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知青點選定
【五零年代】帶著空間跑路下鄉 作者:暮牧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伯,這君怡安是自個兒報名的?”
元大伯看了一眼名單,看到排在第一個的名字點了點頭,“嗯呢唄,聽說還是個大學生呢!也不知道這是咋想的!”
咋想的,能咋想!人家盯上你大侄女了唄!
要說兩人通信這麽久,君怡安的某些小心思元念初也是察覺到了。
從他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親昵,還有郵過來那老多的東西就能看出來。
之前元念初還沒當迴事兒,她覺得兩人離的太遠,家庭條件也不合適,雖然君家就剩他一個了,但人老爺子打拚這麽久,她就不信沒給小孫子留下點人脈關係。
仔細想想兩人最後一次通信,還是兩個月以前的事兒了,那幾天她奶不知道聽了誰的鼓動,硬是背著她給相看了人家。
說來男方的條件在這年頭是頂好的,男方是當兵的,不過還沒到家屬隨軍的級別,結婚後媳婦還得留家裏等著能隨軍再過去過日子。
但元念初不願意啊,小夥子是家裏的老大,下頭還有四五個在念書的弟弟妹妹,這姑娘嫁過去就得照顧一家老小操持家務,往後怕是還得操心弟妹的婚嫁,一堆的事兒等著呢!
要是男方再沒良心一些,等人混出頭了,擱外頭又找了年輕漂亮的迴來鬧離婚,那這嫁過去不是跳進火坑嘛!
關鍵是她壓根就沒想過外嫁,打定了主意要招贅,她家人口簡單,爺奶也不是磋磨人的性子,家裏條件又不差,就算上門女婿啥也不幹,她也能養的起。
這好好的日子不過,幹啥去找罪受!
那迴她才知道,她爺奶一直沒把她招贅的話當真,她奶雖然有些意動,但這年頭能去當上門女婿的,有幾個是心甘情願的?所以她奶後來又打消了這個想法。
但經過上次的事兒之後,她爺奶倒是沒急著給她相看人家了,就怕她生了逆反心理。
那會兒她給君怡安迴信的時候,就把這事兒當八卦告訴他了,莫不是兩個月沒消息,這冷不丁要來下鄉,這是打定主意認定她了?
可兩人也隻見過那麽一次啊!想不通想不通…
“初初?”
“嗯?大伯,咋了?”
元大伯:“我還問你咋了呢!盯著看半天了,叫你也沒反應,有事兒?”
元念初有些心虛,雖然不知道這事兒跟她到底有沒有關係,但她直覺一向很準。
“嘿嘿,大伯,那啥,這君怡安我認識,就我收到的京都來的包裹都是他給寄的。”
元大伯驚訝的瞪大雙眼,“啥,那不是你師傅那邊兒給你寄的?你倆咋認識的?啥時候的事兒?我咋不知道,你爺奶知道不?”
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元念初老老實實說了兩人認識的經過,“我爺奶也知道的,他之前在念大學呢,沒想到突然來下鄉了……”
越說她的底氣越不足,元大伯和元鐵牛對視一眼,這裏邊兒還有事兒啊!
不過年輕人的事兒嘛,他們當長輩的倒是不好說啥。
元大伯突然想到前段時間他還聽他娘和媳婦兒說二嬸著急給初初相看人家呢,倒是這段時間沒聽到風聲了,莫不是就這個原因?
摸著下巴上下打量了一眼小侄女,突然發現自家小侄女不知不覺就長成大姑娘了,他還一直把小侄女當小姑娘呢!突然有種自家的白菜要被豬拱了的心態。
元鐵牛咳嗽兩聲,“咱還是商量商量這知青來了咋安排吧。聽那意思這早來晚來都是要來的,早點兒來也好,咱也好安排不是。
我記得前兒搞啥破除封建迷信,咱村兒那祠堂都給關了,不如把村兒裏幾個老爺子挪到祠堂住去,他們還能看著點兒祠堂。
這樣一來幾個老爺子之前住的屋子就空下來了,那屋子也是好好兒的,收拾收拾整理出來當知青點,給知青住?”
元念初之前以為沒她什麽事兒,但這會兒貌似可能大概這裏邊還有她的原因,就做不到旁觀者清了。
“大伯,我看鐵牛叔說的對,這住的地方有了,糧食也好解決,咱就從公賬上出,不是還有安置費嘛,到時候他們吃多少糧食從裏頭扣就是了。
咱也不一直養著他們,就給到秋收前,讓他們自個兒做飯,秋收後他們也能分到糧食了。
這農具也好辦,我去找找關係正好把村兒裏破舊的換一批下來,反正知青也不是一來就會幹活,就把舊的給他們,讓他們慢慢學著幹唄!”
想了想,她又接了一句,“正好那房子後頭還有片自留地,到時候也分給他們得了,讓他們自個兒種上菜苗。
這會兒那山上的野菜啥的也新鮮,人來了找個嬸子帶他們去認認,對付過去這兩月就行。”
元大伯還有些猶豫,“這說到底都是城裏娃娃,讓人天天吃野菜不好吧?也不知道得在咱這兒待多久,可別鬧出事兒來。”
元大伯不知道但元念初知道啊,這一下鄉恐怕近十來年是甭想迴城了,可能剛下鄉的時候有些知青還把不準自己的位置,會鬧些事兒出來。
但鬧得再兇,也是不可能迴去了,反正早晚都得讓他們認清現實,還不如一開始就定好規矩。
“咱都跟著政策走,怕啥!要鬧就鬧唄,到時候吃虧的也不能是咱們。要是嫌吃的不好,讓他們自個兒掏錢買唄?咱就拿到這麽點兒安置費,總不能咱貼錢進去吧!”
這話元鐵牛讚成,“成了老元,我看這事兒能行!咱又沒犯錯誤貪了他們的安置費,怕啥!”
元大伯見兩人都這麽說,他也沒了猶豫,“成吧,那鐵牛找人去,幫幾個老爺子搬家,我去找找泥瓦匠,待會兒去把那房子修整修整,聽說這批知青都上車了,要不了兩天人就得到了。
初初就把賬算清楚,把幾個知青這段時間的口糧算出來,扣完錢去跑一趟,看看這農具能不能買到。”
三人各自忙自己的事兒去了,元念初鬆了口氣,坐迴辦公桌前,偷摸拿出個巴掌大小的計算器在本子上寫寫畫畫。
這農具好說,張嬸子就在供銷社專門管農具的櫃台,再不行她空間還囤了一批呢,質量還好些!
元大伯看了一眼名單,看到排在第一個的名字點了點頭,“嗯呢唄,聽說還是個大學生呢!也不知道這是咋想的!”
咋想的,能咋想!人家盯上你大侄女了唄!
要說兩人通信這麽久,君怡安的某些小心思元念初也是察覺到了。
從他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親昵,還有郵過來那老多的東西就能看出來。
之前元念初還沒當迴事兒,她覺得兩人離的太遠,家庭條件也不合適,雖然君家就剩他一個了,但人老爺子打拚這麽久,她就不信沒給小孫子留下點人脈關係。
仔細想想兩人最後一次通信,還是兩個月以前的事兒了,那幾天她奶不知道聽了誰的鼓動,硬是背著她給相看了人家。
說來男方的條件在這年頭是頂好的,男方是當兵的,不過還沒到家屬隨軍的級別,結婚後媳婦還得留家裏等著能隨軍再過去過日子。
但元念初不願意啊,小夥子是家裏的老大,下頭還有四五個在念書的弟弟妹妹,這姑娘嫁過去就得照顧一家老小操持家務,往後怕是還得操心弟妹的婚嫁,一堆的事兒等著呢!
要是男方再沒良心一些,等人混出頭了,擱外頭又找了年輕漂亮的迴來鬧離婚,那這嫁過去不是跳進火坑嘛!
關鍵是她壓根就沒想過外嫁,打定了主意要招贅,她家人口簡單,爺奶也不是磋磨人的性子,家裏條件又不差,就算上門女婿啥也不幹,她也能養的起。
這好好的日子不過,幹啥去找罪受!
那迴她才知道,她爺奶一直沒把她招贅的話當真,她奶雖然有些意動,但這年頭能去當上門女婿的,有幾個是心甘情願的?所以她奶後來又打消了這個想法。
但經過上次的事兒之後,她爺奶倒是沒急著給她相看人家了,就怕她生了逆反心理。
那會兒她給君怡安迴信的時候,就把這事兒當八卦告訴他了,莫不是兩個月沒消息,這冷不丁要來下鄉,這是打定主意認定她了?
可兩人也隻見過那麽一次啊!想不通想不通…
“初初?”
“嗯?大伯,咋了?”
元大伯:“我還問你咋了呢!盯著看半天了,叫你也沒反應,有事兒?”
元念初有些心虛,雖然不知道這事兒跟她到底有沒有關係,但她直覺一向很準。
“嘿嘿,大伯,那啥,這君怡安我認識,就我收到的京都來的包裹都是他給寄的。”
元大伯驚訝的瞪大雙眼,“啥,那不是你師傅那邊兒給你寄的?你倆咋認識的?啥時候的事兒?我咋不知道,你爺奶知道不?”
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元念初老老實實說了兩人認識的經過,“我爺奶也知道的,他之前在念大學呢,沒想到突然來下鄉了……”
越說她的底氣越不足,元大伯和元鐵牛對視一眼,這裏邊兒還有事兒啊!
不過年輕人的事兒嘛,他們當長輩的倒是不好說啥。
元大伯突然想到前段時間他還聽他娘和媳婦兒說二嬸著急給初初相看人家呢,倒是這段時間沒聽到風聲了,莫不是就這個原因?
摸著下巴上下打量了一眼小侄女,突然發現自家小侄女不知不覺就長成大姑娘了,他還一直把小侄女當小姑娘呢!突然有種自家的白菜要被豬拱了的心態。
元鐵牛咳嗽兩聲,“咱還是商量商量這知青來了咋安排吧。聽那意思這早來晚來都是要來的,早點兒來也好,咱也好安排不是。
我記得前兒搞啥破除封建迷信,咱村兒那祠堂都給關了,不如把村兒裏幾個老爺子挪到祠堂住去,他們還能看著點兒祠堂。
這樣一來幾個老爺子之前住的屋子就空下來了,那屋子也是好好兒的,收拾收拾整理出來當知青點,給知青住?”
元念初之前以為沒她什麽事兒,但這會兒貌似可能大概這裏邊還有她的原因,就做不到旁觀者清了。
“大伯,我看鐵牛叔說的對,這住的地方有了,糧食也好解決,咱就從公賬上出,不是還有安置費嘛,到時候他們吃多少糧食從裏頭扣就是了。
咱也不一直養著他們,就給到秋收前,讓他們自個兒做飯,秋收後他們也能分到糧食了。
這農具也好辦,我去找找關係正好把村兒裏破舊的換一批下來,反正知青也不是一來就會幹活,就把舊的給他們,讓他們慢慢學著幹唄!”
想了想,她又接了一句,“正好那房子後頭還有片自留地,到時候也分給他們得了,讓他們自個兒種上菜苗。
這會兒那山上的野菜啥的也新鮮,人來了找個嬸子帶他們去認認,對付過去這兩月就行。”
元大伯還有些猶豫,“這說到底都是城裏娃娃,讓人天天吃野菜不好吧?也不知道得在咱這兒待多久,可別鬧出事兒來。”
元大伯不知道但元念初知道啊,這一下鄉恐怕近十來年是甭想迴城了,可能剛下鄉的時候有些知青還把不準自己的位置,會鬧些事兒出來。
但鬧得再兇,也是不可能迴去了,反正早晚都得讓他們認清現實,還不如一開始就定好規矩。
“咱都跟著政策走,怕啥!要鬧就鬧唄,到時候吃虧的也不能是咱們。要是嫌吃的不好,讓他們自個兒掏錢買唄?咱就拿到這麽點兒安置費,總不能咱貼錢進去吧!”
這話元鐵牛讚成,“成了老元,我看這事兒能行!咱又沒犯錯誤貪了他們的安置費,怕啥!”
元大伯見兩人都這麽說,他也沒了猶豫,“成吧,那鐵牛找人去,幫幾個老爺子搬家,我去找找泥瓦匠,待會兒去把那房子修整修整,聽說這批知青都上車了,要不了兩天人就得到了。
初初就把賬算清楚,把幾個知青這段時間的口糧算出來,扣完錢去跑一趟,看看這農具能不能買到。”
三人各自忙自己的事兒去了,元念初鬆了口氣,坐迴辦公桌前,偷摸拿出個巴掌大小的計算器在本子上寫寫畫畫。
這農具好說,張嬸子就在供銷社專門管農具的櫃台,再不行她空間還囤了一批呢,質量還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