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如果他不能完成,你就有借口拿捏他。
上流圈絕密手冊,一招教你賺大錢 作者:戰諸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跟你說,你必須認識到,這個世界和動物世界沒有什麽區別。
動物世界裏麵的老虎,它靠著它的尖牙利齒去獲取食物。
我們這個人呢,特別是上層的階層,他們是靠著思維吃飯的。
他們隻要推出一套思維體係,他就能駕馭下麵的人。
因為他們所知道的那個秘密,能夠使他們處於優勢地位。
那個秘密叫什麽呢?
就是駕馭人的操控術。
你如果掌握了,這個駕馭人的操控術。
你也就會成為食物鏈頂端的王者。
一個人既有他正麵的一麵,也有他醜陋不堪的一麵。
但是大多數人,他都是把正麵的一麵,給你看,隱藏他的醜陋不堪的一麵。
你為什麽有那麽多兄弟?
隻是因為,你能夠給他們帶來的利益,是他們所接觸的所有人當中,你的利益給他們帶的利益是最大的。
所以他們就跟著你。
一旦外部的利益,有了足夠的誘惑力,而且以幾十倍的形式,出現在他們的麵前的時候。
他們內心的猥瑣和卑鄙,就會蠢蠢欲動。
這個世界上,永遠相信人性善的人是會吃虧的。
永遠相信人性惡的人,也是會過得非常痛苦的。
隻有對人性,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你這個人,才算一個是擁有大智慧的人。
因為你必須,清楚地了解人性的兩麵,你才能掌控人心,是不是?
你看那個南派三叔寫的《盜墓筆記》裏麵,講了一個故事。
在古時候,盜墓一般是以父子為單位。
如果兒子進入盜洞去下麵尋寶,作為爹的他一定在上麵緊拉著繩子。
如果你讓老爹下去,兒子在上麵拉著繩子。
如果出現了什麽意外情況,他兒子就會丟下繩子不管了。
他老子就在洞下麵,活活餓死。
這就是對人性的洞察。
因為兒子可以不管老子,但是老子不能不管兒子。
因為畢竟是他身上的一塊肉。
他就算犧牲他自己的性命,也會把他兒子救出來,是不是啊?
還有明朝時候的有一個小故事。
曾經有一個廟,廟裏麵有7個和尚。
他們每天都吃一大桶粥。
有一年年初,他們就在一起商量,以後不讓廚房的那個師傅分粥了。
就他們7個人輪流分,每個人分一天。
每個人分完了,就到了下一周了,下個一周,又繼續輪流分。
但是每個人都有私心,如果這一天是你在分粥,你就會給你碗裏麵多舀一點。
你自己吃飽了,但是其他人沒有吃飽。
所以到了下一個月,7個人又不滿意。
他們覺得輪流分粥,容易作弊。
他們就覺得,應該在7個人裏麵,推選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來主持分粥的大業。
當天下午,那個道德高尚的人,就被選出來了,是一個胖和尚。
但是選出來以後,其他的6個和尚,經常去討好他。
而且還幫他做一些雜事。
出現這麽個情況之後,這些人各自心懷鬼胎。
各自露出了醜惡的嘴臉,所以這個胖和尚也不滿意。
到了第三個月,7個人又想出了一個辦法。
就是說,那個分粥的人不能先舀,他要等其他的人,把粥都舀完以後。
剩下的粥,不管多少都是他的了。
這一次,就出現了一個很好的現象。
大部分人,為了自己吃到足夠的粥。
就把粥舀的比較平均,也沒有有多也沒有少。
因此先來的6個人舀完以後,往往給第7個和尚都留了一碗粥。
7個人的粥,放到一起去看,都是差不多的。
這就7個人,都得到了公平。
從此以後,這個規矩就形成了,形成了他們的製度。
因此他們的生活,也越過越好。
這就是對人心,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
所以做出的決策,非常正確。
這個社會上任何的製度,你必須先承認人性中的惡。
你才能夠,管理好你的團隊。
就比如說,我之前給大家說過的那個中原地區的老板。
他管了那麽多零食店子,為什麽他能夠成功?
就是因為,他知道人性中的陰暗麵。
他就在製度上規定了,每個職工必須對顧客熱情。
如果職工問你的話,你沒有迴答就會扣你的分。
超過了十分,將會被解除合同。
所以他從製度上,逼迫所有的職工,把素質提高,服務顧客。
所以,他後來就成功了。
一個社會,不能完全靠道德去治理,必須有一套製度,去限製人們。
把人們們惡的那份精力,轉化到上守規矩。
時間長了,人的那個劣根性,就被改造過來了。
就成為了一種非常好的行為習慣,這個社會也就變好了。
因為曾經有一個企業家說過,一個製度如果非常良好,他能夠把那個壞人,改造成好的。
如果一個製度有很多漏洞,也能夠把那些好人,都變成壞人。
因為一個良好的製度,既存在執行,又存在監督,丟掉一個都是不行的。
也許你還不知道,古代的帝王將相,都是會講究那種平衡之術的。
是什麽意思呢?
就是說,不能讓下麵臣子的勢力太大。
或者,不能讓那個臣子,和他走得非常非常近。
任何一種情況,都會削弱帝王的權威。
就比如說,乾隆朝廷裏麵。
乾隆提拔了和珅,然後他又提拔了那個紀曉嵐。
這兩個人,就在朝廷裏麵鬥來鬥去。
分散了精力,就沒有精力去對付乾隆。
乾隆的這種做法,就是把和珅和紀曉嵐,能夠威脅到他的力量分散了。
他不會,允許紀曉崗,或者和勝利們這一方勢力變大了。
如果和珅或者紀曉嵐,公開和乾隆對著幹,乾隆就會聯合另外一方,對付那個背叛他的人。
所以,在這個一個團隊裏麵,一個當老板的。你不能隻用那種正人君子,也還要用一些品德不怎麽好的小人。
你讓那個正人君子和那個小人,互相製衡。
你就能穩坐釣魚台了。
為什麽這麽說呢?
就是因為,那個正人君子的團隊,他們對皇權的威脅,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他們能聯合起來,不比奸臣的手段要仁慈。
為什麽你看曆史上,總會發現那些朝廷裏麵,既有奸臣又有忠臣?
其實皇帝也知道,那個奸臣禍國殃民,他為什麽沒有把他立即除掉呢?
就是因為,他要留著奸臣,去製衡忠臣。
如果下麵的臣子之間勾心鬥角,互相傾軋的越厲害,他這個老板就越高興。
一旦下麵的臣子,聯起手來,他們就不會自自己內耗了,他們就要對付你這個老板,或者皇帝。
所以說,當領導的,必須要掌握這種平衡之術。
我就再舉舉劉邦的例子吧。
你看那個劉邦。
他在江山坐穩之後,他把那些功高蓋主的異姓王諸侯,殺掉了一些。
然後,把那些封地,分給了他的兒子。
難道他的兒子們,就非常可靠嗎?
其實也不盡然啊。
為什麽劉邦,沒有把開國功臣都殺完了?
就是因為當時,北邊還有匈奴人的威脅。
你如果把老將都殺完了,到時候匈奴進攻。
你找誰去撐門麵了?
第二個,把那些老將留一部分下來。
可以平衡他劉家族人的勢力。
避免他劉家族人,對皇權形成威脅。
這樣,劉邦及其後人的皇位,就可以坐穩了。
你說,這是不是一個非常高明的,平衡兩種力量之間的製衡術?
曆史早就證明了。
劉邦的這個決策是對的。
在劉邦死後,後來那些諸侯王都不安分,紛紛起來造反。
但是,劉邦留下來的那些老將,率兵出征,沒用多久,就把這些異姓王以及那些同姓王的造反給平定了。
如果你能夠,在你的團隊裏麵,實行平衡之術,你就不會被做大了的,那內部勢力所裹脅。
你必須知道,不管是一個皇帝也好,還是一個老板也好,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權利。
因為你沒有權利,就好比老虎沒人管呀。
這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你是一個皇帝,你發現下麵的臣子,有了反叛的心思,你就果斷的把他抓起來幹掉。
你看那個曆史上,為什麽有那麽多皇帝非要強調自己的權利,是來自上天。
他就是為了,取得這個皇位的合法性和正統性。
在古代最講究的是血脈。
如果你不是皇家的血脈,你如果是一個大將去當皇帝,就有很多人來咒罵你了。
也會有很多人,把你打垮的。
為什麽那個康熙時候的吳三桂,他沒有造反,康熙都要先下手,把吳三桂弄掉。
就是因為,吳三桂雖然沒有造反,但是他已經,具備了造反的實力。
他隨時都可以造反,可以說在康熙眼裏,吳三桂是心腹大患。
當然,吳三桂後來被康熙逼迫造反了。
但是他年紀大了,也沒有製定一個合理的戰略,結果死在了湖南衡陽。
如果你是一個老板,你發現你下麵有一個幹部,他已經在內部有很大的勢力了。
這個時候,你就要不動聲色地,給他換一個不痛不癢的崗位。
把他的實力減弱。
接著呢,你就給他,安排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對於這個事情,他也不得不去做。
如果他完成了,你就再給他分派任務。
如果他不能完成,你就有借口拿捏他。
對於這樣一種策略,去管理那些桀驁不馴的幹部,是非常有效的。
如果你在明麵上,和這個幹部鬥,你是鬥不贏他的。
也許,你下麵的那些員工,都還會對你指指點點。
所以你不管幹什麽事情,必須要動腦筋。
你不動腦筋,就會處於被動地位。
你看那個漢武帝時期,不是諸侯王勢力非常強大嗎?
如果當時漢武帝學他爹漢景帝一樣,直接去削藩,那可能,整個天下都要鬧翻天。
但是,漢武帝想了一個辦法,叫推恩令。
就是說,讓讓這些諸侯王的所有的兒子,都去諸侯的封地裏麵當官。
每個人都當官了,他們都肯定,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這個時候,在諸侯王的封地裏麵,就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利益製衡網絡。
如果所有的諸侯國,都像這樣的話,漢武帝對下麵的諸侯國,就有了非常大的掌控能力。
那些諸侯王,也不敢那樣輕舉妄動了。
如果時間一長,那些諸侯王的勢力,越來越弱,他們就不敢有造反的心思了。
你看,漢武帝這一招多麽英明。
既達到了削藩的實質性目的,又在名義上有了一個好名字,叫推恩令。
諸侯王封地的那些皇族成員們,沒有一個不說漢武帝好的。
你說他的這一招高不高?不高明?
動物世界裏麵的老虎,它靠著它的尖牙利齒去獲取食物。
我們這個人呢,特別是上層的階層,他們是靠著思維吃飯的。
他們隻要推出一套思維體係,他就能駕馭下麵的人。
因為他們所知道的那個秘密,能夠使他們處於優勢地位。
那個秘密叫什麽呢?
就是駕馭人的操控術。
你如果掌握了,這個駕馭人的操控術。
你也就會成為食物鏈頂端的王者。
一個人既有他正麵的一麵,也有他醜陋不堪的一麵。
但是大多數人,他都是把正麵的一麵,給你看,隱藏他的醜陋不堪的一麵。
你為什麽有那麽多兄弟?
隻是因為,你能夠給他們帶來的利益,是他們所接觸的所有人當中,你的利益給他們帶的利益是最大的。
所以他們就跟著你。
一旦外部的利益,有了足夠的誘惑力,而且以幾十倍的形式,出現在他們的麵前的時候。
他們內心的猥瑣和卑鄙,就會蠢蠢欲動。
這個世界上,永遠相信人性善的人是會吃虧的。
永遠相信人性惡的人,也是會過得非常痛苦的。
隻有對人性,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你這個人,才算一個是擁有大智慧的人。
因為你必須,清楚地了解人性的兩麵,你才能掌控人心,是不是?
你看那個南派三叔寫的《盜墓筆記》裏麵,講了一個故事。
在古時候,盜墓一般是以父子為單位。
如果兒子進入盜洞去下麵尋寶,作為爹的他一定在上麵緊拉著繩子。
如果你讓老爹下去,兒子在上麵拉著繩子。
如果出現了什麽意外情況,他兒子就會丟下繩子不管了。
他老子就在洞下麵,活活餓死。
這就是對人性的洞察。
因為兒子可以不管老子,但是老子不能不管兒子。
因為畢竟是他身上的一塊肉。
他就算犧牲他自己的性命,也會把他兒子救出來,是不是啊?
還有明朝時候的有一個小故事。
曾經有一個廟,廟裏麵有7個和尚。
他們每天都吃一大桶粥。
有一年年初,他們就在一起商量,以後不讓廚房的那個師傅分粥了。
就他們7個人輪流分,每個人分一天。
每個人分完了,就到了下一周了,下個一周,又繼續輪流分。
但是每個人都有私心,如果這一天是你在分粥,你就會給你碗裏麵多舀一點。
你自己吃飽了,但是其他人沒有吃飽。
所以到了下一個月,7個人又不滿意。
他們覺得輪流分粥,容易作弊。
他們就覺得,應該在7個人裏麵,推選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來主持分粥的大業。
當天下午,那個道德高尚的人,就被選出來了,是一個胖和尚。
但是選出來以後,其他的6個和尚,經常去討好他。
而且還幫他做一些雜事。
出現這麽個情況之後,這些人各自心懷鬼胎。
各自露出了醜惡的嘴臉,所以這個胖和尚也不滿意。
到了第三個月,7個人又想出了一個辦法。
就是說,那個分粥的人不能先舀,他要等其他的人,把粥都舀完以後。
剩下的粥,不管多少都是他的了。
這一次,就出現了一個很好的現象。
大部分人,為了自己吃到足夠的粥。
就把粥舀的比較平均,也沒有有多也沒有少。
因此先來的6個人舀完以後,往往給第7個和尚都留了一碗粥。
7個人的粥,放到一起去看,都是差不多的。
這就7個人,都得到了公平。
從此以後,這個規矩就形成了,形成了他們的製度。
因此他們的生活,也越過越好。
這就是對人心,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
所以做出的決策,非常正確。
這個社會上任何的製度,你必須先承認人性中的惡。
你才能夠,管理好你的團隊。
就比如說,我之前給大家說過的那個中原地區的老板。
他管了那麽多零食店子,為什麽他能夠成功?
就是因為,他知道人性中的陰暗麵。
他就在製度上規定了,每個職工必須對顧客熱情。
如果職工問你的話,你沒有迴答就會扣你的分。
超過了十分,將會被解除合同。
所以他從製度上,逼迫所有的職工,把素質提高,服務顧客。
所以,他後來就成功了。
一個社會,不能完全靠道德去治理,必須有一套製度,去限製人們。
把人們們惡的那份精力,轉化到上守規矩。
時間長了,人的那個劣根性,就被改造過來了。
就成為了一種非常好的行為習慣,這個社會也就變好了。
因為曾經有一個企業家說過,一個製度如果非常良好,他能夠把那個壞人,改造成好的。
如果一個製度有很多漏洞,也能夠把那些好人,都變成壞人。
因為一個良好的製度,既存在執行,又存在監督,丟掉一個都是不行的。
也許你還不知道,古代的帝王將相,都是會講究那種平衡之術的。
是什麽意思呢?
就是說,不能讓下麵臣子的勢力太大。
或者,不能讓那個臣子,和他走得非常非常近。
任何一種情況,都會削弱帝王的權威。
就比如說,乾隆朝廷裏麵。
乾隆提拔了和珅,然後他又提拔了那個紀曉嵐。
這兩個人,就在朝廷裏麵鬥來鬥去。
分散了精力,就沒有精力去對付乾隆。
乾隆的這種做法,就是把和珅和紀曉嵐,能夠威脅到他的力量分散了。
他不會,允許紀曉崗,或者和勝利們這一方勢力變大了。
如果和珅或者紀曉嵐,公開和乾隆對著幹,乾隆就會聯合另外一方,對付那個背叛他的人。
所以,在這個一個團隊裏麵,一個當老板的。你不能隻用那種正人君子,也還要用一些品德不怎麽好的小人。
你讓那個正人君子和那個小人,互相製衡。
你就能穩坐釣魚台了。
為什麽這麽說呢?
就是因為,那個正人君子的團隊,他們對皇權的威脅,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他們能聯合起來,不比奸臣的手段要仁慈。
為什麽你看曆史上,總會發現那些朝廷裏麵,既有奸臣又有忠臣?
其實皇帝也知道,那個奸臣禍國殃民,他為什麽沒有把他立即除掉呢?
就是因為,他要留著奸臣,去製衡忠臣。
如果下麵的臣子之間勾心鬥角,互相傾軋的越厲害,他這個老板就越高興。
一旦下麵的臣子,聯起手來,他們就不會自自己內耗了,他們就要對付你這個老板,或者皇帝。
所以說,當領導的,必須要掌握這種平衡之術。
我就再舉舉劉邦的例子吧。
你看那個劉邦。
他在江山坐穩之後,他把那些功高蓋主的異姓王諸侯,殺掉了一些。
然後,把那些封地,分給了他的兒子。
難道他的兒子們,就非常可靠嗎?
其實也不盡然啊。
為什麽劉邦,沒有把開國功臣都殺完了?
就是因為當時,北邊還有匈奴人的威脅。
你如果把老將都殺完了,到時候匈奴進攻。
你找誰去撐門麵了?
第二個,把那些老將留一部分下來。
可以平衡他劉家族人的勢力。
避免他劉家族人,對皇權形成威脅。
這樣,劉邦及其後人的皇位,就可以坐穩了。
你說,這是不是一個非常高明的,平衡兩種力量之間的製衡術?
曆史早就證明了。
劉邦的這個決策是對的。
在劉邦死後,後來那些諸侯王都不安分,紛紛起來造反。
但是,劉邦留下來的那些老將,率兵出征,沒用多久,就把這些異姓王以及那些同姓王的造反給平定了。
如果你能夠,在你的團隊裏麵,實行平衡之術,你就不會被做大了的,那內部勢力所裹脅。
你必須知道,不管是一個皇帝也好,還是一個老板也好,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權利。
因為你沒有權利,就好比老虎沒人管呀。
這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你是一個皇帝,你發現下麵的臣子,有了反叛的心思,你就果斷的把他抓起來幹掉。
你看那個曆史上,為什麽有那麽多皇帝非要強調自己的權利,是來自上天。
他就是為了,取得這個皇位的合法性和正統性。
在古代最講究的是血脈。
如果你不是皇家的血脈,你如果是一個大將去當皇帝,就有很多人來咒罵你了。
也會有很多人,把你打垮的。
為什麽那個康熙時候的吳三桂,他沒有造反,康熙都要先下手,把吳三桂弄掉。
就是因為,吳三桂雖然沒有造反,但是他已經,具備了造反的實力。
他隨時都可以造反,可以說在康熙眼裏,吳三桂是心腹大患。
當然,吳三桂後來被康熙逼迫造反了。
但是他年紀大了,也沒有製定一個合理的戰略,結果死在了湖南衡陽。
如果你是一個老板,你發現你下麵有一個幹部,他已經在內部有很大的勢力了。
這個時候,你就要不動聲色地,給他換一個不痛不癢的崗位。
把他的實力減弱。
接著呢,你就給他,安排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對於這個事情,他也不得不去做。
如果他完成了,你就再給他分派任務。
如果他不能完成,你就有借口拿捏他。
對於這樣一種策略,去管理那些桀驁不馴的幹部,是非常有效的。
如果你在明麵上,和這個幹部鬥,你是鬥不贏他的。
也許,你下麵的那些員工,都還會對你指指點點。
所以你不管幹什麽事情,必須要動腦筋。
你不動腦筋,就會處於被動地位。
你看那個漢武帝時期,不是諸侯王勢力非常強大嗎?
如果當時漢武帝學他爹漢景帝一樣,直接去削藩,那可能,整個天下都要鬧翻天。
但是,漢武帝想了一個辦法,叫推恩令。
就是說,讓讓這些諸侯王的所有的兒子,都去諸侯的封地裏麵當官。
每個人都當官了,他們都肯定,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這個時候,在諸侯王的封地裏麵,就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利益製衡網絡。
如果所有的諸侯國,都像這樣的話,漢武帝對下麵的諸侯國,就有了非常大的掌控能力。
那些諸侯王,也不敢那樣輕舉妄動了。
如果時間一長,那些諸侯王的勢力,越來越弱,他們就不敢有造反的心思了。
你看,漢武帝這一招多麽英明。
既達到了削藩的實質性目的,又在名義上有了一個好名字,叫推恩令。
諸侯王封地的那些皇族成員們,沒有一個不說漢武帝好的。
你說他的這一招高不高?不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