了問題總得有人扛下責任不是。
而且兵變這種大事情一般人是抗不了的,總不能隨便拉個承信郎來抗下此事吧,如此何以平民憤,所以就由宰相來抗下就最好了。
宰相鬧出的問題,跟朕有什麽關係?
朕乃英明之主,此等宰相若不罷免更待何時?
想到這裏,司馬懿不禁暗歎一口氣。
君主如此做法,其實也沒什麽問題,這畢竟是最符合其利益,也是最為保險的一種做法嘛。
不管是名聲也好,還是擔責也罷,總要有人站出來承擔抗事不是,不管此人是誰,反正都不能是皇帝。
在聯想到近來官家之所作所為,可見官家的權術非同一般呐。
但還是那句話,膽氣不足者,此一弊遮百利。
沒一會兒,司馬懿在聽到外麵傳來的腳步聲後,便緩緩睜開了雙眼。
管家張保走在前帶路,張俊神情顯得較為憂愁的緊跟在後。
張保走到廳堂中央拱手施禮後,正準備去安排準備茶水的。
但卻被司馬懿給叫住了。
司馬懿擺擺手說道:“不用沏什麽茶水了,直接準備午食吧。”
“另外,此堂三十步內,不得有任何人靠近這裏。”
張保聞言一振,當即拱手應道:“是,老爺,老奴這就下去安排。”
司馬懿獨自一人坐在這裏,看似閉目養神,實則腦中運轉飛快。
他早已習慣如此,時時沉思,日日沉思,夜夜也沉思。
這兩日發生在宮中內殿的事情,都在第一時間傳入了司馬懿的耳中。
通過張去的暗中派人傳信,司馬懿此時已經全然知曉了,官家相繼會見張俊和嶽飛的全過程,而且幾乎還是一字不漏的那種轉述。
這張去倒也是個人才呀,就憑借著這樣超強過人的記性,就已然不是一般人了。
如果當初他沒有去當太監能夠好好讀書的話,考個進士什麽的對於他而言應該不是什麽難事兒。
可惜沒有如果,倒不是說他去當太監太過可惜了。
隻是因為這些去太監的人呀,又有幾人不是因為生活所迫才去的呢,但凡是在家裏日子能過得去,就不會有誰會想著去當這個太監。
這日子都過不下去了,還讀什麽書讀,先想辦法吃飽飯才是正事。
而司馬懿也才知道,原來最近來傳信的那個張夠,竟然還是那張去收的幹兒子呀。
待張夠離開後,司馬懿就不由樂了。
樂什麽呢?為什麽樂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宋早在建國之初期,就已經定下了宦官不得收幹兒子或者幹孫子這類的規定。
其目的嘛自然也是一目了然,就是為了防止他們像這樣拉幫結派。
畢竟那種動不動就幾百個幹兒子幹孫子的大宦官,任誰看了也不會放心呀,所以幹脆從一開始就直接明文規定好算了,免得今後又出現這種不必要的隱患,不然到時候又得是一波殺戮。
而身為太監總管的張去他能不知道這個規矩嗎?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這幾乎是所有朝堂之人都知道的規矩,他一個內臣也怎麽可能會不知道呢。
既然知道,又為何還要明知故犯呢?
而且他還早不說晚不說,偏偏在這釋諸將兵權的關鍵時候說,這其中自然也是有著其深意的。
無他,表明心意爾。
從今往後我們便完完全全是一條船上的人了,榮辱與共,共同進退,若有什麽行動或者計劃的話也不要藏著掖著了,再拖延下去可就來不及了。
這對於司馬懿而言,自然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這誌同道合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嘛,隻有人足夠多,力量才能足夠大。
自然人多了這麽管理的問題,司馬懿自然也是有那麽一套辦法的。
想來應該是這兩天因為張俊和嶽飛的關係,讓張去感到了極大的危機感吧,就連這些戰功赫赫威名在外的將帥們都是說撤就撤的,更何況他一個小小的閹人呢。
畢竟張去他的這個位置,在一般情況下也是換得比較勤的,他不急才怪,若是不早做準備的話下一個就到他了。
最後張夠在離開時,司馬懿讓他給張去帶句話迴去,就說‘當下之形勢皆在計劃中,無須憂慮’。
司馬懿深知,人心是需要穩的。
拿什麽來穩呢,自然是對未來美好的期許,使人充滿著希望,如此人心焉能不穩,在這樣的情況下做起事來也能多使三分力不是。
張去心中之所想所慮所期,司馬懿心知肚明,這一句話帶給他足以穩他之心。
這聰明人嘛,無需長篇大論的說個不停。
另外還有嶽飛和張俊那邊兒嘛......
“老爺,樞密院樞密使張俊張樞密求見。”
此時,耳邊突然傳來了管家張保前來匯報的聲音。
司馬懿聞言頓時雙眼一睜,這還真是想什麽來什麽呀。
有道是,說曹.......
司馬懿今日坐在這裏,不就是為了等張俊來嗎,就算準了張俊他會在嶽飛前去麵聖後的第二天過來,果然最後還是一如既往的不出所料呀。
司馬懿隨即點點頭道:“讓張樞密到這裏來吧。”
張保拱手應答:“是,老爺。”
張保離開後,司馬懿再次閉上了雙眼。
毫無疑問,此次張俊前來,肯定是為商量如何對鄂州嶽家軍下手的事情。
但這事情其實也沒什麽好商量的,不過就是為官家出頭罷了。
就像是當初官家要卸劉光世的兵權一樣,卸兵權卸出了問題,卸得人家幾萬人造反歸了偽齊,最後不還是當時時任宰相的張浚背了鍋罷了相嗎。
張浚、張俊,話說這名字可真是很像呢。
所以官家與其說是讓他司馬懿來想辦法解決此問題,還不如說是為了替他為此事背鍋呢。
想辦法最多占到三成,而背鍋則是占了另外七成。
若是嶽家軍也和那劉光世的軍隊一樣鬧出了問題激起了兵變,那他這個宰相自當抗下所有問題和後果,該罷相就罷相,該發配就發配,出了問題總得有人扛下責任不是。
而且兵變這種大事情一般人是抗不了的,總不能隨便拉個承信郎來抗下此事吧,如此何以平民憤,所以就由宰相來抗下就最好了。
宰相鬧出的問題,跟朕有什麽關係?
朕乃英明之主,此等宰相若不罷免更待何時?
想到這裏,司馬懿不禁暗歎一口氣。
君主如此做法,其實也沒什麽問題,這畢竟是最符合其利益,也是最為保險的一種做法嘛。
不管是名聲也好,還是擔責也罷,總要有人站出來承擔抗事不是,不管此人是誰,反正都不能是皇帝。
在聯想到近來官家之所作所為,可見官家的權術非同一般呐。
但還是那句話,膽氣不足者,此一弊遮百利。
沒一會兒,司馬懿在聽到外麵傳來的腳步聲後,便緩緩睜開了雙眼。
管家張保走在前帶路,張俊神情顯得較為憂愁的緊跟在後。
張保走到廳堂中央拱手施禮後,正準備去安排準備茶水的。
但卻被司馬懿給叫住了。
司馬懿擺擺手說道:“不用沏什麽茶水了,直接準備午食吧。”
“另外,此堂三十步內,不得有任何人靠近這裏。”
張保聞言一振,當即拱手應道:“是,老爺,老奴這就下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