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雁浦村,地處太行山深處,窮鄉僻壤,交通不便。如果有人要問,這裏的孩子打從小幹的第一項農活兒是什麽?我可以告訴大家,這裏雖然是農村,但並不是下地種莊稼,而是修屋蓋房。家鄉人常說,豬貓狗驢馬牛還得有個窩兒呢,人要想生存,更得需要先有個住的地方。所以,人生的第一項營生就是得學會給自己蓋窩兒。
我在這裏先費些筆墨介紹一下家鄉修屋蓋房的基本常識和先後順序。
趕路、打場、拔麥子、蓋房,當年是家鄉一帶勞動強度最大的四項營生,當地人稱“四大累”,而蓋房是“四大累”之首,又稱“三大最”。
第一個是耗時最長,蓋三間房至少需要兩個月的時間;第二個是耗財最多,再精打細算節源開流也得花費兩千多塊錢。這個數字擱到現在或許不算迴事,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是一筆了不起的費用,要積攢好幾年才行。第三個是耗力最大。一家人是蓋不成房的,要依靠群眾力量,“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是雁浦蓋房的真實寫照。人多力量大,蓋房就是最有力的佐證。我小時候在老家,給自家蓋過一套房,又多次給街坊四鄰幫忙蓋房,對這項營生可謂記憶深刻終生難忘。
雁浦村過去蓋的都是木頭房,也叫石頭房,原材料都是木頭和石頭,不用磚瓦,更不用鋼筋和水泥。這些東西造價太高,老百姓根本用不起,也買不到。即便是木頭石頭,蓋房前半年就要準備原材料,主要分為三大部分:木料、石料和土料。木料如桴也稱柁梁、檁條、柱子、椽子等等。石料主要是包台子(砌根基石) 的大方塊石和砌牆的比較小的石頭。土料是指和泥抹牆的黃土和房頂上用的炕洞土。
備好原材料以後就開始挖地基,一般為一米深左右。挖好地基的第二天包台子。蓋房雖是“四大累”之首,但也最有意思,最需要工匠精神。修屋蓋房是一輩子的大事,一絲一毫含糊不得。比如包台子就是蓋房中一道技術含量較高的工序,房子結實不結實就看根基石砌得牢固不牢固。所以,包台子的人都是村裏的業內高手,俗稱壘家。好壘家壘出的地基四四方方、平平整整,酷似一件藝術品,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結實耐用。人們常聽到這樣一句歇後語:“碌碡砸井——石(實)打石(實)”,而我老家的說法是“蓋房包台子——石(實)打石(實)”。
包台子既然這麽重要,講究也就很多,不論蓋多少房,根基石必須一天砌完,因而幫忙的人特別多。蓋房的東家要事先指定一個德高望重者作領班。天快黑了,好多活兒還沒幹完,怎麽辦?隻見東家把領班拉到一邊,悄悄塞給他兩包煙。領班會意地一笑,隨即大喊一聲:大家受累緊緊手,天黑前把台子包好,別耽誤明天的工期!幹活的人心知肚明,也不點破,於是好一陣忙活。終於,包台子在天黑前順利完了工。
接下來隆重出場的是木工。在蓋房全部工序中,木工活最吃功夫。木工大致分兩類,一類搭房架是粗木工;一類做門窗打家具是細木工。乍一聽,似乎細木工比粗木工講究,其實不然,粗木工要比細木工難幹的多。粗木工是搭架子的,架子搭得好,房就蓋得好;架子搭不好,成為歪房斜屋就是危房。所以,包台子高手隻能叫壘家,而搭房架的木工就叫匠人。別人幹活兒,東家隻管飯,匠人不光管飯還有工錢,足以說明匠人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至高無上。
我小時候非常崇拜匠人,一大堆橫七豎八的木料,在他們的手中,幾天工夫就變成方方正正、高高大大的房架,矗立在地上像一座巍峨的宮殿一般。幾個年輕的木匠,腰裏掖著斧子鑿子,抱著柱子“嗖嗖”三兩下爬了到房頂,踩在柁梁和檁條上行走如飛,用木匠的行話說叫跑梁。我在下麵看著直為他們擔心:柁梁的直徑隻有一尺左右,而檁條更窄和一塊磚差不多,不小心一腳踩空掉下來怎麽辦?
匠人們邊跑梁邊笑著說,學木匠要先學會跑梁。跑梁不過關,師父就不收這個徒弟,便叫他去學細木工,因為細木工隻在平地上作業。由此看來,哪碗飯也不容易吃。
木匠跑梁,是為了在柁梁和檁條接頭處加榫楔,起加固作用。跑梁的木匠也有高低之分。高手加固接頭不用一根鐵釘,全靠榫楔咬合。我國好多古建築就是用的這種工藝。手藝稍差點的木匠,就得用半尺長的大鐵釘加固。我家蓋房時,想讓村裏榫楔手藝最高的楊師傅來做,但他已經80多歲不能跑梁了。父親隻好在地上支起一個梯子,梯子上綁著一把椅子,楊師傅坐在椅子上做了榫楔加固。半年後,楊師傅就去世了,我家的房成為這位榫楔高手的平生絕唱。
加固柁梁和檁條後,開始架椽子。架椽子也是一項技術活兒。椽子的木料種類不一、硬度不同,架椽子時要求分布均勻受力相同。最講究的是房簷椽子,一定要架整齊、緊密,一是為了美觀,因為它在最惹眼處;二是防止“出頭的椽子先爛”。為什麽有“出頭椽子先爛”之俗語?主要是因為技藝差的木匠造成的,當然也與泥瓦匠有關。好的木匠會把房簷椽緊緊固定在二道檁條上,異常牢固,多少年後也不搖不晃。一些二把刀的木匠固定不牢,年份長了就會突出一大截來,雨水反複淋澆,時間久了必定爛掉。
架好椽子後,緊接著就要鋪棧子了,也有鋪葦包的。家鄉雁浦有諺雲:蓋房鋪上棧,工程過一半。棧子為二尺長短的小木條,密密匝匝地鋪在椽子上,再往棧子上鋪滿黃泥。到此時,這套新房就基本有了雛形。房頂很高,黃泥怎麽運上去?一般用一根三米來長的木棍,頂端綁一把盛飯勺子,人站在屋簷下,舀一勺黃泥用力甩到房頂上,房頂上的人迅速用抹板把泥刮開。這道工序叫甩泥。甩泥既是力氣活又是技術活。有力氣才能把泥甩上去,還要拿捏住分寸,泥要不遠不近正好甩到抹泥人麵前。有一迴三叔家蓋房,我去幫忙。三叔對我說,眼下甩你的人少,你幫著甩泥吧。我欣然應允。可惜我沒有力氣也沒技術,把泥全甩到了抹泥人的頭上了,眼裏嘴裏耳朵鼻子裏全是泥。三叔火了,從房上跳下來好一陣訓我,你、你、你這是幫忙還是搗亂?快走,快走開!”幾個抹泥工無法幹活,耽誤了工期,三叔還得好吃好喝招待人家。
修屋蓋房中的一些大工程,比如木工活兒和築地基、砌牆、抹泥等等,小孩子們幹不了,但砌牆的小塊石頭和抹牆的黃土這兩樣原材料差不多都是小孩子們置備齊全的。孩子們可以把石頭一塊塊撿到一起,還可以把黃土一筐筐抬到一起,日積月累,大約半年時間就可以備足蓋三間新房的黃土和石頭。
那年,我家的舊房漏水很厲害,趕上下雨天,外麵下大雨屋裏下小雨,外麵雨停了,屋裏還在嘀嘀嗒嗒響個不停。
爸爸說,蓋兩間新房吧,這舊房實在沒法住了。
我生性貪玩,不同意蓋新房,理由很荒唐:要我去搬石頭、抬黃土,就會占用我大量玩耍的時間。我寧可不住新房,也不願意擠占玩耍的時間。
媽媽說,不蓋新房,你以後就娶不到媳婦。這樣的破房子,誰家姑娘願意嫁過來呢?
我說為什麽要娶媳婦呢?我不娶那個玩意兒!
爸爸媽媽被我這句傻話逗笑了,說即便你不娶媳婦,這房咱們也無法住了。你看別人家的房子都不漏,咱們的房漏雨,要被人笑話的。
修屋蓋房這麽大的事情,我當然做不得主,還得聽爸爸媽媽的。爸爸買好了木料,就讓我和姐姐抬黃土。禮拜日抬,放學後抬,整整抬了一個多月。姐姐身子骨非常淡薄,實在抬不動了,這才停了下來。
緊接著就是搬石頭。大石頭我搬不動,隻好搬小一點的石頭。那段日子,我都把村前村後包括翠玉河灘裏的石頭都搬光了,手上磨起一層層老繭。房基地邊上堆起一座高高的石山。
雁浦村一帶有個習俗,不論誰家蓋房,都要找一個管事的頭兒,負責蓋房大大小小的事情。給我家管事的就是教我學轎鼓的堂伯伯。
有一天,爸爸迴家來找負責砌牆的堂伯伯看看黃土和石頭夠不夠用?
堂伯伯說,黃土差不多夠用了,但石頭還差的遠呢,還得繼續搬。
爸爸在外地教書不常在家,姐姐沒有力氣,搬石頭的重擔就壓在了我一個人的肩頭。
有一天,堂伯伯對我說,孩子,你得加把勁啊,再過三兩天就要砌牆了,石頭不夠會耽誤工期的。
我也很著急,可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然而又不能耽誤砌牆的時間,這是一對尖銳的矛盾。記得堂伯伯說過,砌牆最好的時間是農曆三月,這時候天幹地燥,砌出來的強特別結實。為了不耽誤砌牆,我得想個辦法解決石頭短缺的問題。
正好,當時村裏還有一家蓋新房的,而且他家新房址離我家新房址不遠,大約五六十米的距離。這戶人家有個親戚在縣城建築公司工作,給他們弄來很多雷管和炸藥。他們用炸藥在山上放炮,開采出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塊,然後用小平車拉到房址處,比我從河灘從山上一塊一塊地搬運方便輕省多了,放上兩炮就能開出蓋兩間新房的石頭,效率非常高。
能不能從他們身上打打主意呢?我腦海裏突然冒出這麽個念頭。
楊樹方和周換喜既是我的同學又是最要好的朋友。我家這次蓋房,他們幫了不少忙,搬石頭抬黃土,有三分之一是他們的功勞。這天吃過晚飯,我把他們倆找來,說很快就要砌牆了但石頭還短不少。咱們合計個辦法出來,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嘛!
楊樹方說,問題很棘手,眼下咱們就是白天黑夜連軸轉搬石頭也來不及了。
周換喜說,我倒有個辦法,不知道行不行。
楊樹方說,現在缺的就是辦法,快說出來。你不說怎麽知道行不行?
周換喜說,旁邊那戶人家不是也要蓋房嗎?我看他們家的石頭不少,咱們趁著夜色去拉他幾車得了。反正他家是開山放炮弄的石頭,無非再開兩炮就是了。
楊樹方猶豫了一陣說,辦法不好,這不是做賊嗎?雖然石頭在咱們山區不是值錢的東西,但也是人家辛辛苦苦開出來的,咱們怎麽能不勞而獲呢?
周換喜說,你知道他們那些雷管炸藥是怎麽來的嗎?十有九是偷著拿來的。我的叔叔在山西煤礦工作,就是專門管理這些東西的,雷管炸藥屬於易燃易爆物品,國家管控很嚴格,普通的老百姓根本買不到。價格高是個原因,最重要的是國家不允許個人購買。你們說他家這個東西是怎麽來的?
楊樹方說,對,你說的很有道理,八成是偷來的。他們既然能偷公家的雷管炸藥,咱們偷他家一些石頭有什麽不可?雷管炸藥比石頭值錢多了。
我原本就想從他家弄一些石頭來,但一個人的力量太小,所以請來兩個好朋友幫忙,但又怕他們不答應。現在既然他們倆都有偷石頭的意思,正合我意。於是,我馬上表態說,我看行,大不了以後等他家砌牆是再還他一些石頭罷了。
主意一定,馬上行動。我和楊樹方、周換喜找來一輛小平車,趁著明亮的月光拉過來三十多車石頭。
第二天,我讓堂伯伯來看石頭夠不夠。
我在這裏先費些筆墨介紹一下家鄉修屋蓋房的基本常識和先後順序。
趕路、打場、拔麥子、蓋房,當年是家鄉一帶勞動強度最大的四項營生,當地人稱“四大累”,而蓋房是“四大累”之首,又稱“三大最”。
第一個是耗時最長,蓋三間房至少需要兩個月的時間;第二個是耗財最多,再精打細算節源開流也得花費兩千多塊錢。這個數字擱到現在或許不算迴事,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是一筆了不起的費用,要積攢好幾年才行。第三個是耗力最大。一家人是蓋不成房的,要依靠群眾力量,“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是雁浦蓋房的真實寫照。人多力量大,蓋房就是最有力的佐證。我小時候在老家,給自家蓋過一套房,又多次給街坊四鄰幫忙蓋房,對這項營生可謂記憶深刻終生難忘。
雁浦村過去蓋的都是木頭房,也叫石頭房,原材料都是木頭和石頭,不用磚瓦,更不用鋼筋和水泥。這些東西造價太高,老百姓根本用不起,也買不到。即便是木頭石頭,蓋房前半年就要準備原材料,主要分為三大部分:木料、石料和土料。木料如桴也稱柁梁、檁條、柱子、椽子等等。石料主要是包台子(砌根基石) 的大方塊石和砌牆的比較小的石頭。土料是指和泥抹牆的黃土和房頂上用的炕洞土。
備好原材料以後就開始挖地基,一般為一米深左右。挖好地基的第二天包台子。蓋房雖是“四大累”之首,但也最有意思,最需要工匠精神。修屋蓋房是一輩子的大事,一絲一毫含糊不得。比如包台子就是蓋房中一道技術含量較高的工序,房子結實不結實就看根基石砌得牢固不牢固。所以,包台子的人都是村裏的業內高手,俗稱壘家。好壘家壘出的地基四四方方、平平整整,酷似一件藝術品,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結實耐用。人們常聽到這樣一句歇後語:“碌碡砸井——石(實)打石(實)”,而我老家的說法是“蓋房包台子——石(實)打石(實)”。
包台子既然這麽重要,講究也就很多,不論蓋多少房,根基石必須一天砌完,因而幫忙的人特別多。蓋房的東家要事先指定一個德高望重者作領班。天快黑了,好多活兒還沒幹完,怎麽辦?隻見東家把領班拉到一邊,悄悄塞給他兩包煙。領班會意地一笑,隨即大喊一聲:大家受累緊緊手,天黑前把台子包好,別耽誤明天的工期!幹活的人心知肚明,也不點破,於是好一陣忙活。終於,包台子在天黑前順利完了工。
接下來隆重出場的是木工。在蓋房全部工序中,木工活最吃功夫。木工大致分兩類,一類搭房架是粗木工;一類做門窗打家具是細木工。乍一聽,似乎細木工比粗木工講究,其實不然,粗木工要比細木工難幹的多。粗木工是搭架子的,架子搭得好,房就蓋得好;架子搭不好,成為歪房斜屋就是危房。所以,包台子高手隻能叫壘家,而搭房架的木工就叫匠人。別人幹活兒,東家隻管飯,匠人不光管飯還有工錢,足以說明匠人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至高無上。
我小時候非常崇拜匠人,一大堆橫七豎八的木料,在他們的手中,幾天工夫就變成方方正正、高高大大的房架,矗立在地上像一座巍峨的宮殿一般。幾個年輕的木匠,腰裏掖著斧子鑿子,抱著柱子“嗖嗖”三兩下爬了到房頂,踩在柁梁和檁條上行走如飛,用木匠的行話說叫跑梁。我在下麵看著直為他們擔心:柁梁的直徑隻有一尺左右,而檁條更窄和一塊磚差不多,不小心一腳踩空掉下來怎麽辦?
匠人們邊跑梁邊笑著說,學木匠要先學會跑梁。跑梁不過關,師父就不收這個徒弟,便叫他去學細木工,因為細木工隻在平地上作業。由此看來,哪碗飯也不容易吃。
木匠跑梁,是為了在柁梁和檁條接頭處加榫楔,起加固作用。跑梁的木匠也有高低之分。高手加固接頭不用一根鐵釘,全靠榫楔咬合。我國好多古建築就是用的這種工藝。手藝稍差點的木匠,就得用半尺長的大鐵釘加固。我家蓋房時,想讓村裏榫楔手藝最高的楊師傅來做,但他已經80多歲不能跑梁了。父親隻好在地上支起一個梯子,梯子上綁著一把椅子,楊師傅坐在椅子上做了榫楔加固。半年後,楊師傅就去世了,我家的房成為這位榫楔高手的平生絕唱。
加固柁梁和檁條後,開始架椽子。架椽子也是一項技術活兒。椽子的木料種類不一、硬度不同,架椽子時要求分布均勻受力相同。最講究的是房簷椽子,一定要架整齊、緊密,一是為了美觀,因為它在最惹眼處;二是防止“出頭的椽子先爛”。為什麽有“出頭椽子先爛”之俗語?主要是因為技藝差的木匠造成的,當然也與泥瓦匠有關。好的木匠會把房簷椽緊緊固定在二道檁條上,異常牢固,多少年後也不搖不晃。一些二把刀的木匠固定不牢,年份長了就會突出一大截來,雨水反複淋澆,時間久了必定爛掉。
架好椽子後,緊接著就要鋪棧子了,也有鋪葦包的。家鄉雁浦有諺雲:蓋房鋪上棧,工程過一半。棧子為二尺長短的小木條,密密匝匝地鋪在椽子上,再往棧子上鋪滿黃泥。到此時,這套新房就基本有了雛形。房頂很高,黃泥怎麽運上去?一般用一根三米來長的木棍,頂端綁一把盛飯勺子,人站在屋簷下,舀一勺黃泥用力甩到房頂上,房頂上的人迅速用抹板把泥刮開。這道工序叫甩泥。甩泥既是力氣活又是技術活。有力氣才能把泥甩上去,還要拿捏住分寸,泥要不遠不近正好甩到抹泥人麵前。有一迴三叔家蓋房,我去幫忙。三叔對我說,眼下甩你的人少,你幫著甩泥吧。我欣然應允。可惜我沒有力氣也沒技術,把泥全甩到了抹泥人的頭上了,眼裏嘴裏耳朵鼻子裏全是泥。三叔火了,從房上跳下來好一陣訓我,你、你、你這是幫忙還是搗亂?快走,快走開!”幾個抹泥工無法幹活,耽誤了工期,三叔還得好吃好喝招待人家。
修屋蓋房中的一些大工程,比如木工活兒和築地基、砌牆、抹泥等等,小孩子們幹不了,但砌牆的小塊石頭和抹牆的黃土這兩樣原材料差不多都是小孩子們置備齊全的。孩子們可以把石頭一塊塊撿到一起,還可以把黃土一筐筐抬到一起,日積月累,大約半年時間就可以備足蓋三間新房的黃土和石頭。
那年,我家的舊房漏水很厲害,趕上下雨天,外麵下大雨屋裏下小雨,外麵雨停了,屋裏還在嘀嘀嗒嗒響個不停。
爸爸說,蓋兩間新房吧,這舊房實在沒法住了。
我生性貪玩,不同意蓋新房,理由很荒唐:要我去搬石頭、抬黃土,就會占用我大量玩耍的時間。我寧可不住新房,也不願意擠占玩耍的時間。
媽媽說,不蓋新房,你以後就娶不到媳婦。這樣的破房子,誰家姑娘願意嫁過來呢?
我說為什麽要娶媳婦呢?我不娶那個玩意兒!
爸爸媽媽被我這句傻話逗笑了,說即便你不娶媳婦,這房咱們也無法住了。你看別人家的房子都不漏,咱們的房漏雨,要被人笑話的。
修屋蓋房這麽大的事情,我當然做不得主,還得聽爸爸媽媽的。爸爸買好了木料,就讓我和姐姐抬黃土。禮拜日抬,放學後抬,整整抬了一個多月。姐姐身子骨非常淡薄,實在抬不動了,這才停了下來。
緊接著就是搬石頭。大石頭我搬不動,隻好搬小一點的石頭。那段日子,我都把村前村後包括翠玉河灘裏的石頭都搬光了,手上磨起一層層老繭。房基地邊上堆起一座高高的石山。
雁浦村一帶有個習俗,不論誰家蓋房,都要找一個管事的頭兒,負責蓋房大大小小的事情。給我家管事的就是教我學轎鼓的堂伯伯。
有一天,爸爸迴家來找負責砌牆的堂伯伯看看黃土和石頭夠不夠用?
堂伯伯說,黃土差不多夠用了,但石頭還差的遠呢,還得繼續搬。
爸爸在外地教書不常在家,姐姐沒有力氣,搬石頭的重擔就壓在了我一個人的肩頭。
有一天,堂伯伯對我說,孩子,你得加把勁啊,再過三兩天就要砌牆了,石頭不夠會耽誤工期的。
我也很著急,可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然而又不能耽誤砌牆的時間,這是一對尖銳的矛盾。記得堂伯伯說過,砌牆最好的時間是農曆三月,這時候天幹地燥,砌出來的強特別結實。為了不耽誤砌牆,我得想個辦法解決石頭短缺的問題。
正好,當時村裏還有一家蓋新房的,而且他家新房址離我家新房址不遠,大約五六十米的距離。這戶人家有個親戚在縣城建築公司工作,給他們弄來很多雷管和炸藥。他們用炸藥在山上放炮,開采出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塊,然後用小平車拉到房址處,比我從河灘從山上一塊一塊地搬運方便輕省多了,放上兩炮就能開出蓋兩間新房的石頭,效率非常高。
能不能從他們身上打打主意呢?我腦海裏突然冒出這麽個念頭。
楊樹方和周換喜既是我的同學又是最要好的朋友。我家這次蓋房,他們幫了不少忙,搬石頭抬黃土,有三分之一是他們的功勞。這天吃過晚飯,我把他們倆找來,說很快就要砌牆了但石頭還短不少。咱們合計個辦法出來,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嘛!
楊樹方說,問題很棘手,眼下咱們就是白天黑夜連軸轉搬石頭也來不及了。
周換喜說,我倒有個辦法,不知道行不行。
楊樹方說,現在缺的就是辦法,快說出來。你不說怎麽知道行不行?
周換喜說,旁邊那戶人家不是也要蓋房嗎?我看他們家的石頭不少,咱們趁著夜色去拉他幾車得了。反正他家是開山放炮弄的石頭,無非再開兩炮就是了。
楊樹方猶豫了一陣說,辦法不好,這不是做賊嗎?雖然石頭在咱們山區不是值錢的東西,但也是人家辛辛苦苦開出來的,咱們怎麽能不勞而獲呢?
周換喜說,你知道他們那些雷管炸藥是怎麽來的嗎?十有九是偷著拿來的。我的叔叔在山西煤礦工作,就是專門管理這些東西的,雷管炸藥屬於易燃易爆物品,國家管控很嚴格,普通的老百姓根本買不到。價格高是個原因,最重要的是國家不允許個人購買。你們說他家這個東西是怎麽來的?
楊樹方說,對,你說的很有道理,八成是偷來的。他們既然能偷公家的雷管炸藥,咱們偷他家一些石頭有什麽不可?雷管炸藥比石頭值錢多了。
我原本就想從他家弄一些石頭來,但一個人的力量太小,所以請來兩個好朋友幫忙,但又怕他們不答應。現在既然他們倆都有偷石頭的意思,正合我意。於是,我馬上表態說,我看行,大不了以後等他家砌牆是再還他一些石頭罷了。
主意一定,馬上行動。我和楊樹方、周換喜找來一輛小平車,趁著明亮的月光拉過來三十多車石頭。
第二天,我讓堂伯伯來看石頭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