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向廷迴去不幾天,就打發孫來銀趕車去城裏送糧送油送菜。
孫來銀迴來後又哭,喬向廷已害怕聽到什麽不利的消息了,怯怯地問:“又怎麽了這是?”
孫來銀悲愴地說:“倩兒小嬸子走了。”
喬向廷這才想起她老家原不是本地的,就問:“她去哪裏了?”
孫來銀哭出聲來了,說:“她,她跳黃河了……”
喬向廷和依蓮都驚叫一聲:“啊?她怎麽這麽想不開?”
孫來銀說:“小嬸子把家裏的一切都安排好了,還給自己的女兒可馨寫了一封信,囑咐她好好做人,遇事多向安邦哥請教。她還給尚公任留了一封信,告訴他爹娘都是被官府逼死的,要他立誌改造這個不公的世道。她把信藏在抽屜裏,然後趁尚石頭不在家,就說想去河邊祭奠一下相公。她雇了車,去河邊祭拜。尚石頭迴家急忙去河邊找她。遠遠還看著她在那裏跪著呢,可轉眼之間,她一頭紮進黃河裏了,哪還能找到她的影子!嗚嗚……”
依蓮聽了,說:“好一個貞烈的女子!她忙裏忙外地替相公和主母發喪,那是為了把家裏的大事辦妥,然後她再去殉情啊!唉,她比那些守著貞節牌坊過一生的女子強多了,她是天下真正的貞潔烈女!”
喬向廷也點頭,兩人哀歎了一會兒,隻得又跑去跟喬金寶說了,這時金寶娘已經知道三女兒不在了,已不知哭了多少次,這迴聽說倩兒又沒了,直哭得肝腸寸斷,說她也是自己的親閨女,——比親閨女還親呢!非得掙著親去奔喪,大家好說再說地勸住了。
喬金寶兩口兒和喬向廷一家、秋生一家又去吊喪,到城裏才知道陳青桐和喬治迴來了。
雖然倩兒隻是尚璞的側室,但是陳青桐四處報喪,連李老四、張富兩家也告訴了,還有他江南的親友,再加上那些常來切磋篆刻和刺繡的名家,還有他行醫交下的許多朋友。
他不僅是為了祭奠倩兒,更是在祭奠自己最知己的好友、最貼心的兄長尚璞。因為他亡故時,他不在他跟前,他心裏的苦痛是無以複加的!
喬向廷又在這裏住了好幾天,因他見內弟太過悲傷,想多陪著他說說話,好歹能替他開解一二。
昏黃的油燈底下,哥倆從小時候的事拉起,一直說到今天這個毫無生機、令人窒息的世道。
陳青桐說:“這迴義和團起事,真讓人看清了朝廷的嘴臉,它已不是咱老百姓的朝廷了,而是徹頭徹尾的洋人的朝廷。看來載智這孩子選擇的路是對的,革命,也隻有革命,才是救國救民的唯一出路。”
喬向廷點點頭,說:“我教孩子們讀書考取功名,也是一條正途。那不僅是為了光宗耀祖,說到底也是為了能替老百姓當家做主。可惜如今朝廷昏聵,官場黑暗,想走科考這條路是越來越難了。唉,難道這朝廷已不是天下共主了,不需用人才治理天下了嗎?”
陳青桐說:“實不相瞞,這朝廷還真恐怕不是天下共主了!”
喬向廷忙問為什麽,陳青桐說:“這次太後老佛爺領著皇上和王公大臣出逃西安,讓天下各界大失所望,以至於東南互保,袖手旁觀了。”
見喬向廷不解,他接著說:“我在京城聽人說,義和團初起時,兩廣總督李鴻章、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等人,稱朝廷招撫義和團是皇室被義和團脅持發出的‘矯詔’、‘亂命’,因而東南各省拒不執行支持義和團的命令,都將義和團驅逐出境,義和團隻好北上。後來太後向十一國宣戰,他們又密議,倘若兩宮遭遇不測,當由李中堂作總統支撐局麵。後來八國聯軍果然占領了北京,太後老佛爺攜王公大臣狼狽出逃,他們這些封疆大吏又與列強各國達成了協議,就是他們保證不出兵勤王,洋人也不要派兵進攻江南,這稱為東南互保!你看,朝廷的威信何在,它還算什麽天下共主?唉,隻怕地方勢力有割據的苗頭,我大清將成為一盤散沙。”
說完,他倆都為世事維艱而歎息起來。
魏鐵擔和李顯、李赫去西北賣布的幾輛車,迴程時路過省城,喬向廷一行人也就順便搭車迴喬家村來了。喬向廷沿途看到哀鴻遍野,民生凋敝,心情愈加陰鬱了。
他迴到家裏,好多天一直閉門不出,他在反思內弟說的那些話:這朝廷到底還算不算天下共主?
自古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家從祖上起就是順民,他們也痛恨逆臣賊子。可如今自己家裏竟然出了個喬載智,孤身一人去鬧革命,那就是與朝廷為敵、謀反篡逆嘍,這擱以前可是大逆不道的彌天大罪啊。雖然如今朝廷孱弱,時局動蕩,但畢竟皇上還坐著龍庭,老佛爺也還一言九鼎,地方那些官兒,也都俯首帖耳唯命是從,看不出任何分崩離析的異樣,怕是一時還翻不了天。
想到這裏,他的心情是極為複雜的,既盼望二兒子能夠革命成功,革舊布新,又盼著這個世道能夠好轉,至少能這麽長久地延續下去,也好讓大兒子蟾宮折桂、光宗耀祖,從而為老百姓主持公道。
說起蟾宮折桂、光宗耀祖,這是他的夙願!
二兒子就像斷了線的風箏,看來是一點也指望不上了;好在大兒子心地純善,謙恭仁厚,又肯用功讀書,隻要他不放棄,家裏總還是有希望的;還有三兒子喬載祿,他就像個沒籠頭的馬,坐也坐不住,肯定是指望不上的;另外有六個孫子,除老二家最小的慶義還在牙牙學語之外,那五個讀書倒也有模有樣的,但眼下他們連個秀才也還都不是呢。
因此,他一心指望喬載德能夠博取功名。
喬載德身為長子,早已逾過不惑之年了,可他除了支取一點州學庠生的膳米之外,毫無別的進項,還不及他渾家在家裏洗洗涮涮、縫縫補補有用呢。可他爹就是不讓他動手幹別的,隻許他讀書,所以他也就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了。
喬向廷每天總去工廠裏走走看看。
這天,工人用過飯,還沒上工呢,都在那裏閑談,喬向廷也不攪擾他們,自己坐在門外的一把椅子上養神。
卻聽孫來銀說:“嗨,我說工友們,你們大概一輩子也見不到戰場,那子彈嗖嗖地飛,前後左右的人要麽腦袋開化,要麽身上中彈,噴出來的血一尺高,有人掉頭往迴跑,哼,後麵官兵的火槍隊難道是吃素的?我是不怕死的——越怕死越挨槍子兒,我隻顧往前衝,一心想衝到前麵去砍死那個開機關槍的洋鬼子,誰知還沒到他跟前呢,腿上就像被狼咬了似的,我一下就摔倒了。這時後麵的又衝上來,又中彈倒下了,把我給壓在底下了,壓得我喘不過氣來,腿又生生地疼,很快就不省人事了。醒來時已在大舅爺的戰地醫院裏了,這時我才覺得腿就像火燒一樣疼,但我咬住牙不吭聲,因為那裏頭傷員多著呢,哎吆娘哎,有被鋸了胳膊的,有被截了腿的,還有的腸子淌出來半尺,看著就瘮人。”
“咱少東家呢,他傷的重不重?”
“怎麽不重?他肩膀上、胳膊上各中了幾槍,最要命的是脖子也被打穿了,咕嘟咕嘟地冒血……”
就聽一聲“哎呀,哥哎,我,我一定要替你報仇!”
喬向廷扭頭往裏一看,原來是喬載祿也坐在人堆裏呢,他最愛在人群裏托著個腮幫聽故事。
喬向廷心裏立馬來了氣,心說:“這麽大多人了,一點也管不住自己,正經不去上學,又來這裏胡混,這熊孩子能有什麽出息?”
孫來銀勸道:“三爺別擔心,有舅爺呢。他和那個洋人給二爺做了手術,取出了彈片,又敷上了舅爺家獨創的金瘡藥——我也敷上了,我很快就好了,不久二少爺也就活過來了。”
他見大家的臉色都舒展開來,又說:“還有呢,二少爺會使洋槍。後來聽他說,當時他趴在屍體堆上,專打洋鬼子的機槍手,‘叭?’一個,‘叭?’又一個,一氣打死了七個洋鬼子。”
“哈哈哈……”眾人都笑起來。
喬載祿歡快地在每個人跟前跑一圈,問:“我哥厲害吧?哈,我哥厲害吧?哈哈,他真厲害!”
孫來銀卻突然哭喪著臉說:“可是,他打死的洋鬼子越多,洋鬼子朝他那裏開槍的人也就越多,要不他傷得那樣重呢。”
眾人都點頭,一個個不由得神色凝重起來。
“後來呢,他還留著那把火槍沒?”
“嗨,人都不省人事了,還怎麽留著那火槍!據說後來太後老佛爺聽說官軍取得了廊坊大捷,打死了七個洋人,她還以為是官兵打死的呢,降旨大大嘉獎了他們。又覺得洋人挨槍子後也會死,也就不怕他們了,就派人跑到東交民巷的各國使館去宣戰了。嗨,你說這不胡鬧嘛?她不上戰場也不知道咋迴事,那七個洋鬼子其實是咱少東家打死的!他奶奶的,這個臭老娘們,糊塗的狠呢!”
眾人也都跟著罵。
孫來銀卻轉而用了公允的口氣說:“說實在的,這次我和二少爺能保住命,多虧了一個人,你們猜是誰?”
眾人猜不出,他接著說:“就是咱村喬二乖的兒子喬占鼇,是他事後發現了俺倆,覺得鄉裏鄉親的,就送到舅爺的戰地醫院裏去了。要不,光淌血也把俺倆淌死了,尤其是二少爺,脖子上咕嘟嘟、咕嘟嘟地冒血……”
喬載祿聽到這裏,這才知道喬二乖父子也有好的時候,當即也就不怎麽恨他了,反而暗自對自己衝他家裏拉屎而感到愧疚。
“咱二少爺咋沒迴來呢?他打死了洋人,是不是朝廷請他進京做大官去了?”夥計們問。
孫來銀聞言憤憤不平地說:“嗨,哪有那好事!朝廷裏頭都是糊塗蛋,好事咋會落到咱頭上?唉,他不光沒去做大官,反而去革命了。”
喬向廷聽到這裏,心裏一驚,忽地站起來衝裏麵喊:“孫來銀,你少在那胡唚!什麽革命?去哪裏革命?你出去了沒幾天,看把你能的,張口革命閉口革命的,嘴巴沒個把門的了!”
孫來銀沒想到東家發這麽大火,忙說:“少東家總勸俺們革命,他不是去南方了嗎?尚先生還因他……”
“住嘴!再胡說八道,小心閻王爺割了你的舌頭!”
孫來銀不知道自己哪裏錯了,忙低頭說:“噢噢,我錯了,我錯了,以後什麽也不說了……”
然而這消息傳的很快,不久大家就都知道喬載智去參加革命黨了,人們作為奇談,未免議論紛紛。
有些好心的鄉鄰還特意囑咐喬向廷:“偷空給二孩捎封信,告訴他在外萬事小心,那槍子兒可不長眼啊。”
喬向廷隻好哼哈了事。他越想越怕,雖則內弟說過如今朝廷快要不是天下共主了,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說不定它什麽時候蘇醒過來反咬一口——革命、造反那可是滅門的大罪!
他想著想著,渾身戰栗起來。
一連幾天幾夜,他吃不下、睡不著,依蓮來勸他吃飯,說:“你別擔心,他是他,咱是咱……”
她還沒說完呢,喬向廷嗬斥道:“你懂什麽?真是頭發長見識短!”
喬向廷以前從沒這麽對妻子說話過,依蓮也從沒受過這種委屈,她愣了一下,低了頭,捂住嘴,哭著去後堂了。
後來喬孟氏和章子晗也來勸他,他心裏煩的很,卻又不能拿兒媳撒氣,隻讓她倆各自迴屋去。
章子晗不走,滿臉歉疚地跪下說:“爹爹別太憂心,身子骨要緊。俗話說‘妻賢夫禍少’,是我沒勸住他,爹爹要怪,就怪我吧。”
她婆婆過來一把拉起她來,說:“你有什麽錯?我養的孩子我還不知道?認準了的事十頭牛也拉不迴來,隨根兒!”
喬向廷白了她一眼,默默抽了一袋煙,突然起身要出門。
那喬載祿正扒著門口聽呢,他擔心爹爹罵二嫂,他一聽見椅子響,就嗖地一下躲到耳房裏去了,身形比猴子還快。
喬向廷思慮了三天三夜,終於下定了決心,他要將喬載智逐出門楣,從此父子兄弟間再無關涉!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孫來銀迴來後又哭,喬向廷已害怕聽到什麽不利的消息了,怯怯地問:“又怎麽了這是?”
孫來銀悲愴地說:“倩兒小嬸子走了。”
喬向廷這才想起她老家原不是本地的,就問:“她去哪裏了?”
孫來銀哭出聲來了,說:“她,她跳黃河了……”
喬向廷和依蓮都驚叫一聲:“啊?她怎麽這麽想不開?”
孫來銀說:“小嬸子把家裏的一切都安排好了,還給自己的女兒可馨寫了一封信,囑咐她好好做人,遇事多向安邦哥請教。她還給尚公任留了一封信,告訴他爹娘都是被官府逼死的,要他立誌改造這個不公的世道。她把信藏在抽屜裏,然後趁尚石頭不在家,就說想去河邊祭奠一下相公。她雇了車,去河邊祭拜。尚石頭迴家急忙去河邊找她。遠遠還看著她在那裏跪著呢,可轉眼之間,她一頭紮進黃河裏了,哪還能找到她的影子!嗚嗚……”
依蓮聽了,說:“好一個貞烈的女子!她忙裏忙外地替相公和主母發喪,那是為了把家裏的大事辦妥,然後她再去殉情啊!唉,她比那些守著貞節牌坊過一生的女子強多了,她是天下真正的貞潔烈女!”
喬向廷也點頭,兩人哀歎了一會兒,隻得又跑去跟喬金寶說了,這時金寶娘已經知道三女兒不在了,已不知哭了多少次,這迴聽說倩兒又沒了,直哭得肝腸寸斷,說她也是自己的親閨女,——比親閨女還親呢!非得掙著親去奔喪,大家好說再說地勸住了。
喬金寶兩口兒和喬向廷一家、秋生一家又去吊喪,到城裏才知道陳青桐和喬治迴來了。
雖然倩兒隻是尚璞的側室,但是陳青桐四處報喪,連李老四、張富兩家也告訴了,還有他江南的親友,再加上那些常來切磋篆刻和刺繡的名家,還有他行醫交下的許多朋友。
他不僅是為了祭奠倩兒,更是在祭奠自己最知己的好友、最貼心的兄長尚璞。因為他亡故時,他不在他跟前,他心裏的苦痛是無以複加的!
喬向廷又在這裏住了好幾天,因他見內弟太過悲傷,想多陪著他說說話,好歹能替他開解一二。
昏黃的油燈底下,哥倆從小時候的事拉起,一直說到今天這個毫無生機、令人窒息的世道。
陳青桐說:“這迴義和團起事,真讓人看清了朝廷的嘴臉,它已不是咱老百姓的朝廷了,而是徹頭徹尾的洋人的朝廷。看來載智這孩子選擇的路是對的,革命,也隻有革命,才是救國救民的唯一出路。”
喬向廷點點頭,說:“我教孩子們讀書考取功名,也是一條正途。那不僅是為了光宗耀祖,說到底也是為了能替老百姓當家做主。可惜如今朝廷昏聵,官場黑暗,想走科考這條路是越來越難了。唉,難道這朝廷已不是天下共主了,不需用人才治理天下了嗎?”
陳青桐說:“實不相瞞,這朝廷還真恐怕不是天下共主了!”
喬向廷忙問為什麽,陳青桐說:“這次太後老佛爺領著皇上和王公大臣出逃西安,讓天下各界大失所望,以至於東南互保,袖手旁觀了。”
見喬向廷不解,他接著說:“我在京城聽人說,義和團初起時,兩廣總督李鴻章、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等人,稱朝廷招撫義和團是皇室被義和團脅持發出的‘矯詔’、‘亂命’,因而東南各省拒不執行支持義和團的命令,都將義和團驅逐出境,義和團隻好北上。後來太後向十一國宣戰,他們又密議,倘若兩宮遭遇不測,當由李中堂作總統支撐局麵。後來八國聯軍果然占領了北京,太後老佛爺攜王公大臣狼狽出逃,他們這些封疆大吏又與列強各國達成了協議,就是他們保證不出兵勤王,洋人也不要派兵進攻江南,這稱為東南互保!你看,朝廷的威信何在,它還算什麽天下共主?唉,隻怕地方勢力有割據的苗頭,我大清將成為一盤散沙。”
說完,他倆都為世事維艱而歎息起來。
魏鐵擔和李顯、李赫去西北賣布的幾輛車,迴程時路過省城,喬向廷一行人也就順便搭車迴喬家村來了。喬向廷沿途看到哀鴻遍野,民生凋敝,心情愈加陰鬱了。
他迴到家裏,好多天一直閉門不出,他在反思內弟說的那些話:這朝廷到底還算不算天下共主?
自古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家從祖上起就是順民,他們也痛恨逆臣賊子。可如今自己家裏竟然出了個喬載智,孤身一人去鬧革命,那就是與朝廷為敵、謀反篡逆嘍,這擱以前可是大逆不道的彌天大罪啊。雖然如今朝廷孱弱,時局動蕩,但畢竟皇上還坐著龍庭,老佛爺也還一言九鼎,地方那些官兒,也都俯首帖耳唯命是從,看不出任何分崩離析的異樣,怕是一時還翻不了天。
想到這裏,他的心情是極為複雜的,既盼望二兒子能夠革命成功,革舊布新,又盼著這個世道能夠好轉,至少能這麽長久地延續下去,也好讓大兒子蟾宮折桂、光宗耀祖,從而為老百姓主持公道。
說起蟾宮折桂、光宗耀祖,這是他的夙願!
二兒子就像斷了線的風箏,看來是一點也指望不上了;好在大兒子心地純善,謙恭仁厚,又肯用功讀書,隻要他不放棄,家裏總還是有希望的;還有三兒子喬載祿,他就像個沒籠頭的馬,坐也坐不住,肯定是指望不上的;另外有六個孫子,除老二家最小的慶義還在牙牙學語之外,那五個讀書倒也有模有樣的,但眼下他們連個秀才也還都不是呢。
因此,他一心指望喬載德能夠博取功名。
喬載德身為長子,早已逾過不惑之年了,可他除了支取一點州學庠生的膳米之外,毫無別的進項,還不及他渾家在家裏洗洗涮涮、縫縫補補有用呢。可他爹就是不讓他動手幹別的,隻許他讀書,所以他也就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了。
喬向廷每天總去工廠裏走走看看。
這天,工人用過飯,還沒上工呢,都在那裏閑談,喬向廷也不攪擾他們,自己坐在門外的一把椅子上養神。
卻聽孫來銀說:“嗨,我說工友們,你們大概一輩子也見不到戰場,那子彈嗖嗖地飛,前後左右的人要麽腦袋開化,要麽身上中彈,噴出來的血一尺高,有人掉頭往迴跑,哼,後麵官兵的火槍隊難道是吃素的?我是不怕死的——越怕死越挨槍子兒,我隻顧往前衝,一心想衝到前麵去砍死那個開機關槍的洋鬼子,誰知還沒到他跟前呢,腿上就像被狼咬了似的,我一下就摔倒了。這時後麵的又衝上來,又中彈倒下了,把我給壓在底下了,壓得我喘不過氣來,腿又生生地疼,很快就不省人事了。醒來時已在大舅爺的戰地醫院裏了,這時我才覺得腿就像火燒一樣疼,但我咬住牙不吭聲,因為那裏頭傷員多著呢,哎吆娘哎,有被鋸了胳膊的,有被截了腿的,還有的腸子淌出來半尺,看著就瘮人。”
“咱少東家呢,他傷的重不重?”
“怎麽不重?他肩膀上、胳膊上各中了幾槍,最要命的是脖子也被打穿了,咕嘟咕嘟地冒血……”
就聽一聲“哎呀,哥哎,我,我一定要替你報仇!”
喬向廷扭頭往裏一看,原來是喬載祿也坐在人堆裏呢,他最愛在人群裏托著個腮幫聽故事。
喬向廷心裏立馬來了氣,心說:“這麽大多人了,一點也管不住自己,正經不去上學,又來這裏胡混,這熊孩子能有什麽出息?”
孫來銀勸道:“三爺別擔心,有舅爺呢。他和那個洋人給二爺做了手術,取出了彈片,又敷上了舅爺家獨創的金瘡藥——我也敷上了,我很快就好了,不久二少爺也就活過來了。”
他見大家的臉色都舒展開來,又說:“還有呢,二少爺會使洋槍。後來聽他說,當時他趴在屍體堆上,專打洋鬼子的機槍手,‘叭?’一個,‘叭?’又一個,一氣打死了七個洋鬼子。”
“哈哈哈……”眾人都笑起來。
喬載祿歡快地在每個人跟前跑一圈,問:“我哥厲害吧?哈,我哥厲害吧?哈哈,他真厲害!”
孫來銀卻突然哭喪著臉說:“可是,他打死的洋鬼子越多,洋鬼子朝他那裏開槍的人也就越多,要不他傷得那樣重呢。”
眾人都點頭,一個個不由得神色凝重起來。
“後來呢,他還留著那把火槍沒?”
“嗨,人都不省人事了,還怎麽留著那火槍!據說後來太後老佛爺聽說官軍取得了廊坊大捷,打死了七個洋人,她還以為是官兵打死的呢,降旨大大嘉獎了他們。又覺得洋人挨槍子後也會死,也就不怕他們了,就派人跑到東交民巷的各國使館去宣戰了。嗨,你說這不胡鬧嘛?她不上戰場也不知道咋迴事,那七個洋鬼子其實是咱少東家打死的!他奶奶的,這個臭老娘們,糊塗的狠呢!”
眾人也都跟著罵。
孫來銀卻轉而用了公允的口氣說:“說實在的,這次我和二少爺能保住命,多虧了一個人,你們猜是誰?”
眾人猜不出,他接著說:“就是咱村喬二乖的兒子喬占鼇,是他事後發現了俺倆,覺得鄉裏鄉親的,就送到舅爺的戰地醫院裏去了。要不,光淌血也把俺倆淌死了,尤其是二少爺,脖子上咕嘟嘟、咕嘟嘟地冒血……”
喬載祿聽到這裏,這才知道喬二乖父子也有好的時候,當即也就不怎麽恨他了,反而暗自對自己衝他家裏拉屎而感到愧疚。
“咱二少爺咋沒迴來呢?他打死了洋人,是不是朝廷請他進京做大官去了?”夥計們問。
孫來銀聞言憤憤不平地說:“嗨,哪有那好事!朝廷裏頭都是糊塗蛋,好事咋會落到咱頭上?唉,他不光沒去做大官,反而去革命了。”
喬向廷聽到這裏,心裏一驚,忽地站起來衝裏麵喊:“孫來銀,你少在那胡唚!什麽革命?去哪裏革命?你出去了沒幾天,看把你能的,張口革命閉口革命的,嘴巴沒個把門的了!”
孫來銀沒想到東家發這麽大火,忙說:“少東家總勸俺們革命,他不是去南方了嗎?尚先生還因他……”
“住嘴!再胡說八道,小心閻王爺割了你的舌頭!”
孫來銀不知道自己哪裏錯了,忙低頭說:“噢噢,我錯了,我錯了,以後什麽也不說了……”
然而這消息傳的很快,不久大家就都知道喬載智去參加革命黨了,人們作為奇談,未免議論紛紛。
有些好心的鄉鄰還特意囑咐喬向廷:“偷空給二孩捎封信,告訴他在外萬事小心,那槍子兒可不長眼啊。”
喬向廷隻好哼哈了事。他越想越怕,雖則內弟說過如今朝廷快要不是天下共主了,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說不定它什麽時候蘇醒過來反咬一口——革命、造反那可是滅門的大罪!
他想著想著,渾身戰栗起來。
一連幾天幾夜,他吃不下、睡不著,依蓮來勸他吃飯,說:“你別擔心,他是他,咱是咱……”
她還沒說完呢,喬向廷嗬斥道:“你懂什麽?真是頭發長見識短!”
喬向廷以前從沒這麽對妻子說話過,依蓮也從沒受過這種委屈,她愣了一下,低了頭,捂住嘴,哭著去後堂了。
後來喬孟氏和章子晗也來勸他,他心裏煩的很,卻又不能拿兒媳撒氣,隻讓她倆各自迴屋去。
章子晗不走,滿臉歉疚地跪下說:“爹爹別太憂心,身子骨要緊。俗話說‘妻賢夫禍少’,是我沒勸住他,爹爹要怪,就怪我吧。”
她婆婆過來一把拉起她來,說:“你有什麽錯?我養的孩子我還不知道?認準了的事十頭牛也拉不迴來,隨根兒!”
喬向廷白了她一眼,默默抽了一袋煙,突然起身要出門。
那喬載祿正扒著門口聽呢,他擔心爹爹罵二嫂,他一聽見椅子響,就嗖地一下躲到耳房裏去了,身形比猴子還快。
喬向廷思慮了三天三夜,終於下定了決心,他要將喬載智逐出門楣,從此父子兄弟間再無關涉!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