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連這小王爺都開始避忌,事情究竟得到了多麽嚴重的地步?
薑涉不覺憂心忡忡。
昭寧帝既當眾匹配婚姻,卻又允了晉陽比武之請,真叫人猜不出他心中所想。
但兩年前昭寧帝便有將晉陽許配給她的意思,如何新近卻似有了改許李相孫女之事?不過那樁事或許隻是巧合,其中別有隱情,畢竟單說幾日前昭寧帝分明已許諾賜婚,若無意外,不至翻悔。那麽,這幾天到底是出了變故,才使得他這樣突兀地改了主意?
薑涉思來想去,覺得逃不過是那日偷襲阿魯那一事事發。
但細細一想,又覺得不大可能。
她不會說,永王不會說,晉陽不會說,敬王不會說,伍大貴他們更不會說。朱英和盧機等人……此事聲張出來才會要了性命,也斷不可能主動說。
那又會是那裏出的紕漏?
薑涉不禁蹙眉,幽州到京城千裏之遙,那樣一隊人馬,極難不落人耳目。可縱算其中出了差錯,走漏了邊軍入關的風聲,那也不過隻是一罪。就算再不濟被人認出是刺殺之屬,伍大貴他們也必有分寸,絕不可能將她牽扯進去,更不可能牽涉到晉陽。
但除了這樁事,她是萬萬想不到旁的因果了。
又或者,有其他什麽她不知的事情,在這幾日裏發生了?
可無論如何,似也不至要將晉陽遠嫁罷?
昭寧帝此舉,究竟目的何在?
她想得頭疼,永王卻還在一旁喋喋不休,猛然留意到她心不在焉,便十分不悅地道:「在殿上就不見你吱聲,到這個時候了,你還不說話?難道你就這麽盼著親事不成?」
薑涉不覺苦笑道:「殿下這是說的哪裏話?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殿上那情形是容不得臣作聲,適才臣卻是在想此事何由,一時出神,誤了迴話,實是臣的過錯,還請殿下責罰。」
「駁斥本王倒是一說一個準。」永王嗤了一聲,「那你倒是說說看,皇兄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薑涉暗嘆道:「微臣魯鈍,未能參透聖心。」
永王再嗤一聲,「聖心也不須你參透,當務之急還是參個主意出來。」
薑涉抬眸看了他一眼,「殿下的意思是?」
「晉陽的身手我不擔心,就那甚麽可汗上不得台麵的小家子氣,打他百十個都綽綽有餘了。我唯一擔心的便是那奸賊!」 永王將手裏摺扇合起,重重在桌子上一砸,十分憤憤地道,「那奸賊的樣子你也看見了,倒好像勢在必得似的,難道真有什麽扭轉幹坤之法?」
薑涉自知他口中的奸賊說的是誰,「確實不得不防。」
永王看住她,眸子裏帶了些期許之意,「如何防?」
薑涉微微搖頭,她實也是切齒痛恨,可一時卻也實在無計可施,不得不抱憾道:「微臣無能,尚無頭緒。」
永王嗤了一聲,「果然指望你不得。」忽地站起身來,轉過屏風,行過去猛然將房門拉開,問候著的德元道,「敬王叔怎地還不來?你趕緊派人去催。」
薑涉在裏頭聽得清楚,才知這小王爺原來是一併請了敬王。說來也是,敬王爺同這兄妹倆的關係似乎俱都不錯,這小王爺一向天不怕地不怕,倒好像還會聽那位王爺的話。
過了一會兒,但聽德元在外邊迴了幾句話,永王忽然提高聲音,一迭兒地叫嚷起來:「不來?怎麽不來?為什麽不來?」
德元支吾了兩句,便又出去將迴話的小廝帶進來,隻聽那小廝帶著哭腔迴道:「迴爺的話,敬王爺說近日不宜相見,還請爺稍安勿躁,守勢待時。」
永王極焦灼地叫道:「火都要燒到眉頭上了,叫本王怎地稍安勿躁?怎地守勢待時?再去請!請不來,你也無須迴來了!」
那小廝撲地跪下,重重磕了個頭,便又連滾帶爬地去了。
永王轉迴屋裏坐了,仍舊是憤恨難平,「皇叔也是糊塗了,再等下去,連晉陽都要去那不毛之地了。晉陽若真要去,不先打一仗平了那阿多吉能行麽?少不得又要靖難,又要出兵,豈不是趁了那奸賊之意?皇兄糊塗也就罷了,皇叔居然也不肯勸的,真真是氣煞我也!」
薑涉但在一旁聽著,始先莫敢言聲,聽他說到後來,卻不由心中一動,「或許還不至於此。」
永王不甚滿意地看了她一眼,「什麽意思?」
薑涉斟酌著道:「唿唿爾汗他們隻要留在京城,事情便沒有到無可轉圜的地步。或許,陛下是想以內亂未清的名頭,為安全故,留公主與唿唿爾汗在京,以此掣肘阿多吉與阿魯那,叫他們投鼠忌器,不敢妄動。」
雖則她心裏清楚,阿多吉和阿魯那都不可能顧及那麽個名存實亡的大汗,可現在隻要留住二人在京,聖旨一日未下,就還有機會勸昭寧帝出兵漠北。
永王起先不耐,漸漸卻也沉吟道:「這倒也是個主意,但那奸賊太過囂張,休且不提國讎,但看他今日形狀,落魄時候尚且對我朝不敬,若是放他迴去,一朝勢大,誰知會成什麽樣子?」
薑涉點了點頭道:「關口就在這裏,決不可縱虎歸山,最好以婚事之名連阿魯那一併留住,或和或打,或以靖難之名,總可安定漠北。不過殿下也不必過慮,今日之事歷歷在目,陛下想來應有計較,不至縱虎歸山。」
「那可未必。」永王卻忽又皺起眉來,「你有沒有想過,皇兄縱要留唿唿爾汗在京,那也不必非要出此下策啊?」
薑涉不覺憂心忡忡。
昭寧帝既當眾匹配婚姻,卻又允了晉陽比武之請,真叫人猜不出他心中所想。
但兩年前昭寧帝便有將晉陽許配給她的意思,如何新近卻似有了改許李相孫女之事?不過那樁事或許隻是巧合,其中別有隱情,畢竟單說幾日前昭寧帝分明已許諾賜婚,若無意外,不至翻悔。那麽,這幾天到底是出了變故,才使得他這樣突兀地改了主意?
薑涉思來想去,覺得逃不過是那日偷襲阿魯那一事事發。
但細細一想,又覺得不大可能。
她不會說,永王不會說,晉陽不會說,敬王不會說,伍大貴他們更不會說。朱英和盧機等人……此事聲張出來才會要了性命,也斷不可能主動說。
那又會是那裏出的紕漏?
薑涉不禁蹙眉,幽州到京城千裏之遙,那樣一隊人馬,極難不落人耳目。可縱算其中出了差錯,走漏了邊軍入關的風聲,那也不過隻是一罪。就算再不濟被人認出是刺殺之屬,伍大貴他們也必有分寸,絕不可能將她牽扯進去,更不可能牽涉到晉陽。
但除了這樁事,她是萬萬想不到旁的因果了。
又或者,有其他什麽她不知的事情,在這幾日裏發生了?
可無論如何,似也不至要將晉陽遠嫁罷?
昭寧帝此舉,究竟目的何在?
她想得頭疼,永王卻還在一旁喋喋不休,猛然留意到她心不在焉,便十分不悅地道:「在殿上就不見你吱聲,到這個時候了,你還不說話?難道你就這麽盼著親事不成?」
薑涉不覺苦笑道:「殿下這是說的哪裏話?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殿上那情形是容不得臣作聲,適才臣卻是在想此事何由,一時出神,誤了迴話,實是臣的過錯,還請殿下責罰。」
「駁斥本王倒是一說一個準。」永王嗤了一聲,「那你倒是說說看,皇兄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薑涉暗嘆道:「微臣魯鈍,未能參透聖心。」
永王再嗤一聲,「聖心也不須你參透,當務之急還是參個主意出來。」
薑涉抬眸看了他一眼,「殿下的意思是?」
「晉陽的身手我不擔心,就那甚麽可汗上不得台麵的小家子氣,打他百十個都綽綽有餘了。我唯一擔心的便是那奸賊!」 永王將手裏摺扇合起,重重在桌子上一砸,十分憤憤地道,「那奸賊的樣子你也看見了,倒好像勢在必得似的,難道真有什麽扭轉幹坤之法?」
薑涉自知他口中的奸賊說的是誰,「確實不得不防。」
永王看住她,眸子裏帶了些期許之意,「如何防?」
薑涉微微搖頭,她實也是切齒痛恨,可一時卻也實在無計可施,不得不抱憾道:「微臣無能,尚無頭緒。」
永王嗤了一聲,「果然指望你不得。」忽地站起身來,轉過屏風,行過去猛然將房門拉開,問候著的德元道,「敬王叔怎地還不來?你趕緊派人去催。」
薑涉在裏頭聽得清楚,才知這小王爺原來是一併請了敬王。說來也是,敬王爺同這兄妹倆的關係似乎俱都不錯,這小王爺一向天不怕地不怕,倒好像還會聽那位王爺的話。
過了一會兒,但聽德元在外邊迴了幾句話,永王忽然提高聲音,一迭兒地叫嚷起來:「不來?怎麽不來?為什麽不來?」
德元支吾了兩句,便又出去將迴話的小廝帶進來,隻聽那小廝帶著哭腔迴道:「迴爺的話,敬王爺說近日不宜相見,還請爺稍安勿躁,守勢待時。」
永王極焦灼地叫道:「火都要燒到眉頭上了,叫本王怎地稍安勿躁?怎地守勢待時?再去請!請不來,你也無須迴來了!」
那小廝撲地跪下,重重磕了個頭,便又連滾帶爬地去了。
永王轉迴屋裏坐了,仍舊是憤恨難平,「皇叔也是糊塗了,再等下去,連晉陽都要去那不毛之地了。晉陽若真要去,不先打一仗平了那阿多吉能行麽?少不得又要靖難,又要出兵,豈不是趁了那奸賊之意?皇兄糊塗也就罷了,皇叔居然也不肯勸的,真真是氣煞我也!」
薑涉但在一旁聽著,始先莫敢言聲,聽他說到後來,卻不由心中一動,「或許還不至於此。」
永王不甚滿意地看了她一眼,「什麽意思?」
薑涉斟酌著道:「唿唿爾汗他們隻要留在京城,事情便沒有到無可轉圜的地步。或許,陛下是想以內亂未清的名頭,為安全故,留公主與唿唿爾汗在京,以此掣肘阿多吉與阿魯那,叫他們投鼠忌器,不敢妄動。」
雖則她心裏清楚,阿多吉和阿魯那都不可能顧及那麽個名存實亡的大汗,可現在隻要留住二人在京,聖旨一日未下,就還有機會勸昭寧帝出兵漠北。
永王起先不耐,漸漸卻也沉吟道:「這倒也是個主意,但那奸賊太過囂張,休且不提國讎,但看他今日形狀,落魄時候尚且對我朝不敬,若是放他迴去,一朝勢大,誰知會成什麽樣子?」
薑涉點了點頭道:「關口就在這裏,決不可縱虎歸山,最好以婚事之名連阿魯那一併留住,或和或打,或以靖難之名,總可安定漠北。不過殿下也不必過慮,今日之事歷歷在目,陛下想來應有計較,不至縱虎歸山。」
「那可未必。」永王卻忽又皺起眉來,「你有沒有想過,皇兄縱要留唿唿爾汗在京,那也不必非要出此下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