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未時【下午13點到15點】,裏正夫人找來,才散了。
“小小,我來吧。”林大壯送走今天的客人,有些不好意思的看著桌子上的殘羹剩飯。
“沒事兒,大壯,我和宋大嫂來就行了。你剛剛也喝了不少酒,去休息吧。順便看看音音。”這個點,林簌音剛剛睡著沒多久,雖然現在孩子也大了,不需要人時刻盯著,但是李小小還是有些不放心。
李小小攔住想要動手的林大壯。
“好,我去看看音音。”林大壯順從地往自家屋子走去。
“小小啊,你家大壯真的是個好人,可真心疼你。”宋大嫂有些羨慕的說道。
“宋嫂子,你家宋大哥也不差呀。我看啊,嫂子,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好呀你,竟然打趣我。”宋大嫂雖然這麽說,但是臉上的笑容一點都沒減。
是啊,雖然李大壯對李小小很好,但是,自家的男人也不差啊。
兩個人一邊閑聊一邊幹著活,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
“爹,我不是說了,今天天冷了,這你就在家歇歇。”林大壯看著剛進屋的林老頭,有些不滿的說道。
“大壯啊,你是不知道這快過年了,每天坐牛車的人不要太多。我呀,一天能有個100文呢。”
“爹,我也沒說不讓你去拉,但是你看這外麵雪都沒化,你要是在路上滑倒了或者怎麽了,那多不值得呀。”
“你放心,我還沒老到那個地步呢。我心裏有數的呢。再說了,小山不是跟著呢。”林老頭有些不以為然的說道。
“那也不行。明天開始誰都不準去了,都在家好好的休息休息。”
“你林大壯,你現在是長大了,翅膀硬了,管到你老子頭上來了。”林老頭頓時也有些生氣了。
“爹,我不是這個意思,我隻是擔心你。”
“是啊,爹,這馬上沒兩天就過年了,家裏要忙的事情太多了,沒你在家我們都不知道怎麽下手了。”李小小連忙上前說道。
“額,這個那好吧。明天我就在家,有什麽事你們都來問我。”林老頭也知道自家兒子和兒媳婦內心的想法,但是既然現在階梯給了,自己就順著下來吧。
“嗯。爹,你看啊,這是咱們第一年在申家村過年,你說村裏那些長輩什麽的,咱們要不要?”
“這個嘛 ,你們之前不在村裏,這些事我都打聽過了。村裏那些長輩什麽的,咱們肯定是要上門的,至於這禮節嘛,一家兩斤肉,再加兩包糖,也就不差了。”
“這信好爹提前了問了,不然等我們呀,黃花菜都涼了。”林大壯恭維的說道。
“哼,知道就好,大壯呀,雖然你現在也能獨當一麵了,但是啊,很多事情還是考慮的不夠周全,不夠遠。”
“那是,所以啊,爹,你也不要太累了,你要時常指點指點我們呀。你要是天天忙的很,哪有時間管我們。”林大壯有心想讓林老頭不要再去拉車。
“行了,大壯啊,你就放心吧,我心裏有數呢。”
沒有達成自己的目的,林大壯和李小小對視一眼,都有一些無奈。
老小孩,老小孩,看樣子還是要哄著來。
第二天就是大年30了,林家和宋家所有人都聚在一起忙碌著。
這是第一次在申家村過年,所有人的內心既興奮又充滿了忐忑。
“孫大爺,今天來有事?”
“是啊,大壯,你們這新符還沒貼?”
“是啊,今年咱們第一年來,就先不貼了。”這是兩家人的共識,雖然知道遠在淮城附近的親戚朋友什麽的應該沒有大礙,但是所有人都清楚,這隻是一麵之詞。
“嗯,是該這樣的。”孫大爺也知道逃難來的,總是不那麽全乎的。
“嗯,孫大爺,今天來是有什麽事嗎?”
“差點忘了,裏正讓我告訴你們,家裏當家的要去村裏的祠堂,有事說。”
孫大爺這話一說,所有人都沉默了。
“好的,孫大爺,勞煩您跑這一趟了。我們知道了,等會兒就過去。”林大壯笑著送走孫大爺。
“這好端端的讓我們去祠堂做什麽?”林老頭不滿的說道。
“爹,不管怎麽樣,既然裏正發話了,咱們總得要去的。”
“我也沒說不讓去啊,這有啥事直接去裏正家說好了,去祠堂,這是申家的祠堂,咱們這些外姓人過去像什麽話嘛。”
“爹。”林大壯看了看四周,幸好沒有什麽人。
“你喊我做什麽?難道我說的有錯嗎?”
“爹,你說的確實沒有錯,但是咱們現在已經落戶在這裏了,裏正就是管我們的,俗話說得好,縣官不如現管。咱們既然在村裏呢,那就要依照村裏的事情辦事。”
“是,是,是。你說的對,反正我不去,誰愛去誰去。”林老頭生氣的進屋。
眾人看著林老頭的背影,本來歡樂的氣氛頓時消失一空。
“大壯,等會兒讓阿信跟你一起去。”宋老爹想了想,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好,宋叔。”
“好的,爹。”
“不管怎麽樣,你們先去看看是什麽情況,裏正是說了什麽不好辦的事情,咱們啊,就先推脫著,迴來再商量對策。”
“好的,宋叔,我爹那裏還要麻煩你看一下。”
“放心吧,大壯,我知道的。”
宋信和林大壯兩個人相攜而去。
“行了,都幹嘛,幹嘛去吧。”宋老爹吩咐眾人以後就去找林老頭。
“老弟,你說說你都這麽大歲數,還這麽暴脾氣。”
“老哥呀,你當我想呀。可是你看看咱們自從在這申家村落戶以後,這現在是一樁事比一樁事難弄。”
“老弟啊,咱們以前在淮城,根深蒂固的,天高皇帝遠,街坊鄰居都是沾親帶故的,可來了申家村就不一樣了。咱們是外來人,本身就語言不通,習俗不同。”
“老哥,這些我都知道。但是我就是不服呀,你就說吧,這人頭費一人一兩,咱給了,在宅基地買一家五兩,咱也給了,在後麵讓家裏的娃去學堂,咱家沒娃,也硬是給湊了兩個,這後麵買田也是,哪有良田那麽貴的,這中間他吃錢,咱也就忍了。可是你看看呢,咱一處忍處處忍。反正我恨呐。”
“小小,我來吧。”林大壯送走今天的客人,有些不好意思的看著桌子上的殘羹剩飯。
“沒事兒,大壯,我和宋大嫂來就行了。你剛剛也喝了不少酒,去休息吧。順便看看音音。”這個點,林簌音剛剛睡著沒多久,雖然現在孩子也大了,不需要人時刻盯著,但是李小小還是有些不放心。
李小小攔住想要動手的林大壯。
“好,我去看看音音。”林大壯順從地往自家屋子走去。
“小小啊,你家大壯真的是個好人,可真心疼你。”宋大嫂有些羨慕的說道。
“宋嫂子,你家宋大哥也不差呀。我看啊,嫂子,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好呀你,竟然打趣我。”宋大嫂雖然這麽說,但是臉上的笑容一點都沒減。
是啊,雖然李大壯對李小小很好,但是,自家的男人也不差啊。
兩個人一邊閑聊一邊幹著活,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
“爹,我不是說了,今天天冷了,這你就在家歇歇。”林大壯看著剛進屋的林老頭,有些不滿的說道。
“大壯啊,你是不知道這快過年了,每天坐牛車的人不要太多。我呀,一天能有個100文呢。”
“爹,我也沒說不讓你去拉,但是你看這外麵雪都沒化,你要是在路上滑倒了或者怎麽了,那多不值得呀。”
“你放心,我還沒老到那個地步呢。我心裏有數的呢。再說了,小山不是跟著呢。”林老頭有些不以為然的說道。
“那也不行。明天開始誰都不準去了,都在家好好的休息休息。”
“你林大壯,你現在是長大了,翅膀硬了,管到你老子頭上來了。”林老頭頓時也有些生氣了。
“爹,我不是這個意思,我隻是擔心你。”
“是啊,爹,這馬上沒兩天就過年了,家裏要忙的事情太多了,沒你在家我們都不知道怎麽下手了。”李小小連忙上前說道。
“額,這個那好吧。明天我就在家,有什麽事你們都來問我。”林老頭也知道自家兒子和兒媳婦內心的想法,但是既然現在階梯給了,自己就順著下來吧。
“嗯。爹,你看啊,這是咱們第一年在申家村過年,你說村裏那些長輩什麽的,咱們要不要?”
“這個嘛 ,你們之前不在村裏,這些事我都打聽過了。村裏那些長輩什麽的,咱們肯定是要上門的,至於這禮節嘛,一家兩斤肉,再加兩包糖,也就不差了。”
“這信好爹提前了問了,不然等我們呀,黃花菜都涼了。”林大壯恭維的說道。
“哼,知道就好,大壯呀,雖然你現在也能獨當一麵了,但是啊,很多事情還是考慮的不夠周全,不夠遠。”
“那是,所以啊,爹,你也不要太累了,你要時常指點指點我們呀。你要是天天忙的很,哪有時間管我們。”林大壯有心想讓林老頭不要再去拉車。
“行了,大壯啊,你就放心吧,我心裏有數呢。”
沒有達成自己的目的,林大壯和李小小對視一眼,都有一些無奈。
老小孩,老小孩,看樣子還是要哄著來。
第二天就是大年30了,林家和宋家所有人都聚在一起忙碌著。
這是第一次在申家村過年,所有人的內心既興奮又充滿了忐忑。
“孫大爺,今天來有事?”
“是啊,大壯,你們這新符還沒貼?”
“是啊,今年咱們第一年來,就先不貼了。”這是兩家人的共識,雖然知道遠在淮城附近的親戚朋友什麽的應該沒有大礙,但是所有人都清楚,這隻是一麵之詞。
“嗯,是該這樣的。”孫大爺也知道逃難來的,總是不那麽全乎的。
“嗯,孫大爺,今天來是有什麽事嗎?”
“差點忘了,裏正讓我告訴你們,家裏當家的要去村裏的祠堂,有事說。”
孫大爺這話一說,所有人都沉默了。
“好的,孫大爺,勞煩您跑這一趟了。我們知道了,等會兒就過去。”林大壯笑著送走孫大爺。
“這好端端的讓我們去祠堂做什麽?”林老頭不滿的說道。
“爹,不管怎麽樣,既然裏正發話了,咱們總得要去的。”
“我也沒說不讓去啊,這有啥事直接去裏正家說好了,去祠堂,這是申家的祠堂,咱們這些外姓人過去像什麽話嘛。”
“爹。”林大壯看了看四周,幸好沒有什麽人。
“你喊我做什麽?難道我說的有錯嗎?”
“爹,你說的確實沒有錯,但是咱們現在已經落戶在這裏了,裏正就是管我們的,俗話說得好,縣官不如現管。咱們既然在村裏呢,那就要依照村裏的事情辦事。”
“是,是,是。你說的對,反正我不去,誰愛去誰去。”林老頭生氣的進屋。
眾人看著林老頭的背影,本來歡樂的氣氛頓時消失一空。
“大壯,等會兒讓阿信跟你一起去。”宋老爹想了想,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好,宋叔。”
“好的,爹。”
“不管怎麽樣,你們先去看看是什麽情況,裏正是說了什麽不好辦的事情,咱們啊,就先推脫著,迴來再商量對策。”
“好的,宋叔,我爹那裏還要麻煩你看一下。”
“放心吧,大壯,我知道的。”
宋信和林大壯兩個人相攜而去。
“行了,都幹嘛,幹嘛去吧。”宋老爹吩咐眾人以後就去找林老頭。
“老弟,你說說你都這麽大歲數,還這麽暴脾氣。”
“老哥呀,你當我想呀。可是你看看咱們自從在這申家村落戶以後,這現在是一樁事比一樁事難弄。”
“老弟啊,咱們以前在淮城,根深蒂固的,天高皇帝遠,街坊鄰居都是沾親帶故的,可來了申家村就不一樣了。咱們是外來人,本身就語言不通,習俗不同。”
“老哥,這些我都知道。但是我就是不服呀,你就說吧,這人頭費一人一兩,咱給了,在宅基地買一家五兩,咱也給了,在後麵讓家裏的娃去學堂,咱家沒娃,也硬是給湊了兩個,這後麵買田也是,哪有良田那麽貴的,這中間他吃錢,咱也就忍了。可是你看看呢,咱一處忍處處忍。反正我恨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