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隻覺那一眾皇親國戚、龍子龍孫生得都是一般模樣,起先還努力分辨,後來就隻聽太後說著稱唿,便跟著陪笑見禮還禮,直到目光觸及那坐於末首的青袍青年之時,才不禁微微一怔。
隻因那一襲青色,在一眾浮紅艷紫之中,未免顯得紮眼而寒磣。她正納罕這是誰家子弟,便聽杜太後笑道:「這是你杜家表兄,今科的頭名狀元,隨你舅母,滿腹經綸,以後還要多多來往才好。」
這名字可稱得上是如雷貫耳,薑涉忙扯出個笑容同他問好,少不得也要說上幾句讚頌之詞。
杜奉起身與她見禮,他生著一張清雋的臉,隻是眉心微蹙,眸光深沉,似是壓著滿腹心事。雖則舉止無一失矩,可就是莫名地透出幾分疏離來——大抵是這滿堂華貴,在他眼裏都不值分文。
薑涉不由對他生出些許好感,但也無計多言,便被杜太後領到另一邊去,聽幾位命婦贊她「豐神俊秀,淵渟嶽峙」。
她心底雖頗不耐,麵上卻隻得含笑,忽然瞥見晉陽於眾人中向她一笑,隨即雙手捧麵,做個嘆氣動作,再沖她眨了眨眼,頗存幾分促狹之意。她不禁一笑,卻漏聽了不知哪位王妃問她的話,不過略一遲疑,就給瞧出端倪,被取笑了幾句。她隻得再打起精神,間隙中才得瞪了晉陽一眼,晉陽為之絕倒,接著便給身旁一個宮裝女郎拉住,仿佛在問她為何要笑。
薑涉暗自嘆了口氣,收迴視線,再陪笑聽杜太後說話。好在沒過多久,鄭諳就來詢問可要安排入席。
杜太後凝神想了一下,笑著點了點頭,環顧四下道:「時候倒也差不多了,你們覺著呢?」
眾人紛紛點頭,國丈夫人卻忽然笑道:「敬王殿下好像還沒到呢。」
杜太後四下看了看,疑惑道:「是啊,老十四怎麽還沒來?那就再等等他。」
鄭諳恭恭敬敬地道:「王爺方才派人送來口信,說要遲上片刻,請娘娘不必等他。」
「瞧瞧,這就是真怕哀家要賀禮的了。」杜太後佯作發怒,「前幾日問他,他說還在張羅,哀家隻道人來就好,誰知他倒連人都不來了?那好,那可就真不等他了。」
國丈夫人笑道:「王爺也許正是在置辦賀禮,要給娘娘一個驚喜呢。」
眾人也都連聲附和,薑涉在一旁看著,卻不知為何,隻覺太後心中似乎真的有所不滿。她搜腸刮肚,隻是今日聽著的王爺太多,一時卻怎麽想不起那位的來歷,但聽太後說道:「這可是你說的,待會兒若老十四真箇兩手空空,哀家可要算在你的頭上。」
國丈夫人唉聲嘆氣道:「今日妾身才知何謂禍從口出,罷罷罷,王爺若真箇空手而至,妾身就厚顏替他多獻一份壽禮,隻要能討得娘娘歡心便好。」
太後笑了起來,眾人也又笑過一場,這才依次入席。那廂鄭諳將號令一唱,早已預備妥當的宮人便流水似的傳上膳來。香氣從蓋底奔溢出來,薑涉忽也覺出腹中飢餓,但自是與眾人一般巋然不動,隻等著昭寧帝含笑祝告之後,恭候太後先行享用。
鄭諳替杜太後將蓋子掀起,登時滿座皆驚。那盤中竟非是適才所報的「福壽臨門」,而是一本規整的冊子。太後遲疑了一下,方才伸手翻了幾頁,隨即驚訝地抬起頭來,「這……是空覺大師手抄的經書?」
昭寧帝也微微一訝,探過頭來瞧了一眼,接著再看了看鄭諳,還沒問出什麽,就聽得樂聲忽然一變,竟有兩個宮人抬上一株濃綠鮮亮的鐵樹來。說來也奇,那樹上卻與眾不同的拴著幾隻精巧的錦盒。
「鐵樹開花,適逢其會,開的是壽元,結的是佛經。」一人自樹後轉出,深施一禮,朗朗說道,「臣弟恭祝太後娘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千載長青,萬壽無疆。」說著摘下一隻錦盒,打開來,卻又是一冊薄書。
太後登時喜笑顏開,「快快起來,果然還是老十四你啊,最會搞新花樣。」
敬王謝恩起身,他五官生得鮮明生動,眉宇間帶著三分天成的貴氣,「隻要娘娘喜歡,便是臣弟之幸。」
太後捧著那冊佛經,眼裏望著濃翠的鐵樹,樂得合不攏嘴,又著實將他誇讚兩句,這才趕緊叫人帶他入座。
敬王謝過恩典,由人攙著慢慢走到桌前坐下。這一行動間才顯出他腿腳有恙,美玉微瑕,不禁叫人扼腕。他卻神色如常,顯然早已習慣。
薑涉這才想起那些閑言碎語來,據說敬王幼時生得玉雪可愛,兼又天資聰穎,頗得永興帝喜歡。隻可惜五歲時害了一場大病,人雖救了迴來,雙腿卻留下了殘疾,後來延遍名醫,也隻能勉強令他站起,卻仍不能獨自行走太久。也是因了這個緣故,另外幾個皇子成年後都分封得極偏,唯獨敬王的封地就在京外不遠的洛亭邑,又許他常在京城,不必就藩。
還有人說,若不是當年敬王害了那場大病,這江山早就換了天子。不過薑祁曾經說過,那純屬無稽之談,永興帝是個最英明不過的君主,縱然再偏愛小兒,也不會做出廢長立幼這樣動搖國本的事情。
不過既有這等傳言,太後心中有所芥蒂,倒也是人之常情。
這位王爺想必也有自知之明,是以才多年潛心禮佛,不在京中久留。說起來……空覺大師,清涼寺,薑杜氏,還有……莊碩,平交王侯,出城會友,忘年之交……薑涉忽然一念點通,未免便多看了敬王幾眼。他卻似乎注意到她的視線,向她溫和地一笑。
隻因那一襲青色,在一眾浮紅艷紫之中,未免顯得紮眼而寒磣。她正納罕這是誰家子弟,便聽杜太後笑道:「這是你杜家表兄,今科的頭名狀元,隨你舅母,滿腹經綸,以後還要多多來往才好。」
這名字可稱得上是如雷貫耳,薑涉忙扯出個笑容同他問好,少不得也要說上幾句讚頌之詞。
杜奉起身與她見禮,他生著一張清雋的臉,隻是眉心微蹙,眸光深沉,似是壓著滿腹心事。雖則舉止無一失矩,可就是莫名地透出幾分疏離來——大抵是這滿堂華貴,在他眼裏都不值分文。
薑涉不由對他生出些許好感,但也無計多言,便被杜太後領到另一邊去,聽幾位命婦贊她「豐神俊秀,淵渟嶽峙」。
她心底雖頗不耐,麵上卻隻得含笑,忽然瞥見晉陽於眾人中向她一笑,隨即雙手捧麵,做個嘆氣動作,再沖她眨了眨眼,頗存幾分促狹之意。她不禁一笑,卻漏聽了不知哪位王妃問她的話,不過略一遲疑,就給瞧出端倪,被取笑了幾句。她隻得再打起精神,間隙中才得瞪了晉陽一眼,晉陽為之絕倒,接著便給身旁一個宮裝女郎拉住,仿佛在問她為何要笑。
薑涉暗自嘆了口氣,收迴視線,再陪笑聽杜太後說話。好在沒過多久,鄭諳就來詢問可要安排入席。
杜太後凝神想了一下,笑著點了點頭,環顧四下道:「時候倒也差不多了,你們覺著呢?」
眾人紛紛點頭,國丈夫人卻忽然笑道:「敬王殿下好像還沒到呢。」
杜太後四下看了看,疑惑道:「是啊,老十四怎麽還沒來?那就再等等他。」
鄭諳恭恭敬敬地道:「王爺方才派人送來口信,說要遲上片刻,請娘娘不必等他。」
「瞧瞧,這就是真怕哀家要賀禮的了。」杜太後佯作發怒,「前幾日問他,他說還在張羅,哀家隻道人來就好,誰知他倒連人都不來了?那好,那可就真不等他了。」
國丈夫人笑道:「王爺也許正是在置辦賀禮,要給娘娘一個驚喜呢。」
眾人也都連聲附和,薑涉在一旁看著,卻不知為何,隻覺太後心中似乎真的有所不滿。她搜腸刮肚,隻是今日聽著的王爺太多,一時卻怎麽想不起那位的來歷,但聽太後說道:「這可是你說的,待會兒若老十四真箇兩手空空,哀家可要算在你的頭上。」
國丈夫人唉聲嘆氣道:「今日妾身才知何謂禍從口出,罷罷罷,王爺若真箇空手而至,妾身就厚顏替他多獻一份壽禮,隻要能討得娘娘歡心便好。」
太後笑了起來,眾人也又笑過一場,這才依次入席。那廂鄭諳將號令一唱,早已預備妥當的宮人便流水似的傳上膳來。香氣從蓋底奔溢出來,薑涉忽也覺出腹中飢餓,但自是與眾人一般巋然不動,隻等著昭寧帝含笑祝告之後,恭候太後先行享用。
鄭諳替杜太後將蓋子掀起,登時滿座皆驚。那盤中竟非是適才所報的「福壽臨門」,而是一本規整的冊子。太後遲疑了一下,方才伸手翻了幾頁,隨即驚訝地抬起頭來,「這……是空覺大師手抄的經書?」
昭寧帝也微微一訝,探過頭來瞧了一眼,接著再看了看鄭諳,還沒問出什麽,就聽得樂聲忽然一變,竟有兩個宮人抬上一株濃綠鮮亮的鐵樹來。說來也奇,那樹上卻與眾不同的拴著幾隻精巧的錦盒。
「鐵樹開花,適逢其會,開的是壽元,結的是佛經。」一人自樹後轉出,深施一禮,朗朗說道,「臣弟恭祝太後娘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千載長青,萬壽無疆。」說著摘下一隻錦盒,打開來,卻又是一冊薄書。
太後登時喜笑顏開,「快快起來,果然還是老十四你啊,最會搞新花樣。」
敬王謝恩起身,他五官生得鮮明生動,眉宇間帶著三分天成的貴氣,「隻要娘娘喜歡,便是臣弟之幸。」
太後捧著那冊佛經,眼裏望著濃翠的鐵樹,樂得合不攏嘴,又著實將他誇讚兩句,這才趕緊叫人帶他入座。
敬王謝過恩典,由人攙著慢慢走到桌前坐下。這一行動間才顯出他腿腳有恙,美玉微瑕,不禁叫人扼腕。他卻神色如常,顯然早已習慣。
薑涉這才想起那些閑言碎語來,據說敬王幼時生得玉雪可愛,兼又天資聰穎,頗得永興帝喜歡。隻可惜五歲時害了一場大病,人雖救了迴來,雙腿卻留下了殘疾,後來延遍名醫,也隻能勉強令他站起,卻仍不能獨自行走太久。也是因了這個緣故,另外幾個皇子成年後都分封得極偏,唯獨敬王的封地就在京外不遠的洛亭邑,又許他常在京城,不必就藩。
還有人說,若不是當年敬王害了那場大病,這江山早就換了天子。不過薑祁曾經說過,那純屬無稽之談,永興帝是個最英明不過的君主,縱然再偏愛小兒,也不會做出廢長立幼這樣動搖國本的事情。
不過既有這等傳言,太後心中有所芥蒂,倒也是人之常情。
這位王爺想必也有自知之明,是以才多年潛心禮佛,不在京中久留。說起來……空覺大師,清涼寺,薑杜氏,還有……莊碩,平交王侯,出城會友,忘年之交……薑涉忽然一念點通,未免便多看了敬王幾眼。他卻似乎注意到她的視線,向她溫和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