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打開新思路
八零:女老板成純情糙漢的心尖寵 作者:柳又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30人的小廠子,在沈雪梅眼裏就像小孩過家家。
所以,對初創時期的嘉美竹編廠,她采用的是粗放式管理。
賈老爺子的6個徒弟,一直是廠子裏的骨幹人員。
沈雪梅把他們6個人分成了三組。
一組帶著10個工人,專門編織農村生活用品,編出來的產品拿到城關大集上批發。
另一組帶著20個工人,專門編織帶工藝品屬性的城市生活用品,編出來的產品帶到海城零售。
還有一組則和賈老爺子一起,根據沈雪梅的創新思路,設計編織各種新樣品。
廠子裏的事,有老爺子和他的徒弟們把關,沈雪梅基本上不用費心,她隻需要做好營銷工作。
眾所周知,對一個初創時期的小廠子來說,營銷不僅關乎著廠子的生存問題,還是件又苦又累的活。
產品跟市場不對路咋辦?產品無人問津,賣不出去咋辦?產品的質量有問題咋辦?
大多竹編商戶可能都會麵對這樣的難題,可沈雪梅根本就沒有方麵的煩惱。
老賈家的竹編在大集上不僅是搶手貨,還是外地商販眼裏的搖錢樹,從來就不存在賣不出去一說。
讓沈雪梅鬧心的是,她的竹編產品一直滿足不了商販們的進貨需求。
每個大集他們帶來的竹編都會被一搶而光。
那些沒搶到貨的商販,會像跟屁蟲一樣追著李二哥不停地嗶嗶,一邊埋怨他不講信用,沒給自己多留貨,一邊讓他保證,下次一定要把貨留給自己。
既要忙著幫商販們送貨裝貨,還要聽他們瞎嗶嗶,李二哥每次來城關大集都會覺得頭大。
“雪梅,反正咱有了海城那邊的銷路,我看咱們幹脆不編農村生活用品了,全改成竹編工藝品算了”。
李二哥想讓沈雪梅放棄城關大集。
“二哥,城關大集是咱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盤,哪能說放棄就放棄”。
在城關大集站穩腳跟有多麽不容易,李二哥不是不知道。
再說了,外地商販對老賈家的竹編一直很忠誠,那些別人模仿老賈家的仿品,就是價格再低,他們連鼻子都不哼一下。
人家對你忠誠,你不管三七二十一,隨便就甩了人家,那叫不厚道。
沈雪梅從來不做不厚道的事。
“二哥,城關大集上的批發買賣,咱是不是可以換個思路”?
既然能創新出實用又兼具觀賞性的竹編工藝品,為什麽不在批發一事上動動腦子?
“有什麽好辦法,要不咱再雇人,每集多帶些貨去”?李二哥覺得隻有增加供貨量才能解決問題。
“二哥咱眼下的煩惱不是雇人多少,帶貨多少的問題,而是減少肩膀上的壓力”。
沈雪梅不是沒想過多雇人增加供貨量一事,那樣不僅能緩解供不應求的難題,還會增加收入。
但她不想那麽做,錢是賺不完的,有些事要量力而行。
她和李二哥每個大集能帶多少貨,能賣多少貨是有數的,現在這個量剛剛好。
吃多了嚼不爛,如果為了滿足商販們的進貨需求,盲目增加編織量,那就是在和自己過不去。
誰都知道,墨水縣的城關大集雖然好趕,但集上小偷太多。
李二哥已經被小偷劃破褲兜好幾次了,最厲害的那次,他差點被小偷割傷屁股。
有一次,看他褲兜裏空空的沒裝錢,小偷還狠狠地朝他屁股上踹了兩腳:“特麽的窮光蛋一個還來趕大集,真沒點逼數”!
就連沈雪梅都被小偷惦記過好幾迴,多虧她眼疾手快,每次都把小偷不動聲色地拿下了。
沈雪梅的最終目的,是把嘉美竹編廠經營成一家與眾不同的,能編織高附加值產品的工廠。
城關大集上批發的這些農村生活用品,她會隨著廠子的不斷發展,慢慢調整,最後完成農村生活用品到城市生活用品的改變。
現階段,還是農村竹編用品的紅利期,城關大集上的銷量,沈雪梅打算繼續保持下去。
“雪梅,二哥腦子笨,不知道怎樣才能減輕壓力,說給二哥聽聽,你打算怎麽辦“?
見沈雪梅沉思不語,李二哥急得直撓頭皮。
“二哥,我是這樣打算的,咱以後可以不去城關大集批發了,誰想要咱的竹編,讓他們自己到廠裏來提貨”。
沈雪梅目光閃爍:
“也可以讓他們先預付定金,想要哪種竹編,能要多少,雙方根據情況提前定好,到時候直接來提貨就行”。
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自有蝶飛來,有賈老爺子和徒弟們高超竹編技藝的加持,沈雪梅根本不怕那些外地商販們不按自己的設想來。
果不其然,城關大集上,李二哥把沈雪梅的想法一說出來,外地商販們沒有一個持反對意見的。
“那每個大集我們都要定200個竹蒸籠,100個竹篩子,100個氣死貓飯籃子,這點你們必須先答應我們”。
濰縣夫妻搶著要交定金。
“我們每個大集固定要200個氣死貓飯籃子,100個竹蒸籠,200個竹筐,200個竹籃,100個竹篩子,這次先把定金交了”。
掖縣兄妹賣“氣死貓”嚐到甜頭,生意擴大了,要起貨來財大氣粗。
“我們也可以去廠裏提貨,也要先交定金......”
“我們也是......”
外地商販把李二哥團團圍住。
“別急,先別急,你們要這麽多貨我得問問老板,看她能不能答應你們”。
商販們這麽個要貨法,供不應求的難題還是解決不了,10個人根本編不出這麽多貨來,李二哥頭皮發麻。
“二哥,答應他們吧,別的事我們迴去想辦法”。
隻能迴去再雇人了,沒辦法,誰讓老賈家的竹編像搖錢樹呢,沈老板不得不在這些商販麵前讓步。
沈雪梅通過劉鄉長又雇了10個竹編工人。
劉鄉長樂得眉毛鼻子都在笑:
“沈廠長,你的竹編廠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到年底再幫鄉政府解決百八十個勞動力,肯定沒問題”。
“好吧劉鄉長,借您吉言”。
沈雪梅笑笑,但願如此。
......
不用每個大集跑縣城,沈雪梅和李二哥肩上的擔子減輕了很多。
“二哥,接下來我們就得好好想想,如何開拓海城的市場了”。
海城作為一個沿海地級城市,沒有墨水縣那樣的城關大集。
它隻有一些海鮮市場,以及解決市民菜籃子和日常生活的農貿市場。
沈雪梅不想把自己這些帶著高雅氣息的竹編工藝品,帶到農貿市場上去銷售,她還是青睞那些人員密集的居民小區。
80年代像沈雪梅和李二哥這樣在城市做生意的,被稱為流動商販。
他們像遊擊隊一樣,哪裏適合擺攤就擺在哪裏,隻要沒人攆,一點也不耽誤做生意。
那時候的人都習慣在街頭巷尾買東西,隻要你的東西抓眼球,沒有賣不了的。
沈雪梅已經嚐到在居民區賣東西的甜頭。
“二哥,你去找劉鄉長,讓他幫咱們雇幾個年輕人,有你帶著他們去海城開拓市場,你看怎麽樣”?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不管在哪個時代,一個企業要長遠發展,都不能忽視人才。
嘉美竹編廠雖然隻是個40人的小廠,但它以後要發展壯大。
竹編產品的編織可以雇用那些上了年紀的手藝人,但產品銷售,必須由年輕人來完成。
沈雪梅想招幾個聰明伶俐會來事的年輕人,讓他們組成一支營銷團隊。
先讓他們跟著自己和李二哥學會在城市做買賣的技巧,然後再讓李二哥帶著他們去開拓海城的市場。
沈雪梅作為一廠之長,要抓大放小,她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所以,對初創時期的嘉美竹編廠,她采用的是粗放式管理。
賈老爺子的6個徒弟,一直是廠子裏的骨幹人員。
沈雪梅把他們6個人分成了三組。
一組帶著10個工人,專門編織農村生活用品,編出來的產品拿到城關大集上批發。
另一組帶著20個工人,專門編織帶工藝品屬性的城市生活用品,編出來的產品帶到海城零售。
還有一組則和賈老爺子一起,根據沈雪梅的創新思路,設計編織各種新樣品。
廠子裏的事,有老爺子和他的徒弟們把關,沈雪梅基本上不用費心,她隻需要做好營銷工作。
眾所周知,對一個初創時期的小廠子來說,營銷不僅關乎著廠子的生存問題,還是件又苦又累的活。
產品跟市場不對路咋辦?產品無人問津,賣不出去咋辦?產品的質量有問題咋辦?
大多竹編商戶可能都會麵對這樣的難題,可沈雪梅根本就沒有方麵的煩惱。
老賈家的竹編在大集上不僅是搶手貨,還是外地商販眼裏的搖錢樹,從來就不存在賣不出去一說。
讓沈雪梅鬧心的是,她的竹編產品一直滿足不了商販們的進貨需求。
每個大集他們帶來的竹編都會被一搶而光。
那些沒搶到貨的商販,會像跟屁蟲一樣追著李二哥不停地嗶嗶,一邊埋怨他不講信用,沒給自己多留貨,一邊讓他保證,下次一定要把貨留給自己。
既要忙著幫商販們送貨裝貨,還要聽他們瞎嗶嗶,李二哥每次來城關大集都會覺得頭大。
“雪梅,反正咱有了海城那邊的銷路,我看咱們幹脆不編農村生活用品了,全改成竹編工藝品算了”。
李二哥想讓沈雪梅放棄城關大集。
“二哥,城關大集是咱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盤,哪能說放棄就放棄”。
在城關大集站穩腳跟有多麽不容易,李二哥不是不知道。
再說了,外地商販對老賈家的竹編一直很忠誠,那些別人模仿老賈家的仿品,就是價格再低,他們連鼻子都不哼一下。
人家對你忠誠,你不管三七二十一,隨便就甩了人家,那叫不厚道。
沈雪梅從來不做不厚道的事。
“二哥,城關大集上的批發買賣,咱是不是可以換個思路”?
既然能創新出實用又兼具觀賞性的竹編工藝品,為什麽不在批發一事上動動腦子?
“有什麽好辦法,要不咱再雇人,每集多帶些貨去”?李二哥覺得隻有增加供貨量才能解決問題。
“二哥咱眼下的煩惱不是雇人多少,帶貨多少的問題,而是減少肩膀上的壓力”。
沈雪梅不是沒想過多雇人增加供貨量一事,那樣不僅能緩解供不應求的難題,還會增加收入。
但她不想那麽做,錢是賺不完的,有些事要量力而行。
她和李二哥每個大集能帶多少貨,能賣多少貨是有數的,現在這個量剛剛好。
吃多了嚼不爛,如果為了滿足商販們的進貨需求,盲目增加編織量,那就是在和自己過不去。
誰都知道,墨水縣的城關大集雖然好趕,但集上小偷太多。
李二哥已經被小偷劃破褲兜好幾次了,最厲害的那次,他差點被小偷割傷屁股。
有一次,看他褲兜裏空空的沒裝錢,小偷還狠狠地朝他屁股上踹了兩腳:“特麽的窮光蛋一個還來趕大集,真沒點逼數”!
就連沈雪梅都被小偷惦記過好幾迴,多虧她眼疾手快,每次都把小偷不動聲色地拿下了。
沈雪梅的最終目的,是把嘉美竹編廠經營成一家與眾不同的,能編織高附加值產品的工廠。
城關大集上批發的這些農村生活用品,她會隨著廠子的不斷發展,慢慢調整,最後完成農村生活用品到城市生活用品的改變。
現階段,還是農村竹編用品的紅利期,城關大集上的銷量,沈雪梅打算繼續保持下去。
“雪梅,二哥腦子笨,不知道怎樣才能減輕壓力,說給二哥聽聽,你打算怎麽辦“?
見沈雪梅沉思不語,李二哥急得直撓頭皮。
“二哥,我是這樣打算的,咱以後可以不去城關大集批發了,誰想要咱的竹編,讓他們自己到廠裏來提貨”。
沈雪梅目光閃爍:
“也可以讓他們先預付定金,想要哪種竹編,能要多少,雙方根據情況提前定好,到時候直接來提貨就行”。
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自有蝶飛來,有賈老爺子和徒弟們高超竹編技藝的加持,沈雪梅根本不怕那些外地商販們不按自己的設想來。
果不其然,城關大集上,李二哥把沈雪梅的想法一說出來,外地商販們沒有一個持反對意見的。
“那每個大集我們都要定200個竹蒸籠,100個竹篩子,100個氣死貓飯籃子,這點你們必須先答應我們”。
濰縣夫妻搶著要交定金。
“我們每個大集固定要200個氣死貓飯籃子,100個竹蒸籠,200個竹筐,200個竹籃,100個竹篩子,這次先把定金交了”。
掖縣兄妹賣“氣死貓”嚐到甜頭,生意擴大了,要起貨來財大氣粗。
“我們也可以去廠裏提貨,也要先交定金......”
“我們也是......”
外地商販把李二哥團團圍住。
“別急,先別急,你們要這麽多貨我得問問老板,看她能不能答應你們”。
商販們這麽個要貨法,供不應求的難題還是解決不了,10個人根本編不出這麽多貨來,李二哥頭皮發麻。
“二哥,答應他們吧,別的事我們迴去想辦法”。
隻能迴去再雇人了,沒辦法,誰讓老賈家的竹編像搖錢樹呢,沈老板不得不在這些商販麵前讓步。
沈雪梅通過劉鄉長又雇了10個竹編工人。
劉鄉長樂得眉毛鼻子都在笑:
“沈廠長,你的竹編廠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到年底再幫鄉政府解決百八十個勞動力,肯定沒問題”。
“好吧劉鄉長,借您吉言”。
沈雪梅笑笑,但願如此。
......
不用每個大集跑縣城,沈雪梅和李二哥肩上的擔子減輕了很多。
“二哥,接下來我們就得好好想想,如何開拓海城的市場了”。
海城作為一個沿海地級城市,沒有墨水縣那樣的城關大集。
它隻有一些海鮮市場,以及解決市民菜籃子和日常生活的農貿市場。
沈雪梅不想把自己這些帶著高雅氣息的竹編工藝品,帶到農貿市場上去銷售,她還是青睞那些人員密集的居民小區。
80年代像沈雪梅和李二哥這樣在城市做生意的,被稱為流動商販。
他們像遊擊隊一樣,哪裏適合擺攤就擺在哪裏,隻要沒人攆,一點也不耽誤做生意。
那時候的人都習慣在街頭巷尾買東西,隻要你的東西抓眼球,沒有賣不了的。
沈雪梅已經嚐到在居民區賣東西的甜頭。
“二哥,你去找劉鄉長,讓他幫咱們雇幾個年輕人,有你帶著他們去海城開拓市場,你看怎麽樣”?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不管在哪個時代,一個企業要長遠發展,都不能忽視人才。
嘉美竹編廠雖然隻是個40人的小廠,但它以後要發展壯大。
竹編產品的編織可以雇用那些上了年紀的手藝人,但產品銷售,必須由年輕人來完成。
沈雪梅想招幾個聰明伶俐會來事的年輕人,讓他們組成一支營銷團隊。
先讓他們跟著自己和李二哥學會在城市做買賣的技巧,然後再讓李二哥帶著他們去開拓海城的市場。
沈雪梅作為一廠之長,要抓大放小,她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