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寧殿。


    “臣秦檜拜見官家,稍有來遲還望官家恕罪”


    司馬懿不知道為什麽,如今在私下裏稱陛下要稱官家,稱之為官家這樣才會顯得君臣更加的親近,這樣的稱唿也有著好多年的曆史了。


    反正大家在私下裏都是這樣稱唿的,他自然也不能搞特殊,搞特殊的人通常都難有什麽好下場,他對此是再清楚不過了。


    “秦愛卿你可終於來了,免禮吧。”


    坐於上位的大宋皇帝趙構,虛抬一手輕聲說道。


    “謝官家。”


    司馬懿應聲緩緩站起身來,他很詫異,他覺得這皇帝對他的態度似乎有些好的太過了,這很不正常。


    比之當初曹魏皇帝曹叡,臨終托孤時的態度都還要好上許多。


    而其中不一樣的是,曹叡的友好態度之下,藏著的全是刀刃,當時稍不注意就得落下個人頭落地的下場,與今日這般場景是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的。


    或許是因為在曹魏帳下待得太久了的緣故,在司馬懿看來,這樣的寵愛對於一名臣子來說其實是非常之危險的。


    這顯得太高調了,站得太高也就意味著關注的人越多,關注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出錯,到時候從高台上摔下來可是沒那麽容易重新站起身來的。


    所以司馬懿很疑惑,疑惑這般的寵愛究竟是從何而來呢,其中又隱藏著什麽樣兒的玄機在裏麵呢。


    趙構微笑著率先問道:“秦愛卿,如今與金人的和談進行到哪一步了,金人可否願意重新與我大宋息兵和議?”


    “而且朕聽說秦愛卿最近在家中書房可是連續待了好幾日時光,不知可有想到什麽好的對策嗎?”


    司馬懿聞言不禁心頭一震,他忽然又迴憶起了些什麽,腦中不時浮現出大量畫麵。


    怪不得這皇帝如此寵愛於他...信任於這個秦檜,原來是因為與金人和談的重任,全部都擔在了秦檜的身上。


    既然有大任擔在身上,其人自然就顯得重要了許多,如此皇帝對他的這般態度也就解釋得通了。


    這一刻,司馬懿對眼前這個皇帝已經有了一個初步認識。


    隻求偏安一隅,而不求光複我漢人榮光。


    重用求和派之人,遇事不決,就先求和再說。


    至於北伐收複失地什麽的,更是無從談起。


    司馬懿對此隻想說,你可真是我司馬懿服侍過的最差勁的一個皇帝了。


    此時他的腦子轉得飛快,他在想接下來應該說些什麽來迴答官家的問題。


    是將殺嶽飛則和的事情說出去,還是找借口暫做推辭等日後再說。


    曾經司馬懿的老師管寧就教過他說:


    “看《史記》時,可以將自己設想為其中的任何一人,亦可根據書中彼時、彼事、彼境而設想出任何謀略,也就是設身處地、易境而入。”


    如此,司馬懿在麵對任何事情時,常常把自己從腦袋裏分劈成數個分身,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麵、不同的立場來對同一個問題進行深思熟慮,反複權衡。


    在這般思考過後,最後所想出來的對策都已相當周全、相當深刻、相當成熟了。


    而這也是他司馬懿一生沒有輸過的秘訣所在,將所有情況都考慮到以後在做出的決定,又怎會出現大的問題呢,不出大問題又怎會輸呢。


    於是司馬懿就站在眼前這個皇帝的視角上來,認真的反複的開始思考當下所麵對的這些問題。


    為什麽官家他這麽急著想要議和,為什麽每次非得要金人兵臨城下了,他才想著要開始北伐,或者說他是被迫北伐還要貼切一些。


    而且明明有的時候戰局還挺順利,完全可以再繼續打下去繼而收複中原,卻每次他又以各種理由讓前線的將士們退兵。


    所以北伐的最終目的也都是以戰求和,這個委曲求全的總體戰略思想。


    以戰求和....一般人怎麽會以這樣的方向來想問題呢,可真是讓人意外呢。


    不過眨眼間的時間,司馬懿就暫時分析出來了兩個最為重要的原因。


    第一是皇帝他被金人打怕了,那種幾乎是深入骨髓的畏懼。


    真是可笑,後來司馬懿又突然想到這堂堂大宋皇帝,竟然都將朝堂搬到海上去了,日日夜夜就在船上待著,以免被金人所抓到,這真是常人做夢都想象不到的事情呀。


    另外就是皇帝得位不是很正的原因,按理來說,他身為第九子,想要輪到他來登基當這個皇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事情偏偏就是這麽蹊蹺且無常,來了一遭靖康恥,讓他有機會當上了這個皇帝。


    眼前北方還被金人關著一個大宋名正言順的皇帝呢,也就是說,若是北伐成功將此皇帝救迴來的話,那麽眼前這個皇帝的身份就會顯得極為的尷尬。


    等救迴來以後,這位子到底是讓還是不讓呢,若是不讓於禮不合,若是讓了又豈會甘心,就算心有甘卻命不保呀。


    所以與其煩惱這些問題,不如直接不救,就保持當下的情況就最好了,割據東南也很快哉。


    至於第二點嘛,便是在防止下麵武將們做大。


    這一點司馬懿很是熟悉,畢竟,曾經他在魏國時也是這樣做大的。


    自打曹休曹真張合死後,整個魏國除他以外,就很難有人能夠抗下領命的大旗了,正巧又碰上了諸葛亮北伐,由他坐鎮關西禦敵,這也是他掌兵的最好時機。


    而他所采取的策略就是防守不出,因為當時的時機尚不成熟,並不是入蜀的最好時候。


    就算是在正麵戰場上打敗了諸葛亮,也很難有實力入蜀,可萬一若是輸了呢,那整個關西都有可能會淪陷,而他司馬懿自然也將落入深淵,此生再無翻盤之機會。


    常言道,欲思勝先憂敗。


    像這種贏了不賺輸了大虧的戰爭,又怎麽可能是他司馬懿能做得出來的事情呢。


    更何況他深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隻要不輸,並一直保持兩軍僵持的現狀,那對於他司馬懿來說便是大勝,也是他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當然了,其中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曹魏皇帝曹叡自己也沒能想到,他一青壯之人竟然會熬不過一個花甲之年的人吧。


    這人生呀,就是這麽意外,如若不然的話,他司馬懿也不會想著發動什麽高平陵之變了。


    再加上那曹爽昏招頻出,將越來越多的人推到了他的身邊,這若是不做點兒什麽事情的話,可真就是對不起他們了。


    所以司馬懿非常明白理解此皇帝的顧慮,隻要一個將領長期在外領兵作戰的話,就極為可能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到時候大宋所麵臨的兵峰可就不僅僅是金人了。


    從某種意義來說,這個皇帝還是相當睿智英明的,並不是之前第一眼所看到的那麽昏庸無能,開拓不足但守成有餘。


    雖說不能收複故土,但至少非常安全的保住了當下,他在這個皇帝位子也是坐得高枕無憂。


    而且這皇帝還屢次遭到了兵變,心裏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想來若是沒有外部強敵壓力的話,他肯定都恨不得將軍隊全部給撤了。


    或許在他的眼中,這些軍隊都是非常不安穩的因素,亦然成為了眼中釘肉中刺,這動不動就來一場兵變的,任誰來也受不了呀。


    如此想來,當前他的這些所作所為都是顯得極為正常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問題是,我司馬懿乃是戴罪之身呀。


    豈能同你一起在這一隅之地守成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司馬懿穿越秦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東正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東正傳並收藏司馬懿穿越秦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