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滿清入關的消息傳來時,已經是正月二十二以後了。


    短短幾天之內,南京城中百姓生活仍舊平穩喜樂,上層卻悄無聲息地發生了巨變。


    其一,高承套娃了這麽久的江西總兵和南京總兵全部移除,從今往後,南方與大明徹底沒關係了。


    取而代之的新政府,名叫華夏,來自民間百姓的提議。


    各個機構把新名字換上的時候,有個俊郎老頭看著都覺得心中滴血。


    自己不論以前還是現在,都是跺一跺腳文壇晃動的人物,怎麽成了民間百姓的提議了!


    錢謙益把這些怨恨,全部撒在李順才身上,固執地認為,這全部都是李順才搶了他的功勞!


    沒想到李順才這小子,還真是麵善心惡啊……


    要是李順才知道了,也隻能直唿冤枉。


    他哪裏有搶功的意思啊,分明就是總兵不願意給你錢謙益出名的機會!


    按照總兵的意思,就是把錢謙益當成一個做事的奶牛,默默無名地哺育新政府。


    重點不在後半截,而在默默無名。


    高承根本沒打算讓錢謙益有一點名氣,有一點名垂千古的可能!


    況且,這也是人家自己要求的啊,他自己說不想名垂青史的嘛……


    這要求李順才聽了都納悶,這種要求,他這輩子都沒聽說過。


    而高承,也從一直以來的總兵改成了執政官。


    這是總體商量下來,最後一步的鋪墊。


    親眼見證了吳三桂的道德品質以後,幾乎沒誰懷疑,接下來滿清會對中原造成多大損害了。


    高承也將會以重鑄天下的功績進帝位,眼下還不到時候。


    他自己任職的執政官沒有品級,至於錢財薪酬這方麵,則被分割成了其他模塊。


    許多他占主要投資地位的產業,便化作了新的“皇家產業”。


    當然,這樣一來,有壞處也有好處。


    壞處是,這種資金優勢地位大的產業對於任何一方麵來說,都是一種毒害。


    可是好處就是,人治的環境下,毒害也方便製裁……


    總不至於出現某些人,利用高家產業給自己創造巨額利潤,轉頭跑路了,留下欠債的高家和要賬的百姓直接不管。


    現在就好辦了,抄家殺頭嘛……


    至於六科也正式更名六部,卻與大明的六部不同,各部門管轄事務權力明晰。


    工業建設部,國防軍務部,官吏審計部,財政部,公共安全部,文化教育部。


    業務與原來的六科相同,職權劃分更加清楚。


    例如原來的經濟犯罪都是由戶事科刑事科甚至秘密警察一起調查,而現在,則全部由公共安全部調查。


    而原來一些財務相關事務會任由孟文定,薑護等人胡來,現在也要走正規程序,報批審理了。


    當然,李順才的錢糧局仍然是自成體係,受財政部指揮,卻不由財政部全麵管製,隻受最大的領導管製。


    每部在部長職外,增設委員會,組成成分複雜,不過至少可以聽見百姓的聲音。


    其中各行省都可以派出一人參加委員會,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也可以參加相應委員會。


    至於本身來自本身官員體係的委員比例則不能超過三成,每個委員會標配三十九人。


    當然也不是要所有的行為都跟他們商量,委員會的作用,隻是監督和反饋。


    而這些委員們,則有義務把官府的決定告知百姓,並且接受百姓的監督。


    高承知道在未來可能幾十年內,這委員會仍然起不到作用,可是有些事總要開始做,例如先邁出一步,哪怕站得不穩呢。


    其他各局沒有改變,隻是增添了醫務、科研、海外事務專局等機構,負責逐漸複雜起來的公務。


    至於周文鬥的統計局,也沒有更改名字,隻是多出了一個光明正大的辦事處,不再偷偷摸摸了……


    明麵上看,權力好像變分散了,其是在狂熱的個人崇拜之下,權力反而變得更加集中了……


    隻要是官府相關的人,誰不崇拜執政官高先生呢……


    同時,高承也開了先例,第一次把皇家和國家的財政徹底分割開。


    在以往,管理皇家事務的,也是官府官員。


    現在,卻成為了純粹的商人。


    至於義武軍,也正式更名為華夏軍,仍舊按照一二三四號軍隊排列,師家貴成為第五水戰軍,鄭芝龍則成了海外開拓部隊,海軍的第一軍。


    特勤兩營,則更名為皇家警衛,近衛軍團還沒有改名,不過誰也知道,前麵遲早要加兩個字了。


    高承在執政官之外,也是三軍統帥,外交事務上的國家象征,眾多民間自發組織委員會的名義會員。


    一時間,勸進的人再次多了起來。


    不過,這一次卻少了很多強迫的意味,更多的則是出於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仿佛是大家覺得,這是他們選出來的皇帝……


    革新之後,高承也迅速開始宣布了一係列的政令,展開了華夏官府的全力姿態。


    到目前為止的十一座軍械所全部開始全力營造兵器彈藥和炮彈,並且隨時準備運輸。


    一二三四軍全部開始擴軍,爭取在六月前達到共計十二萬人。


    目前北方流民又湧來不少,加上民間對當兵的熱情,這個數字倒是不難。


    師家貴的水戰軍迅速分出一線到洞庭湖,大部在長江沿岸和淮河運河處,準備配合軍事行動運載輜重和偷襲。


    至於宋應星的科研相關,迅速開展“愛國全民科研運動”。


    每個百姓都可以提出對現有任何機械的更新迭代的創造,隻要確實有用並且是獨一無二的,便可以擁有新開科研所的股份,亦或者折兌成其他物品。


    哪怕是當個研究員,也算當官了不是?


    至於在江南興起的內外白米之爭,也被迅速消弭。


    李順才沒有辦法,隻能發布單方麵保護國內農戶收益的條案,至於那些外米,則大多由錢糧局買下來,再運往前線了。


    所幸即將擴軍,這些倒也能吃得完。


    除了科研財政外,同一時期,還開展了“愛國大衛生運動”和“愛國大掃盲運動”,規定城鄉都要做到路麵幹淨,人人不說不識字,至少要會寫名字,會算數。


    一時間,好不容易才井噴起來的一點知識分子,迅速又化為了養料,開始積蓄國家的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明末扛紅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打柴鍾子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打柴鍾子期並收藏我在明末扛紅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