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縣官升堂問案,先帶上那個山賊來,此時他已被打得半昏,無所不應,指定他入撚,他便入撚,——反正早晚一死。
然後又帶上喬向廷和老魏,此時他倆都帶了枷,辮子也散了,被差役拿水火棍打在腿彎上,撲通撲通都跪了下去。
縣官先讓證人上堂作證。喬慕貴和喬大乖都上堂跪下,說是親眼看見他資助流寇的。縣官也不細問,他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呢,啪地一拍驚堂木,厲聲嗔斥喬向廷:“大膽刁民,人證確鑿,你私通匪徒,還不招供!”
隨著縣官的斷喝,差役們便過來壓下喬向廷的頭去,他雖頭觸著地,卻拒不招認。
依蓮在堂下看了這情景,猶如萬箭穿心一般,高喊:“冤枉啊!”魏嫂也跟著喊。
縣官在堂上聽了,並不理會,見喬向廷拒不招認,卻又換了臉色,和顏悅色地說:“唔,本官身為一方父母,對各鄉名門望族也有所耳聞,聽說你素日為人良善,此次資助匪徒,想來亦是無心之過。你若招認,本縣可寬大為懷、曲意迴護。嗬嗬,凡坦誠悔過者,本官均予赦免。”
喬向廷何曾見過亂匪,他隻見過災民!故仍不認罪。
縣官心中惱怒,又聲色俱厲起來,大喝道:“呔,你這奸滑刁民,如今人證確鑿,你兀自抵賴,實是目無君父,自絕於朝廷!你助賊為孽,十惡不赦,罪加一等!”
又聽外麵兩個女人不停地喊冤,縣官心有所動,便讓差役把她倆帶上來,待兩人跪下,縣官說:“嗯,既然家眷到堂,正好征詢。我看你二人皆良家婦女,安分柔順,自無妄語。今事情大白,隻要你倆替他招認,本官即刻放人。”
女人卻也明理,都不招供。
縣官又怒起來,大喝一聲:“嘟!看來不動大刑,量也不招。來人,把罪犯叉起來,大刑伺候!”
兩個如狼似虎的衙役,手持水火棍走過來。縣官隨即發令,打喬向廷五十大板!
這時,喬慕貴卻喊道:“大老爺明鑒,切勿用刑。”
大家想不到他會幫喬向廷說話,都愣住了。
縣太爺也有些發懵,忙問端詳。
喬慕貴說:“那日我二人去圍子牆上,明明看到下麵好多人是撚軍的打扮,有裹黑頭巾的,有裹紅頭巾的,披散著頭發,有的拿竹竿標做擔杖,每支都有一丈二尺多長,矛頭前還帶著撓鉤,一看就知那是被官軍打散的遊兵散勇。這裝束打扮不隻我倆看到,堂下有好些人看到了,太爺一問便知。”
縣官聽了有理,便命喬廣善上堂詢問。
喬廣善在堂下聽的一清二楚,氣炸了肺,他到堂上說:“饑民衣單,天寒地凍,什麽打扮的沒有?”
縣太爺卻告訴他說:“裹頭巾、披散頭發、攜帶竹標,必是亂黨。長毛是這樣,撚軍也是這樣,你看到他們這打扮裝束嗎?”
喬廣善隻一口咬定:“沒看見!”
堂審一時陷入僵局。
喬慕貴說道:“大人明鑒,他兩家曆來交好,他的話不足為憑。還有兩位旁證,如今正在堂下等候,可傳來問話。”
原來喬慕貴早已安排妥當,劉猴子、孫騾子在外等待多時了。
他二人從未上過公堂,見了官吏腿肚子直打轉,躲在後堂聽了眾人的話,隻默念千萬別傳自己上堂,可還是被傳上堂來了。
他倆看了看跪著的喬向廷,還不待衙役喊跪下,也早已跪下了。
縣官就問他倆那日可曾上過牆圍,他倆齊聲說上過。縣官心中大喜,便問可否看到些裹頭巾、不剃發、扛竹標的人。他倆頓時緊張起來,因從剛才眾人的對話中,他倆也聽出來了,如果是這樣裝束的人,喬向廷就有罪。
他倆猶豫很久,喬向廷也直盯著他倆看,眾人也都豎起耳朵聽。不料他倆沉吟之後,竟然先後點了頭。——因那銀子太有誘惑力了,他倆一輩子也沒見過那麽大的銀錠子,且這迴保準是自己的了。
縣官哈哈大笑,問喬向廷有何話說。喬向廷氣噎心堵,隻大唿冤枉。
縣官充耳不聞,說道:“非是本官不明,這下可動大刑了!”遂擲下竹簽,命人動手。衙役“嗻”的一聲,搬過一條長凳來,把喬向廷除了枷,叉起來就摁在了凳子上。
眼看喬向廷就要挨打,依蓮不顧身子重,磕頭如搗蒜。可縣尊哪肯理會,仍要行刑。
猛聽的一聲:“我招!”
縣官一愣,定睛一看,原來招的不是喬向廷,而是老魏喊招。
縣太爺道:“好,好,你替他招供也行!”便令人也給他除去了枷。
老魏卻說:“小人不是代東家招供,這事和我東家無關。是小人自作主張,誤把亂匪認做流民,買了米麵救濟他們的,與東家無關。”
縣官沒想到他會這麽說,還在猶豫時,老魏又磕頭說:“小人既然已招供,就請放了我東家,他是冤枉的!大老爺盡管把我收監,就是砍頭我也認了!”
喬向廷急得大叫:“老魏,你胡說八道,裏頭哪有你的事!”
縣官聽了,也厲聲道:“嘟,一派胡言!你一個窮鬼,拿什麽救濟亂匪?胡亂招供,乃是偽證,小心連坐!”說完,仍執意要打喬向廷。
衙役強行把他摁在了凳子上,老魏急了,一下趴在他身上,用身子護住他,拉也拉不起來。
縣官爆怒,說:“好個刁民,竟敢攪鬧公堂,來人,先打這窮鬼五十大板,讓他嚐嚐板子的滋味!”
衙役們又“嗻”了一聲,就把老魏摁在另一條長凳上,扒下褲子就要打。
喬向廷他們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隻好拚命喊冤;魏嫂已急死在大堂上了。
這時,衙外突然闖進三匹馬,馬蹄踏在石板路上分外震耳。三個兵勇翻身下馬,其中一位身穿黃馬褂的馬弁,手持馬鞭橫闖進來,高叫:“門上哪個在?”
縣官一見黃馬褂,不敢怠慢,忙起身道:“上差哪裏來的?下官是本縣正堂,因查獲通匪要案,正在審問。不知上下如何稱唿?”
那馬弁把馬鞭一揮,從懷裏掏出一封信來,道:“剿撚欽差大臣麾下將官,千總錢大人,有信致貴縣。”
縣官一聽到欽差大臣幾個字,登時慌了手腳,忙雙手接過來,啟封一看,結結巴巴地說:“原來如此,上差先請後堂用茶,下官即刻就辦。”
說完陪著馬弁們進後麵去了。
不一會兒,縣官又迴來,滿臉堆笑,向前用雙手攙起喬向廷,說道:“哎呀,誤會呀誤會,真是天大的誤會!都怪本縣處事不明,誤將鄉紳認做歹人。來呀,快給這位喬員外看座。左右,與我拿下這兩個誣良為寇的惡徒,先打入南牢,待我審清問明,再做道理。”
差役們答應一聲,當即拿下了喬慕貴和喬大乖。眼前這一番變故,把眾人都看傻了。
縣官清了清嗓子,鄭重地向眾人宣布:“這個喬向廷,原是剿撚欽差大臣李大人身邊的親信——西北軍千總錢大人的故友,他本是位德高望重的鄉紳,不知怎麽就被糊塗巡檢當做亂匪拿了。幸本官謹慎,明察秋毫,未冒然定罪。因眼下匪徒猖獗,前番撚子北犯京師,各地勤王不力,朝野震動,若非李大人傾力圍剿,京師危矣。非常之時須行非常之事,故涉匪之事不得不嚴審細問。唔,方才唐突冒犯之處,還請閣下見諒。”
說完,衝喬向廷一拱手。
喬向廷也如做夢一般,雲裏霧裏辯不清真假,見縣尊大人向他一介草民作揖,下意識地連忙還禮。
老魏倒是不糊塗,曉得是有人背後撐腰了,便挺直了腰杆子,對著衙役大唿小叫:“來呀,打我啊!怎麽不打了?”
喬向廷忙喝止了他,對縣尊說:“小民倒是有個兄弟,名叫錢易,本是患難之交,可惜不是本地人,乃湘江人氏,不知怎地倒成了千總?”
縣尊道:“如今天下英才,多出於湘淮,他們英雄際會,官運亨通,也在情理之中。隻是如今錢大人親筆致函本縣,說他公幹途經此地,因軍務繁忙,不及親登閣下府門拜會,要我備車馬、遣人役,連夜搬請閣下到驛館來,明日他官船到此,也好兄弟相會。哈哈,誰料天意湊巧,本縣竟未卜先知,先把閣下請到了縣衙裏,哈哈哈……唔,方才唐突冒犯之處,還望員外見千總時不再提及為好,如此大家麵子上都過得去,又顧全了朝廷的體麵。”
喬向廷原是個曉事的人,從來隻看前事而不計過往,他拱拱手說:“大人放心,就是借小人一百個膽子,在官場上也不敢胡言亂語!”
縣尊聽了大喜,便讓人知會驛館,收拾上房,留喬向廷等人安歇。
喬向廷卻惦記老父掛念,忙打發老魏先迴村報信,老魏匆匆上馬走了。
當晚喬向廷等人在縣城驛館住下,大家似乎一下從泥裏升入了雲霄裏,一時難以入睡。
喬廣善與喬向廷住一屋,他高興地說:“哈哈,真是造化弄人,誰能想到當年那麽一個孩子氣的小人兒,竟一下做了千總!真給咱爺們長臉!哎,你說這千總是多大的官?難不成比縣太爺還大?”
喬向廷說:“我也不知是多大的官,但我見縣尊看完信後似乎很怕他,我覺得應該比縣官大吧。尚先生曾說俺兄弟注定是個吃官飯的人,如今果然不差!”
喬廣善說:“嗯嗯,但願他一路高升,好替全天下的百姓做主。”
喬向廷說:“是呀是呀,要不是錢易要來,今天我一家可要遭殃了。再說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衙役正要行刑呢,那穿黃馬褂的人就進了衙門,這正是佛祖保佑!”
喬向廷突然想起那個和尚的話,若有所思地說:“難不成他在我家念了十萬八千遍大悲咒,真的管用了?”
喬廣善也知道這事,便道:“嗯嗯,俗話說‘離地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好人有好報,佛祖保佑著呢!”
他倆越說越痛快,直到雞叫時才打了個盹。
兩個女人住一屋,她倆也幾乎一夜沒睡。魏嫂心裏是一連串的後怕,說:“要不是這位錢大人派人來,恐怕都免不了一頓毒打,最後還要蹲大獄呢。”
依蓮也說:“嗯,這位錢大人確是個大恩人。他不光今天救了咱們,我聽娘家爹說,以前他也救過我爹的命呢,我爹一直念念不忘的。趕明兒可得好好感謝人家,隻是咱這平頭百姓的,拿什麽報答人家呢?隻好在心裏求佛菩薩保佑他官運亨通罷了。”
第二天一早,有差役到館驛來報:“千總大人的官船已到運河碼頭,知縣大人已去迎接了,片時即到驛站,請諸位門外迎候。”
驛吏領著眾人來到門外,不時就見來了十多匹高頭大馬。到了跟前,隻見一個中等身材的將官,長著丹鳳眼、臥蠶眉,眉梢帶痣,神采飛揚,穿著六品的武官頂戴,由縣尊陪著來到門前。
那將官早就向門口打量,此時喬向廷雖已蓄起短髯,但容貌仍有當年的模樣,他二話不說,雙腿跪地,向喬向廷叩下頭去,喊一聲:“大哥!”便哽咽住了。驚得喬向廷趕忙附身攙他起來,也兩眼含淚,盯著他叫一聲:“兄弟!”二人一時無語凝噎。
眾人見了這場麵,無不傷感落淚。縣尊上前排解道:“兄弟久別重逢,可喜可賀,何故悲傷?你二人掉淚,讓本縣也心酸。”說完,拿手帕子做樣子,也在眼角揩了揩。
錢易聽了,才從舊情裏迴轉了來,再次打拱施禮,問道:“一別十載,哥哥可好?”
喬向廷忍淚迴了“好”字,然後一一引介眾人。
錢易也還認得族長喬廣善,正要向他施禮,族長連忙攔住,自己卻深深地揖了下去,嘴裏說:“原來是恩人到了。我一家老小,終生難忘您搭救小女的恩德。”
錢易拱手道:“往事不必再提,員外善自珍重。”
喬向廷又向他介紹:“這是你嫂嫂,你道她是誰家女兒?嫁與我必有淵源,嗬嗬。”
錢易雖覺得麵善,卻想不出個所以然,依蓮萬福下去,說:“見過兄弟!你也是我家的恩人。當年漕運碼頭上,落水的就是家父,你們也算是患難之交了。”
錢易恍然大悟一般,道:“哦哦,原來是陳叔家妹妹,當年陳叔落難,在大哥家療傷,一天也要念叨你幾遍。如今成了我家嫂嫂,真是天作之合,前緣注定!”大家嗬嗬大笑起來。
縣尊便往驛館裏讓,大家都在大廳落座,縣尊先請了李大人的安。錢易道:“李大人在江蘇巡撫任上時,我本是他老人家的貼身侍衛,日日隨侍身邊,須臾不離。他在兩江總督任上時,擢拔小人做了個把總。去年他接替曾大帥做了剿撚欽差大臣,我亦隨軍效力,因功做到了千總。今年他又著我督船押運糧草,因軍務緊急,原不得私自棄舟登岸,可我實在是思兄心切,既然途經故地,便煩請縣尊大人邀我哥哥來縣城一會。今兒有勞大人了,在下感恩戴德。”
縣尊忙拱手,說道:“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又衝喬向廷點了點頭,使個眼色,又道:“你這位兄長,本是遠近聞名的鄉紳,行善積德,憐老惜弱,譽滿鄉裏。下官早有耳聞,每欲親往探視,實在是公務纏身,總未成行。今借大人尋親探友之機,我也一睹仁者風采,果然溫文爾雅,平易近人。人道是‘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可見千總大人也是愛兵如子的人,可敬,可佩!”
大家聽了,哈哈一笑。
錢易拱拱手道:“縣尊大人公務繁忙,在下多有叨擾。今我兄弟間嘮些家長裏短,不便再勞煩尊駕屈身相陪,還請自便罷。”
縣尊忙起身,說道:“大人說的是。公務倒不值什麽,我已安排驛館預備午宴,一來為大人接風洗塵,二來慶賀你兄弟重逢。下官午間再來相陪,暫且告退。”說完,又看了喬向廷一眼,令驛吏好生伺候著,拱拱手,抽身去了。
待縣官走了,錢易才放下身段,與義兄等人促膝長談起來,大家由此才知道了他的仕途行藏。
欲知錢易經曆了何事,且待下文分解。
然後又帶上喬向廷和老魏,此時他倆都帶了枷,辮子也散了,被差役拿水火棍打在腿彎上,撲通撲通都跪了下去。
縣官先讓證人上堂作證。喬慕貴和喬大乖都上堂跪下,說是親眼看見他資助流寇的。縣官也不細問,他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呢,啪地一拍驚堂木,厲聲嗔斥喬向廷:“大膽刁民,人證確鑿,你私通匪徒,還不招供!”
隨著縣官的斷喝,差役們便過來壓下喬向廷的頭去,他雖頭觸著地,卻拒不招認。
依蓮在堂下看了這情景,猶如萬箭穿心一般,高喊:“冤枉啊!”魏嫂也跟著喊。
縣官在堂上聽了,並不理會,見喬向廷拒不招認,卻又換了臉色,和顏悅色地說:“唔,本官身為一方父母,對各鄉名門望族也有所耳聞,聽說你素日為人良善,此次資助匪徒,想來亦是無心之過。你若招認,本縣可寬大為懷、曲意迴護。嗬嗬,凡坦誠悔過者,本官均予赦免。”
喬向廷何曾見過亂匪,他隻見過災民!故仍不認罪。
縣官心中惱怒,又聲色俱厲起來,大喝道:“呔,你這奸滑刁民,如今人證確鑿,你兀自抵賴,實是目無君父,自絕於朝廷!你助賊為孽,十惡不赦,罪加一等!”
又聽外麵兩個女人不停地喊冤,縣官心有所動,便讓差役把她倆帶上來,待兩人跪下,縣官說:“嗯,既然家眷到堂,正好征詢。我看你二人皆良家婦女,安分柔順,自無妄語。今事情大白,隻要你倆替他招認,本官即刻放人。”
女人卻也明理,都不招供。
縣官又怒起來,大喝一聲:“嘟!看來不動大刑,量也不招。來人,把罪犯叉起來,大刑伺候!”
兩個如狼似虎的衙役,手持水火棍走過來。縣官隨即發令,打喬向廷五十大板!
這時,喬慕貴卻喊道:“大老爺明鑒,切勿用刑。”
大家想不到他會幫喬向廷說話,都愣住了。
縣太爺也有些發懵,忙問端詳。
喬慕貴說:“那日我二人去圍子牆上,明明看到下麵好多人是撚軍的打扮,有裹黑頭巾的,有裹紅頭巾的,披散著頭發,有的拿竹竿標做擔杖,每支都有一丈二尺多長,矛頭前還帶著撓鉤,一看就知那是被官軍打散的遊兵散勇。這裝束打扮不隻我倆看到,堂下有好些人看到了,太爺一問便知。”
縣官聽了有理,便命喬廣善上堂詢問。
喬廣善在堂下聽的一清二楚,氣炸了肺,他到堂上說:“饑民衣單,天寒地凍,什麽打扮的沒有?”
縣太爺卻告訴他說:“裹頭巾、披散頭發、攜帶竹標,必是亂黨。長毛是這樣,撚軍也是這樣,你看到他們這打扮裝束嗎?”
喬廣善隻一口咬定:“沒看見!”
堂審一時陷入僵局。
喬慕貴說道:“大人明鑒,他兩家曆來交好,他的話不足為憑。還有兩位旁證,如今正在堂下等候,可傳來問話。”
原來喬慕貴早已安排妥當,劉猴子、孫騾子在外等待多時了。
他二人從未上過公堂,見了官吏腿肚子直打轉,躲在後堂聽了眾人的話,隻默念千萬別傳自己上堂,可還是被傳上堂來了。
他倆看了看跪著的喬向廷,還不待衙役喊跪下,也早已跪下了。
縣官就問他倆那日可曾上過牆圍,他倆齊聲說上過。縣官心中大喜,便問可否看到些裹頭巾、不剃發、扛竹標的人。他倆頓時緊張起來,因從剛才眾人的對話中,他倆也聽出來了,如果是這樣裝束的人,喬向廷就有罪。
他倆猶豫很久,喬向廷也直盯著他倆看,眾人也都豎起耳朵聽。不料他倆沉吟之後,竟然先後點了頭。——因那銀子太有誘惑力了,他倆一輩子也沒見過那麽大的銀錠子,且這迴保準是自己的了。
縣官哈哈大笑,問喬向廷有何話說。喬向廷氣噎心堵,隻大唿冤枉。
縣官充耳不聞,說道:“非是本官不明,這下可動大刑了!”遂擲下竹簽,命人動手。衙役“嗻”的一聲,搬過一條長凳來,把喬向廷除了枷,叉起來就摁在了凳子上。
眼看喬向廷就要挨打,依蓮不顧身子重,磕頭如搗蒜。可縣尊哪肯理會,仍要行刑。
猛聽的一聲:“我招!”
縣官一愣,定睛一看,原來招的不是喬向廷,而是老魏喊招。
縣太爺道:“好,好,你替他招供也行!”便令人也給他除去了枷。
老魏卻說:“小人不是代東家招供,這事和我東家無關。是小人自作主張,誤把亂匪認做流民,買了米麵救濟他們的,與東家無關。”
縣官沒想到他會這麽說,還在猶豫時,老魏又磕頭說:“小人既然已招供,就請放了我東家,他是冤枉的!大老爺盡管把我收監,就是砍頭我也認了!”
喬向廷急得大叫:“老魏,你胡說八道,裏頭哪有你的事!”
縣官聽了,也厲聲道:“嘟,一派胡言!你一個窮鬼,拿什麽救濟亂匪?胡亂招供,乃是偽證,小心連坐!”說完,仍執意要打喬向廷。
衙役強行把他摁在了凳子上,老魏急了,一下趴在他身上,用身子護住他,拉也拉不起來。
縣官爆怒,說:“好個刁民,竟敢攪鬧公堂,來人,先打這窮鬼五十大板,讓他嚐嚐板子的滋味!”
衙役們又“嗻”了一聲,就把老魏摁在另一條長凳上,扒下褲子就要打。
喬向廷他們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隻好拚命喊冤;魏嫂已急死在大堂上了。
這時,衙外突然闖進三匹馬,馬蹄踏在石板路上分外震耳。三個兵勇翻身下馬,其中一位身穿黃馬褂的馬弁,手持馬鞭橫闖進來,高叫:“門上哪個在?”
縣官一見黃馬褂,不敢怠慢,忙起身道:“上差哪裏來的?下官是本縣正堂,因查獲通匪要案,正在審問。不知上下如何稱唿?”
那馬弁把馬鞭一揮,從懷裏掏出一封信來,道:“剿撚欽差大臣麾下將官,千總錢大人,有信致貴縣。”
縣官一聽到欽差大臣幾個字,登時慌了手腳,忙雙手接過來,啟封一看,結結巴巴地說:“原來如此,上差先請後堂用茶,下官即刻就辦。”
說完陪著馬弁們進後麵去了。
不一會兒,縣官又迴來,滿臉堆笑,向前用雙手攙起喬向廷,說道:“哎呀,誤會呀誤會,真是天大的誤會!都怪本縣處事不明,誤將鄉紳認做歹人。來呀,快給這位喬員外看座。左右,與我拿下這兩個誣良為寇的惡徒,先打入南牢,待我審清問明,再做道理。”
差役們答應一聲,當即拿下了喬慕貴和喬大乖。眼前這一番變故,把眾人都看傻了。
縣官清了清嗓子,鄭重地向眾人宣布:“這個喬向廷,原是剿撚欽差大臣李大人身邊的親信——西北軍千總錢大人的故友,他本是位德高望重的鄉紳,不知怎麽就被糊塗巡檢當做亂匪拿了。幸本官謹慎,明察秋毫,未冒然定罪。因眼下匪徒猖獗,前番撚子北犯京師,各地勤王不力,朝野震動,若非李大人傾力圍剿,京師危矣。非常之時須行非常之事,故涉匪之事不得不嚴審細問。唔,方才唐突冒犯之處,還請閣下見諒。”
說完,衝喬向廷一拱手。
喬向廷也如做夢一般,雲裏霧裏辯不清真假,見縣尊大人向他一介草民作揖,下意識地連忙還禮。
老魏倒是不糊塗,曉得是有人背後撐腰了,便挺直了腰杆子,對著衙役大唿小叫:“來呀,打我啊!怎麽不打了?”
喬向廷忙喝止了他,對縣尊說:“小民倒是有個兄弟,名叫錢易,本是患難之交,可惜不是本地人,乃湘江人氏,不知怎地倒成了千總?”
縣尊道:“如今天下英才,多出於湘淮,他們英雄際會,官運亨通,也在情理之中。隻是如今錢大人親筆致函本縣,說他公幹途經此地,因軍務繁忙,不及親登閣下府門拜會,要我備車馬、遣人役,連夜搬請閣下到驛館來,明日他官船到此,也好兄弟相會。哈哈,誰料天意湊巧,本縣竟未卜先知,先把閣下請到了縣衙裏,哈哈哈……唔,方才唐突冒犯之處,還望員外見千總時不再提及為好,如此大家麵子上都過得去,又顧全了朝廷的體麵。”
喬向廷原是個曉事的人,從來隻看前事而不計過往,他拱拱手說:“大人放心,就是借小人一百個膽子,在官場上也不敢胡言亂語!”
縣尊聽了大喜,便讓人知會驛館,收拾上房,留喬向廷等人安歇。
喬向廷卻惦記老父掛念,忙打發老魏先迴村報信,老魏匆匆上馬走了。
當晚喬向廷等人在縣城驛館住下,大家似乎一下從泥裏升入了雲霄裏,一時難以入睡。
喬廣善與喬向廷住一屋,他高興地說:“哈哈,真是造化弄人,誰能想到當年那麽一個孩子氣的小人兒,竟一下做了千總!真給咱爺們長臉!哎,你說這千總是多大的官?難不成比縣太爺還大?”
喬向廷說:“我也不知是多大的官,但我見縣尊看完信後似乎很怕他,我覺得應該比縣官大吧。尚先生曾說俺兄弟注定是個吃官飯的人,如今果然不差!”
喬廣善說:“嗯嗯,但願他一路高升,好替全天下的百姓做主。”
喬向廷說:“是呀是呀,要不是錢易要來,今天我一家可要遭殃了。再說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衙役正要行刑呢,那穿黃馬褂的人就進了衙門,這正是佛祖保佑!”
喬向廷突然想起那個和尚的話,若有所思地說:“難不成他在我家念了十萬八千遍大悲咒,真的管用了?”
喬廣善也知道這事,便道:“嗯嗯,俗話說‘離地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好人有好報,佛祖保佑著呢!”
他倆越說越痛快,直到雞叫時才打了個盹。
兩個女人住一屋,她倆也幾乎一夜沒睡。魏嫂心裏是一連串的後怕,說:“要不是這位錢大人派人來,恐怕都免不了一頓毒打,最後還要蹲大獄呢。”
依蓮也說:“嗯,這位錢大人確是個大恩人。他不光今天救了咱們,我聽娘家爹說,以前他也救過我爹的命呢,我爹一直念念不忘的。趕明兒可得好好感謝人家,隻是咱這平頭百姓的,拿什麽報答人家呢?隻好在心裏求佛菩薩保佑他官運亨通罷了。”
第二天一早,有差役到館驛來報:“千總大人的官船已到運河碼頭,知縣大人已去迎接了,片時即到驛站,請諸位門外迎候。”
驛吏領著眾人來到門外,不時就見來了十多匹高頭大馬。到了跟前,隻見一個中等身材的將官,長著丹鳳眼、臥蠶眉,眉梢帶痣,神采飛揚,穿著六品的武官頂戴,由縣尊陪著來到門前。
那將官早就向門口打量,此時喬向廷雖已蓄起短髯,但容貌仍有當年的模樣,他二話不說,雙腿跪地,向喬向廷叩下頭去,喊一聲:“大哥!”便哽咽住了。驚得喬向廷趕忙附身攙他起來,也兩眼含淚,盯著他叫一聲:“兄弟!”二人一時無語凝噎。
眾人見了這場麵,無不傷感落淚。縣尊上前排解道:“兄弟久別重逢,可喜可賀,何故悲傷?你二人掉淚,讓本縣也心酸。”說完,拿手帕子做樣子,也在眼角揩了揩。
錢易聽了,才從舊情裏迴轉了來,再次打拱施禮,問道:“一別十載,哥哥可好?”
喬向廷忍淚迴了“好”字,然後一一引介眾人。
錢易也還認得族長喬廣善,正要向他施禮,族長連忙攔住,自己卻深深地揖了下去,嘴裏說:“原來是恩人到了。我一家老小,終生難忘您搭救小女的恩德。”
錢易拱手道:“往事不必再提,員外善自珍重。”
喬向廷又向他介紹:“這是你嫂嫂,你道她是誰家女兒?嫁與我必有淵源,嗬嗬。”
錢易雖覺得麵善,卻想不出個所以然,依蓮萬福下去,說:“見過兄弟!你也是我家的恩人。當年漕運碼頭上,落水的就是家父,你們也算是患難之交了。”
錢易恍然大悟一般,道:“哦哦,原來是陳叔家妹妹,當年陳叔落難,在大哥家療傷,一天也要念叨你幾遍。如今成了我家嫂嫂,真是天作之合,前緣注定!”大家嗬嗬大笑起來。
縣尊便往驛館裏讓,大家都在大廳落座,縣尊先請了李大人的安。錢易道:“李大人在江蘇巡撫任上時,我本是他老人家的貼身侍衛,日日隨侍身邊,須臾不離。他在兩江總督任上時,擢拔小人做了個把總。去年他接替曾大帥做了剿撚欽差大臣,我亦隨軍效力,因功做到了千總。今年他又著我督船押運糧草,因軍務緊急,原不得私自棄舟登岸,可我實在是思兄心切,既然途經故地,便煩請縣尊大人邀我哥哥來縣城一會。今兒有勞大人了,在下感恩戴德。”
縣尊忙拱手,說道:“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又衝喬向廷點了點頭,使個眼色,又道:“你這位兄長,本是遠近聞名的鄉紳,行善積德,憐老惜弱,譽滿鄉裏。下官早有耳聞,每欲親往探視,實在是公務纏身,總未成行。今借大人尋親探友之機,我也一睹仁者風采,果然溫文爾雅,平易近人。人道是‘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可見千總大人也是愛兵如子的人,可敬,可佩!”
大家聽了,哈哈一笑。
錢易拱拱手道:“縣尊大人公務繁忙,在下多有叨擾。今我兄弟間嘮些家長裏短,不便再勞煩尊駕屈身相陪,還請自便罷。”
縣尊忙起身,說道:“大人說的是。公務倒不值什麽,我已安排驛館預備午宴,一來為大人接風洗塵,二來慶賀你兄弟重逢。下官午間再來相陪,暫且告退。”說完,又看了喬向廷一眼,令驛吏好生伺候著,拱拱手,抽身去了。
待縣官走了,錢易才放下身段,與義兄等人促膝長談起來,大家由此才知道了他的仕途行藏。
欲知錢易經曆了何事,且待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