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紅樓]鹹魚女史升職記 作者:言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南的水本來就渾,雖然司徒暉登基之後一直在整頓,但一是很多官員都有先帝時期延續下來的習慣;二是江南離京城畢竟遠,還真有幾分「天高皇帝遠」的意思,司徒暉這些年雖然努力,但隻要看看這次私開官倉的事情,就知道江南官員的膽子有多大。
戶部右侍郎低下了頭,不敢說話。按理說戶部每年應該都有官員核實府城的官倉裏的糧食數量能否和帳冊對上的,這種小事當然不會是他這個戶部右侍郎親自出馬,但自己的下屬做出這樣的事情,他在皇帝麵前肯定也是要吃掛落的。這就是為什麽一開始他想要把事情瞞下來,如果南安王爺那邊沒有摺子遞到宮裏,這位欽差大人絕對不會主動進宮來找罵。
所謂官場上官官相護,原因就在這裏了。
司徒暉最開始覺得,既然朝金陵和姑蘇的官倉下手,又是「京中貴人」,那麽是勛貴下手的可能應該是很大的。不過,司徒暉也不是什麽想當然的人,還是安排了人去秘密調查的。沒想到最後調查出的結果竟然和勛貴毫不相幹。
「李存義?」司徒暉收到事情的調查報告時沒有抬頭,接過奏章和信紙就接過來低頭翻了翻,因此也沒有人看到他眼睛裏的詫異。
李存義就是李修容同父同母嫡親的哥哥,如今這位李家家主的嫡長子,按照血緣來說是司徒暉的親表弟。被司徒暉派去調查這件事的官員也有些惴惴,但作為司徒暉的心腹,不對司徒暉隱瞞事情的真相是基本素養,於是雖然明知道今年過年的時候司徒暉往李家賜過東西,李修容如今在後宮中也還算得寵,但這位大人還是開口了,「李家近幾年的花費越來越大,但田產幾乎都在北邊,這幾年旱澇不定,田莊上的收入隻夠勉強維持生活,鋪子也連年虧損……」然後就鋌而走險了唄。
嗯,其實把李家幹得這件事稱為「鋌而走險」並不準確,因為如果司徒暉沒有從江南調軍餉,李家這次幹的事情一點也不「險」:前麵說過了,這幾年北方的氣候不好,尤其京城附近,又是時疫又是秋收時連日下雨的,米價節節攀升。李家當然不會蠢到把江南官倉裏的糧食倒賣到京城裏來——這樣一來,光是路費上的支出可就太大了。但,賣糧食的地方隻要在黃河以北遭災的地方,哪裏不能賣出高價?
最諷刺的是,李家高價賣出去的那些糧食,原本都是義倉和常平倉裏的,正是為了抑製民間有人哄抬米價。
司徒暉揉了揉額頭,李太妃臨薨逝之前,特意告訴他不要再給舅家官位,司徒暉這些年也做到了。但他沒想到即便沒有他的加恩李家也能自己做出一番「大事」來。這次如果不是出京籌措軍糧的官員頭腦還算靈活,把原本用來給官員們發俸祿的太倉裏的米和軍倉裏的糧食一起往南邊戰場上運過去,萬一南邊真的炸了營,後果不堪設想。
至於江南的那些官員,司徒暉冷笑,反正幾個月沒有太倉裏的米也餓不死,現在不是還有力氣上摺子自辯呢嘛?
不止官員們有力氣上折自辯,就連後宮之中,聽說今年戰場上出了這樣大的事情,都直冒冷汗。雲苓聽說事情牽扯到戶部之後還擔心了一陣子,不過後來弟妹進宮探親的時候主動提起了這件事,說去年戶部派出往江南巡查的是另一個官員,今年大概率官帽子要保不住,苗雲峰那裏倒是和這件事沒什麽關係,雲苓這才放下心來。
不過,說是沒什麽直接關係,但皇上遷怒起來可是不管這些的。別說是戶部從上到下被噴得體無完膚,就連負責對百官上彈劾奏章的禦史台,這次都被司徒暉拎出來說了一頓。
禦史台眾位大人:「……」無語。這事兒跟他們有什麽關係嗎?沒錯,禦史台是有糾察百官的責任,但一般大家盯著的都是在朝堂上有實職的大人們,散官和勛貴們那都得是鬧得不像樣了,才能收到來自禦史台百忙之中分出的一點注意,收到一本彈劾的奏章。像李家家主這種的文散官,禦史台的禦史們又沒瘋了,誰會沒事看著他啊?你彈劾他欺男霸女,難道皇上還能把親舅舅頭上唯一的一頂官帽子撤下來?李存義同理啊,何況李存義現在還不是官兒呢,禦史台的大人們裏麵或許有人耿直,但沒有傻子,平白給自己樹敵幹嘛?
不管禦史台的大人們怎麽想,對著司徒暉那張幾乎要變成噴火恐龍的臉,該閉嘴還是要閉嘴的。
雲苓這幾天往鍾粹宮外跑的次數都少了:她本來就不是一個喜歡四處閑逛的人,現在出門還有碰到司徒暉的風險,當然是能在屋裏宅多久就在屋裏宅多久。鍾粹宮現在動物植物都齊全了,盆景有花房,高一點的樹木有門口的桃樹,不缺景色,還是在屋裏待著吧。
大概是司徒暉生氣起來太嚇人,宮中的新人舊人們這次難得的整齊劃一,全都縮了。這樣的情況下,當雲苓聽玉柳說李修容往幹清宮的方向去了,就難免為她默哀兩秒了。
要說李修容這次真的是無妄之災,可有什麽辦法呢?看著那些縮在自己宮裏不出來的人,李修容簡直羨慕極了,可這件事中,她還真沒辦法不出來表態。畢竟,李家的這位家主在官場上蠢歸蠢,但李修容小的時候在家裏是真的受寵,不然也不能養成她略有些跋扈的性子。現在讓她眼睜睜地看著家裏出事,李修容覺得她做不到。
聽說李修容身著素衣、卸掉釵環跪在幹清宮門前請罪,司徒暉不耐煩地揮了揮手,於是就有小太監從裏麵出來勸說李修容迴去。沒想到李修容的態度堅決,隻說求見司徒暉。
戶部右侍郎低下了頭,不敢說話。按理說戶部每年應該都有官員核實府城的官倉裏的糧食數量能否和帳冊對上的,這種小事當然不會是他這個戶部右侍郎親自出馬,但自己的下屬做出這樣的事情,他在皇帝麵前肯定也是要吃掛落的。這就是為什麽一開始他想要把事情瞞下來,如果南安王爺那邊沒有摺子遞到宮裏,這位欽差大人絕對不會主動進宮來找罵。
所謂官場上官官相護,原因就在這裏了。
司徒暉最開始覺得,既然朝金陵和姑蘇的官倉下手,又是「京中貴人」,那麽是勛貴下手的可能應該是很大的。不過,司徒暉也不是什麽想當然的人,還是安排了人去秘密調查的。沒想到最後調查出的結果竟然和勛貴毫不相幹。
「李存義?」司徒暉收到事情的調查報告時沒有抬頭,接過奏章和信紙就接過來低頭翻了翻,因此也沒有人看到他眼睛裏的詫異。
李存義就是李修容同父同母嫡親的哥哥,如今這位李家家主的嫡長子,按照血緣來說是司徒暉的親表弟。被司徒暉派去調查這件事的官員也有些惴惴,但作為司徒暉的心腹,不對司徒暉隱瞞事情的真相是基本素養,於是雖然明知道今年過年的時候司徒暉往李家賜過東西,李修容如今在後宮中也還算得寵,但這位大人還是開口了,「李家近幾年的花費越來越大,但田產幾乎都在北邊,這幾年旱澇不定,田莊上的收入隻夠勉強維持生活,鋪子也連年虧損……」然後就鋌而走險了唄。
嗯,其實把李家幹得這件事稱為「鋌而走險」並不準確,因為如果司徒暉沒有從江南調軍餉,李家這次幹的事情一點也不「險」:前麵說過了,這幾年北方的氣候不好,尤其京城附近,又是時疫又是秋收時連日下雨的,米價節節攀升。李家當然不會蠢到把江南官倉裏的糧食倒賣到京城裏來——這樣一來,光是路費上的支出可就太大了。但,賣糧食的地方隻要在黃河以北遭災的地方,哪裏不能賣出高價?
最諷刺的是,李家高價賣出去的那些糧食,原本都是義倉和常平倉裏的,正是為了抑製民間有人哄抬米價。
司徒暉揉了揉額頭,李太妃臨薨逝之前,特意告訴他不要再給舅家官位,司徒暉這些年也做到了。但他沒想到即便沒有他的加恩李家也能自己做出一番「大事」來。這次如果不是出京籌措軍糧的官員頭腦還算靈活,把原本用來給官員們發俸祿的太倉裏的米和軍倉裏的糧食一起往南邊戰場上運過去,萬一南邊真的炸了營,後果不堪設想。
至於江南的那些官員,司徒暉冷笑,反正幾個月沒有太倉裏的米也餓不死,現在不是還有力氣上摺子自辯呢嘛?
不止官員們有力氣上折自辯,就連後宮之中,聽說今年戰場上出了這樣大的事情,都直冒冷汗。雲苓聽說事情牽扯到戶部之後還擔心了一陣子,不過後來弟妹進宮探親的時候主動提起了這件事,說去年戶部派出往江南巡查的是另一個官員,今年大概率官帽子要保不住,苗雲峰那裏倒是和這件事沒什麽關係,雲苓這才放下心來。
不過,說是沒什麽直接關係,但皇上遷怒起來可是不管這些的。別說是戶部從上到下被噴得體無完膚,就連負責對百官上彈劾奏章的禦史台,這次都被司徒暉拎出來說了一頓。
禦史台眾位大人:「……」無語。這事兒跟他們有什麽關係嗎?沒錯,禦史台是有糾察百官的責任,但一般大家盯著的都是在朝堂上有實職的大人們,散官和勛貴們那都得是鬧得不像樣了,才能收到來自禦史台百忙之中分出的一點注意,收到一本彈劾的奏章。像李家家主這種的文散官,禦史台的禦史們又沒瘋了,誰會沒事看著他啊?你彈劾他欺男霸女,難道皇上還能把親舅舅頭上唯一的一頂官帽子撤下來?李存義同理啊,何況李存義現在還不是官兒呢,禦史台的大人們裏麵或許有人耿直,但沒有傻子,平白給自己樹敵幹嘛?
不管禦史台的大人們怎麽想,對著司徒暉那張幾乎要變成噴火恐龍的臉,該閉嘴還是要閉嘴的。
雲苓這幾天往鍾粹宮外跑的次數都少了:她本來就不是一個喜歡四處閑逛的人,現在出門還有碰到司徒暉的風險,當然是能在屋裏宅多久就在屋裏宅多久。鍾粹宮現在動物植物都齊全了,盆景有花房,高一點的樹木有門口的桃樹,不缺景色,還是在屋裏待著吧。
大概是司徒暉生氣起來太嚇人,宮中的新人舊人們這次難得的整齊劃一,全都縮了。這樣的情況下,當雲苓聽玉柳說李修容往幹清宮的方向去了,就難免為她默哀兩秒了。
要說李修容這次真的是無妄之災,可有什麽辦法呢?看著那些縮在自己宮裏不出來的人,李修容簡直羨慕極了,可這件事中,她還真沒辦法不出來表態。畢竟,李家的這位家主在官場上蠢歸蠢,但李修容小的時候在家裏是真的受寵,不然也不能養成她略有些跋扈的性子。現在讓她眼睜睜地看著家裏出事,李修容覺得她做不到。
聽說李修容身著素衣、卸掉釵環跪在幹清宮門前請罪,司徒暉不耐煩地揮了揮手,於是就有小太監從裏麵出來勸說李修容迴去。沒想到李修容的態度堅決,隻說求見司徒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