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學堂


    朱由檢看向王體乾疑惑的問道:“所以你剛才所說,又與朕剛才所提出的問題是有什麽相關聯嗎?”


    王體乾微微一笑,應道:“迴稟陛下,老奴聽聞曾經在洪武時期的學子們,個個都充滿了血氣,甚至敢於和任何官府作論民間不公之事”


    “這是因為,這些學子們幾乎都不再受任何儒學思想,他們所上學堂皆是由朝廷所開辦的”


    “鄉裏有鄉學,縣裏有縣學,州裏有州學,省裏麵還有府學,上到京師還有國子監,一路走來皆有朝廷所管轄,所吃所用也皆有朝廷撥出”


    “陛下認為,像這樣一路走出來的學子們,還會出現大規模的投降事件嗎?”


    朱由檢聽完後,腦子裏頓時清晰了不少。


    他知道王體乾的話其實還沒有說完,但剩下的不用他說朱由檢也都明白了。


    實際上現在也是有鄉學縣學什麽的,隻不過朝廷對此的控製力基本等於零了,也就是朝廷已經不再過問這些事情了。


    如今這些學堂所有的資助,都來自於當地的士族豪紳們的捐贈,就像是由他們聯合開辦的學堂一樣。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又沒有好處的事情怎麽可能會去搞投入呢,所以他們這些人捐助學堂的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無他,為他們自己培養讀書人。


    這些學子們隻要能考中秀才,就能免去一定程度的賦稅,若是能中舉人,那優惠政策可就更多了。


    一批人當中總能有那麽幾個人能中吧,就算考不中也能做個有前途的家仆,從長遠來看這生意怎麽算也是不會虧的。


    倘若是還能中個進士當個官,那沒說的,立馬將關係網一開,讓其今後的仕途也是一路風順,具體能走到那個位子,就看其官員的能力和背後的勢力網了。


    如今朝中的這些官員們,大多都是通過這種路子上來的,寒門所占人數並不多。


    像這樣的官員們,又怎麽可能為朝廷赴死呢,這是不可能的,至少一百個人當中都難以找到這麽一個。


    因為成就他們這一切的不是朝廷,而是他們背後的那些資助他們的人,凡是講究個知恩圖報不是。


    朱由檢想到這兒後,不禁暗歎一口氣。


    太祖皇帝真是高瞻遠矚呀,才剛剛建國不久,就開始重視這些東西了。


    可恨那建文皇帝,太祖皇帝屍骨未寒,就廢除了這些於國有利的百年政策,真是該死,若是沒被成祖皇帝清君側的話,這大明或許早就玩兒完了。


    而這想必也是南方失控的重要原因之一吧,百姓百姓管不了,讀書人讀書人管不了,整個朝廷對於他們來說就跟個空殼似的。


    官府更像是士族豪紳們壓迫窮苦百姓的工具,有事就往官府頭上推。


    本來在萬曆年間前半段都還挺好的,張居正的政策都還能夠施行得下去。


    自萬曆年間後半段以後,萬曆皇帝就因礦稅問題,而開始不理朝政了。


    同時南方那些地方又出現了不少本地黨派,其中就以東林黨為首,這一上一下一推一拉之間,到現如今,南方便幾乎失控。


    而這最後的惡果,還是需要他朱由檢這個崇禎皇帝來承擔呐。


    朱由檢用著低沉的聲音說道:“所以體乾你的意思是說,關於官員忠心問題,還需要從學堂開始”


    王體乾重重點了點頭,不再言語。


    重興學堂呐...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投錢糧頗多不說,這耗費的時間還長得不行,怎麽著也得十年八年的才能出一批學子吧。


    不過這教育問題就算是再難,那也得幹才行呀,不然就現有的這些官員誰來投誰,這怎麽能行呢。


    於是朱由檢便吩咐道:“體乾你說得不錯,這教育之事必須推行下去,我大明的讀書人那兒需要他們這些士族豪紳們資助呢,朝廷又不是沒這個錢”


    想了想又說道:“此事就由你去與禮部尚書來宗道好好商議一番吧”


    “你也知道,來宗道這個人還是很不錯的,而且他此前也曾擔任過戶部尚書,相信在錢糧和製度方麵,他都能做得很好的”


    關於這事兒,朱由檢的腦子瞬時就想起了來宗道,這事兒交給他確實是再適合不過了。


    隨即又提醒道:“這事兒還是先從北直隸開始,然後慢慢向中原關中等地延伸”


    王體乾微微拱手應道:“老奴明白”


    很快,車駕停了下來,外麵傳來了徐應元的聲音:


    “陛下,京營到了”


    朱由檢下車後大大的伸了個懶腰,如今朱由檢出行都沒有坐鑾駕,都隻是一般普通的車架,空間顯得相對稍小一些,坐久了倒也感到一絲疲憊。


    朱由檢伸完懶腰,抬頭看向麵前的京營大門,非常的熟悉。


    畢竟他平時有事沒事就會來京營巡視一番,有的時候是提前通知過的,有的時候是沒有提前通知過的。


    就目前來說,他還是感到非常滿意的,因為不管有沒有提前通知,這京營裏就操練一事的變化都不大,至少說明了不是表麵工作。


    “臣等拜見陛下”


    此時李邦華李守錡也早已經在此等候,見陛下到來,連忙上前拜見。


    如今李邦華也早已經脫下了那身文官官服,換上了將軍所穿戴的盔甲。


    這一聲盔甲很重,好幾十斤呢,對於年輕小夥兒來說自然不是問題,但對於李邦華這個不再年輕的文人來說,還是不小的負擔。


    朱由檢虛手一抬輕聲說道:“免禮吧”


    “謝陛下”


    朱由檢走在最前,朝京營中走去。


    今天是閱兵的日子,待朱由檢一行人等走到校場之前,京營士卒們早已列隊整齊等候著。


    朱由檢走上高台朝下方看去,半年過去了,這些士卒們不論是從精神麵貌還是那股子士氣來說,都比半年之前不知好到那兒去了,其中的士卒也不知換過幾輪了。


    朱由檢剛一坐下,李邦華便順時朝一旁的李守錡一使眼色,後者見狀立馬跑到高台一旁最高的位子上。


    隻見李守錡揮舞著大旗,下麵個方陣的將士們便開始操演起來。


    “大明威武!”


    “明軍威武!”


    在操演的途中,將士們的口號喊得震耳欲聾,整個校場都迸發出一種朝氣蓬勃的感覺。


    朱由檢看向眼前的一幕,不禁欣慰的點了點頭,這半年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呀。


    又朝著一旁的李邦華隨口問道:“李侍郎,時至今日咱們的京營人數一共有多少人了”


    因為京營一直都在擇優選兵,並帶有少許的淘汰製度,以保持京營的良好狀態。


    所以這人數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朱由檢每次來詢問京營的人數都會有所變化。


    李邦華正聲答道:“迴稟陛下,如今京營有五十六個營,共計三萬餘人”


    五十六個營,滿編的話至少也應該有七八萬人才對,可是怎麽才三萬餘人呢。


    原因也很簡單,而且早在半年之前就已經商量好的。


    目前先把京營的基本架子搭起來,至於剩下來的五萬餘空額,等以後再從邊軍士卒中補充。


    這樣既保證了京營的戰鬥力,也避免了邊鎮那些被迫放下武器而無所事事的士卒們,因求生存而胡亂搞事。


    畢竟這些人的破壞力還是挺大的,朝廷也不能不管,也算是一舉兩得吧。


    “如此甚好!”


    朱由檢滿意的點了點頭,又問道:“李侍郎以為,這邊鎮的問題什麽時候解決比較合適呢?”


    就目前來說,薊鎮和遼東暫時無需動,而且也不能動,因為這兩地方可能隨時都要打仗呢,所以還是針對其他七鎮。


    再則說了,今後這兩鎮的軍隊還會是北伐的主力呢。


    至於剩下七鎮中又主要以宣鎮和大同為重中之重,目前再往西麵的那幾邊,倒也不是那麽急迫,又沒什麽太具有威脅的敵人,所以緩個三五年去整治那些地方也無妨。


    一旁李邦華似乎早已經思考過此事,對著朱由檢輕聲迴答道:“迴稟陛下,臣以為在今年年底的時候先去宣鎮最為合適”


    說完又迴到原來的位置端坐好。


    朱由檢一聽到年底,便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年例。


    明白了,就是說再給年例的時候一並將此事給解決了,因為要發餉嘛,到時候阻力也會小很多。


    朱由檢點了點頭,“善!”


    李邦華又繼續輕聲述說道:“到時候,關於宣府邊鎮的防務問題,便可以由京營來輪換守衛,就不會再出現如今這種軍隊腐敗且毫無組織戰鬥力可言的情況了”


    其實李邦華還想說,等京營真正強大起來的時候,恐怕就隻有大明打別人的份兒了,那兒還有防守的問題呢。


    到時就能像成祖皇帝時期一樣,在草原之上,追得蒙古人到處跑,一口氣將其驅逐到千裏之外。


    有道是,隻有千日做賊的道理,而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當然了,如今時日尚早,李邦華自然也不好把話說得那麽全。


    此時此刻,朱由檢也跟李邦華想到一塊兒去了,那便是打出關外,徹底的轉守為攻。


    崇禎皇帝守了一輩子,最後不也就守了個國破家亡的下場嗎。


    崇禎皇帝曾經在文華殿時,常常發出感歎,說是大明氣數已盡。


    也許崇禎皇帝當時早已經料到了有此結局,可是那又怎樣呢,每日還不是在到處縫縫補補嗎,或許這也是生而為人的最大悲哀吧,明明早已知曉其前路結局,但還是不得不繼續往前走。


    明知是死路,偏向死路行,無奈呐無奈,皇帝也就那麽迴事兒,依然無法擺脫命運的束縛。


    所以這一次自然得換個結局,隻是可惜呀,朱由檢一想到大明接下來的連年幹旱,他就不由為之感慨。


    接下來的十幾年間,光是讓所有百姓能有飯吃就已經非常不錯了,更何談大軍出征呢。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食總量都不夠了,拿什麽行呢,總不能讓百姓們都餓著肚子來支持前線打仗吧。


    待演練結束後,朱由檢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來到京營主房廳堂,當即坐在了最上位。


    隨行之人看著陛下的臉色不太對勁,一個個的連大氣也不敢出。


    片刻後,朱由檢微笑的看著李守錡,溫聲說道:“襄城伯,這次的演練很不錯,朕十分滿意,你先下去犒勞犒勞將士們吧”


    “是陛下”


    李守錡長舒一口氣,還好還好。


    剛才看那陛下的神色,還以為是對這次的演練不滿意呢,如此他便放心的下去了。


    於是這裏麵還有李邦華和王體乾各自坐於一旁。


    對於這兩人,朱由檢也不講客氣話了,率先直入主題正聲首說道:“二位,如今關中之地連年幹旱,大有一副繼續往南延伸的跡象”


    “就算有著孫傳庭的極力挽救措施,但總歸還是有限,能夠保住原來的三四分收成已是不易,更多的糧食也得靠購買”


    “如今遼東與薊鎮,乃至現在的京營,其軍隊規模也都在不斷的壯大,如此南方的糧食也算是支撐到了極限”


    “所以在未來數年乃至十數年間,我大明都將處於一種缺糧的狀態,我們不得不早做打算才是”


    李邦華王體乾二人相視一眼,這才明白,原來陛下的憂慮來自於這兒呀。


    這缺錢憂錢,缺糧了又在憂糧,這家也不好當呀。


    正當二人沉思之際,朱由檢又繼續說道:“其實朕早已經再想這個問題了,朕以為,接下來大明的糧食,還得靠更南方的海外諸國才行”


    “朕曾聽聞那些地方常年雨水充足,稻子一年兩熟甚至三熟,且物資豐富”


    “不知二位對此可有什麽好的建議?”


    關於這個問題,朱由檢也是想了很久了。


    這糧食不足呀,最後還是得靠外麵兒補入才行。


    隻是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嘛,正好趁此機會,好好商議商議此事。


    這種事情越早定下來,也越早獲利。


    朱由檢喝著徐應元剛剛端上來的茶水,安心等待著他們的迴答。


    這問題或許對於他們來說十分突然,多花些時間思考也是正常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大明:我朱由檢絕不上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問煙不是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問煙不是天並收藏崇禎大明:我朱由檢絕不上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