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魏江,鍾夫子也沒有接觸過,常盛也沒有介紹得如何詳細。
鍾夫子也就沒往心裏去,畢竟從這魏江進了學堂門之後,
一直謙和有禮,平易近人的,沒什麽讓人厭惡的舉動,
又有沈清楠朋友的濾鏡。
鍾夫子也是拿出了主人的熱情,還給兩人都倒上了一杯酒,
隻不過聊天的重點對象就變成了周維將,
倒是讓黃軒狠狠地鬆了一口氣,
這種場合,他也不過適合喝酒而已,
可不會聊什麽錦繡文章。
酒過三巡,周維將問道:
“先生先前說的學堂進行了很多改進,有些觀念我是深以為然的。
就比如這廚藝,我雖然看不太懂,但我在旁觀先生炒菜時,
也是有一些感悟,不過……”
周維將見鍾夫子也是對自己沒有了什麽戒心,
這才開始讓他給自己解惑:
“我心裏還是有些疑問的。”
“哦?魏兄弟可說來聽聽。”
鍾夫子這會兒幾杯酒下肚,洶湧的一腔見解需要有人分享,
聽得周維將居然主動開口,心生同道之人的感覺。
“先生說不僅要求學生在學業上有所進步,還要求學子要上社會實踐課,
這些實踐課,先生不僅要求學生完成,還要求需得有實踐報告,
需知我朝讀書,最大的目標就是考學。
先生如此做,不擔心耽誤學生的學業嗎?”
鍾夫子聽周維將一下子就戳到了他的癢處,可是舒服極了:
“常盛,去把我案上的實踐報告隨意拿幾份給你魏大哥看一下。”
常盛應了一聲好,忙跑去拿,不一會兒就拿了幾本薄薄的冊子出來。
“魏兄弟請看。”
鍾夫子示意常盛直接把冊子拿給周維將。
周維將放下筷子,拿起冊子挨著看來,臉色卻是越看越認真:
這些報告……怎麽有種熟悉的感覺。
是的,這些實踐報告,雖然五花八門,
都說的是學生們在課餘時間到江州城裏兼職打工的一些經驗。
但從字裏行間中,卻是讓周維將看出了些策論的影子。
每個人的報告都有著統一的格式,
從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開始到解決問題結束,
雖然有些學生的文筆還很稚嫩,
在這些文章裏卻是看出了學生們對這些實踐活動的熱情參與和建言獻策的積極性。
特別是有一篇文章,讓周維將眼前一亮,
寫的是自己在碼頭上的所見所聞,
並提出了一些自己對碼頭上工具有些落後的一些看法,
還提出了自己對這些工具的改良意見。
甚至到了最後,這位學生還把自己對工具的構思用圖形給畫了出來。
落款居然是常盛。
從一開始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碼頭上有些簡易的工具,
但也不過隻是讓力夫略有些省力,
但因為工具太過簡易,並不能讓力夫更加省力。
因此,應該從改進工具著手,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搬包的效率。
然後開始舉例,造紙術,讓民眾結束了用竹簡的時代,
更加方便攜帶和使用;
輿圖,展示整個中原地區的全貌,
讓中原的商業更加快捷和省時。
算盤,讓計算變得更加容易。
最後,再提出自己的構想,
如果能在碼頭上建立一個人工傳送帶,
兩邊站力夫,中間輪換巡邏,保證傳送帶的正常運行,
這樣,從一開始,力夫將貨物搬上傳送帶,
到貨物通過傳送帶到達另一邊,再由另一邊的力夫將貨物卸下。
常盛甚至還進行了前後比較,
闡明這安裝前後的人力使用的差距。
後麵還附上了一幅草圖,上麵有兩根傳送帶的設計圖,
一根從碼頭到船,一根從船到碼頭。
最後總結,這個設計可以讓貨物運輸更加快速,
同時減少了力夫的搬運過程,還極大地保護了力夫的人身安全。
甚至,常盛還考慮到了增加傳送帶,
力夫的工作量減少了,如何向官府獻言,
保證力夫的收入不變。
周維將看著這篇報告,心裏暗讚。
雖然這篇報告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但也可以從中看出,常盛是經過了實地考察,
從中進行了思考,還在裏麵引用了一些曆代名人名句: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從細微處見知著,不以善小而不為。”
周維將看得連連點頭,看向常盛的眼光也不禁帶了些欣賞,
常盛被看得有些驕傲,又有些心虛。
這篇報告是他寫的沒錯,但也是他向沈清楠抱怨,
鍾夫子讓寫的報告有些不好弄時,
沈清楠就給他出了些主意,包括文章裏麵的結構,
沈清楠還專門寫了一個結構圖給鍾夫子,
鍾夫子也是受了沈清楠的指導,照樣原搬這實踐報告一詞
至於具體如何做,鍾夫子也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迴。
看到沈清楠的結構圖,可是高興得緊。
鍾夫子不僅自己學習了,還進行了一些細小的改動,
也就發給了學子們,讓大家按照這個格式來寫報告。
常盛跟沈清楠說起常遠山受傷的事兒,
沈清楠就啟發他,如何能夠讓力夫更加安全和省力,
常盛因為有著之前在碼頭搬包的經曆,
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才寫出了這篇報告。
報告交上去,鍾夫子也是讚賞不已。
還在課上拿出來當範文。
所以鍾夫子讓常盛把報告拿些出來,
出於私心,常盛就把自己的也夾在裏麵拿了出來。
果然得到了魏大哥的青睞。
不過,要是被沈姐姐給知道了,是不是又會笑話他了。
周維將不知道常盛的內心活動。
他更在意的是鍾夫子,看了這些報告,
周維將從鍾夫子的教育理念裏,看出了鍾夫子不同於其他人的特質。
這是一位敢想敢幹、有思想的文人,
假以時日,必定非池中之物。
能引導自己的學生從這種獨特的社會實踐中,
借助自己學到的知識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隻能說明鍾夫子本身就是一位有大智慧的文人。
周維將在青州也不是沒有見過文人,
絕大多數人沒有這樣非凡的想法和做法,
隻懂得循規蹈矩,毫無新意。
鍾夫子也就沒往心裏去,畢竟從這魏江進了學堂門之後,
一直謙和有禮,平易近人的,沒什麽讓人厭惡的舉動,
又有沈清楠朋友的濾鏡。
鍾夫子也是拿出了主人的熱情,還給兩人都倒上了一杯酒,
隻不過聊天的重點對象就變成了周維將,
倒是讓黃軒狠狠地鬆了一口氣,
這種場合,他也不過適合喝酒而已,
可不會聊什麽錦繡文章。
酒過三巡,周維將問道:
“先生先前說的學堂進行了很多改進,有些觀念我是深以為然的。
就比如這廚藝,我雖然看不太懂,但我在旁觀先生炒菜時,
也是有一些感悟,不過……”
周維將見鍾夫子也是對自己沒有了什麽戒心,
這才開始讓他給自己解惑:
“我心裏還是有些疑問的。”
“哦?魏兄弟可說來聽聽。”
鍾夫子這會兒幾杯酒下肚,洶湧的一腔見解需要有人分享,
聽得周維將居然主動開口,心生同道之人的感覺。
“先生說不僅要求學生在學業上有所進步,還要求學子要上社會實踐課,
這些實踐課,先生不僅要求學生完成,還要求需得有實踐報告,
需知我朝讀書,最大的目標就是考學。
先生如此做,不擔心耽誤學生的學業嗎?”
鍾夫子聽周維將一下子就戳到了他的癢處,可是舒服極了:
“常盛,去把我案上的實踐報告隨意拿幾份給你魏大哥看一下。”
常盛應了一聲好,忙跑去拿,不一會兒就拿了幾本薄薄的冊子出來。
“魏兄弟請看。”
鍾夫子示意常盛直接把冊子拿給周維將。
周維將放下筷子,拿起冊子挨著看來,臉色卻是越看越認真:
這些報告……怎麽有種熟悉的感覺。
是的,這些實踐報告,雖然五花八門,
都說的是學生們在課餘時間到江州城裏兼職打工的一些經驗。
但從字裏行間中,卻是讓周維將看出了些策論的影子。
每個人的報告都有著統一的格式,
從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開始到解決問題結束,
雖然有些學生的文筆還很稚嫩,
在這些文章裏卻是看出了學生們對這些實踐活動的熱情參與和建言獻策的積極性。
特別是有一篇文章,讓周維將眼前一亮,
寫的是自己在碼頭上的所見所聞,
並提出了一些自己對碼頭上工具有些落後的一些看法,
還提出了自己對這些工具的改良意見。
甚至到了最後,這位學生還把自己對工具的構思用圖形給畫了出來。
落款居然是常盛。
從一開始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碼頭上有些簡易的工具,
但也不過隻是讓力夫略有些省力,
但因為工具太過簡易,並不能讓力夫更加省力。
因此,應該從改進工具著手,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搬包的效率。
然後開始舉例,造紙術,讓民眾結束了用竹簡的時代,
更加方便攜帶和使用;
輿圖,展示整個中原地區的全貌,
讓中原的商業更加快捷和省時。
算盤,讓計算變得更加容易。
最後,再提出自己的構想,
如果能在碼頭上建立一個人工傳送帶,
兩邊站力夫,中間輪換巡邏,保證傳送帶的正常運行,
這樣,從一開始,力夫將貨物搬上傳送帶,
到貨物通過傳送帶到達另一邊,再由另一邊的力夫將貨物卸下。
常盛甚至還進行了前後比較,
闡明這安裝前後的人力使用的差距。
後麵還附上了一幅草圖,上麵有兩根傳送帶的設計圖,
一根從碼頭到船,一根從船到碼頭。
最後總結,這個設計可以讓貨物運輸更加快速,
同時減少了力夫的搬運過程,還極大地保護了力夫的人身安全。
甚至,常盛還考慮到了增加傳送帶,
力夫的工作量減少了,如何向官府獻言,
保證力夫的收入不變。
周維將看著這篇報告,心裏暗讚。
雖然這篇報告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但也可以從中看出,常盛是經過了實地考察,
從中進行了思考,還在裏麵引用了一些曆代名人名句: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從細微處見知著,不以善小而不為。”
周維將看得連連點頭,看向常盛的眼光也不禁帶了些欣賞,
常盛被看得有些驕傲,又有些心虛。
這篇報告是他寫的沒錯,但也是他向沈清楠抱怨,
鍾夫子讓寫的報告有些不好弄時,
沈清楠就給他出了些主意,包括文章裏麵的結構,
沈清楠還專門寫了一個結構圖給鍾夫子,
鍾夫子也是受了沈清楠的指導,照樣原搬這實踐報告一詞
至於具體如何做,鍾夫子也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迴。
看到沈清楠的結構圖,可是高興得緊。
鍾夫子不僅自己學習了,還進行了一些細小的改動,
也就發給了學子們,讓大家按照這個格式來寫報告。
常盛跟沈清楠說起常遠山受傷的事兒,
沈清楠就啟發他,如何能夠讓力夫更加安全和省力,
常盛因為有著之前在碼頭搬包的經曆,
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才寫出了這篇報告。
報告交上去,鍾夫子也是讚賞不已。
還在課上拿出來當範文。
所以鍾夫子讓常盛把報告拿些出來,
出於私心,常盛就把自己的也夾在裏麵拿了出來。
果然得到了魏大哥的青睞。
不過,要是被沈姐姐給知道了,是不是又會笑話他了。
周維將不知道常盛的內心活動。
他更在意的是鍾夫子,看了這些報告,
周維將從鍾夫子的教育理念裏,看出了鍾夫子不同於其他人的特質。
這是一位敢想敢幹、有思想的文人,
假以時日,必定非池中之物。
能引導自己的學生從這種獨特的社會實踐中,
借助自己學到的知識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隻能說明鍾夫子本身就是一位有大智慧的文人。
周維將在青州也不是沒有見過文人,
絕大多數人沒有這樣非凡的想法和做法,
隻懂得循規蹈矩,毫無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