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終於見到墨家的人了
我隻會抄詩真不會打仗 作者:枉度紅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天的天氣不錯,這麽早,太陽就已經出來了。
春日的陽光帶著一點點溫暖照在人的身上,還是讓人覺得很舒服。
吃過早飯,大家都便都去往問天台。
今天也是大家在這裏搞一次聚會,也算是論道的前奏。
幾百人,在問天台這地方,也不算是擁擠。
而且金山寺早已經讓人準備了許多的蒲團,來了的人,便都跪坐在蒲團之上,不過蒲團都是放在涼亭之外,倒是把涼亭圍住。
所以倒是很有規矩,沒有那種亂亂的感覺。
孫尚誌他們一行人,也是找了空地坐了下來。
在這裏他還真是發現了許多的熟人,滿阿也來了,不過今天他沒有再穿他那件花衣裳,在人群之中,孫尚誌也是看了好一會兒才發現他。
不過他滿阿卻是沒有東張西望,並沒有來找孫尚誌。
而且就是家的的閔然也來了,而他身邊也是有幾個農家裝束的人,想來都是農家的。
天陽道人也來了,但是卻隻是一個人,他的師弟天雲沒有過來,也不知道是不敢出現還是有事沒法過來。
就是宋英達也來了,而且看他們兵家的陣營,這次來的人還不少。
至於其他的人,孫尚誌也大都不認識,就是讓他意外的就是,李召作為名家子弟確實沒有過來。
跪坐其實一點也不舒服,至少孫尚誌是這樣認為。不過其他人好像並沒有孫尚誌的這種反應,都是眼睛盯著涼亭。
涼亭中沒有一個人,就是孫尚誌認識的德智禪師,也是坐在外麵。
孫尚誌沒有問,想來這涼亭到時是讓說話的人站的地方,一是這地方高一點,外麵都能看得到其中的人,二是這是在眾人的中間,隻要聲音大一點,那說話大家也是能夠聽得到。
等了一會兒,沒有再見到人過來,想來是該來的都來了,不想來的也不會來了。
這時德智禪師站起身來,走到涼亭當中,朗聲說道:“各位施主,這次我們金山寺舉辦這次論道大會,實是想要與天下名士交流各自學術的優點,能夠看到不同的觀點。天下百家,無不是從心而起,所以等會各家還請都能各抒己見。在這裏,貧僧還是想請各位摒棄門戶之見,切不可因為道不同而發生爭吵,希望各位施主能夠遵守。”
德智禪師又環顧了一下四周,然後又說道:“各位施主名士,不知哪位先來?”
德智禪師的話音剛落,便就有人說道:“我們來到金山寺,今天金山寺也算是東家,這第一講,還是請德智禪師先來吧!”
這人說完,也是有很多人附和。
的確,誰不會在這個地方這個時間去搶佛門的臉麵。
而德智禪師聽到眾人說話,也是當仁不讓地說道:“既然各位施主想讓貧僧來做這拋磚引玉之人,為節省時間,我就先講一講我去年得到的一首詩。”
德智禪師清了清嗓子,又接著說道:“這首詩也是去年夏天,儒家小聖孫尚誌來金山寺遊玩之時寫與貧僧的,我在這裏就給大家念一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說到這裏,德智禪師停了下來。他要讓大家迴味一下這首詩的高深之處,實在是這首詩讓佛門的禪體現得淋漓盡致。
好在來的都是名家,這首詩又好記。
是以德智禪師隻是念了一遍之後,大家也都是沉默下來,好好地迴味。
這四句詩,可謂是簡單至極,但是卻把佛門禪理體現得很是到位。
現在又聽說這詩出自於儒家小聖孫尚誌,頓時有許多人的目光便投向了儒家這一眾人。
而就算是沈崔兩位大儒聽到這首詩後,也是不由得看了一眼孫尚誌。
難怪金山寺的佛門與孫尚導的關係很好,原來是有這麽一個原因。
這首詩已經可以算作是佛家經典了,就算千古流傳隻怕也不是不可以。
而這時德智禪師看了看大家的反應又說道:“正如各位所想,也正是因為這首詩,所以我們佛家也是與儒家結下了良緣,所謂有因皆有果,我們佛家也是感激儒家的這份情義。”
德明的這句話在在現在這個時局中說出來,份量不可謂不重。
這是佛家已經公開站到了孫尚誌這邊了。
德智禪師的這句話,明顯就引起了眾多人的猜想,所以一瞬間,就有許多人議論紛紛。
而德智卻是不管這些,繼續說道:“今天我就不多說了,還是請各位施主上來講一講。”
這時農家的閔然卻是站了起來,走到涼亭之中,對著大家行了一禮道:“我是農家閔然,我們農家隻是專心於耕種,所以我們農家的宗旨也僅僅隻是讓天下人都能吃飽飯。隻是實在是能力有限,時至今日,卻是還是沒有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是農家卻是一直在努力,這幾百年來,無論是農具還是農田的產量,也都是有所增長。這也讓天下人多了一個活下來的機會。但我也知道,在坐的有許多可能從來都沒有到過農田裏,也沒有看到過最為低層的艱苦生活,隻是看到這個世界的繁榮與奢華,隻看到城市裏的紙醉金迷,卻是從來都沒有看到過因為沒有吃食而被活活餓死的人。”
閔然說完,還有意無意地看了一眼儒家這邊,孫尚誌已經從他的眼神當中,他說的這些話,其實就是在說儒家。
果不其然,農家對於儒家還是天生就帶著敵意。
現在有這麽多人,所以閔然也沒有多說,這畢竟隻是各家出來露個臉,也算是到參加了這論道大會。
閔然走了下去,卻是上來一個老頭。
孫尚誌並不認識,不知道這老頭又是何派係。
於是孫尚誌輕輕地問了一下司馬正初,才得知這老頭原來是墨家的唐老頭,一生機關術已經是登峰造極,算是現在墨家機關術最為厲害的一個人。
唐老頭走到了涼亭之後,先是清了清嗓子,這才開聲說話。
春日的陽光帶著一點點溫暖照在人的身上,還是讓人覺得很舒服。
吃過早飯,大家都便都去往問天台。
今天也是大家在這裏搞一次聚會,也算是論道的前奏。
幾百人,在問天台這地方,也不算是擁擠。
而且金山寺早已經讓人準備了許多的蒲團,來了的人,便都跪坐在蒲團之上,不過蒲團都是放在涼亭之外,倒是把涼亭圍住。
所以倒是很有規矩,沒有那種亂亂的感覺。
孫尚誌他們一行人,也是找了空地坐了下來。
在這裏他還真是發現了許多的熟人,滿阿也來了,不過今天他沒有再穿他那件花衣裳,在人群之中,孫尚誌也是看了好一會兒才發現他。
不過他滿阿卻是沒有東張西望,並沒有來找孫尚誌。
而且就是家的的閔然也來了,而他身邊也是有幾個農家裝束的人,想來都是農家的。
天陽道人也來了,但是卻隻是一個人,他的師弟天雲沒有過來,也不知道是不敢出現還是有事沒法過來。
就是宋英達也來了,而且看他們兵家的陣營,這次來的人還不少。
至於其他的人,孫尚誌也大都不認識,就是讓他意外的就是,李召作為名家子弟確實沒有過來。
跪坐其實一點也不舒服,至少孫尚誌是這樣認為。不過其他人好像並沒有孫尚誌的這種反應,都是眼睛盯著涼亭。
涼亭中沒有一個人,就是孫尚誌認識的德智禪師,也是坐在外麵。
孫尚誌沒有問,想來這涼亭到時是讓說話的人站的地方,一是這地方高一點,外麵都能看得到其中的人,二是這是在眾人的中間,隻要聲音大一點,那說話大家也是能夠聽得到。
等了一會兒,沒有再見到人過來,想來是該來的都來了,不想來的也不會來了。
這時德智禪師站起身來,走到涼亭當中,朗聲說道:“各位施主,這次我們金山寺舉辦這次論道大會,實是想要與天下名士交流各自學術的優點,能夠看到不同的觀點。天下百家,無不是從心而起,所以等會各家還請都能各抒己見。在這裏,貧僧還是想請各位摒棄門戶之見,切不可因為道不同而發生爭吵,希望各位施主能夠遵守。”
德智禪師又環顧了一下四周,然後又說道:“各位施主名士,不知哪位先來?”
德智禪師的話音剛落,便就有人說道:“我們來到金山寺,今天金山寺也算是東家,這第一講,還是請德智禪師先來吧!”
這人說完,也是有很多人附和。
的確,誰不會在這個地方這個時間去搶佛門的臉麵。
而德智禪師聽到眾人說話,也是當仁不讓地說道:“既然各位施主想讓貧僧來做這拋磚引玉之人,為節省時間,我就先講一講我去年得到的一首詩。”
德智禪師清了清嗓子,又接著說道:“這首詩也是去年夏天,儒家小聖孫尚誌來金山寺遊玩之時寫與貧僧的,我在這裏就給大家念一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說到這裏,德智禪師停了下來。他要讓大家迴味一下這首詩的高深之處,實在是這首詩讓佛門的禪體現得淋漓盡致。
好在來的都是名家,這首詩又好記。
是以德智禪師隻是念了一遍之後,大家也都是沉默下來,好好地迴味。
這四句詩,可謂是簡單至極,但是卻把佛門禪理體現得很是到位。
現在又聽說這詩出自於儒家小聖孫尚誌,頓時有許多人的目光便投向了儒家這一眾人。
而就算是沈崔兩位大儒聽到這首詩後,也是不由得看了一眼孫尚誌。
難怪金山寺的佛門與孫尚導的關係很好,原來是有這麽一個原因。
這首詩已經可以算作是佛家經典了,就算千古流傳隻怕也不是不可以。
而這時德智禪師看了看大家的反應又說道:“正如各位所想,也正是因為這首詩,所以我們佛家也是與儒家結下了良緣,所謂有因皆有果,我們佛家也是感激儒家的這份情義。”
德明的這句話在在現在這個時局中說出來,份量不可謂不重。
這是佛家已經公開站到了孫尚誌這邊了。
德智禪師的這句話,明顯就引起了眾多人的猜想,所以一瞬間,就有許多人議論紛紛。
而德智卻是不管這些,繼續說道:“今天我就不多說了,還是請各位施主上來講一講。”
這時農家的閔然卻是站了起來,走到涼亭之中,對著大家行了一禮道:“我是農家閔然,我們農家隻是專心於耕種,所以我們農家的宗旨也僅僅隻是讓天下人都能吃飽飯。隻是實在是能力有限,時至今日,卻是還是沒有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是農家卻是一直在努力,這幾百年來,無論是農具還是農田的產量,也都是有所增長。這也讓天下人多了一個活下來的機會。但我也知道,在坐的有許多可能從來都沒有到過農田裏,也沒有看到過最為低層的艱苦生活,隻是看到這個世界的繁榮與奢華,隻看到城市裏的紙醉金迷,卻是從來都沒有看到過因為沒有吃食而被活活餓死的人。”
閔然說完,還有意無意地看了一眼儒家這邊,孫尚誌已經從他的眼神當中,他說的這些話,其實就是在說儒家。
果不其然,農家對於儒家還是天生就帶著敵意。
現在有這麽多人,所以閔然也沒有多說,這畢竟隻是各家出來露個臉,也算是到參加了這論道大會。
閔然走了下去,卻是上來一個老頭。
孫尚誌並不認識,不知道這老頭又是何派係。
於是孫尚誌輕輕地問了一下司馬正初,才得知這老頭原來是墨家的唐老頭,一生機關術已經是登峰造極,算是現在墨家機關術最為厲害的一個人。
唐老頭走到了涼亭之後,先是清了清嗓子,這才開聲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