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什麽好商量的,就算是行哥兒也沒有拒絕的道理,原就是留給他的東西。」王老太太打斷了她的話,倒讓夏芍藥不知如何推脫。
她雖是商人,但夏家門風曆來如此,隻憑自己本事賺錢,不會接受自己能力之外的饋贈,又不貪心,做生意很有誠信。
王家一門讀書人,最開始聽得夏景行入贅了商戶人家,兩位老人不免要嘀咕,做生意的身上都有銅臭味兒,也不知是怎生勢利貪得無厭的人家。還是後來聽得夏家父女倆傾盡家產捐助燕雲十六州駐軍,自籌糧草奔赴前線,始有改觀,才覺得夏家人胸懷大義,心係家國,實屬難得。
縱左光熙再如何誇獎夏南天父女,到底未曾親見。今日見過了夏芍藥,隻覺她嫻靜端雅,舉手投足間氣度沉穩,容貌又是一等一的,兩個孩兒也乖巧伶俐,心裏也極為滿意,到得此刻見她一再推脫王氏的嫁妝,拒不肯收,更加喜歡。
商人追逐財富的同時,很多都會被錢財迷失了本心,以致重利輕義,貪婪勢利,刻薄算計,聽說夏家生意鋪的極大,但從夏芍藥身上卻見不到這些毛病,王家婆媳心裏都讚她大家子氣度,胸懷開闊,不為一時之利所惑,夏景行這個媳婦兒可算是挑的極好。
一時裏到得王老太太房裏坐下,談起當初二人成親之事,王家人也隻恍惚聽說了一些,但詳細的卻並不知道。當初跟著齊帝前往洛陽的臣子們倒是有所耳聞,但口耳相傳,難免失真,此刻當事人就在眼前,自然揪著問起來。
夏芍藥想想,也覺緣份奇妙。當初她亦是被逼走投無路,這才豪賭了一把,哪曾想結果出人意料的好,也隻能說是好人有好報了。
於是笑著講起當初前往寺院求醫未成,迴來的路上救了倒臥路旁的夏景行,之後家中老父病重,將他丟在莊上養病,婚事受阻,前往莊上去巡視,問起他肯不肯入贅,他一口答應了下來。
王家兩位舅母嘖嘖稱奇,「這可見是有緣了,不然為何不是旁人救了行哥兒,偏是外甥媳婦救了行哥兒。」兩位表兄弟媳婦還互相遞個眼色,暗道:這可不就是傳奇話本裏的救命之恩以身相許罷!
雖然如今夏景行貴為朝廷重臣,深受齊帝倚重,但想當年他落魄之極,性命垂危,實同街邊的乞丐無異,而夏芍藥家中富貴,竟然也能不計較門第背景,實屬難得,合該她有如今夫榮妻貴的日子。
王老太太眼中又差點滴下淚來,抓著她的手連唿慶幸:「萬幸當初是你救了行哥兒,不然……」不然他們母子可不就是要往泉下去團聚了。
再聊得一時,府裏便擺了團圓宴,女眷們都在後院花廳裏,王老先生帶著孫兒輩的在前廳裏入席,王家兩位舅父也從翰林院與弘文館趕了迴來,丫環前來帶了小平安與綺姐兒去前麵行禮。稍後又將綺姐兒送了迴來,隻小平安被留在了前廳。
一場團圓宴直吃到府裏掌燈,夏家夫妻倆才帶著兒女告辭。王老太太舍得綺姐兒,王老先生聽得小平安最近閑在家裏,還未找到名師,還問起夏景行:「我身邊還缺一個書童,不知道你舍不舍得讓平安跟著我去國子監做書童?」
他這是想將小平安帶在身邊,親自教導的意思了。
隻不過小平安年紀尚小,不到入國子監的年紀,便先帶在身邊教導,不然以夏景行如今的品級,小平安也可以恩蔭入國子監讀書了。
夏景行當即笑起來:「孫兒一向不能在外祖父身邊敬孝,隻要您不嫌棄平安淘氣就好。改明兒我就讓他娘收拾好了,將他送到府上來,往後平安就勞煩外祖父了!」
王家兩位舅父頓時笑了起來,「父親這幾年都不曾親自教過學生了,這可是好事兒!」
唯獨王思遠暗暗同情小平安。
等迴到家中,夏景行提起這一段,夏芍藥也覺這是好事,「給旁人當書童不行,但給外祖父當書童可是福氣。」果然收拾了穿戴學習之物,以前在燕王府上課的奢華衣物都收了起來,另做了幾套樸素得體的衣服給平安,將他打扮成個小書僮,由夏芍藥親自送到了王家去。
王老先生還怕夏景行夫婦舍不得孩子吃苦,待見得小平安衣著樸素,果真是要去當書僮的打扮,不由拈須微笑:「你們也太聽話了。」書僮隻不過是個幌子,哪裏就真讓這孩子做些書僮的事情了,打扮的這般樸素,倒是他未想到的。
果然此後小平安就暫且住在王家,次日就跟著王老先生去國子監了。
王老先生在國子監祭酒的位子上幾十年,又博學多才,極得監生愛戴。隻近年來他年已垂暮,不再親自授課,也算得國子監一大憾事,還有好學的監生有疑難往他麵前去求教的,老先生最喜年輕人一心向學,自然耐心解答。
前些年他還擔任過太子太傅一職,正逢夏景行從洛陽離家前往幽州從軍之時,教導東宮數年,後來見太子與二皇子在朝中結黨,已成黨爭之勢,王老先生便以年老精力不濟為由,推脫了此職。
太子原也著意招攬王老先生,想著他門下弟子遍布朝野,若得老先生鼎力支持,在士林間自然唿聲極高。奈何王家自來不慕權勢,尤其黨爭之害,王老先生熟讀史書,不思自明,著力拒絕,又有齊帝心有介懷,窺得太子機心,到底準了王老先生所求,才使得他從東宮脫身,仍迴國子監供職。
等到夏景行青雲直上,戰功赫赫,太子又後悔當初輕易放走了王老先生,不然他是夏景行外祖父,聽說夏景行迴京之後又有來往走動,這祖孫倆一文一武,都是得力臂膀。
奈何一招錯失,到底失了良機,再後悔也無用。
王老先生大半輩子教書育人,比起宮中龍子鳳孫,還是外間學子更有向學之心。今日他才帶著個七八歲的小書童進了國子監,迎麵遇上傅司業,乃是他的副手,才打了聲招唿,一低頭就瞧見個稚子,頓時納罕不已:「大人這是從哪裏拐了個小郎君迴來?您老往日身邊的童兒瞧著可沒這麽機靈的。能借下官用一會不?」手已經摸到了小平安腦袋上。
小平安往日在夏家園子裏跟著夏南天,南來北往的人見多了,又有燕王府裏先生教著,跟著世子淘氣,三教九流的人都見識過的,這孩子瞧著就是一臉機靈樣兒,又不怯場,全然不似縮頭耷腦的下人仆婦教養出來的孩子,被傅司業摸著腦袋,還朝他露出個笑模樣,「伯伯好。」
傅司業年逾四旬,頷下一副美髯,聽得他脆聲叫伯伯,又將他仔細打量,這才發現他身上衣衫顏色雖素淨,但仔細瞧就會發現細節處也極妥帖,絕非尋常下人僮兒該有的樣子,立刻追著問王老先生:「這小郎君莫不是大人家中孫輩?怎的我卻沒見過?」年頭節下,他往王家去的次數也多,卻沒見過小平安。
王老先生被他追問不休,傅司業做了他十幾年副手,倒不必瞞著他,拈須笑道:「教你給猜著了,這是老夫的重孫子。」
傅司業還當他是王老先生在外任職的長孫家中孩兒,才待要誇兩句,已聽得他似漫不經心加了一句:「這孩子才從幽州到長安沒多少日子,老夫帶他來國子監玩玩。」
她雖是商人,但夏家門風曆來如此,隻憑自己本事賺錢,不會接受自己能力之外的饋贈,又不貪心,做生意很有誠信。
王家一門讀書人,最開始聽得夏景行入贅了商戶人家,兩位老人不免要嘀咕,做生意的身上都有銅臭味兒,也不知是怎生勢利貪得無厭的人家。還是後來聽得夏家父女倆傾盡家產捐助燕雲十六州駐軍,自籌糧草奔赴前線,始有改觀,才覺得夏家人胸懷大義,心係家國,實屬難得。
縱左光熙再如何誇獎夏南天父女,到底未曾親見。今日見過了夏芍藥,隻覺她嫻靜端雅,舉手投足間氣度沉穩,容貌又是一等一的,兩個孩兒也乖巧伶俐,心裏也極為滿意,到得此刻見她一再推脫王氏的嫁妝,拒不肯收,更加喜歡。
商人追逐財富的同時,很多都會被錢財迷失了本心,以致重利輕義,貪婪勢利,刻薄算計,聽說夏家生意鋪的極大,但從夏芍藥身上卻見不到這些毛病,王家婆媳心裏都讚她大家子氣度,胸懷開闊,不為一時之利所惑,夏景行這個媳婦兒可算是挑的極好。
一時裏到得王老太太房裏坐下,談起當初二人成親之事,王家人也隻恍惚聽說了一些,但詳細的卻並不知道。當初跟著齊帝前往洛陽的臣子們倒是有所耳聞,但口耳相傳,難免失真,此刻當事人就在眼前,自然揪著問起來。
夏芍藥想想,也覺緣份奇妙。當初她亦是被逼走投無路,這才豪賭了一把,哪曾想結果出人意料的好,也隻能說是好人有好報了。
於是笑著講起當初前往寺院求醫未成,迴來的路上救了倒臥路旁的夏景行,之後家中老父病重,將他丟在莊上養病,婚事受阻,前往莊上去巡視,問起他肯不肯入贅,他一口答應了下來。
王家兩位舅母嘖嘖稱奇,「這可見是有緣了,不然為何不是旁人救了行哥兒,偏是外甥媳婦救了行哥兒。」兩位表兄弟媳婦還互相遞個眼色,暗道:這可不就是傳奇話本裏的救命之恩以身相許罷!
雖然如今夏景行貴為朝廷重臣,深受齊帝倚重,但想當年他落魄之極,性命垂危,實同街邊的乞丐無異,而夏芍藥家中富貴,竟然也能不計較門第背景,實屬難得,合該她有如今夫榮妻貴的日子。
王老太太眼中又差點滴下淚來,抓著她的手連唿慶幸:「萬幸當初是你救了行哥兒,不然……」不然他們母子可不就是要往泉下去團聚了。
再聊得一時,府裏便擺了團圓宴,女眷們都在後院花廳裏,王老先生帶著孫兒輩的在前廳裏入席,王家兩位舅父也從翰林院與弘文館趕了迴來,丫環前來帶了小平安與綺姐兒去前麵行禮。稍後又將綺姐兒送了迴來,隻小平安被留在了前廳。
一場團圓宴直吃到府裏掌燈,夏家夫妻倆才帶著兒女告辭。王老太太舍得綺姐兒,王老先生聽得小平安最近閑在家裏,還未找到名師,還問起夏景行:「我身邊還缺一個書童,不知道你舍不舍得讓平安跟著我去國子監做書童?」
他這是想將小平安帶在身邊,親自教導的意思了。
隻不過小平安年紀尚小,不到入國子監的年紀,便先帶在身邊教導,不然以夏景行如今的品級,小平安也可以恩蔭入國子監讀書了。
夏景行當即笑起來:「孫兒一向不能在外祖父身邊敬孝,隻要您不嫌棄平安淘氣就好。改明兒我就讓他娘收拾好了,將他送到府上來,往後平安就勞煩外祖父了!」
王家兩位舅父頓時笑了起來,「父親這幾年都不曾親自教過學生了,這可是好事兒!」
唯獨王思遠暗暗同情小平安。
等迴到家中,夏景行提起這一段,夏芍藥也覺這是好事,「給旁人當書童不行,但給外祖父當書童可是福氣。」果然收拾了穿戴學習之物,以前在燕王府上課的奢華衣物都收了起來,另做了幾套樸素得體的衣服給平安,將他打扮成個小書僮,由夏芍藥親自送到了王家去。
王老先生還怕夏景行夫婦舍不得孩子吃苦,待見得小平安衣著樸素,果真是要去當書僮的打扮,不由拈須微笑:「你們也太聽話了。」書僮隻不過是個幌子,哪裏就真讓這孩子做些書僮的事情了,打扮的這般樸素,倒是他未想到的。
果然此後小平安就暫且住在王家,次日就跟著王老先生去國子監了。
王老先生在國子監祭酒的位子上幾十年,又博學多才,極得監生愛戴。隻近年來他年已垂暮,不再親自授課,也算得國子監一大憾事,還有好學的監生有疑難往他麵前去求教的,老先生最喜年輕人一心向學,自然耐心解答。
前些年他還擔任過太子太傅一職,正逢夏景行從洛陽離家前往幽州從軍之時,教導東宮數年,後來見太子與二皇子在朝中結黨,已成黨爭之勢,王老先生便以年老精力不濟為由,推脫了此職。
太子原也著意招攬王老先生,想著他門下弟子遍布朝野,若得老先生鼎力支持,在士林間自然唿聲極高。奈何王家自來不慕權勢,尤其黨爭之害,王老先生熟讀史書,不思自明,著力拒絕,又有齊帝心有介懷,窺得太子機心,到底準了王老先生所求,才使得他從東宮脫身,仍迴國子監供職。
等到夏景行青雲直上,戰功赫赫,太子又後悔當初輕易放走了王老先生,不然他是夏景行外祖父,聽說夏景行迴京之後又有來往走動,這祖孫倆一文一武,都是得力臂膀。
奈何一招錯失,到底失了良機,再後悔也無用。
王老先生大半輩子教書育人,比起宮中龍子鳳孫,還是外間學子更有向學之心。今日他才帶著個七八歲的小書童進了國子監,迎麵遇上傅司業,乃是他的副手,才打了聲招唿,一低頭就瞧見個稚子,頓時納罕不已:「大人這是從哪裏拐了個小郎君迴來?您老往日身邊的童兒瞧著可沒這麽機靈的。能借下官用一會不?」手已經摸到了小平安腦袋上。
小平安往日在夏家園子裏跟著夏南天,南來北往的人見多了,又有燕王府裏先生教著,跟著世子淘氣,三教九流的人都見識過的,這孩子瞧著就是一臉機靈樣兒,又不怯場,全然不似縮頭耷腦的下人仆婦教養出來的孩子,被傅司業摸著腦袋,還朝他露出個笑模樣,「伯伯好。」
傅司業年逾四旬,頷下一副美髯,聽得他脆聲叫伯伯,又將他仔細打量,這才發現他身上衣衫顏色雖素淨,但仔細瞧就會發現細節處也極妥帖,絕非尋常下人僮兒該有的樣子,立刻追著問王老先生:「這小郎君莫不是大人家中孫輩?怎的我卻沒見過?」年頭節下,他往王家去的次數也多,卻沒見過小平安。
王老先生被他追問不休,傅司業做了他十幾年副手,倒不必瞞著他,拈須笑道:「教你給猜著了,這是老夫的重孫子。」
傅司業還當他是王老先生在外任職的長孫家中孩兒,才待要誇兩句,已聽得他似漫不經心加了一句:「這孩子才從幽州到長安沒多少日子,老夫帶他來國子監玩玩。」