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上難得放晴,街道上的行人也就多了起來。因最近鬼怪之說盛行,小翠都是每日匆匆出去買菜,又匆匆二迴,絕不停留。原本就寂靜的垂柳巷,因一場雨,一件事,變得更加寂寥。
小翠倚在門外的走廊木柱,正有些癡的望著大廳內一人獨坐的葉瑜,心中不免得好奇,這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與葉瑜相處了三天,小翠覺得他是極溫柔的人。但眼中時而露出的光芒,又令小翠遲疑。想著又難免自卑與羞意,覺得葉瑜是個與她生活完不相幹的人。
她這一輩子,小腦袋裏已經被柴米油鹽醬醋茶塞得滿滿了。業已無瑕去考慮其他的。在這小院裏日子過得清閑,她就覺得很好。撐著小腦袋,偷偷瞥了一眼葉瑜,隱約覺得奇怪,又說不上來什麽。
忽聽門外一陣敲門聲,這才知道奇怪在哪了。若無人拜訪,葉瑜都是用過早飯後便迴屋內枯坐了。這樣想著,便如驚起的水鳥一般飛出去,開了門,見是一個麵容清秀,眉毛細如柳眉,嘴唇略微薄,一身綠色深衣,滿是書卷氣的小孩。
年齡與葉瑜相仿,隻見他站在門口,作了一揖,道:“你好,在下張良,不知此處可是葉瑜府邸?”
小翠生長於新鄭,自是知道大名鼎鼎的韓國相國張開地有個天生聰慧過人的孫子,傳聞其有過目不忘之能,經書一看便能領悟通透,名為張良。新鄭之中也無有人敢冒用張良的名字。
小翠又見張良舉手投足間一股富貴之氣,當下便已信了,心想,好嘛好嘛,怪不得主人不肯迴房,原是有這般大人物來了。隻是葉瑜足不出戶,如深閨之中未出嫁的大小姐似的,如何能知今日有人來拜訪呢?
小翠的小腦袋已不能在想,且亦不敢怠慢了這位少年英雄,便說:“此處正是。不知君子有何事?”
張良迴頭瞥了一眼隨從仆役,那手提大包小包的隨從便上前,遞上了一封拜帖,可謂規矩十足。
小翠接過了這以木頭製成的拜帖,隻掃了一眼,白皙精致的臉蛋上閃過一絲緋紅,她並不識字,便點點頭道:“那我去通稟一下我家主人。”
“那便多謝了。”張良微微施了一禮,並不以小丫鬟而輕慢。
小翠便關上了門,進了院子將拜帖奉上給葉瑜。葉瑜隻是掃了一眼,便笑著起身,親自出去迎接張良。
兩人歲數相近,成童而已,禮數方麵卻如一個小大人,你來我往客套了一番,這才進了大廳就坐。小翠替兩人斟了茶,便退了出去,想著剛收到的禮物,不免有些財迷。
張良看著素淨的茶杯,心中卻對眼前的葉瑜有著十足的好奇。若說著新鄭城中還有可令他有趣的,唯有韓非與葉瑜兩人了。韓非自不消說,雖說目前一副浪蕩公子哥的表現,但張良自不是一個庸俗的人。而葉瑜則因其年幼時的言論而成名。張良的消息不能算是靈通,故而才對葉瑜十分感興趣,頗有一種遇到知己的感覺。
又因祖父這幾天為鬼兵劫軍餉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且憂心忡忡,張良本想替祖父張開地分擔,但又不知從何下手。且案子牽扯極為複雜,不是他個小孩能夠插手的,即便是韓國相國張開地也得小心謹慎。
張良聽聞葉瑜已於前兩日便進了新鄭,此刻正居住在垂柳巷。昨夜又聽聞南宮錯遇害,覺得事情有些不簡單,卻又無計可施,便想到了下意識想到了葉瑜——他想聽聽葉瑜這個傳聞中的人,會有怎樣的見解。
於是一早就帶著仆從,置辦了些許禮物,就趕往垂柳巷。
張良雖並非單純與葉瑜閑談,但坐定之後,卻十分沉穩的與葉瑜聊了一些閑事,又論了些文章,因為誌趣有相同的地方,雙方見地亦讓各自有所啟發,於是兩人都對彼此有所好感。
見火候差不多了,張良這才有意將話題往目的上引:“雖說子不語怪神亂力,但最近新鄭城中卻盛傳鬼兵之說,確鬧得人心惶惶。我也有些疑惑,莫非真有鬼怪作祟不成?”
葉瑜聞言一笑,抿了一口茶,心說這張良可夠沉得住氣啊。他早就猜測到今日或許會有人上門,或許是韓非,或許是元思等人,卻沒想到會是張良。但葉瑜常自詡是有些小聰明的,他也確實夠聰明,一下就猜到了張良此來,很有可能會以鬼兵劫軍餉這個案子作文章。
故心中早有計較,見張良開口也就無有意外之色,淡然道:“世上本無鬼,鬼在人心中。”
葉瑜說的十分含糊,但張良何等聰明一下就明白了此中深意——鬼兵劫軍餉,並非是鬼怪作祟,而是有人在背後謀劃!
但張良並不以為喜,他不是個愚昧的人,自然知道這件事很有可能是有人精心策劃的。可他正是想不明白會是誰有這麽大的膽子,敢劫軍餉。
他沉吟了一會,還是選擇打開天窗說道:“看來葉瑜你是對鬼兵之說嗤之以鼻咯。其實我也是不信的。這件事倒像是有人在借鬼兵作掩護,實則牟取巨額利益。”
既然張良都這麽說了,葉瑜也並不想與其兜圈子,蓋因他本就有意提醒張良。既然有先知先覺這張牌,葉瑜就不介意在不傷大雅的情況下,用氣為自己取得好處。
葉瑜的大網終歸要拋入水中了。
於是葉瑜裝作不知,替自己倒了一杯茶,笑道:“張良你這句話說得不錯的。可問題就在於,誰敢這樣做?”
張良沉默了一會,心中其實閃過了好幾個念頭,但最後還是搖搖頭,一副靜聽高見的模樣。
葉瑜也不賣關子,說:“當今王上兩位胞弟負責押送,誰敢在這兩位麵前做手腳。除非真有鬼怪,但……”
葉瑜不說,張良也知道,如他們這種人又有幾個會信這綺麗的鬼怪之說。若真如此,那也不用養什麽軍隊了,直接招幾個會養鬼的術士,帶上一些鬼兵,奪取天下豈不易如反掌。
張良忽的一愣,不由得有些驚詫道:“你是說……”
小翠倚在門外的走廊木柱,正有些癡的望著大廳內一人獨坐的葉瑜,心中不免得好奇,這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與葉瑜相處了三天,小翠覺得他是極溫柔的人。但眼中時而露出的光芒,又令小翠遲疑。想著又難免自卑與羞意,覺得葉瑜是個與她生活完不相幹的人。
她這一輩子,小腦袋裏已經被柴米油鹽醬醋茶塞得滿滿了。業已無瑕去考慮其他的。在這小院裏日子過得清閑,她就覺得很好。撐著小腦袋,偷偷瞥了一眼葉瑜,隱約覺得奇怪,又說不上來什麽。
忽聽門外一陣敲門聲,這才知道奇怪在哪了。若無人拜訪,葉瑜都是用過早飯後便迴屋內枯坐了。這樣想著,便如驚起的水鳥一般飛出去,開了門,見是一個麵容清秀,眉毛細如柳眉,嘴唇略微薄,一身綠色深衣,滿是書卷氣的小孩。
年齡與葉瑜相仿,隻見他站在門口,作了一揖,道:“你好,在下張良,不知此處可是葉瑜府邸?”
小翠生長於新鄭,自是知道大名鼎鼎的韓國相國張開地有個天生聰慧過人的孫子,傳聞其有過目不忘之能,經書一看便能領悟通透,名為張良。新鄭之中也無有人敢冒用張良的名字。
小翠又見張良舉手投足間一股富貴之氣,當下便已信了,心想,好嘛好嘛,怪不得主人不肯迴房,原是有這般大人物來了。隻是葉瑜足不出戶,如深閨之中未出嫁的大小姐似的,如何能知今日有人來拜訪呢?
小翠的小腦袋已不能在想,且亦不敢怠慢了這位少年英雄,便說:“此處正是。不知君子有何事?”
張良迴頭瞥了一眼隨從仆役,那手提大包小包的隨從便上前,遞上了一封拜帖,可謂規矩十足。
小翠接過了這以木頭製成的拜帖,隻掃了一眼,白皙精致的臉蛋上閃過一絲緋紅,她並不識字,便點點頭道:“那我去通稟一下我家主人。”
“那便多謝了。”張良微微施了一禮,並不以小丫鬟而輕慢。
小翠便關上了門,進了院子將拜帖奉上給葉瑜。葉瑜隻是掃了一眼,便笑著起身,親自出去迎接張良。
兩人歲數相近,成童而已,禮數方麵卻如一個小大人,你來我往客套了一番,這才進了大廳就坐。小翠替兩人斟了茶,便退了出去,想著剛收到的禮物,不免有些財迷。
張良看著素淨的茶杯,心中卻對眼前的葉瑜有著十足的好奇。若說著新鄭城中還有可令他有趣的,唯有韓非與葉瑜兩人了。韓非自不消說,雖說目前一副浪蕩公子哥的表現,但張良自不是一個庸俗的人。而葉瑜則因其年幼時的言論而成名。張良的消息不能算是靈通,故而才對葉瑜十分感興趣,頗有一種遇到知己的感覺。
又因祖父這幾天為鬼兵劫軍餉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且憂心忡忡,張良本想替祖父張開地分擔,但又不知從何下手。且案子牽扯極為複雜,不是他個小孩能夠插手的,即便是韓國相國張開地也得小心謹慎。
張良聽聞葉瑜已於前兩日便進了新鄭,此刻正居住在垂柳巷。昨夜又聽聞南宮錯遇害,覺得事情有些不簡單,卻又無計可施,便想到了下意識想到了葉瑜——他想聽聽葉瑜這個傳聞中的人,會有怎樣的見解。
於是一早就帶著仆從,置辦了些許禮物,就趕往垂柳巷。
張良雖並非單純與葉瑜閑談,但坐定之後,卻十分沉穩的與葉瑜聊了一些閑事,又論了些文章,因為誌趣有相同的地方,雙方見地亦讓各自有所啟發,於是兩人都對彼此有所好感。
見火候差不多了,張良這才有意將話題往目的上引:“雖說子不語怪神亂力,但最近新鄭城中卻盛傳鬼兵之說,確鬧得人心惶惶。我也有些疑惑,莫非真有鬼怪作祟不成?”
葉瑜聞言一笑,抿了一口茶,心說這張良可夠沉得住氣啊。他早就猜測到今日或許會有人上門,或許是韓非,或許是元思等人,卻沒想到會是張良。但葉瑜常自詡是有些小聰明的,他也確實夠聰明,一下就猜到了張良此來,很有可能會以鬼兵劫軍餉這個案子作文章。
故心中早有計較,見張良開口也就無有意外之色,淡然道:“世上本無鬼,鬼在人心中。”
葉瑜說的十分含糊,但張良何等聰明一下就明白了此中深意——鬼兵劫軍餉,並非是鬼怪作祟,而是有人在背後謀劃!
但張良並不以為喜,他不是個愚昧的人,自然知道這件事很有可能是有人精心策劃的。可他正是想不明白會是誰有這麽大的膽子,敢劫軍餉。
他沉吟了一會,還是選擇打開天窗說道:“看來葉瑜你是對鬼兵之說嗤之以鼻咯。其實我也是不信的。這件事倒像是有人在借鬼兵作掩護,實則牟取巨額利益。”
既然張良都這麽說了,葉瑜也並不想與其兜圈子,蓋因他本就有意提醒張良。既然有先知先覺這張牌,葉瑜就不介意在不傷大雅的情況下,用氣為自己取得好處。
葉瑜的大網終歸要拋入水中了。
於是葉瑜裝作不知,替自己倒了一杯茶,笑道:“張良你這句話說得不錯的。可問題就在於,誰敢這樣做?”
張良沉默了一會,心中其實閃過了好幾個念頭,但最後還是搖搖頭,一副靜聽高見的模樣。
葉瑜也不賣關子,說:“當今王上兩位胞弟負責押送,誰敢在這兩位麵前做手腳。除非真有鬼怪,但……”
葉瑜不說,張良也知道,如他們這種人又有幾個會信這綺麗的鬼怪之說。若真如此,那也不用養什麽軍隊了,直接招幾個會養鬼的術士,帶上一些鬼兵,奪取天下豈不易如反掌。
張良忽的一愣,不由得有些驚詫道:“你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